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期::活動報導

古文讀誦母親節表演心得

 淨調

古文誦解立人格

康莊大道通聖賢

傳承薪火啟蒙班

不枉父母深盼心

 

在悅耳的古文讀誦聲中,讓人不自覺地回想起表演背後那段難得的緣起。古文是中班星期六共修的重點課程之一,因為唯有了解古文,才能使我們獲得開啟古人智慧寶藏的鑰匙,才能有機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成長,其重要性在第四十九期會刊中,多位老師已作了詳盡地剖析,若曾留心之人,應皆能深深體會到這份資源的難得與重要。

古文之可貴處就在於它不朽的經驗傳承,這傳承透老師的融會貫通後,自在善巧地將我們帶入了古人的殿堂中,而此處陳列的是聖賢們最寶貴的讀書密笈,治學成就的寶典。在老師循循善誘下,首先開展在我們眼前的便是易經中的治學次第「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在這少文攝多義的文句中,明確地告訴我們治學首在潛藏、吸取先人的智慧,因為唯有不斷地累積學問,打下深厚的基礎,這學問才能發揮大用;對於已獲得的義理也必須要不斷地來串習,從多方面來思考、辨證;進而將心安住在這義理上,就如孔子聞韶樂而三月不知肉味般地專注;最後它就有如天生般地自然,不假思索而皆可出地運用自如。這精深的道理透過老師講解過後,變得如此淺顯易懂,但老師也再再地提醒我們,第一步下死功夫的重要性,因為有成就之人無一不是「夏練三伏、冬練三至」般地勤奮學習,對時間的利用也皆是「見縫插針」般地珍惜。聞師之言,更令人深深體會到學問難成,中華文化之難能可貴。

古文之可貴,也在於承傳中又有創新,文章彼此皆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如孟子離婁篇中以水比擬為學之道,若能「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方是有本之學;若學不重本,則「如七、八月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其中將有本、無本之學的差異比喻地淋漓盡至,使學者皆能知基本學問培養的重要性。又如蘇軾自評文中,形容自己作文章「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皆可出」,來勉勵後學之人,學必厚積方可發揮大用。

又如孔子每見大水必往觀焉,正因為流動的河水蘊含了君子立身處世之道,水中即具有德、仁、義、道、勇、法、正、察、志、善化……等德行,故君子見之必觀焉,亦稱合論語中所言的「智者樂水」。更如極樂世界之水具澄清、清冷、甘美、清軟、潤澤、安和、除饑渴、長養諸根等八種功德。

師云:「水對修行者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觀修對象,水的澄清代表眾生心性原本是清淨,水的污濁代表著眾生的心被無明執著所染污,心中的本有智慧由明變暗。

水雖因泥沙而變污濁,但除去泥沙就能恢復清淨,這就像心被污染後經過教法的聞思也能回復清淨一樣,由此可知心的本身不一定是清淨或是染污的。

水的各種現象和作用,隨著本身的清淨或污濁而有不同,就如同心被染污後,表現出的就是在六道輪迴;心若是清淨,表現出的就是與佛菩薩相同的解脫。

水隨風而波動,就如同清淨之心受境界影響而變動,但就本質來看,仍是沒有變化的,就好比心的本性從沒有變過。

水能留在各種處所,就好比眾生的心也能留在不同的境界上,然而心雖留在不同的境界,本性卻也仍然不變。

水能隨容器的方圓而變化,就如同清淨之心,在本質不變下,而能隨一切事物來變化。

水又能潤澤大地上種種植物的種子,能夠長成一切的藥樹、穀物,就猶如菩薩的菩提種子以禪定的水來灌溉,而能長成各種快樂的妙果。

水又可比喻為禪定,禪定的水能夠浸漬我們的煩惱種子,使之敗壞,猶如大水清漬大地,草木諸根悉皆壞爛。

水又可比喻成受菩薩戒的清涼,因為受戒能幫助我們除去追逐慾望的躁熱。」

如果對水能夠作以上種種的觀修,水的功德將是無量無邊,當下亦可以成為我們覺悟之因。以此來供養全天下的一切慈母,將必然是母親節最殊勝的供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