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期::活動報導-第三屆兩岸國學文化交流講座—談人師如何正己化他

與福州孔學會座談

編輯部整理

兩岸交流一家親

文化認祖共存榮

論語入門道統興

挽回人心世道欣

二0一0年七月三十一日

 

兩岸文化大不同,一九四九年關鍵性的分隔了兩岸文化不同的命運。臺灣何其幸運,由來自大陸各省的菁英人士貢獻智慧,尤其擁有一身絕學的雪廬老人,伴隨孔德成先生來到台中,定居一方,並藉由各種講學因緣,將中國深厚的文化內涵扎根深入弟子心中,完成「天之未喪斯文」的天命;正當此時,彼岸卻如火如荼展開一場革命,無由來的浩劫,一口氣將文化的根徹底地刨盪殆盡,反向的思想餘毒揮之不去。兩岸文化的交流,有心人士的倡導,重新打開了文化學習的大門,尋根之路已啟動,長夜已迎向朝陽。

孔海欽,孔子第七十五代孫,中共晉安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聯主席,福州市十大讀書明星、福州市孔子學會秘書長、福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著有論文《透視臺灣農業》、《海峽兩岸著作權比較》、《臺灣原住民,河洛人文化特質》、《中美臺灣因素》、《臺灣經濟與歷史》、《海峽那邊》、《福建文化在臺灣的傳播》、《古今台交通連結》等。

在搭機回台前夕,應孔先生邀約,前往福州與福州孔學會成員及近年推廣文化落實校園之新華技術學校劉校長等,舉辦文化交流座談,會中互換推展文化、落實學習的心得,以下節錄談話內容。(編者)

 

孔海欽先生:此次榮幸邀請臺灣研究儒學的學者來福州指導,盼望已久並迫不及待聆聽在儒學方面的研究,以及兩岸如何在這方面作交流。

老 師:感謝福州孔學會邀請,本會(無盡燈學會)十多年來致力於儒學之研究與推廣,並配合老師於台北成立中華大成孔學會,一起弘揚儒學。

何以能學儒家學說,特別是對論語作深度的學習?此須追溯到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當時有三件了不起的事:第一,是將大陸故宮博物院國寶的精品押送到台灣,免於文革遭受破壞。第二是帶來大陸的人才建設台灣。第三是推展與發揚中華文化。

時我的老師—李炳南老教授,時任孔奉祀官府主任秘書,護持孔家後代-孔子七十七代孫孔德成先生以及孔家的文物,隨著政府到了臺灣。如今孔奉祀官府遭裁撤,臺北故宮博物院受託保管孔家文物,至盼未來能將孔家文物配合孔學講座展出,那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老師來台灣已六十歲,就席不暇煖,到處行教,且在台中安住並講學三十八年,老天爺似乎有意要把中華文化保留在臺灣。老人在九十七歲時過世,孔德成先生於老人遺體前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對這位德學俱尊的老師致上最高的敬意。這些孔家的老師們造就了孔奉祀官德先生一身的德學。

雪公何以會到孔府去上班,與孔德成先生結下五十年不解之緣?當一九三六年老師回到濟南時,之前在莒縣辦獄政與代理縣長時辦理縣政深得民心,並重修縣誌。當時孔先生的老師莊陔蘭大德,要為孔家選老師與辦事人員,此時孔家單傳,家中孤兒寡母,需要幹才輔佐孔家,是故推薦  老師到孔家去上班,老師當時已是四十八歲之齡,而孔德成是十七歲的年輕人。老師在莒縣已有十六年,本想回家好好陪陪家人,但祖父說:我們李家,沒有為國家幹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能夠到孔家主持家政,維繫孔子的一門德風,是李家莫大的福報,不要再猶豫,至於家中,我來作主就可以了。老師聽祖父這樣說,就毅然到孔家上班,一去就五十年。先生遇到  雪公,有一副表白內心的對聯:「一見便知己,平生有幾人。」兩人是患難相交,雖名為長官部屬,又像師生,又如至親好友,在雪廬詩文集中可以看見許多和孔德成先生的詩文酬酢。

