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禮懺法會

懺悔的前方便(下)善修地藏懺

智高

人生難得如意寶

觀待三途之勝解

運用心念能淨罪

高登蓮邦出乾坤

 

上次我們談到了人身寶的可貴,以及若不珍惜此人身寶必墮惡趣的道理,如果我們下輩子必然會墮入惡趣,那什麼是惡趣?惡趣的形象又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對於學佛多年的我好像是一個很幼稚的問題,惡趣?一般不就是指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牲嗎?但這個卻是一個非常重要及嚴肅的問題,而且它並不簡單。反省自己接觸佛法多年,為何總是起起伏伏,停滯不前?不僅對於美好的道理並未認真修行,對於自身惡習也未想要努力斷除,更遑論真實的懺悔了。這是為什麼呢?除了不相信自己必然會墮入三途,就是因為不認識惡趣,對於惡趣恐怖的感覺從未真實從內心生起,所以一天過一天,並且還會安慰自己說:「其實自己也做了不少善法,相較於其他人而言我應該算不錯了,所以下輩子應該也不會太差。」所以相信自己此世若不好好修學,將來必定會墮入惡趣,並且經常思維墮入惡趣的恐怖,實在是學佛行者很重要及很基本的觀念,因為這樣才能幫助我們生起出離心,如此對於出離六道輪迴的方法我們才會很積極的去尋找追求。

至於如何觀修惡趣,前些年台中江逸子老師繪了一幅地獄變相圖,不僅曾在多處展覽,並有出版專書介紹,相信對於我們觀修惡趣會有更深刻的體悟。

既然知道我們必然會墮入惡趣,而且想到墮入惡趣之苦,能令我們深深感到恐怖,我們該怎麼辦呢?要如何才能免入惡趣之苦呢?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尋求有力的依靠,而這有力的依靠即是三寶。所以第一步即是向三寶真誠的皈依,如同罪犯尋求大官庇護一樣。為何三寶是我們的皈依處?主要依著佛德我們可以分四點來說:

一、佛本身已解脫一切怖畏。因佛陀本身已是解脫一切怖畏,脫離六道輪迴之束縛,若佛陀本身並未解脫的話,自顧尚且不暇如何幫助他人呢?

二、佛能善巧解脫他人一切怖畏之法。佛陀不僅自身早已解脫,並且能善巧方便幫助他人解脫,如老師近日在中壢修學會所講的《觀無量壽經》中犯下五逆重罪的阿闍世王,佛陀亦能善巧度化。

三、佛大悲普度無有親疏。佛陀對所有的眾生都是如同唯一的愛子般的慈愛,所以我們不用擔心佛陀對於那個眾生比較偏心。

四、無論有恩無恩佛皆饒益。佛陀不會和一般人一樣因為他有權有勢,可能對自己有幫助所以對他好一點;因為某人身分卑微,就遠離他。前兩點是說明佛陀有這個能力幫助我們,後兩點則是說明佛陀具有大悲,願意幫助我們。所以毫無疑問的,三寶是我們唯一的皈依處。

但僅僅是單純的皈依那是不夠的,第二步即是如理修行。如果眾生可以不如理修行而依靠佛陀救拔的話,那這世界上早就沒有六道輪迴,早就沒有眾生受苦了,所以佛陀真正的可貴處是他的智慧,是他所說的法。依著佛陀的指示,才能幫助我們免入惡趣,脫離六道,而此中第一步我們要了解的就是深信業果的道理。

業有四種特性:一、業決定之理。種善因必然得樂果;種惡因必然得苦果,這道理是決定的不會混淆,既使地獄有情暫得涼風之樂亦是過去之善因所感。二、業增長廣大之理。如《集法句經》說:「雖作微小惡,後世招大怖,能有大損失,如毒入腹中。雖作小福業,後世感大樂,能成大義利,如穀實成熟。」故劉備亦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三、業不作不得。若未種善因則必然無有善果可得;相反的若未種惡因則亦無惡果可得。四、業作已不失。如經上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知道了業的四種特性我們才會對於斷惡修善這件事認真的看待,特別是對於過往所造的惡業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呢?那才是真正的進入了懺悔這個階段。所以對於人生真正的懺悔其實是有很多心態及觀念是需要被講究的,知道了我們用這可貴人身造了很多惡業,因為造下了惡業我們必然會墮入惡趣,也知道墮入惡趣的恐怖,於是我們生起唯有三寶能救拔我們的決定見,對於佛陀所說的道理特別是業果的道理深信不疑,知道了惡業是決定的、是會增長廣大的、而且它不會消失,所以我們生起懺悔的心,就是因為過去不信因果,才會造下種種惡業,所以眼前才會遭受種種苦報。

若不懺悔所造罪業,苦果將在未來不斷的成熟由自己相續的五蘊身來領受,因此眼前我要好好來懺悔,尤其是即將墮入惡趣的定業,並且求佛菩薩加被!

所以老師每每在拜懺之前總是會用約三十分鐘做前行,將大家的動機心態調整,以及如何用懺法的儀軌本將重罪懺除,若不如此那就可惜了每次拜懺的因緣了。(全文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