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禮懺法會

走進觀世音菩薩心中的淨土

 編輯部整理

興辦法會緬觀音

大悲攝持善方便

轉善成為佛資糧

功德無邊盡未來

九十五年三月十八日

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有大悲懺法會的興辦。農曆二月十九日,正值觀音菩薩的誕辰,亦是舉辦大悲懺法會非常好的緣起。藉著與我們非常有緣的觀音菩薩生日、出家日、成道日來作種種的法行,不但可以幫助我們在修行上生起諸多的順緣,同時也除掉種種的罪障,使我們有通往佛果的能力,在世俗上也能順利的作種種佛事,因此拜大悲懺有非常殊勝的功德。

前行觀修

大悲懺乃根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所編的懺軌,乃本經的修學法。每本佛經都是一種成佛的修學法,有修行的知見與步驟,修行人並非只是讀讀經就可以了,而是有如法莊嚴的祈求、供養、禮拜、發願、回向等種種的法行,才會對經本義理有殊勝的體悟。一般人讀佛經常發生的狀況是:或者讀不懂;或者讀經後「誤」了,謬解了佛經的義理;或者取錯經本,記得曾於寺院燒過三千本一貫道自行編纂、內容錯謬百出的《金剛經》;或在聽聞教法時,教授師說法內容與經典義理不符;或聽者的體悟與教授師所說的正好相反;這些都是學佛的嚴重障礙。有人花了幾萬元請回大藏經,或至佛經流通處請回佛經,這也僅代表著我們可以碰到學法的因緣,但並不代表能將佛經讀懂;想要作佛法的實修還有一段很大的差距。究其因是我們並未好好的將經本視為一種成佛的修學法,於三寶的加被攝受下,作一番殊勝的前行,並隨著所聽聞的旨趣對經典隨文入觀,成為成佛的方便。

《大悲陀羅尼經》中特別就觀世音菩薩為了要幫助法界有情眾生,所顯現的千手千眼,正代表著他心很急切的想要幫助眾生,兩隻手不夠、四隻不夠、百隻手不夠,必須要千手;眼睛看眾生的痛苦兩隻眼不夠,必須要一百隻眼、一千隻眼,這全是表法的功能。觀世音菩薩顯現如此殊勝形象時,能將大悲心徹底彰顯。凡夫俗子的悲心要不就是愛見慈悲(如愛台灣等口號訴求),範圍十分的狹隘;要不於發起悲心時,卻夾雜著許多的煩惱、少有智慧、也未能付諸行動;然而,要清楚的知道把悲心發起、對象是法界一切有情,並與智慧相應、付諸實踐,這是非常重要的菩提路。佛果的圓成,就是徹底的將悲心發起,且相續不斷遍緣一切的有情,並與智慧相應、付諸行動,這些都以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為表法。

觀世音的形象有送子觀音、魚籃觀音、救苦觀音、延命觀音……等等,各種形象代表著各種不同的功能,而最殊勝的形象是所展現的千手千眼。《大悲陀羅尼經》將觀世音菩薩成就最秘密處和盤托出,即是大悲心陀羅尼咒,此咒表達著大士內心勝妙的功德,以及攝持功德的無盡悲心,行者若能發菩提心向觀世音菩薩及十方三寶祈求,願意圓成佛果,並消除一切有情的障礙,眼前頌持大悲咒,必能進入觀音菩薩最秘密的內涵;倘若僅僅頌持大悲咒,而不發悲心,正如天上的月亮雖十分明亮但無法照映到污濁的水面;雖在咒語文字表面上結到善緣,然對觀音菩薩的真正內涵、本地風光卻無由體會,如同讀李白、杜甫等詩,雖可朗朗上口,但對詩文真正的意境連皮都摸不到。所以藉著法智大師的大悲懺,從中如實體悟大悲心陀羅尼經的義理,認知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

大悲咒全文有八十四句,其內涵即攝持觀世音菩薩全部的證量,攝持十方諸佛的加被,也攝持吾等在菩提道上所有的善緣。誦持大悲咒功德無量,簡單說有十五種功德;且驅除十五種修學的障礙,以下簡單的敘述:

