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期::啟蒙園地

美妙動聽的心曲〜聞之心曠神怡的長老偈略釋

 心超

世尊弟子皆龍象  開示知足解脫行

濁世一帖清涼藥  無憂無慮真逍遙

高達德長老偈

樂時高仰首,苦時低垂頭;

愚人無真知,時時有罪受。

高達德長老在俗時曾趕牛車運貨,後感悟世間唯苦無樂,出家後修學止觀成為羅漢,此偈是為僧俗二眾所說。偈中說到世間人在得到五欲的受用時,內心沾沾自喜、昂首闊步,志得意滿,對比他人也慢心高揚,與人說話時也百般不客氣,無法顯現謙卑的行相。但若隨著惡業的現起、五欲境消失時,或受到種種的痛苦逼迫時,又很懊惱,亦覺得處處不如人,也無法提振精神,常常垂頭喪氣。

長老慨嘆世人愚癡無知,不知在順境中學習惜福供養、布施、並以此福作為修學的資糧,在逆境時不知處逆是消惡業的方便,或是通往成功必經的考驗,所以也無法轉逆境為道用;只不過在順境生貪、逆境生瞋、在愚癡無明中過一輩子,並將一生所累積的惡業帶到來世受用種種的痛苦,酬償此世所造的惡業,所以人生在順境也無意義,在逆境中也無意義,若不學道則人生一輩子過得都無意義。

梵授長老偈

無漏得解脫,無瞋心安寧;

八風吹不動,斷除貪瞋癡。

梵授長老雖以王子之尊,謙卑地向釋尊學教法,能證得空性破除執著得阿羅漢果,在城中乞食時受婆羅門怒罵,卻能安忍不動,何以有這樣的度量?就是因為他已經證得無漏,遇境逢緣不會生起任何的煩惱,這是得到解脫聖者的行相,尤其面對逆境及種種的逼迫時,還能生起慈悲之心,心亦能安在法上不搖動,不但毀謗、譏笑、痛苦、衰敗不生瞋恨,即使稱讚及加譽、快樂及利養都不生貪,這些世間的八風都是聖者所厭離的境界,並且能夠透視這些境界的自相本空,這是對境界的無癡,當然也就不會生起對境界的貪以及瞋,內心享受著寂滅的快樂是世間人無法體會的,這叫做法喜充滿。

大迦葉長老偈

山水何其清,石岩何廣平;

猴鹿常出沒,樹花時墜溪。

大迦葉從小就志節高遠,有志於遠離慾望,出離世俗,在經過成家的一番考驗之後,並未染欲,有幸碰到離欲最尊的釋迦牟尼佛,向釋尊學習教法,能夠以種種的苦行完成教法的證悟,佛稱彼為頭陀第一。

尊者酷愛山林,長養聖胎,不但證悟前如此,證悟後亦於此自然之環境保任善根,他所愛的修道環境為何?亦即是青山綠水,在岩洞中享受夏日的清涼,在洞外的平石中禪坐呼吸新鮮的空氣,頭腦清楚、心裡舒服,在他眼裡看到的是猴子與花鹿的出沒,並有落葉飄花隨著溪流而去,如桃花源的美境,是尊者常常長養聖胎的環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