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期::專題研學-《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研學記要

結合法義觀修的敦親睦鄰(上)

 編輯部整理

難得南行厚交情

助成家庭之佛化

其中難得往生論

竟是生前大因緣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婆藪槃豆菩薩造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

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

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

梵聲語深遠,微妙聞十方。

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

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

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

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

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

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我願往生,阿彌陀佛國。

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花臺。

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

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

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

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雨天樂花衣,妙香等供養,讚佛諸功德,無有分別心。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皆願往生,示佛法如佛。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無量壽修多羅章句,我以偈總說竟。

前言:

國慶日的三天連續假期,適有南部參訪之因緣,期間至蓮社 雪公恩師紀念堂,緬懷一代大德,並至台南、高雄等地,拜訪蓮友在南部的眷屬,特別是家中的父母親,以期增厚交情,並在未來往生成佛的大業上作增上緣。期間,應淨調學長母親公司老闆的邀請,於該公司招待室舉辦《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講座,該公司老闆不幸已於十一月十三日往生,一生竟是由往生論與佛法結上殊勝因緣,是人生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及時學佛應是無常覺受下的決定見。在此恭錄此次研學內容,以饗大眾。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講座之生起,願能成就三者:第一、利益該公司的員工,並增上蓮友家人學佛的道心;第二、雪公老師嘗云:「食其毛,踐其土。」即到一個地方要利益這個地方,故興辦此講座亦是希望與此處結上殊勝的法緣;第三,藉此遊方的因緣做經教的學習,能利未來任何的活動,都能結合正法做為活動的本質,作為淨障集資及改變命運的增上緣。

學佛者皆知修學淨土法門修依經論有四,其中經典有三: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與佛說阿彌陀經,論則是《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優波提舍就是論,亦即根據無量壽經所宗的義理,世親菩薩以願生偈頌攝持,並解釋其義(優波提舍),所以整個優波提舍願生偈就是無量壽經的經義所在。亦即優波提舍(論)是對這個偈頌(願生偈)作解釋。是故世親菩薩的往生論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是願生偈,第二部份是優波提舍,就是對願生偈所做的解釋,而願生偈就是無量壽經的經義所在,亦即根據無量壽經的經義而發願往生淨土。

作者與譯者:

作者婆藪槃豆即是世親菩薩,婆藪譯為世,槃豆譯為親,世親菩薩是眾所周宗的唯識宗祖師,是西元四、五世紀時(大約是佛滅後九百年左右)北印度健馱羅國之人,世壽八十,寂於阿踰陀國。父親乃國師婆羅內憍尸迦,哥哥是鼎鼎有名的無著菩薩。世親菩薩的俱舍論是小乘分別說一切有部的宗規,唯識二十頌、三十頌是唯識宗的宗規,十地經論是地論宗的宗規,《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是淨土宗的宗義,可見世親菩薩造論的見地。其次世親菩薩教出的弟子都青出於藍,例如安慧論師的唯識思想勝過世親菩薩;因明學的弟子陳那菩薩亦勝過老師(世親菩薩);弟子德光論師戒律論述亦勝過老師;教授解脫軍般若,解脫軍造論(二萬頌光明釋),其般若思想的成就也超過他的老師。誠如孟子所說: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世親菩薩有人生三樂:第一樂是對佛法能造論宏揚,造有小乘五百部論典及大乘五百部論典,人稱千部論主;第二樂是能不斷的講說佛法,對佛教的貢獻非常大;第三樂是培養人才,尤其是培養能夠傳承佛法的祖師,而且這些弟子的成就都勝過他,如上述弟子解脫軍、德光、陳那、安慧等,此是世親菩薩偉大的成就處。

世親菩薩的論典非常多,明倫講座高階課程中的百法明門論,作者就是世親菩薩。其次世親菩薩所造的往生論,是我們淨土宗的三經一論中之論,印光祖師在重刊淨土十要中,就將往生論補在淨土十要的後面。印光祖師一生對教門有非常多的貢獻,除了重刊十要外,還增編五經,亦即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歸為淨土宗的經典,並將世人有關對佛法錯誤的解釋導正,亦即顯正辨訛,例如「宗教不宜混濫論」、「淨土決疑論」,若能夠好好研讀這兩部論,必能對印光祖師生起十分的認知。以上是簡單對經題以及作者的認識。

其次譯者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菩提流支乃印度高僧,到中國來弘傳佛法,亦有三大貢獻:第一、講學;第二、翻譯經典,本論《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與觀無量壽經就是菩提流支翻譯的;第三、提攜曇鸞法師,淨土宗的初祖是慧遠大師,二祖善導大師是唐太宗時期的人物,曇鸞法師雖是北元魏時期的人物(在遠公與導公之間的人物),但印光祖師讚曇鸞法師為淨土宗祖師級的人物。

佛法能夠傳來中土,除了有賴中土高僧到印度求法外,也要感恩印度的高僧不惜犧牲生命來到我們中國弘揚佛法。還有中東一代的高僧也相繼來到中國利益我們國家,例如安世高。今天應站在回饋的立場,好好的培養人才,讓佛法重新復興於中亞、中東甚至於印度,今天在這裡興辦佛法的講座,若能想到這個層面,就有非常深刻的意義在其中。