一、所在之處常逢聖王:即是可以生在堯、舜所攝持之地,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治安良好,人心溫厚,互相以正法扶持,可以少了世間很多的煩惱,有清淨的修習環境,成為修學正法的增上緣。

二、常生善國:不但有好的國王領導,國中善良風氣遠颺;比起野蠻低俗的邊地國家,善國的處境易學佛多了,也容易推廣正法。

三、常值好時:時時遇到好的機緣,常常有意外的驚喜。比如弘一大師出家時,並未和夏丏尊聯絡,也不曾提及內心的渴望;而夏丏尊無意從書局中請來送給大師的一本書,正是大師最盼望讀到的典籍,那就是明末蕅益大師的《靈峰宗論》。對比有些人在修習佛法時卻遇到魍魎鬼魅、冤親債主的糾纏,或者遇不到善知識、好道場、遇不到殊勝的法門,這些都是常值不好時的寫照。

四、常逢善友:現階段大家覺得逢善友很容易,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若以出國的經驗而言,到中國大陸、東南亞乃至歐美地區要逢善友就不簡單,因之要非常珍惜善友的可貴。

五、身根常得具足:此為學佛的順緣,否則耳聾時則聽聞不到佛法、眼花了造成讀書的障礙、身體漸漸衰敗老化也成為修行的障礙。 雪公老師常說,年過五十如秉燭夜遊,不如年輕人可以徹夜長讀,如日中天。是故應該好好把握每個學佛的因緣。

六、道心純熟:是修學重要的順緣,有心向道方能日日勤精進。

七、不犯禁戒:戒律不容易持守,全靠佛力的加被,才有辦法持好每一條禁戒。當我們看到此人修行勢力強盛,戒律嚴謹,人天頂戴,有三種原因:宿世的善根福德深厚、所處的環境佳、以及佛力的加被;尤其就加被的這一分,一般人最為忽略。因為有成就時會自詡是自己能力好;卻常常忽略了是父母及老師們在後面默默的加被;其實好的機緣是不會憑空來的。因此觀音菩薩大悲咒的加被,能讓我們有不犯禁戒的能力。

八、眷屬恩益和順:能令我人感應通情達理和順的眷屬,除去學法意見分歧的障礙。因此對於家庭佛化要很珍惜,這些都要靠佛力的加被才可。

九、財產豐饒:學佛時衣食具足,即小止觀廿五方便其中之一,這個非常的重要,若諸事不順,要忙於世俗才有一口飯吃,修學正法是談不上的。

十、恆受他人恭敬:以往在學佛風氣未開,往往會換來睥睨的眼光,與現今學佛風氣開放,受到恭敬不可相比擬。學正法常得恭敬要有很大的福份,過去陳院長當國防部長時,曾被質疑吃素的人怎麼能打仗?殊不知悲天憫人的軍人才可以真正的保國衛民。

十一、財富不受劫奪:財富能自由分配,可以隨心所欲的作修行的資糧。

十二、心想事成:往往心中想要辦什麼事,才剛起念頭,種種順緣就已具足。

十三、龍天善神恆常護佑:此等善神保佑修行人,如盜賊環伺財主,如孝子們圍繞著生病的慈母。

十四、所到之處易聽聞佛法:舉例同事前往東南亞地區遊玩,問及是否碰到佛法的因緣,往往只是花錢享受,沒有辦法接觸到正法,與我們即使是到落後的國家作法行時,隨處可以聽聞到佛法,是大相逕庭,這也是佛菩薩的加被。

十五、所聞的正法可以得到甚深的體悟:例如有人聽聞一座經當中,只聽到一句受用、只聽到皮,有人卻可以聽到骨子裡,天台章安灌頂尊者在智者大師座下聽《妙法蓮華經》經題,智者開演經題五重玄義九十天,章安尊者筆錄,上呈大師過目,略加修改即是今天著名的《法華玄義》,是天台宗必讀的三大部之一,此即所聞的正法能體悟其甚深的意趣。

