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期::共修研學-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十三)精進能出三界獄
編輯部整理
少欲知足省精力
好樂出世精進學
破除四魔出輪迴
成辦利他是所願
上來第三覺知是以道為修學的目標,「道」即是明心見性,唯有明心見性的聖者才能自行化他。然想要明心見性的人一定要有觀慧,所以第三覺知是明:菩薩唯慧是業。業以思為體性,亦即此菩薩各種的想法都是為開智慧,唯有生起了觀慧才能明心見性。然有心要明心見性的修學者一定要安貧,亦即是不要去追求外面的五欲境,因為不追求五欲境,當然就沒有五欲境的受用,這在世間來說當然就是 「貧」,安貧就有時間樂道,不但樂道,還要有勇悍心去修學正道,如此才能生起殊勝的觀慧(明心見性)而證得解脫,此即第四覺知義理所在。
丙二、進度(智重)
經文: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四覺知為菩薩六度中之精進度,精進有三種義:披甲精進、攝善精進與利樂精進。其中披甲精進的行相是披願力的盔甲,超越種種修學的障礙。 雪公老師云:沒有過不了關的。為何會過不了關?因為願力不夠堅強,而非境界太過強大。在悲華經中,觀世音菩薩行菩薩道時看到無量無邊的眾生都需要救度,且剛強難化,甚而恩將仇報,慨嘆能力有限發了退轉之心,違背昔日的諾言。後有千光王淨住如來護持,授菩薩大悲神咒,使菩薩重振大悲心,並以修學大悲神咒的勢力,使其從初地的成就一直超越至第八地。是故一切的障難都需要觀待行者的願力方能突破,亦即沒有使命感的人,許多事情都能成為他的障礙,有志者事竟成。國父亦說: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猶如反掌折枝之易;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猶如移山填海之難。
其次攝善精進的行相,是以勇悍心攝持一切自利利他的善法,凡有助於己之上求佛道及下化眾生,無不奮力為之,且遇障不退,歡喜堪忍為之,不達目的絕不中止,然仍需講究重點及次第,而非漫無章法。
第三利樂精進是饒益有情精進,其行相是完全利他,即使成佛亦是為了有情而成。精進三義同於戒律之三聚戒:攝律儀戒 (防非止惡),攝善法戒(自利利他),饒益有情戒(利益有情)。
第四覺知所說的精進特別是指披甲精進,本質雖是發菩提心,但必須先證得於生死輪迴中的解脫,如果沒有解脫生死是無從利他。然欲解脫生死乃至成就佛果,一種是在生死世界中不斷增上自己,由增上身直至決定乘,此為聖道門的修學;其次是往生淨土修學正法得到成就,再至生死世界去利益有情,此為淨土門的修學。故佛法的修學分為兩門:聖道門(通途法門),淨土門(特別法門)。天台大師的淨土十疑論第一疑就是在辯證此問題,彼假設問答說,發菩提心而未斷惑的行者,到底應該在生死世界不斷增上,還是先要在西方淨土安養其身?表面上看來菩提心發起了,應該對眾生的種種苦生起種種的不忍,理應要留在娑婆世界及其他生死世界,救度罪苦眾生,何以還要往生極樂世界享受種種的快樂?是否違背了自己的發心? 然大師云,有心要度化有情的凡夫菩薩,即應著眼於自己的成就,是故應講究修學的環境。所以在八大人覺經中的第三覺知,明有心要利益有情的凡夫菩薩,理應以明心見性為目標,先求自利方能利他;在第四覺知則是努力發願並且做種種的行持,先具足解脫的資糧,並正式的修學解脫的方便得到解脫。所謂精進於解脫的方便,是指勇悍的修學般若的勝法,能破煩惱惡、五陰魔、死魔,並以念佛、持咒的力量摧伏天魔,所得的果是出陰界獄(解脫輪迴)。
在百法中「精進」是如何定義的?於善惡品,修、斷事中,勇悍為性。作用是對治懈怠,圓滿善法。若是為了解脫及成佛,則所作的善品都成為解脫與成佛的資糧,其次修學善品之勇悍,是於般若勝法努力修學,能破煩惱障及所知障,究竟證得佛果。
