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期::參訪觀摩-心靈的交流

與弘明學園創辦人對話(四)

 編輯部整理

親師友學能耐

勇悍向善不退

教子女由師友

造環境培人才

 

問:我們知道治學的功夫很重要,辦事的時候也要是帶著傻勁和俠氣,做下去的時候,還要修忍辱,當要帶領大家往前走、向前衝時,回頭一看,大家都停下來看著你,都累了,怎麼辦?

答:譬如有十個人往前衝,你拚命往前衝一百公尺時,回頭一看,九個人都停在五十公尺處,不肯跑了,這樣很簡單,你開始坐在那裡泡茶等他們,他們可能在那裡商量說,看他跑的那麼快,五十公尺又不知道還要跑多久,商量商量到最後說,我們也已經跑了五十公尺,看他在那裡悠哉悠哉的樣子,好像也還好喔!好吧,衝吧!其實一起增上是不簡單,要耐心等待,因為每一個人對佛法的感受不一樣,如果你感受佛法非常深,就會義無反顧一直衝,有的人對佛法的感受,使他只衝到五十公尺就可以了,再衝下去就打退堂鼓,所以要給他一點時間。我們要有一種等待的心,心胸要非常寬大,等待他有一天會上來,你想,他衝上五十公尺,回去也是五十公尺,往上也是五十公尺,所以他會往上。當然在爬的時候,隨機地拉拔幾個,不要只顧自己往上衝,跟你爬得差不多的人,要稍微停一下拉拔拉拔,最起碼也要有三、五同伴。

問:要辦利益有情的事業,當然要有一群同道,然剛開始時大家同甘共苦共患難,當事業有成時,就開始慢慢變質了,這如何是好?

答:這一點大家不要在意,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連佛說的都不準,佛早就告訴我們世間事是成、住、壞、空,如果能有三、五十年的光景,你就該很滿意了。祇樹給孤獨園如今安在?雖然是成、住、壞、空,人變質了,或者事業變質了,你都不要在意,為什麼呢?你看印度有佛法嗎?可是整個佛法傳到了中國,這些道理會在因緣成熟下,有人接過去繼續做,所以不用在意,你若希望在一個地方永遠存在,那是常見,連佛都辦不到。所以你不要覺得你這樣做,萬一後面變質了,豈非白幹?事實不然,你這三、五十年來利益了多少人,未來這些人四處傳播,這就是成功,而這些有形的事業不要太在意,那畢竟是成、住、壞、空。

然而人要往前衝,不能漫無目標,你要有計畫、有理想、有目標,要一鼓作氣,要有傻勁,將事情作到成功,你要是沒有那股傻勁,太理性了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

問:我們在外面做事,遇到一些困難、指責,還能忍受,可是對到自己家人時,有時候就真的沒辦法忍受。就像對自己的孩子,做一個父母幾乎全心全意都放在孩子教育上,希望他們變好,可是當你發現在孩子上花這麼多心思,卻沒辦法達到期望,更糟的是,雖知要將孩子教好,從小就要教他們做一個正人君子,可是反應回來,有時候讓父母氣的跳腳,甚至失控,如何克服這種心裏上的障礙?

答:天下事最難辦的是家庭,家庭中十之八九都有一些難說的事情,若真的深信佛法,那就會好一些,佛經裡有一句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如果他跟你的緣不是很深,就不會是你的家人,凡是你的家人,或妻子、兒女、父母跟你的緣非常深,緣深但不一定是好緣,常常說兒女不是來討債的就是來還債,不是來報恩就是來報怨。如果你碰到常常惹你惱的孩子,或宿世常常讓他起煩惱,所以這一生才會讓你非常的煩惱。今天幸虧我們學了佛法,對家人要有另外的一種想法,成為家人一定宿世的恩怨很深,如果是恩,也讓這個恩轉變成不要再糾纏的恩,如果是怨,也要解怨釋結,所以對自己的家人就是盡力去做,做到幾成算幾成,他的走向是他的業緣,只不過在他整體業中與我們有某些共同的業緣,所以才會做為我們的子女、家人,可是他本身有他自己的別業,所以他將來的走向,有時我們無能為力。

我覺得在這個時代國中以上,家長大概誰也沒有辦法,所以現在只有一個方式,讓這些孩子能有學佛的同儕,你只要做到這樣就好了,就是說,他有幾個好朋友,而那些好朋友是不錯的,有學佛的正知見,你若大概做到這樣就很好了,其他的,大概無能為力了。

今天能帶這麼多孩子出來,我覺得非常好,要常常帶他們出來郊遊,讓他們在遊玩當中體會佛法的好就好了。對於孩子用感性的方法比理性好多了,你要帶他們出來玩,讓他們喜歡跟大人出來玩,在這當中讓孩子們變成好朋友,他們有了一群好朋友,在這當中設計一些讓他們能受到佛法的薰陶,而且要比較感性的。要讓他們整天坐在那裡聽佛法是不簡單,等到有一天他們意識到確實是有必要時,聽佛法的因緣方能成熟,在此以前要先以欲勾牽,方能引他們入佛智。所以對孩子不要先要求他符合你的想法,他辦不到,你除了生氣外,沒別的事情好做。

問:孩子是早產兒,所以學東西很慢。我跟她講三天三夜的話,不如老師隨便跟她講一句話。

答:那是非常好,所以你以後三天三夜就省了,你想要有什麼效果,可以先向老師拜託一下,老師只要講一句兩句就夠了,何以故?自古以來都要易子而教,就是這樣。不要讓孩子覺得爸媽那麼嘮叨,變成最慈愛的爸媽,要求孩子的都不是父母,是老師這樣要求的。你只要配合老師即可。

問:老師的人生歷練,與學教法的關係?