其次還能避除十五種障礙:

一、飢餓困苦死:有些人為避免飢餓,從小便努力讀書,考取好的學校,爭取好的工作,在單位中仍要不斷的與同事較量、競爭,終於讓他生活上很享受,可是也造了一堆惡業,等著來世受苦報。而有些人不必有這般波折,能直接得到免於飢餓困苦的福報。

二、枷禁杖楚死:如官法中蠻橫的處罰,或以棍棒刑及無辜罪人,然修學大悲法門不易受此橫禍。

三、冤家仇對死:修學者不受冤家惱害。

四、軍陣相殺死:在兵荒馬亂當中,往往傷及無辜,且大兵之後必有凶年(水、旱等災),修學者亦不易感應,或共中不共。

五、虎狼惡獸殘害死六、毒蛇蚘蝎所中死:行走山林,往往易受此類之害,行者不得已要過山林時,念佛頌咒也能避免此害。

七、水火焚漂死:水災或過溪水被漂溺而死,火災時被火燒死。

八、毒藥所中死:即使不受毒藥,現今飲食多人工色素有毒調味料,亦是慢性中毒,到處醫院林立,即是明證。

九、蠱毒所害死:昔日落後地區有蠱毒害人,念佛頌咒可免此害。

十、狂亂失念死:如今日普遍流行的憂鬱症,沒有控制自己的能力,能演變成自害害他。

十一、山樹崖岸墜落而死:或登山不慎失足,或遭人暗算等。

十二、惡人厭魅死:邪術中有詛咒,令他受魍魎鬼魅之害而死。

十三、邪神惡鬼得便死:或走入山林,或走入邪祠受邪神惡鬼趁機傷害(如吸精氣)等而死。

十四、惡病纏身死:如現今癌症,令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十五、非分自害死:或昔作非分之事,今日常興起莫名的心態想要自殺。

以上這些都是惡業的感召,或是此生大意方能現起,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上說,藉著誦念大悲神咒的力量,能破除這樣的障礙。

拜大悲懺中點燈及儀軌的觀修是屬拜懺的前行,兩個鐘頭的拜懺是屬於正行,最後的檢討是屬於結行,這三個法行要結合起來才算是正式的法會。如同打太極拳般需有暖身的前行,其次正式的打拳,最後再有收功動作,才是好的運動。同理在法會之前需先將意樂提起來,於法會時好好的觀修,最後在回向時,好好的作檢討,今天的法會就非常的圓滿殊勝。

常言道,法不孤起必賴因緣,眼前看來僅僅為了觀音菩薩的誕辰來拜懺,其實如果沒有相當的因緣護持,即使是以觀音菩薩的誕辰、出家、成道舉辦拜懺的法行,事實上還是沒有辦法具足這麼殊勝的因緣。因為因緣有一部分在佛菩薩、有一部分在眾生;倘若因緣全在佛菩薩的話,佛菩薩應該在任何的情況下都可以把法生起;如果因緣在眾生的話,那不需要佛菩薩,在任何的情況下眾生都可以把正法建立,因此沒有具足佛菩薩與眾生兩方的因緣和合,法會是辦不成的。正如同說法般,沒有聽法者是不能成立說法;沒有說法者說,也不能成立聽法的因緣,必得雙方面的配合才能成立完整的法行。

如果一個地方讓正法可以興盛,這個地方定會感應龍天護持、三寶護念,也會感應諸事順遂、吉祥常常發生,這就是法力不失於慈悲,而正法必須觀待眾生而宣流,這個法才可以住世。而非將一個木雕的佛像擺在那裡,佛法就可以住世,否則有許多佛像以及被搗毀寺廟,為何功德這麼殊勝的三寶還尚且遭遇到這種命運呢?就是正法不能宣說,三寶漸漸的無法住世。感謝這場法會的維那組帶領我們發菩提心、皈依三寶、求受大悲心陀羅尼法、持頌大悲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