孔德成先生是台灣公認的三禮權威,由於家學淵源與老師們的教導。學禮是發揚孔學之必須,所謂: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前次老師所辦的道藝春秋畫展,國際儒聯學會主任葉向真女士(葉劍英之女)前來臺北參觀畫展,彼深知國家除了為政以德外,重要的是藉孔子學院的經營,發展孔子學說,延續中華文化道統。然重要方法即是辦講學,特別是對論語的宣揚。然所依之注解為重要之入門,其中論語講要乃徐醒民老師於雪公座下抉擇論語各家注釋的聽課筆記。其次老人在晚年(九十歲過後)依民初北京大學教授程樹德先生的論語集釋作為教本,該書整理了漢朝以來至明清時期六百多家古注,內容大分兩派:一派是漢儒重在訓詁,一派是宋儒重在微言大義。若能培養抉擇之眼力,易入孔子思想,配以唐詩、詩經、禮記、大學、中庸、易經等學習,則更完善!

雖然社會進步快,仍需要依體起用,亦即由古注抉擇來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還原孔子當時的風采,作為時代的體質,因時制宜能於現今發揮大用,找到文化的出路。

若不善用注解引導學生,授課的老師且未能於孔子學說中得到法喜,如何令學生有好樂?我們在臺灣投入啟蒙教育,帶領孩子學習儒家文化已有二十年經驗,發覺孩子是可以被培養與塑造,自己也因此而進入文化的學習領域,孩子未來的出路學歷是一部份,內涵與態度才是決戰點。

心 威:昔日由於學習科技出身,對於國學文化陌生且無趣,之後依師指導學習論語,非如學校課堂之粗枝大葉,內涵可以慢慢品味,從春秋時期的孔子到清朝,這麼漫長的時間,這些經典(尤其是論語)並沒有隨著時代演變而消失,反而有許多菁英在不斷的研讀參與學習,將心得透過注解留下來,論語內涵若不是如此精深又精彩,無法經過時代的考驗流傳到現在。

當時蓮社論語班是由 雪公與自公兩位老師講學,無非是希望傳承儒學,即使年紀再大,體力再不足,不惜賣命講學。因此期許自己多充實,並掌握時機向有緣的人分享論語的內涵。

由於生起對文化的信心,個人在職場上就做了一些調整,不願無止盡的追求科技領域的專業,盼望在儒學這樣亙古不變的真理,領受孔子遺留龐大資產的些許,並以喜悅的心情與大家分享。

組成團隊共學並教育後進,風氣可以慢慢的改變,然重要的是老師們自己要有法喜,秉持 雪老師的傳承講授孔學,帶給孩子們正確的知見與眼力。不但能深入論語的內涵,且有助於現實社會的發展。

林 師:台灣在約莫二十年前,經濟發展就已趨完整,學術發展則更早,乃得力於由大陸到臺灣的老先生們,這些老先生們不吝將自身的絕學在臺灣傳承。臺灣在經濟發展蓬勃之後,又轉變為多元化的學習,所幸在學生時代,雖接觸了五花八門多元化的學習,亦不離孔奉祀官主任秘書 雪廬老人座下聽課,老人家將曲阜孔學完整帶到臺中,我們等於做了完整的學習。

昔日在老師座下學習時,發現儒學領域非常廣闊,除了論語等學習,老師也特別著重禮的教學,由《禮記》曲禮中編定常禮舉要,能合乎現代之用。其次孔家是詩禮傳家,可見詩學重要,雪公對詩的體悟更是不在話下,編完〈詩階述唐〉等著述,教導詩學。總之經典的學習真是活到老,學到老,是沒有止盡的,且越學越覺得不足。即便在論語的學習上,一番番的學習、不斷溫故知新,會發現孔子雖是兩千五百年前的老人家,然其學問與內涵是可以與時俱進,不斷賦予新意的。在臺灣我們結合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努力推動儒學,也帶領孩子們一起學習,希望他們能從小就接觸到最經典的學習,此乃依雪公所說:蒙以養正。亦即孩子小時要給予最好的知見,此即文化的道統。

現今各國都在討論文化教育,然須落實在人才的栽培,若以儒學為思想教育中心,則孩子具人格的基礎,將來能學為仁人君子,即使在現今多元化的學習中,亦不妨礙他多方面的吸收,可以變成世界頂尖且是利眾的人才。

