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期::日常省思-惑而不惑的主人翁

熒純


《說文》:「惑,亂也。」將「惑」由字面上來理解,有幾種意思:一指迷亂、欺騙,二是奇怪、懷疑,三則指疑難,而「惑」有迷惑、疑惑和困惑等涵義,所表現的內涵則相當多元的,但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表現了人類對於事物的感知,以及尋求解答的一個起始,而我們在追尋的過程中獲得應有的經驗和知見。


但「解惑」的過程並不是無止盡的追尋,而是要從中找到能夠讓自己安身立命、使人生更為有價值的依據,才不致讓自己陷溺於看似永恆的追尋,卻永遠不知曉生命的真諦。


更具體地來理解,不妨由《論語》的一段話來瞭解。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孔子在四十歲就能明辨是非,對於事物的理解有正知見,不受影響。那是因為孔子將天命納為己命,以仁義為本,發心為的是天下蒼生,不是個人的利益。正是這樣的目標,使孔子在遭遇諸多困厄後,不會對自己所追尋的志向產生困惑,甚至進而能夠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有不同的體會,如「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有困惑、會有疑惑的時候,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要讓自己的心依於正念,以這樣的心面對所有的「惑」,穩健地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