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期::大德法語-常禮舉要講座

(十二)出門篇

雪廬老人

做人成就學問大

典籍學習生活現

人情通達是學問

事事洞明即文章

 

     出 門

 

講常禮舉要與講經不一樣,講常禮舉要一段是一段不必有交代話。

◎一、衣冠不求華美,惟須整潔。


出門離開家裏,只要是出門,此事須慎重(不可隨便),刷牙、洗臉等等固然是衛生,若衣服就有兩種作用,不光是衛生,主義是恭敬人。譬如在家裏,天氣熱了敞開懷,在屋裏這樣子不可以嗎?要是來了客,你還拿著扇子扇涼且敞開懷,讓人感覺是眼中無人,對人不起。一出門如何呢?論語有:出門如見大賓。講了必得口中誦,然口中誦是記問之學,能以記得住,能以說了,這個還不中用,可是現在連個記問之學也沒有了,道聽塗說而已!如此說來記問之學沒用處?若能將記問之學舉一反三,以此類推,所謂溫故而知新,溫習舊的,來了新的就明白了,還沒講就知道,那就算有所得了。


衣冠不求華美,衣服不在好壞,就是破了也不要緊,你要是聽了這些有了心得,再看歷史一定不一樣。要是沒心得,你看歷史就是廿四史看完也沒用處,你不知道它的用意在那裏。就用這句衣冠不求華美,古人說脫襟露肘,襟怕露了趕緊拉衣服,襟一整齊了肘卻露出來了,這又不好看,蓋了這、露出那個,可見得衣裳很破爛。從前黔婁死了,家裏窮,拿個被子給他蓋上,蓋上了頭露了腳,蓋了腳露著頭,怎麼著也不行。有朋友出主意:斜著一蓋不就成了嗎?太太在旁邊大不高興:唉呀!那可不行,這或什麼樣?先生一生正直無私,怎麼死了還要叫他斜著呢!你聽聽這一句便可以了。衣服不在好壞,破爛也不要緊,破了打補釘嘛!以前窮唸書的,衣裳破爛了這個補、那個又補,這是一想就懂得的情形,衣裳不是求華麗而是求整潔。


整是必須要用扣子把衣服繫起來,譬如夏天穿香港衫,人家都敞著,我是必得扣起來,你叫我敞著我不會。或云:你太落伍了!我跟大家說過,我跟他們不一樣,我根本就沒落伍,他那不落伍是什麼樣子?我也不落伍,我跟你說吧。他以為現在興這個,現在不興的我就走。那一條事情對社會上有利益我就幹,那一條對社會上有害我就不幹,我不管它現在興不興!現在是殺警察、搶銀行、要紅包,這個我絕對不幹。那麼、見洋人叫洋爸爸,我怎麼也不幹,活著我是一個中國人,死了我也是一個中國鬼,下生在這個地處嘛!你查中國歷史凡是念書的都有點骨子,即使畜生還這樣子的,大家知道狐狸死在遠處,跑不回來自己的窩,怎麼呢?東西南北牠記得,牠就在那個地處頭朝著來處,死得才瞑目。不衝著牠的窩,死也不瞑目(狐死首丘),畜生尚且如此啊!我講的都是實話、你去悟吧!


潔是衣服穿在身上,身上有了汗臭氣、很骯髒的,往衣服上一染,衣上染了這些就要洗洗,總之要整潔就算盡意了。你一整潔,不論是對待俗人或是有學問的人,要是對待有學問的人,你是雅人對雅人,是志同道合那很好,不要叫人家說你閒話。即使對待俗人也沒關係,俗人、壞人說你壞話,不要覺得是侮辱。雖然穿得破爛,賣的是土豆(花生),一天只賣十塊錢,吃飯呢?吃了九塊,甚至於吃十塊,雖然沒有餘錢但還是豐富,豐富什麼?道德豐富,天爵豐富!他就算日子過得好一天偷一千萬,那是賊寇,誰比誰高?


