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十二)

 道源老和尚

文殊祈請清淨因

圓照自性清淨心

破除無明顛倒見

是乃圓覺陀羅尼

 

乙二、別序,

丙一、文殊啟請。

作是語已」,乃文殊請法,唯願世尊將清淨因地法行開示,及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將這些話說完之後,以「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表示重法最極的恭敬,以上是發起序。由文殊師利如此殷重之啟請,而發起本經。雖發起之菩薩稱為當機眾,如《金剛經》就是須菩提一個人請法,須菩提就是當機眾。但是《圓覺經》與一般經不同,不只是文殊菩薩一個人請法,經文分十二章,是十二位圓覺菩薩請法,這十二位菩薩就是本經之當機,以下是正宗分了,然經文之分科我(道公)眼力弱不能視。同學另抄一本大字本的圓覺經,但未抄科文,因為抄小字的科判,我還是看不見。大家須依著圓瑛老法師圓覺經講義的科,並依著圭峰大師略疏的科,科判一定要看,這是我一再說的,同學裡有聽我的話、有不聽的,你不聽是你自己糊塗!你不將科判看清楚則經文的段落你無法分。每一段科文,能將經文作一簡單綱要的解釋,不但要將科文看清楚,還要記到心裡。

丙二、師資道合:

經文:「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請法是拜請,佛之講法曰「言」或「告」,向文殊菩薩(當機者、請法者)開示,實際上是向法會的大眾開示,亦是告訴我們末法的眾生。「善哉!善哉!」連說二句善哉,翻成白話文是你很好!你很好!怎麼樣好法呢?你(文殊菩薩)不但替現在法會的大眾請求如來因地法行,而且還想到末法求大乘的眾生不墮邪見,這是好上加好,所以重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對文殊之尊稱,「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等,不但向文殊說,實際亦是向當會的十萬大菩薩說,特別是圓覺經當機者,所以「等」是等於其他的十一位當機眾的大菩薩,因為本經分別有十二位大菩薩請法,所以有個「等」字。或說文殊菩薩為十一位大菩薩請法,乃至為諸菩薩諮詢(請問)如來因地法行,亦即在本因地中所修的法門,這是第一個善哉。並且你(文殊)慈悲無量,能以觀念到末法之世求大乘的眾生,令他能以得一個正當的住持,正當住持於大乘因地法行之中,而不偏墮於邪見,這是第二個善哉。「汝今諦聽,當為汝說。」諦是詳細,諦聽就是要你詳詳細細的聽、實實在在的聽,若諸位同學了解諦聽二字,那你學會了聽法。詳詳細細的聽沒有聽不懂的,實實在在的聽,沒有所謂聽了就忘記。你坐那裏打瞌睡或打妄想,你諦聽了嗎?沒有!即使耳朵聽法師在那兒講,不過是轟隆、轟隆像颳風似的。下課了!你的瞌睡才過、剛睡醒,或者妄想剛打完,你雖聽到耳裡但沒聽進去,所以聽了也不懂,聽了也不記得,既不詳細也不實在。聽法怎麼聽?諦聽!把心靜下來,不要瞌睡,不要打妄想,一句一句聽到耳內,聽到心裡,此謂之諦聽。所以如來說法前,先要開示當機者,你要諦聽、諦聽啊!我應當為你說。換句話說,你不諦聽,我則不向你說,說了枉費力氣。

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當時如來答應說法,文殊師利菩薩奉如來之教而生大歡喜。文殊師利菩薩與大眾默然而聽,這是上課應有的規矩態度。現今上課學生講話的聲音比老師上課聲音還大,學生講學生的,老師講老師的,這是沒有利益的事,現今學校變成這個樣子。學生上課要坐的端端正正,不可以將一隻手靠到桌子上,另一隻手托著腮,這是不是要準備睡覺?規矩好的同學坐的端端正正沒有靠著椅背,有個椅背靠就想睡覺。聞法須三業無染,身體無染是身不躁動,意無染是不打妄想或想睡覺,口無染是不要老是在喝水。身口意三業都無染,這樣子他就諦聽了(恭恭敬敬的聽)!