答:學教理非常重要,若不是學了一些教理,這輩子大概過不去這些逆境了,我今天還能夠非常愉快這樣一直走,就是因為學教理的緣故,碰到事情時能用教理化解。我常常會自省,以所學的教理開解自己的心,碰到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觀照。

問:老師您的質地很好,所以同樣是學教理,可是您會有一番更深的體悟,所以學佛是否先視質地?

答:學東西最要緊的是就要學那個「正」,蒙以養正。教育的要點就是要讓一個人正,該做的就做,不該做的怎麼要我做我也不做,就是這樣子。先學正,教小孩也是從這裏做起。等你有了這樣的基礎之後,再學任何東西,都會導歸到這裡來。

問:老師質地好,修學正法與弘揚佛法,即使遇到困難也較容易突破,現今孩子們的質地,明顯的不如老師你們這一輩,所以培養的人才是否較以前困難?

答:很難,現在社會上很少讓孩子看到正面的那種標準、那種人格,尤其現在的資訊又這麼發達,瀰漫在整個社會是負面的,讓孩子接觸後覺得人生就是這樣子呀。以前壞的狀況大人都盡量避免讓孩子知道,先將人格建立起來,現在不是,從養成期一開始,就接觸到外面的社會,所以他們沒有一個養成期,從小一開始就踏進社會,我們為什麼要辦這個學校(弘明學園),其實就是要給孩子一個養成期。二、三十年前的學校是一個單純的正規學習環境,但是現在就不簡單,現在的孩子一出生沒多久就直接跳進社會,所謂的社會就是你搞不清楚是非黑白,小孩子根本沒有標準,你覺得他會分是非黑白嗎?你看社會上那些人講話,今天講這樣,明天講那樣,面不改色,孩子們看了這些,你說要怎樣教小孩?你要叫他怎樣成長?所以我建議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多給他們一些能深信因果的故事,非常要緊。

因為如果講道理孩子們不願意聽,若講故事孩子們就很喜歡聽,所以多講因果故事,孩子心中有了深信因果的基礎,他對惡事大概還有所顧忌,如果沒有了這一點,其他什麼都不用談了。

問:老師您很辛苦的辦學校,衝鋒陷陣、突破困難,這樣的能耐是否跟您以前向 雪公老師求學是很辛苦的有關係?

答:一般人學佛都是被別人拉來學佛的,不管是在學校、學社,大半是人家拉你趕快去學佛,但是我當年在學佛的時候,是我自己願意學的,我從很年輕時就想要一樣東西,那樣東西是我看不到,虛無飄渺的,但心裡很想要,但是我不知道我要什麼東西,從小心裡面就是這樣。

當時學佛的因緣是在書店裡看到《六祖壇經》,我就站在書店裡翻,哦!我那個時候六祖壇經全部都看得懂喔!可是我現在全部都看不懂耶,我當年將六祖壇經翻開來,唉呀,怎麼跟我想的這麼像呀,都是講我想的那些東西,書局說如果要買書的話可以先參考書目,那時候我依書目勾的是起信、楞嚴、金剛,雖都不懂,可是很喜歡閱讀。後來在北部看到菩提樹雜誌,有慈光講座的訊息,哇,如果我去參加多好,可是想要來參加時,那一屆正好慈光講座停辦,所以我參加的是明倫第一期的講座。參加後就覺得太棒了,因為我前面雜七雜八的看了很多的佛法,以為懂事實上我都不懂,可是那些名詞我都懂。記得那一次明倫講座是高級班,是講演班,  雪公老師一天講四堂課,二堂課是講演術,二堂課講彌陀經。人家說  雪公老師的口音都聽不懂,可是我不會,我一聽就聽懂了。  雪公老師一個講座下來,我發現我以前似每顆寶珠散亂一地,他用一條繩子把這些寶珠都串起來,所以我從那次聽了以後,無論如何一定要到台中聽聞佛法,學佛是這樣的因緣開始。所以我學佛不是人家拉著我來學佛,勸著我來學佛,是我自己想學。

問:雪公老師的調教方法有折法、有攝法,您是怎麼被調教?

答:老師很喜歡罵人,然而那個時代的人很淳厚,不會像現在的人一樣,心裡很不以為然,而且臉色都變了,我們都不會。當時在內典研究班時,讀到第二年以後,老師就把蓮社空出來,要我們上臺學講,早期是他講課,讓人家寫筆記,大家按照他的筆記講,此時是你自己選一本經書上台講,事先都不能問老師,他只負責在你下台後罵你,就是這樣被訓練上來的。(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