欲出陰界獄(六道輪迴),須摧伏四魔(五陰魔、煩惱魔、死魔與天魔),然主體是破煩惱魔,若破煩惱魔則其他三魔必破,陰界獄就可出離。然煩惱魔的本質是執著,執著法是實有。然大智度論上說,除諸法實相(自性空即是諸法實相),餘一切皆魔事。亦即未證得空性者,所作的善、惡法都會成為解脫的障礙(魔),即使作了種種的善法,當這些造作善法之業顯現種種的快樂時,行者會產生種種的貪執,並由此而引發一切的煩惱,擾亂身心、障礙善法、破壞勝事,此為煩惱魔的行相。
其次是五陰魔的行相,五蘊(陰)乃昔日煩惱、業所生,且由五陰能生執我的心,由執著而引發各種煩惱,即使沒事亦生煩惱、坐立不安,情緒不穩,即使修學佛法內心也定不下來,打坐念佛也常常為昏沉、掉舉、散亂所擾。破魔猶如作戰,要先認識彼之行相,如同打靶,要先知道靶在那裏,否則一大堆子彈也不知打哪裡,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魔的行相。是故五陰之所以成為魔,就是會以為有真實所成的五陰,且在五蘊的基礎上會以為有個真實的人我作為攝持五陰的能攝持者,所有五陰的造作,都是為了這個真實的我,讓我樂的我就好好追求,能使我苦的,就好好想辦法去除之,有因果觀念的,就造作種種的善,成為壞苦、行苦的因;沒有因果觀念的就造作種種惡業,不惜損人利己以讓我樂,所造的惡是苦苦之因。不論造善造惡感生的樂與苦,體性皆苦,所以安立五陰為魔的理由,如此的五蘊現起處、五蘊的生處就是人我、法我的生處,人我、法我的生處就是煩惱的所依處,就是有漏業的生起處,就是苦苦、壞苦、行苦的所依處,五蘊(陰)每天造作那麼多的苦因,而生起的種種痛苦又由它來承受,它不是魔是什麼?
煩惱的根本是薩迦耶見,其行相是對自己的五蘊生起我(真實我),若破法我自相不可得時,能回破人我自相不可得,因為對人我與法我的破法是一樣的,若盡破人我之執則能盡破煩惱障,法我與人我是所執的境,二者是不同的境界,能執的心都是一樣,都是執著所執境有自相。在法我(五蘊)上以為有一個人我作為攝持者,由他擁有五蘊及眷屬、財位等等,終日患得患失成為煩惱的根源。
本覺所破的煩惱惡是指破人我,摧伏四魔中之五陰魔是指破法我,二者破法一樣,真正能破四魔者,在大乘是第八地的第一剎那,約二乘的修學是阿羅漢的果位,這二者都是能破薩迦耶見的能破者。只不過在第八地的第二剎那開始能進破所知障,阿羅漢則無法。
其次死魔的行相為何,乃一期生命(色心的相續)中斷,另一相續生起時又有另外因緣,往往隨業而有各種生命現象的生起,障礙了前世的修行,且有時投生到苦處,亦成為修行嚴重的障礙。修行若破煩惱障,不再隨業投生於六道,不受死魔所攝持,不會有生生死死,一期期無可奈何的生命現象。
其次天子魔的行相,特別是修學有道力者,障礙其修行。此魔或其眷屬鬼神魔都非常厲害,最強的魔王是居在他化自在天(六欲天之頂)神通力最強、福報最大。有問靠善法生天,為何成魔?雖昔曾作殊勝十善,生至他化自在天,為欲界之最勝處,然在欲界的五欲境中享福而心志腐化,如在世間享樂五欲境者,當他看到正人君子時,反而會有厭惡之心,尤其修行人不喜歡同流合污,會被認為不合群,是故天子魔雖以善法為因,生到他化自在天享樂為果,但在那裡權力欲望的享受當中,早就變質了,像現在的政治人物。很多歷代帝王其實是修行人來當帝王,可是佛教也被他破壞,與魔王破壞修行人的道理是一樣的。天子魔特別以相似法來擾亂正法,這種的破壞法最厲害,若取其隨順義,則人道的惡知識即是天子魔的眷屬,他會鼓勵你在欲境上追求,會讓你覺得學佛不實用,會讓你升官又順利,做壞事也有保佑,對正法產生褻慢,及作種種毀謗,或開演許多相似法,令人誤會佛法就是如此。
昔日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修學即將成佛時,天魔即來干擾,軟硬兼施,軟有天女之誘惑,硬有魔軍的傷害,世尊不為所動,並以慈悲心降伏,方能豁破無明,成等正覺。魔最可怕的加持就是使學佛者內心深處最渴望的就是五欲境的獲得,嘴巴雖念阿彌陀佛像是求往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的句子也朗朗上口,但是內心很隱微之處就是想要那迷人的五欲境,天子魔就在這個人開始修行時送給他五欲境的享樂,讓他一蹶不振,甘願作慾望的奴隸。(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