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期::參訪觀摩-森羅萬象老撾行
皈依學處誠供養〜記供僧當起的心態
編輯部整理
僧眾托缽行
當年世尊風
有幸逢盛會
供養護正法
前言:
寮國托缽齋僧的形式單純而特殊,有別於其他走訪過的小乘國家,黎明之際,赤足跪在路旁鋪設的草蓆上,從細緻的竹編容器中揉捏一團糯米飯放入魚貫而來的僧眾缽中,是當地民眾日常的供僧方式,而以微少的食物即可與廣大的僧眾結下甚深法緣,是此行供僧中最大的感動;而重現釋尊當年僧團和合、長幼有序、持戒清淨、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的托缽僧隊伍,才是令人淚濕的最主要原因。
廿五、廿六日兩天約清晨四點半眾皆起了個大早,於龍坡邦街道上對五百廿一位托缽長老僧眾們行飯食及財物供養,法行結束後大眾立於道旁念誦《佛說施食獲五福報經》與《長老偈》,以相互隨喜彼此所做之殊勝善法。而廿五日於香通寺齋僧並供養了一百五十七位僧眾,並於此探討《佛說施食獲五福報經》之施命、施色、施力、施安及施辯等內涵,及接受師父們的誦經祈福。廿七日於功德寺祈請了永珍地區最大的十個寺廟,共一百五十八位出家僧來此接受我們的供養,以棉薄之力護持正法修行者,令彼安心辦道。
觀修:
這些飯糰以及金錢供養等的幕後作業繁瑣,例如要供養每位僧眾的供養金,光數鈔票就數到半夜兩三點。我們常常輕易得到別人的護持,一個小動作、一件小事,背後或許需要很多時間與精力來完成,今日所給予的些許糯米飯和供養金(因無法提供袈裟、衣服、醫藥、臥具),表達我們的一點敬意以及護持。
在皈依學處中有一個學處就是所有的榮耀都歸於三寶,所有的享受都是三寶的庇佑,所以每件事都要跟三寶稟告,所得的每件物品都要供養三寶,就如同僧眾們托缽回去都先供養三寶般,買來的衣服或鞋子都要先供養才是真皈依,不要以為所有的一切享受是自己福報的顯現,這就是歸依的學處。而皈依的學處如果好好講究,就能夠讓皈依的體清淨,如果皈依學處不好好講究,就不能得到清淨的皈依體,就如出家人早上五點就出來托缽,不論如何回去都會做個供養;亦誠如長老偈上說,不管食物好或壞,好的吃了不起貪心,不好的也不會起惡心,為什麼好壞都不會起心的變化呢?因為他的心安住在法上,以禪悅為食、法音為飲料,並且以天寺、梵寺、僧寺為他的房間,以戒律保護他,以正念守護六根,以四念住做種種收入,以正氣戰勝煩惱大軍,每天若能作這樣的觀修,進步是指日可待的。
而我們在家人在護持這些善法的時候,內心必須要被菩提心所攝持、被出離心所攝持、被布施所攝持、被持戒所攝持、被忍辱所攝持、被精進所攝持、被禪定所攝持、被空性的智慧所攝持,如果心態如此講究,哪怕是隨手抓一點飯糰,放在一位出家人的缽內,福報就像海一樣的增廣,這些善法都是三寶的讚歎、諸佛的護念、都是龍天所歡喜的。倘若不好好講究應生起的心態,回去時腦袋一片空白,那就只是結一個善緣,來世只不過投生到富貴人家去享受榮華富貴,且是以愚癡心來受福。
再者,當長老比丘領著僧團時,可以觀想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情形,做這樣的觀修有助於正法重新的塑造,就是長老如比丘,釋迦牟尼佛過去的那些阿羅漢、羅喉羅、舍利弗、目腱連、迦葉等等,釋迦牟尼佛帶著比丘眾接受大家的功德,會感應三種徵兆,第一種徵兆是正法會重新振起,第二種是我們會有像給孤獨園長者的這種能耐,建造一個廣大的僧團、護持僧眾修行,第三也有助於我們以上座比丘、長者比丘或者是成佛的方式,以各種的善法來利益有情。此乃觀察眼前比丘托缽的情況應有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