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活動報導-丙戌年寒訓課程報導〜身安而后道隆

法語觀修〜道隆之利益行相

 傳瑛

道隆是龍天推出 

利人是助修止觀

資糧是廿五方便 

成就時完全利他

 

何謂道?就是修行的路,修行要在改正自己的過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廣泛的說,道應是人人都要走的路。路有羊腸小徑,有懸崖險境,有康莊大道,懂得修行的人,他的人生路程會越走越寬廣、越走越自在、越走越增上,此即是道隆的功德利益。亦即依著佛法的教授如實做去,就會有所得。不但能自利亦能利人,利人不只是幫助他解決生活的困難,還可在他修道時成為殊勝增上緣,令彼離苦得樂。

首先是能令學者內具五緣:即持戒清淨、衣食具足、閒居靜處、息諸緣務、近善知識。能令有情做到不犯過,且提供彼所需衣食,使其日常所需不虞匱乏,並依福力顯現靜處令行者能專心用功,且成為他所樂於親近的善知識。

其中親近有內涵的老師對修行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增上緣,因為他知道自己有很多的過失,有很多不懂的學問,需要親近師長以增長道德學問。同學們利用暑期來到這裡,也算是學習親近善知識的一種善巧方便,所以恭喜大家在此累積道隆的資糧。

其次能引導學子外訶五欲,訶除外境色、聲、香、味、觸五塵的誘惑,也就是令學者不被五欲六塵等嬉鬧的環境所吸引,例如大家這四天靜下心來學習,不接觸外界種種染污的誘惑,也算是在體會外訶五欲的情境!

再者棄五蓋:貪、瞋、眠、掉悔、疑,當烏雲遮蓋陽光時,會讓天氣變得陰沉沉的、不開朗,同理修道時,有五種蓋障如果不好好處理,會障礙我們修學的勢力,譬如同學喜歡吃的想要多吃一些,不喜歡吃的不吃,因此造成營養不均衡,體力不繼無法好好修學,這就是貪。瞋則是愛生氣、耍脾氣,遇到老師糾正我們過錯時,不高興的眼神就飄過來,這些都會讓學子修學無法進步,甚至退轉。其次睡眠要調得剛剛好,不貪睡也不少睡,尤其同學比較會貪睡,六點起床還覺得不夠,其實睡得剛剛好才能具足心力體力修學。再者掉舉就是心念七上八下,無法安定,上課時眼睛雖然看著老師,但是心裡面胡思亂想,沒有專心聽課。疑就是懷疑,老師告訴我們止觀、八段錦可以治病,但是我內心很懷疑是不是真的這樣做就好了?當內心產生懷疑,就一定不會相信,而當內心有懷疑時,定不可能依著老師所教的去做,那這四天就白來了,浪費了寶貴時間!所以要去除內心的疑惑,對正法信受奉行,受益的就是自己。

在外具五緣,內訶五欲,去除了五蓋後,令修學者修學勢力逐漸增強,此時助彼調和五件事,哪五種事?就是食則不飢不飽、睡眠不節不恣、調身不寬不急、調息不澀不滑、調心不沉不浮。第一是飲食,不會讓自己吃太多而昏沈,也不會吃過少而沒體力修行。在這裏辛苦的師姑、師伯幫我們張羅三餐,就是希望大家吃完後,有體力來修行、聽課和做事。第二是睡眠,記住上課的時候,不要養成昏沈的習慣,以前釋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一上座就開始打瞌睡,釋迦牟尼佛就告誡他,不要再睡了,再睡養成了習慣,下輩子又要去當蚌殼類的生物,一睡就一千年,何時才能清醒修學!所以切記上課時不要養成昏睡的習慣。接著身體要正身端坐,呼吸不急促,心也很安住。以上就是要調和的五事,看看我們這幾天是不是都做到了呢?吃也吃得剛剛好,睡也睡得剛剛好,上課、念佛時懂得正身端坐,也知道要如何調理自己的呼吸、心念。老師們把修行的內涵全部傳授給大家,但是能不能受用就要看大家能否真的照著去做!

身心調停後,再進行種種善巧方便的修持,然後才能進入止觀的修學。止與觀是兩種方法,但是當你會用的時候是一個方法,止觀可以說深,也可以說淺,什麼叫做止呢?簡單的說,止就是安住,觀就是清楚明朗,同學們很專心的聽聞老師上課,聽到非常專心的時候,身體不動如山,老師所講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聽進去,忘記了身體的存在,這就有點類似止的行相;而聽得明明白白,內心也有所體會這就是觀,現在大家都在練習止觀,就算年紀很小,也可以用淺說的止觀來修行。念佛也是一樣,念佛時,不會心猿意馬,每一心念都安住在佛號上,這就是止,每一個字都清清楚楚,一字接著一字,一句接一句念,都沒有漏失,這就是觀。所以止觀並不是離我們很遙遠的修行方法,而是每一個人都能如實運用的。止觀可以用來修行,可以治病,尤其以止觀法來修學菩提及空性的內涵,一定可以證得最殊勝的佛果。

佛是非常尊貴的,有時我們聽說佛所教化的區域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以宇宙的太陽系為例,一個太陽系就已經非常浩瀚了,三千大千世界約略等於一百億個太陽系,那就更無法想像!但事實上,一位佛所教化的區域,不只是三千大千世界,而是無量無邊,只要是有緣的眾生,不論遠在何處,佛都可攝受教化。不說佛,就以菩薩為例,菩薩依度眾能力的高低,可分為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四十位法身大士。初住菩薩相當於幼稚園的菩薩,但他的能力卻可教化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幼稚園菩薩就有這樣的能力,何況十行、十迴向、十地的菩薩,乃至成佛?所以成佛的功德利益是不可思議的,這是我們的究竟目標,雖然目標很遠大,但是下手處就要從這四天所學的去做,一旦具足了以上所說的修學內涵,大家就有了道隆的功德利益,也就是走在趣向佛菩提的大道上了。

以前,有一位修行人到處參方行腳,想找一位明眼人指點他迷津。有一夜晚,他看見一個人提著燈籠走在路上,靠近一看發現這個人是個瞎子,瞎子不論白天或晚上都看不見,為何要提燈籠呢?他好奇的問,瞎子答道:希望這盞燈能為別人照路。修行人讚嘆他的好心,瞎子笑答:其實有了這盞燈,照亮別人的同時,別人就不會撞倒他。從這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其實我們都是處在無明的狀態,像個睜眼的瞎子,這時我們要提著燈籠,就是代表有道的指引,瞎子提著燈籠替別人照亮路時,是在利益他人,其實是利益自己,這就道隆功德利益行相中非當重要的一環—利他就是利己,自己得利後完全利他,才是真正的報恩濟苦。希望大家在這四天好好學習,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不要浪費師長的精力,不要辜負師姑、師伯們的辛苦!這樣你們就會慢慢具有道隆的利益行相。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