第51期::三代共修活動報導-週四共修止靜法語
願我健康快樂安詳(獅國歸來有感)
心晴
受苦受難一瞬間
將心比心一念心
發願作為一日始
風光氣質一國中
九十四年三月十七日
南亞海嘯發生後,在十二個受難國家中的遙遠彼端斯里蘭卡,在短短三十八秒的海嘯中,罹難眾高達五萬人,失蹤人口六萬人,更有百萬居民失去了家園、流離失所,從其災民口中道出:「若我還剩一口飯,我願與南部災區民眾共享;若我能存一張席,請不介意與我共枕……。」就是這一番在受難中仍發出的民胞物與、同體大悲、響徹雲霄之清音,震撼吸引了此方吾等熱切伸出援手的心靈,遂成了此次斯里蘭卡一行的近因。蒙三寶的護佑,全體蓮友的護持,此行之參訪、賑災、濟眾、齋僧、供養、放生等法行已圓滿達成,願將見聞法喜與君同享。
斯里蘭卡歸來,感動於佛教精神落實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斯國境內百分之七十一為佛教徒,不論城市、村野隨處可見莊嚴的石雕佛像座落道旁,佛法的莊嚴喜悅展露在一張張笑顏上,更烙印在斯里蘭卡人民美善的心靈之中。黎明即起,其早課之祝禱詞發人深省:
「願我健康、快樂、安詳,願我遠離煩惱,遠離瞋恨,沒有苦惱,沒有貪瞋癡,願我健康、快樂、安詳。祈願家人如是,朋友如是,所有的有情亦如是。」
如歌般的行板響徹心田,看似童謠般可愛的祈願文,實富有深刻的意義。當回到擾攘不安的國內,回到習於躁擾紛亂的人群中時,斯里蘭卡那單純至誠的祈禱之聲開始迴盪心中,揮之不去。
祈願正是心願的展現,心意的引導,能讓生活有目標,故晨起以發願作為一日之始,一日將有意義。它也是一種加持,如是念誦,即具健康、快樂、祥和的加持力,讓美好的能量充滿四周。而如是發願等同承許諾言,承許的同時即是五戒十善的發心,實踐它,便邁向解脫之道。而不惟自己,亦帶著所有的有情眾生如是發願,即成大悲發心。
發願可以改往修來,唯有修行之人,才能發現自己內心的不和諧與問題所在,而有進一步改過增上的空間,故述聖曾子成就的秘訣在於一日三省,而佛弟子自檢內心、發露懺悔,方可進一步借念佛、禮佛等調和自心。
如是發出訊息,必可收回此訊息,此乃菩薩因地發心,所得到的是佛陀無上解脫的果位。
其祈願文之次第亦饒富深趣,首先祈求健康,因為健康最重要,一個健康的人方有自主的能力,有成辦種種善法的堪能力,進而有助人的能力,健康觀待身心健全,又健康的心理觀待健康的身體,健康的身體亦觀待健康的心靈而有,若經常處在衝突不和諧的狀況中,便會覺得力不從心、身不由己、身心俱疲,所以要擁有健康的身心並非易事,必須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和諧的心理狀態。
再則祈求快樂,每位有情眾生都希望能離苦得樂,快樂正是每一個人的所願境,但如果不能認識真正的快樂,往往以苦為樂,或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妄造苦因。真正的快樂來自於煩惱習氣的降伏與對治,更來自慈悲與智慧的開展,所謂助人為樂,即以己之智慧力,拿掉對方的煩惱,幫助他亦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其次祈求安詳,祥和來自於內在的寧靜與法喜,來自於放掉對事情的執著與煩惱,此種自在安適的品質,正是現代追求刺激、追求物欲之人難以通達的,而他們在追求的同時,伴隨的是更多的憂愁、恐懼、憤怒、不安、悔恨……,故唯有安詳,才能讓忙、盲、茫的現代人找回自己。安詳非去改變外境,而是能體會因果業報之理,好壞境界,安然處之,在所有的時候都有來自內心的平安。
安詳來自於打開心扉、拿掉執著,改變對人事物的看法,注入更多的體諒、寬恕、善意、感恩、尊重,給予更多的欣賞、讚歎、鼓舞、關懷、友善、溫暖與祝福,以達到喜悅、滿足、寧靜、超然……。唯其安詳,所以自在;唯其自在,所以清涼;唯其清涼,所以沒有煩惱;唯其遠離煩惱,所以健康快樂,反之亦然。
故健康、快樂、安詳三者乃相互觀待、環環相扣,皆來自於內心遠離煩惱、瞋恨,沒有苦惱,沒有貪瞋癡而得。凡是與煩惱心相應的都是不和平,若這些煩惱結不除,我們的心便經常處在不和諧的狀態而產生種種躁擾不安,更因而妄造種種的惡業,而得不到健康、快樂、安詳。
佛法即心法,修行在於練心,若能善治其心,則表現於外在的行為自然相應得宜、不失法度。當自我身心調理好,則面對所處的外在世界便不會產生問題,在接觸眾生時也不會製造問題,如此便可減少紛爭,增加一分和氣。
調心須從自心的前念與後念間的不衝突矛盾做起;前半天與後半天也不衝突矛盾;昨天與今天也不衝突矛盾;漸漸調和而達於內心的平靜,若能如此用功,使身心處於調柔狀態,這才是大修行人。
故此快樂、安詳處於「方寸」之中,由個人身心世界,再推展至身心所處的外在世界,再及於十法界的眾生世界及十方三世的諸佛世界。個人若不起煩惱,才能不影響其他眾生。若每一眾生均能不以自己的煩惱去觸惱其他眾生,無盡的煩惱方可斷除,不惟自己能夠健康、快樂、安詳,一切有情亦能健康、快樂、安詳,故欲成佛,須先從調伏內心世界做起。
在斯里蘭卡一張張知足感恩開朗的臉龐裏可以看到真正的健康、快樂、安詳,或許得到的方法就是那麼簡單〜每天靜下心來,花些時間來感謝你已擁有的,藉著發願將美好的心意落實在生活中,更傳達給我們生活周遭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