講書的有時間就多談幾句,你看那唱戲的穿了破爛衣裳,叫做什麼名目?是都有名字的,連小丑背裳都有名字,絕對沒有這個當那個(混淆不清)。說這幹什麼?這學問大了,現在是改聖人的書、改佛經,然唱戲的,唱這麼多年就是不敢改。我跟你說、這件破衣服叫富貴衣,要是這一個戲班子不辦了,要賣給別人,有這件富貴衣他才買你的戲班,沒有這件富貴衣他不要。你看看這件破衣裳,再想想中國的教育。若必得處處西洋化,乃自掘墳墓。若根本不要了,想要中國再延續下去?必得落實中國文化。

◎二、見長者,必趨致敬。


若到了街上,他(長者)在前頭咱們不必向前頭去,也不必多問,頂多在後頭跟著。他在後頭我們沒看見也沒關係,就怕我們往那邊去他往這邊來,面對面碰上了。不過這得多少變通,譬如在鄉村中馬路等等,這些地處這一條可以使用,編這些禮儀時沒汽車那些東西,現在在偏僻街上也可如此,正走著看見長者,可以穿過路致意,謂之趨敬。跑到長者那邊去,迎著他、說句話、行行禮,此是敬,或可在路旁站著談話。但是在城內就是不行,車輛來來回回,你必得穿過路去致敬,碰上了車,他(長者)不安心,你也不安心啊!學什麼要有實有權,沒要你呆呆板板地學書呆子啊!學書呆子有什麼用處?

◎三、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上了高處去,不論上什麼高處,現在都是蓋著樓,你上樓就是高處。他在地面走著,你在高處喊著:喂、喂。下頭那些走路的,到底招呼誰?大家都站住,疑惑住大家。況且在高處和低處兩邊說話,誰也聽不清楚,此須迴避(這件事不可做)。


登高不呼,在高處這一招呼大家都疑惑了,都停了腳、叫誰呀?都弄不明白,此是有聲之呼。至於無聲之呼,在高處看看,那邊是什麼山,這是什麼水,下面是什麼人,用手指著,此亦疑惑人。總之不招呼,看在你的眼裏就好!

◎四、路上不吸煙,不嚼食物,不歌唱。


這是指年輕的弟子,有年紀的老先生則例外。從前老人家大多帶著旱煙袋,這幾年不興了,演變成了紙煙,且是年輕人抽煙(時代變了)。從前吸煙是逍遙自在,不見得需要,反而是一種消遣。吃飯是需要,尚且還得逍遙。逍遙自在那太自然了。念過書的人都知,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都得恭敬,甚至禮記禮運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城市街上年長的,你見過他們有這樣子嗎(路上吸煙)?可是在鄉間老人不一樣,在路上走著,路又寬人又少,不容易碰到熟人,在路上吃吃煙是可以的,即使在路上碰到一般人也可有點頭之交。這是從前的話,現在談不到了,現在住公寓等等,鄰居姓張姓王一概不知,不是這樣子嗎?住了多少年啦,鄰居姓什麼不知道,誰跟誰都沒關係,什麼里仁擇鄰,已不興這一套了。


路上不嚼食物,為什麼呢?路上有灰塵,吃到嘴裏會傳染。總而言之,最好閉著嘴走路。你看,咱們鼻孔有毛,長著毛幹什麼?天然地就是一種保護性。你若閉著嘴,灰塵就往鼻子裏去,鼻毛能將灰塵遮閉住。其次額頭上長眉毛,或云:有那個眉毛幹什麼?又不能聽又不能看,出了汗還得靠它(眉毛)擋住,汗到不了眼睛去。其次在路上不唱歌也是為了衛生的原故!

◎五、乘車見長者必下,見幼者亦須與之頷首為禮。


乘車見長者必下,這條要活用,並不是人人都有車坐,你沒念過古文(馮諼傳)長鋏歸來兮、出無車。齊孟嘗君的食客(馮諼)出去還沒車啊!普通人那會有車?那麼你坐著車在街上,見到長者、熟人,將車停住,下來大家走。可是這個話可要聽明白,在城市裏不行,可別學這一套,你坐著汽車,看到長者喊汽車(公共汽車)停下來,你下車行禮、那就成了書呆子。你說:我是有本之學。唉呀!差了!你在城市馬路上不論坐什麼車、都不可下車與之行禮,這個你得變通。


見幼者亦須與之頷首為禮,比你年輕的晚輩你可以不下車,但亦要表示恭敬,不恭敬不行,但打個招呼即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