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期::專題報導-如是我見 ~母親節感恩活動與浴佛法會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孔子~論語微子第十八話劇改編

蓮榮啟蒙班全體

 

蓮榮啟蒙讀經班的孩子嘗試以戲劇表演的方式呈現論語微子第十八篇中孔子與春秋時代隱逸之士之間的故事,並突顯出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胸懷天下蒼生福祉,一生辛勞奔走,為國家培養人才的慈悲情懷。

 

旁白一:九十八年五月十七日清晨,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此時弘明幼兒園內傳出陣陣的讀經聲。(從微子第十八讀到齊人歸女樂章)


旁白二:小朋友們正在讀誦論語的微子篇。這篇主要記載孔子當年雖然身處亂世,但一心希望能遇明君,推行大道以濟世救民,因而周遊列國。期間除了遭遇司馬桓魋之難而微服過宋,在陳國蔡國之間斷糧七天,受盡種種磨難,甚至遭到許多隱士不解,但孔子仍不改其志。挺身願為中流砥柱,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至今仍讓人稱歎不已!


旁白一:在讀誦中,A同學被外面的好天氣吸引,心想這時出去玩多好(雙手往上舉伸出懶腰)。突然!他的神飛出去了。


A同學:唉!我怎麼來到這裡,這是什麼時代?前面有個人,我上前去打聽,「請問貴姓大名」?


接輿:我乃楚國人,姓陸名通字接輿,哈!哈!(說完邊走邊唱)「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此時孔子與子路從另一邊出場)


子路:老師,您聽!


孔子:嗯,鳳是神瑞之鳥,只有在聖君時代才會出現。歌中唱著:鳳鳥之德,為何如此衰微,可嘆生不逢時啊!現在天下大亂,遇不到明君,一切都無可救治,如果從政則太危險了。這好像在勸誡我,算了吧,不如歸隱吧!快、快,子路,我想見見這位歌者。


子路:(子路追出,夫子隨出)長者,請留步。


A同學:咦!楚國狂人接輿先生,怎麼好像沒聽到子路的話,反而越跑越快呢?(退一旁觀看)


子路:夫子,歌者走得太快,一下子就不見蹤影了。


孔子:這是一位賢人,看來他是有意躲避我們吧!


子路:夫子,我們來楚國也有一段時間了,楚王不想行仁道,根本不會要重用我們。


孔子:看來是我們應該要離開楚國的時候了。(退)


A同學:哇!原來我闖進了春秋時代,遇見了聖人孔子和當時的人物,真是奇遇啊!


旁白一:於是孔子決定離開楚國,當時孔子已經六十三歲了。在離開的這一天,子路駕著馬車載著孔子,準備離開楚國,當來到江邊時。(這時有兩位長者出場作耕田樣)。


孔子:不知道過江的渡口在哪兒?那裡有兩位長者在耕田,子路,你去向他們請問。


旁白二:這兩個人是長沮和桀溺,是兩位隱士。


子路:(先打躬作揖先問長沮)請問老人家,這過江的渡口在哪裏?


長沮:(看了看子路,又看了看孔子)那位拉著馬繩的老者是誰?


子路:那是我的老師孔先生。


長沮:是魯國的孔丘嗎?


子路:是的。


長沮:既然是孔丘,
他不是周遊列國,到處推行天下大道的人嗎?他應該知道怎麼走,不需要來向我問路。去!去!


子路:(無奈摸摸頭,反向桀溺請教,先打躬作揖)請問老人家,這過江的渡口在哪裏?


桀溺:你是什麼人?


子路:我的名字叫仲由。


桀溺:你就是魯國那個孔丘的學生嗎?


子路:是的。


桀溺:現在天下濁浪滔滔,時局混亂,有如洪水泛濫,誰都擋不住。你與其跟著孔子周遊列國,到處逃避人群,倒不如跟我們一樣逃避亂世?(說到這裏以後,再不說話了,拿起鋤頭,還是不停地種他的田。)


(子路碰了釘子,回去把經過報告孔子,演子路的同學可以把手攤開,略帶無奈的表情表示)


孔子:(聽了很落寞也很難過)子路啊!人若與鳥獸一樣隱居在山林裏,雖然能夠過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但是人和鳥獸畢竟是不同的,其實我跟這些隱士一樣,都在憂國憂民,只是彼此的想法做法不一樣而已。我也知道現在的局勢是不可為的,但是既然身為人,怎能不與世人在一起,為天下蒼生盡一己之力?他們雖然選擇隱居,可是我不能。假如說國家社會都已經上了軌道,那又何必我來改變它呢?


