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期::活動報導-為初機大學生開的課程:普賢行願品講座

考題解答

編輯部整理

三世一切諸如來

於彼無盡語言海

恆轉理趣妙法輪

我深智力普能入

二0一二年七月八日至十四日

一、試述修持十大行願,所對治的十種病,所獲得的十種利益。

禮敬諸佛,對治我慢病,獲尊重身益。

稱讚如來,對治惡口病,獲辯才益。

廣修供養,對治貪吝病,獲富饒益。

懺悔業障,對治邪見癡迷病,獲正知解脫益。

隨喜功德,對治妒嫉病,獲多眷屬益。

請轉法輪,對治謗法病,獲多聞益。

請佛住世,對治迷惑歧路病,獲福慧雙增益。

常隨佛學,對治追逐欲塵、自召纏縛病,獲理智清淨益。

恆順眾生,對治我執病,獲正見正念、一切和祥益。

普皆迴向,對治法執病,獲無相益。

 

二、三種華嚴傳入中土,試敘述其難得處。

釋迦牟尼佛在世說法四十九年,示現涅槃後由五百大阿羅漢常隨弟子,公推大迦葉為上首,在耆闍崛山的大石室中,由多聞第一的阿難誦出經藏,持戒第一的優波離誦出律藏,經過大眾的印可,完成八萬四千法門,這是佛典的第一次結集。

其後經過約七百年,龍樹菩薩誕生於南印度,遍閱當時的三藏經典後仍覺有所不足,許多經典都因年代久遠而遺失,幸遇大龍菩薩將其帶入龍宮,見到了所有遺失的經典,包括華嚴經上、中、下品,並在離開龍宮前,將華嚴經下品十萬頌默記在心中,回到印度後就將華嚴經記為文字,普傳於世。

華嚴經最早傳入中國是在東晉時期,有位沙門支法領,好樂大乘,長途跋涉到遮拘槃國求得華嚴,攜歸中國,即六十卷華嚴梵文原本。爾後有位沙門智嚴到北印度罽賓國求法,並祈求高僧弘化中國,時群相推薦佛馱跋陀羅,佛馱跋陀羅愍其精誠,慨為應允,歷三年,乃度蔥嶺而至交趾,經海道而達中國。東晉義熙十四年(西元四一八年),由吳群內史孟顗等,聯名恭請佛馱跋陀羅尊者,將支法領請回之梵文華嚴經,譯梵為華,尊者義不容辭,集沙門法業、慧嚴、慧觀等一百餘人於建康(今之南京)道場寺,共襄譯場,前後三年,完成六十卷三十四品,三萬六千偈華嚴經本之翻譯,人稱六十華嚴,又稱晉譯。

其後經過二百多年唐武則天時,禮請賢首大師為國師,弘揚華嚴,師深感晉譯華嚴處會未備,聞于闐國尚藏有梵文本全經,乃遣使訪求,兼請譯師。時于闐國王見唐使前來,便承應其請,並派遣博通三藏及擅長華嚴的實叉難陀尊者,賷經東來,於證聖元年(西元六九五年)在東都洛陽大內徧空寺,譯梵為華。武則天親臨譯場襄助,潤毫綴序。由南天竺沙門菩提流支及精通梵文之沙門義淨,同宣梵文,並有高麗留華僧圓澤、圓測;更付神英、法寶、弘景、復禮,及傳華嚴宗脈的法藏等,於佛授記寺,潤飾詞藻,至聖歷二年(西元六九九年),方得完成現行共八十卷,三十九品,四萬五千偈之華嚴經本,人稱八十華嚴,又稱唐經。八十華嚴譯出後,賢首國師啟講,武則天御筆親作「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這首偈本是讚華嚴經的,後廣為流傳成為開經偈。

