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大陸行腳-重現心中的驚奇〜丙戌年夏大陸五古都參訪-對話散文札記

臨別心曲

編輯部整理

苦盡甘來大地春

百廢待舉濟南行

須有丈夫千仞登

寒天飲冰點滴心

前  言

老恩師的精神感召,使得李珊居士有很好的願力和魄力,在濟南推行 雪公恩師的教法,老恩師從濟南將儒佛的正宗帶到台灣,若能將原味再傳回濟南,不枉費聖者在台中三十八年的奉獻。若能有這樣的回饋,是報答老恩師最好的方式。

與李珊居士之問答

問:與父親李雲溪老居士的相處?

答:我和父親的感情特別深厚,我在父親四十八歲時來到這世間,父親是老來得子,所以特別疼愛我,影響了我做人處世、文學及音樂等,生活的點滴都會向他說。最近,在整理書籍時,看到在父親往生的那段時間我所寫的日記,父親是心肌梗塞往生的,在那段期間我寫了很多關於父親對我的影響,及種種的往事。

問:說說父親對您的影響?

答:父親是一位非常仁厚、寬容、樂觀、單純的人,一點都沒有社會的世儈氣。記得在小時候,父親都會把格言貼在我的床頭牆壁,讓我每天看著背著,並帶我去看歌劇,在那個年代,很少有人會帶孩子去看歌劇,大家都認為生活吃飽穿暖就好,根本沒什麼素養可言,但父親當時就會帶我去音樂廳看歌劇。

問:在成長過程中,父親是如何調教妳?

答:濟南的冬天氣溫寒冷,父親不讓我早上出門,但我非得要出門找同學不可,我就走了,父親就一直跟在我後面,不告訴我,我在同學家兩三個小時,他就一直站在外面等著,雖然冬天很冷但父親也就一直等,想想自己很糟糕,讓父親操心。雖然與父親相差四十八歲,但一點代溝都沒有,父親會帶我坐在樹蔭下,教我觀察過路人的臉部表情,他說有的人很愉悅、有的很愁苦、有的很暴躁、有的很焦慮,慢慢引導我對人生的一種深入的思考。而父親教予我的就是爺爺教育他的,如出門吃飯的一些禮節,要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就會問今天在餐桌上有那些菜色,加了何種佐料、配料,訓練我的觀察力,又如搭公車上學,回程時就問我車上有多少人,搭那一種車等等。當父親快往生前,曾帶我去拍照,父親的審美觀非常好,能知道從什麼角度拍攝最好看,葉子應該要放在那邊,整體畫面才好看,父親是位很懂生活情調的人;就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對我的人生就是一種啟發與省思。父親往生,我先生也非常懷念,說他不僅失去一位長輩,更是失去一位朋友。

問:在混亂的時代裏,您父親是如何度過這段刻骨銘心的時光?

答:父親的經歷真的很坎坷,在二十歲以前過著很幸福的生活,直到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爺爺去了台灣,整個大陸社會正逢文化大革命,從此開始過著壓抑的生活,我在小學四年級時,隱隱約約就可以感覺到,父親只能從書中或音樂來排解心中的鬱悶,那時年紀小不懂事,不清楚為什麼,就現在懂事了,才知道什麼叫子欲養而親不待。

結  語

老恩師也曾經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公家上班盡心盡力盡忠職守,在軍閥混戰中護持平民百姓,不顧自身的安危,回家也不忘提攜孩子,讓孩子過著美好的童年。想不到國共戰爭,孤家寡人到了台灣,老人內心很清楚,家人在家鄉如何受苦受難。老人知道帶著孔奉祀官到台灣延續孔家的命脈及弘護正法時,家人在大陸的下場是可想而知。在那段時間,李珊居士的父親要不斷下放勞改,每天要咬著牙根去做苦力,還好天性樂觀,太太對他的鼓勵,加上 雪公老師對孩子的加被,李雲溪居士才能度過那段辛苦的日子。

那段日子就像「活著」的影片,背景就是一個荒謬的時代,彼此間互相不信任,五倫的關係徹底被破壞,被批判勞改者要帶著高帽子,被人戲弄擺佈,明明沒有過錯也要向大眾懺悔。雲溪居士原本是山東大學醫科畢業,可以過好日子的,卻受到這種不平等的待遇,等到平反時已經去了半條命,很難想像為什麼還是很樂觀,對人生沒有怨言,一樣是愛護孩子的好父親,不似一般人,經歷了種種苦日子會有想報復的心態。有些人是受到不平的待遇,會把每個人看成是仇人,心中的怒火是無法熄滅的。看過李珊居士的父親,就知他是一位非常仁厚的人,當我們來到山東時,在他身上看不到曾受盡苦難的模樣。有幸 雪公後代有人,李珊居士發願正法傳回濟南,寒冬已過,春回大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