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三十一)

道源老和尚

法無自相名言生
能證所證不可得
雙亡之照月當頭
無縛無脫無上覺

 

乙二、正宗分
丙二、令依解修行隨根證入
丁二、廣明行相
戊一、四問答通明觀行上根修證
己一、開示觀門同佛
庚五、正答所問
辛一、長行
壬三、頓同佛境
癸二、見境同

 

經文: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


此等是觀行成就的菩薩,及末世眾生修圓覺得成就的眾生,亦即修學三種法界觀的心,成就了以後,與佛同等境界。


此時不起分別,與佛的心一樣了,此時既沒有修,也沒有成就,須知是修習三種法界的心成就了,才無修無證。若不講究修此心得成就,就認定無修無證,以為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也不要修也不要成就,結果你仍是個大凡夫,不但障礙自己,還要開導眾生,令眾生受害,須是修覺行成就的境界,才說無修無成就。

經文:
圓覺普照,寂滅無二。


以上謂之照寂不二,乃佛的境界,佛所住的世界謂之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菩薩修學圓覺時,雖普照卻是寂滅。

經文: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


此時現這樣的境界可玄妙了,先說諸佛世界,每一佛教化的世界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此時不是一個佛世界,二個佛世界,而是恒河沙的佛世界,不是一個恒河沙,二個恒河沙,而有不可說的大數,不是一個不可說、二個不可說,而是有阿僧祇不可說,阿僧祇叫無量,還不是一個阿僧祇、二個阿僧祇,而是有百千萬億阿僧祇,若這樣算下去之數目太多了,於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的諸佛世界,你以圓覺之心普照,看見了什麼境界呢?像空華一樣亂起亂滅,此「亂」字就是紛紛的意思,很多很多的生起,很多很多的滅無,由這四個字就證明菩薩的觀行,是親證的,絕不是空談理論推想出來的,你怎麼想也想不到這裡。


前述說「不可說」是大數目,還是有個說(有量的無量),即使是無說的世界(無量的無量)都有佛在教化,都謂之佛世界,然這佛世界分二種,一種清淨世界,一種叫染污世界。清淨世界如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此之佛世界是清淨世界,本師釋迦佛的世界是娑婆世界則是染污世界,這些清淨世界、染污世界是亂生亂滅。


我們不懂科學,不必拿科學與佛學配合,穿鑿附會一番,但此處還可講一點科學實證的境界,令我們相信經文所說。如天文學測量的虛空以光年為里程的計算單位,一秒鐘走三乘以十的八次方公尺,一分鐘是六十秒,一點鐘有六十分,一天也有二十四點鐘,一年又有三百六十五天,合起來即是光走一年的里數,天文學家看到的虛空,可以由無數光年計算,但還沒看見亂起亂滅的諸佛世界,只證明現在的星球有成住壞空,他(天文學家)在天文望遠鏡上看到太空之中有隕石落下來,像下雨般那麼多,這些隕石落下來了,擦著空氣滾落到地球上,能把地球打個大坑,然而落到我們地球上的隕石是少之又少,在太空中像下雨那麼多,這些都是星球爆炸,天文學家只看見那麼多的隕石,謂之隕石雨,那麼多的星球爆炸,他看不見,只看見一個兩個,那些亂滅都看不見,為什麼?天文鏡沒那麼大,他的境界還不夠那麼大。那麼亂起呢?更看不見,日本一個天文學家發現一個新生起的星星,只看見了一個,乃亂起,這些亂起亂滅的境界猶如空華,是佛圓覺境界。


看見虛空無邊,世界無數,每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個佛世界,清淨的佛世界(常寂光淨土)是常住不動的,至於教化眾生的佛土如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娑婆世界,就是染污國土,緣起所生的世界有成、住、壞、空,遍法界的世界之成謂之起,世界之空謂之滅,看得世界多了,就是亂起亂滅。菩薩觀行成就而不動心,如何不動心呢?乃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是照而常寂,雖見亂起亂滅無量數的諸佛世界,然皆自相不可得,同歸寂滅。不即不離皆是圓覺的境界,不離是觀待這些亂起亂滅的世界,不即是無有自相可即。這一切亂起亂滅的世界猶如空華(幻化緣起)都是依虛空(空性)而有的,空華不屬於虛空,但是不離於虛空(自相空與緣起有相互觀待)。無縛無脫如前述:不與法縛,不求法脫。所證得義境(空性)與諸佛所證相同,所以不與法縛,這些亂起亂滅還屬一切法,觀其自相空,則不會被它所繫縛,也不求解脫,既然無縛,還求個什麼解脫?