跟據歷史紀載龍樹菩薩所傳誦的下品華嚴經計有十萬偈,八十華嚴只有四萬五千偈,仍未及一半,但內容大抵周詳,不過不論六十華嚴或八十華嚴都沒有流通分到入法界品。

約再經過一百年後,唐德宗貞元十一年(西元七九五年),南天竺烏荼國王手書四十華嚴梵文本,連同表章進貢德宗。德宗獲此梵筴,欣喜無量,於貞元十二年(西元七九六)六月五日,手詔北天竺罽賓國般若三藏,於長安崇福寺譯梵為華。參譯者有西明寺圓照筆受,成都昭覺寺沙門弘道、鑒虛潤文,千幅寺道通證義,太原崇福寺沙門澄觀、靈邃詳定,並由霍仙鳴、竇文暢闡寫。於德宗貞元十四年(七九八)二月二十四日,譯成現行四十卷華嚴經。其實四十華嚴就是前二譯的入法界品,但前兩譯都沒有流通分,唯四十華嚴譯出後,華嚴經才有完整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華嚴經在印度一度失傳,幸得大龍菩薩保存在龍宮中,並由龍樹菩薩從龍宮背誦出下品,再輾轉經過了兩百多年才靠著高僧大德的長途跋涉傳入中土,翻譯經典的法師都是經過多年的學習才精通佛法、梵文與中文,且若非以國家之力,也難以集結眾多譯經的人才共同來翻譯,此外今日我們可以輕易讀到三種華嚴經的譯本,像天台宗智者大師因出生的年代只有六十華嚴,沒看到四十華嚴的流通分,除了諸大菩薩外,還有聲聞、天、龍、夜叉等眾同聞,因此判教時,以為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後於菩提樹下默然了三七日,是正在定中為法身大士們宣講華嚴經,非聲聞、凡夫所契機,但從流通分就可以知道佛說法時,即使是最深的義理凡夫都可以理解。

 

三、普賢菩薩心量的廣闊是以四種窮盡為因而使自己行願不窮盡,試敘述之。

普賢菩薩的行願是隨著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其行願才有窮盡,然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都是沒有窮盡的一天,可見普賢菩薩的心量是非常廣闊而沒有邊際的。

 

四、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何為法供養?

法供養有七,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行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五、十大行願中,以四願攝三回向,試敘述之。

恆順眾生為回自向他,恆常隨順、善巧方便的幫助眾生拔苦與樂,並將所作善法的功德都回向給所有眾生。

請佛住世和常隨佛學為回因向果,想要成佛的最快方法就是請佛示現說法,並且要恆常的跟著佛學習。

普皆回向為回事向理,空性的智慧是人天涅槃正路,因此在事上修的種種功德要回向給證悟空性的智慧。

 

六、請敘述從因到果的五果差別相。

1.增上果:即環境,若惡業所感的環境即是修行的障礙,若善業所感之環境即修學之順緣。

2.等流果:分造作等流和領受等流,造作等流是指如果前世有修學的行相,此世即有修學的力道,往昔貪的習氣,來世也易生貪念;領受等流是領受前世善惡業所形成的苦樂果(約滿業而言),如果前世喜好布施,來世招感富貴的果。

3.異熟果:指投生到哪一道的引業成熟,而生起該道的生命現象。

4.士用果:士夫的作用,如以勞心或勞力這一分作用,受用前世善業所形成樂果。如農夫以精勤四體,分植五穀而豐收。

5.離繫果:修學正法,特別是般若這一分,能令自己離開煩惱業的繫縛。

 

七、本品中有三處導歸淨土,請將經文默寫出。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願我離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八、請說出華嚴三聖與西方三聖之名號

華嚴三聖: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九、普賢有人普賢與法普賢,人普賢之修學法分為道前、道中、道後,請配合五道敘述之。

人普賢:道前(資糧道〜十住、十行、十回向;加行道〜煖、頂、忍、世第一。)、道中(見道位〜初地的第一剎那;修道位〜初地第一剎那的後一念到十地。)、道後(無學道〜成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