丙三、酬請開示,

丁一、略示。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稱呼當機者為善男子(文殊)。無上法王是佛自稱,王字怎麼講?乃自在之意,於法自在稱為法王。這些大菩薩初地至等覺菩薩於法亦自在,然屬有上,初地菩薩之上還有二地菩薩,直至十地菩薩之上還有等覺菩薩,等覺菩薩之上還有佛,所以稱之為有上的自在,成了佛謂之無上的自在(無上法王),於一切法得自在。我們所學太少,所以講這個法講不通,講那個法講不通,就是於法不自在。即使講通了,也講得不圓融,不圓融就是有障礙,還是於法不自在,所以一直到了成佛,那就真正是於法自在成為無上法王了。那麼佛是不是自己讚歎自己呢?不是,為令眾生對於世尊起一個敬仰之心。「有大陀羅尼門」,梵語陀羅尼翻到中國話是總持義,總一切法,持無量義。門指法門,將法譬喻為門,門則能通之義,能以出入才叫門。佛的法稱為法門,你入此門能得到自利,出此門能利益眾生,所以稱之法門。法門之行相為何?有凡夫法(表人天乘),二乘法(表聲聞、緣覺),菩薩法(權教菩薩、實教菩薩)。此處之法門是大陀羅尼門,能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含攝無量義理在裡邊,謂之總持法門,總持法門稱陀羅尼。密宗所念的真言亦稱陀羅尼,如念的大悲咒,稱大悲心陀羅尼。顯說是圓覺,此處指出圓覺即名陀羅尼。

「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圓覺名陀羅尼門是總持法門,與起信論所說的真如,涅槃經所說的涅槃,勸發菩提心文所說的菩提,般若經所說的實相般若(空性),與圓覺同義,可說由圓覺流出。裴休之序文,讚圭峰大師做的圓覺經之疏鈔中云:「統眾德而大備,爍群昏而獨照,謂之圓覺。」一切真如、菩提、涅槃,一切諸波羅蜜,可說由圓覺(佛性)流出的。所說是同一義,何以有諸多名言?因為應機說法故,所教授菩薩根機不等,故用不同的名詞。

丁二、詳示。

戊一、長行。

己一、為酬初請。

庚一、明真因有力。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此處答覆文殊之問題,文殊之問是什麼問題?問如來成佛之最初發心修行,修的是什麼行門?問因地之行。世尊答覆說,不只我是這個樣子,一切如來無不如是,一切如來在因地中根本發起的法門皆依圓覺清淨覺相,下手用功(下手處),是圓照清淨覺相,圓滿覺照自己的一個清淨覺相,此即起信論上所云本覺。人人都有本覺(佛性、法性、真如、空性),修止觀法門,令你迴光返照,此即圓照,要照的圓滿,亦即照自己本覺的相貌(無相),如何是覺照圓滿的行相?任何世俗心行都不起(心行處滅),依此而永斷無明。佛與眾生有什麼不同?有無明即是有情眾生,沒有無明名之為佛。釋迦如來就是我們最好的示範,在菩提樹下靜坐,天還未亮前忽然看見東方一顆明星,反觀自照己之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成了佛,此即釋迦如來之頓超法門,但這頓超不是一下就會頓的了,還是由漸次修來,修到機緣成熟才頓。若依起信論所說斷無明,分四相(生、住、異、滅)斷除,先由滅相斷無明,其次斷異相無明,再斷住相無明,在成佛前斷生相無明,就是斷除最初一念妄動(生相無明),圓照本有清淨覺相。雖云斷生相無明,但沒有初相(生相)可得,無明原來沒有本體(自性),一念迷生出無明,一念覺而無明滅,此時生相無明斷了,沒有初相可得,證得真如,心量馬上遍滿十方虛空界。(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