往生論之文分兩部份:第一部份是願生偈,第二部份是優波提舍(論偈義)。願生偈是世親菩薩闡述無量壽經的義理,科判以太虛大師所作為主,或有人說太虛大師講究的是人間佛教,可是太虛大師其實也是宏揚淨土的大德, 雪公老師曾說:現在提倡人間佛教者,以為太虛大師的旨意就是提倡人間佛教,但是這些提倡人間佛教者都沒有親近過太虛大師,他們並不真正知道太虛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究竟的意思為何。

入文分三:

一、敬法主略明前三門

願生偈文分為三段:第一段是敬法主略明前三門,第二段依經相廣說觀察門,第三段述偈意總結迴向門。第一段敬法主,法主即說法之主,說法之主是誰?源頭就是釋迦牟尼佛。略明前三門:太虛大師將往生論歸成五門的修學法,亦即修行淨土宗要有這五門的修學法,五門:禮拜門、讚歎門、作願門、觀察門(偈文科判第二段)、迴向門(偈文科判第三段)。修行第一要禮拜,以禮拜之順緣求受法義,第二讚歎是要以修行這個法為我的目標;禮拜是求受傳承,讚歎是要以修學法義為目標,作願門是我希望得到這樣的受用,觀察門就是好好的觀察這樣的法,迴向門是觀察這個法以後,將功德做迴向。

第一段敬法主略明前三門:一、是禮拜門,論文:「世尊、我一心歸命」,仰告世尊(釋迦牟尼佛),我要一心歸命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歸命即是以禮拜方式,歸投依靠釋迦牟尼佛及釋迦佛介紹的阿彌陀佛。

二、讚歎門,論文:「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如何知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阿彌陀佛呢?因為阿彌陀經有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指的就是阿彌陀佛,且無量壽經中云:阿彌陀佛因地時發四十八願,其中第十二願就是光明無量願。或云諸佛的光明都照見十方沒有障礙,何以此處特別指阿彌陀佛呢?諸佛的光明照見十方沒有障礙必須要觀待特殊的緣起,例如佛要宣講法華經、楞嚴經這些特殊的因緣下放光十方,若沒有特殊的因緣,佛光是收起來的,只有阿彌陀佛是恒常放光照見十方,所以只要講到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就是指阿彌陀佛。

此處世親菩薩說他禮拜皈命釋迦牟尼佛,並傳承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並歸命阿彌陀佛,讚歎阿彌陀佛,其目的是什麼?即是三、作願門:「願生安樂國」。或有說修學淨土宗的人忘本,教法傳承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但是你們不感念釋迦佛卻念阿彌陀佛,怎能如此忘本呢?事實不是如此,我們就是因為聽老師(釋尊)的意思,老師叫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就好好念阿彌陀佛,這叫做尊師重道,所以釋迦牟尼佛叫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就好好念阿彌陀佛,表示我們很尊敬釋迦牟尼佛,若釋迦牟尼佛叫我們念阿彌陀佛,而我們偏偏不念阿彌陀佛,這樣如何叫尊師重道呢?所以經文當中:世尊、我一心歸命,我真正歸命你,我按照你的傳承,我現在要來讚歎誰?以誰為師呢?以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為老師,盡十方就是窮盡十方沒有障礙,光芒照亮十方沒有障礙的如來,亦即阿彌陀佛。

 二、依經相廣說觀察門

我禮拜、讚歎的目的就是要往生安樂國,安樂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我要去極樂世界呢?因為透過經典上所說,且經過好好的觀察之後,決定要去極樂世界。本段分二節:一、明依經教,二、列觀功德。

其中「明依經教」,論文:「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修多羅就是契經,乃契合眾生根器的經,所有的佛經都叫做契經。道源老法師根據此論經義說,有些人以為聽經一定聽不來,或只要說:聽不懂就是永遠聽不懂!道源老法師說,佛經叫做契經,就是契合你根機的經典,明明已經告訴你,佛經契合你的根機,你還說你聽不懂,經典明明叫做契經(契合你的根器),釋迦牟尼佛就是根據你的根器來講經,你還說你聽不懂,那表示說釋迦牟尼佛他不會看人!但是佛不會看人如何成佛呢?所以修多羅就是契經,契合你根器的經典,眼前指的是無量壽經。

「真實功德相」,簡單說就是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真實功德,創造出來的西方淨土,謂之真實功德相。現在人賺錢或做種種事業,若動機不單純,會創造出一個虛浮的假相,但是如果動機非常純正,像阿彌陀佛一樣,根據四十八願真實去做,所創造出來的極樂世界,形相是真實功德相,所顯現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曾經在菩提樹下打坐時,魔王以憤怒箭射佛,釋迦牟尼佛以慈悲心將箭化成花,不管魔變現成硬冤家或軟冤家,釋迦牟尼佛都以慈悲心來對待,最後魔王變成如釋迦牟尼佛形相一樣莊嚴,釋迦牟尼佛手指地以地神作證,無量劫來以殊勝的願力,在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各處捨頭目腦髓利益眾生,而魔王若有則存,若無則會消失,如此一來魔王即刻消失。因為就算魔王變現成和釋迦佛一模一樣,可是魔王不曾發過度眾生的願力,再怎麼以假亂真還是假的。而真實功德相,就是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積功累行所創造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

「說願偈總持」,以願生偈總持無量壽經的經義。「與佛教相應」,論師願生偈與佛教(無量壽經)教義相應,經論常以偈誦來表達正義,比如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是以四句偈來表達一個完整的義理。(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