A同學:原來這就是孔子的心聲。真是叫人佩服!佩服!


旁白一:這就是孔子!正因為時代太亂了,所以孔子抱持的就是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改變這個社會的潮流。所以我們知道孔子比這些隱士們走的路更艱難。明知道這個擔子挑不動,他還是勇氣十足地一肩挑起!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正是孔子積極入世的人生觀。


旁白二:其實孔子師徒們遭遇這種不被人理解的情況不僅一次。又有一次,子路跟著同學及孔子後面走,結果脫了隊,落單了。在路上碰到一個手拿拐杖的老者,就向前請問他。


子路:(先打躬作揖)請問長者,你看到我的老師孔子嗎?


丈人:我只是個農人,我的手腳要勤勞種植五穀,不像你的老師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我忙得沒有空閒注意其他事情,誰是你的老師?我不認識。


旁白一:丈人說完,把拐杖往地下一插,繼續在那裏耘田除草。子路拱手恭恭敬敬的站在那裏。


旁白一:沒多久,天黑了,丈人帶子路回家,留他住下,還殺雞,做很豐盛的飯菜款待他,而且還教兒子出來招待客人。(演出子路、長者與長者小孩互動情形)。


旁白二:第二天子路告辭後找到孔子,並報告了經過。(孔子、子路出場)


孔子:這一定是個隱居的高人,你再去找他,把我的這番話告訴他,讓他瞭解我的心志。所謂「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是的,夫子。(子路離開,孔子退)


A同學:子路又去到長者家,我也跟去看看。


(子路作敲門樣,扣!扣!扣!)


大寶:(開門,打躬作揖)。子路兄,不知來訪何事?


子路:我想見您父親。


大寶:父親出遠門了,可能要一段時間才會回來!


子路:(神情落莫)那就不打擾,不過有些話請你轉告給你的父親,夫子說:一個有學問、有能力的讀書人,卻隱居起來不肯出仕貢獻給國家社會,這是不合乎君臣之義的。在家庭中能夠遵守長幼有別的禮節,但既然知道人倫的重要,那國家的君臣之義又怎麼能廢呢?一個讀書人不願在亂世為官,而想要潔身自好,他的人格雖然清高,但卻亂了君臣之義啊!出來作官本來就是為了要造福人群,而不是求名求利啊!


旁白一:當時周公之後的魯國,也是孔子的祖國,曾被號稱為最懂禮樂的國家。可是,自魯哀公時,三家大夫專政,造成禮壞樂崩,所以連國家樂師也紛紛離去。這些樂師,都是高深的哲學思想家而兼禮樂的專家,可是當時這一班人都散掉了。這是怎麼知道的呢?(這時演人才的同學出列)當時國君一日四餐,餐時須以音樂勸食,每餐各有奏樂的人,可是早餐的樂師摯離開自己的魯國,到齊國去隱居了。第二餐演奏的干離開到楚國去了。第三餐的樂師繚到蔡國去了。第四餐的樂師缺到秦國去了。不僅如此,連擔任打鼓的指揮手方叔也到河內一帶去了。搖博浪鼓的武,也離開到長江一帶去了。而另一個名叫少陽的樂師與打大磐的襄也一起出海,到海外去了(邊說同學邊表演,當所有人都離去時,演國君的同學表演神情莫落,頹然坐在地上)。


旁白二:可見當天下動亂,真正憂時匡世的人才無法存在高位,紛紛離散退隱去了。有學問,想為國家天下貢獻能力的人,若只靠一個人唱獨腳戲,恐能力有限!整個歷史時代的光輝或黯淡,不管制度如何好,還是要靠人來執行,沒有人才就完了。孔子經常提到周朝之德,周朝之所以興起,除了有姜太公、周公以外,還有其他重要的幹部,如周有八士: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旁白一一說出名字時,演員一一出列)。就是這些人才,在周朝初期奠定了後世八百年天下的基礎(說完,演國君的同學從地上站起哈哈大笑。)


旁白二:所以孔子後來決定從事教育,主要用意亦是為國家栽培人才。


孔子:子路,你是瞭解我心志的弟子之一,為師感覺很欣慰!好了,我們回去吧。


旁白一:A同學聽到「我們回去吧。」這句話突然醒了,想到他不是在上論語讀經課嗎!這時回到課堂上的A同學因這次的神遊,深深瞭解孔子真的很偉大,於是帶領大家,很有氣勢的大聲朗誦微子第十八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