經文;
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始知眾生本來成佛,這句經文很要緊,在三藏經典裡,只有兩部經,一部是華嚴經,一部是圓覺經,說眾生本來成佛的。修行用功原是為求成佛道,至此方知一切眾生本來就成佛,然何以謂之眾生?生死涅槃,猶如昨夢。有經說,菩薩修行如夢渡大河,菩薩為什麼要修行呢?因為有煩惱有生死,譬如做夢,有惡人欲害他(菩薩),此惡人就譬喻是見思惑,所以要逃命啊,逃到前面一條大河,非得游過去,否則生命不保,一下子跳到河裡拚命的游泳,盡量的掙扎,好不容易游到對岸,上了岸,忽然醒了,怎麼樣呢?原來是做了個夢,根本沒有什麼惡人,根本也沒有掉到河裡去(生死本空),也無有所謂上岸(涅槃亦空)。菩薩發心修行,了生死證得涅槃,才知是做個修行的夢,本來就沒有掉到河裡,也無所謂爬上河岸!然而這是佛的境界,看大乘經典會上當就在這兒,他以為看懂了,原來煩惱本空,生死本空,涅槃本空,都像做大夢,還要修行幹什麼呢?不是自己跟自己找麻煩嗎?好了!他不要修了,他不知根本未真正通達佛經,試問,你的觀行成就了嗎?你真正夢醒了嗎?你還沒醒怎麼知道那是夢?你不修你還不是個大凡夫嗎?看大乘經典會上當就在這些地方,那是在觀行成就之後,到了成佛,證得圓滿寂滅的大涅槃,此時有什麼生死,有什麼涅槃?他才可以說這個話。可是這句眾生本來成佛,是令眾生懷疑的事情。若你的境界與佛一樣,才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成佛。

癸三、稱實同


經文: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去無來。


到此方知生死涅槃如同做夢,若醒了以後,試問夢的境界有哪個是實在?所以涅槃沒有起處,生死也沒有滅處,涅槃根本沒有生起,也沒有什麼生死可滅。按時間上說,涅槃來了,生死去了,實則根本沒有來、沒有去,試問做夢時的來、去、時間,哪有真的!

經文:
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


所證的是圓覺之理,圓覺之理本來現成,如前云:眾生本來成佛。他根本沒有失掉,昔日有所失則今天有所得,若從來沒有失,怎麼好說個得呢?這個得、失是個對待的名詞。所以起信論將圓覺妙性謂之本覺,從沒有失掉,既然沒失又如何說得呢?所以在圓覺之理上,你所證得的圓覺之理是無得無失。在最初發心,云:我要取得佛法,要捨凡夫法,我要好好修行用功,取得成就,捨去一切煩惱。此時才知道無取無捨,有取有捨還是差別相,既是平等境界現前,已沒有差別,則無所取無所捨。為什麼呢?生死涅槃猶如昨天做了個夢,你取得涅槃,捨去生死都是做夢的境界,有什麼好取?有什麼好捨呢?至此能以證得圓覺之理了。

經文:
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這能證的智慧(能證的觀行),作就是修行用功,起了始覺智,止是止住一切煩惱,此時方知修行本空(無作),煩惱亦本空(無止)。任是任運自然,可以斷除煩惱證得涅槃,然此時是根本也無任也無滅。這作、止、任、滅是修大乘菩薩行的四種行持與效果,此時作、止、任、滅亦本空。


於此證中,包括能證所證,是能證的觀行與所證的理體,其實是無能無所,也沒有能證的觀行,也沒有所證的理體。


畢竟無證,亦無證者,是畢竟無所證(境),亦無能證(心)與能證者(修學能證所證的菩薩也是本空)。


一切法性,平等不壞,法性本來平等不壞,不是你證得了平等不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