所以我們在台灣,非常努力推動這樣的教育,孩子從學齡前,只要牙牙學語,我們就開始給予經典的學習,一直到他略為懂事,我們藉由許多故事帶領孩子們進入經典探索的領域,再大一點能直接進入經典原文的學習,秉著活到老學到老,盼將 雪廬老人對孔子思想的正解分享於海峽兩岸的中國人。

老 師:國學論壇雖然可以多方面來探討孔子思想,然講學比論壇更為重要,以論語為中心思想的講學,能實際探討古注,瞭解從漢朝到明清的大儒,他們是如何做學問的呢?他們的風格、氣度、用字的精準,及如何推敲文義。並依論語作架構式的學習,將書上有關禮的文句彙整學習,能成為三禮的入門與要義……,其次書上孔子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能入書經之門與要義。總之,在論語上做各方面的學習,能善巧入六經之門與掌握要義,從這當中試圖還原孔子,此人就活生生的從兩千六百多年前活到現在,這些典籍不只是中文課,是文以載道的文學。

心 立:有幸站在這裡,本屬受益者,由於接觸了傳統文化。文化的學習,不屬於特定年齡層,是每一年齡層都必須學習的。何以會接觸傳統文化?因為孩子從小參加啟蒙班之後有所改變,由於孩子的改變而加入義工團隊,全家一起學習,接受文化的洗禮,不但提升了內涵,家中氣氛更和樂。

曾見一些老人家回憶與雪公的往事,這些老人家只要提到雪公都會感動得落淚,彼云:父母親給了生命,但是雪公給予了慧命,非常哀慟雪公的過世。我們家三代都在學習,由於是受益者,所以願在文化傳承上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老 師:一般人辦活動時或以為義工與講座是分開來的,然在 雪廬老人座下,是整個學習的團隊,即使到廚房、廁所也知道這是有道的地方,不是只有講堂的學習才是學習,辦活動是整體全方位的增上,外人進來這個環境就覺得有可觀。老人晚年講學的盛況,連窗戶外都坐滿了人,這樣講學的風采,在台灣無出其右,且學生有好幾代。

如孔子的學生有好幾代,第一代是顏路、曾點、冉伯牛、子路等,小孔子十歲以內,第二代小孔子十幾歲的如閔子騫等,第三代如顏回、子貢等小孔子三十歲左右,第四代如宓子賤、子張、子夏、子游等小孔子四十餘歲。而我的老師教到我這一代,算是第五代了,師生五代同堂,有些甚而由遠方外地來學,文化感動人的力量大,能令近者悅遠者來,好幾代的學習,帶來的是個人、家族、乃至幾代人快樂的學習。

這次在順昌辦國學講座,遇到一些從浙江來的老師,即使只是弟子規的推展,就可讓學校招生成為盛況,若加上論語、常禮舉要、唐詩吟誦的學習,能培養人成為有氣度、有格局、有見識,能帶給學生未來的出路。

現今的技能輔以道才成為可觀,例如書法要有道稱為書道、茶要有道稱為茶道、花藝要有道稱為花道,這些技藝才成為可觀。若只是發展物質文明,雖能帶來生活的便利,卻無助於生活品質的提升。

心 筑:在台灣如何學習論語?每一年的暑假會辦理學生心靈成長班,訂出不同的主題,或以弟子規孝、弟、謹、信、愛眾、親人、餘力學文,或以朱子治家格言,或以了凡四訓之立命、改過、積善、謙德等,並輔之以論語相關的篇章作科文,曾以各個不同的角度去認識論語的內涵,並且能有系統的學習中華文化的內涵。期許自己珍惜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也希望有機會能與大眾分享這樣的學習方式。

智 高:學論語過程,往往產生許多疑問,比如孔子罵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然何以宰我列於十哲之內?所以論語雖然有其價值,若不依正確注解切入角度有錯誤的話,相信對於經典的價值將會大打折扣,解釋方向錯誤當然對經典生不出信心,所以在老師循循善誘之下,我才對經典產生濃厚的興趣。

現今發展皆是為了自利,今日盛行的資本主義即是追逐自利,孔子說:放於利而行,多怨。誠如現在環境貧富差距大,弄得怨聲載道,能從論語中去尋找改善的答案。

海 辰:國二時參加啟蒙班,之後斷斷續續的學習,到了大學有許多外務疏於學習,大學畢業後才發現文化內涵才是我應該要學習的,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因緣跟大家一起學習。

福州市孔子學會創辦人,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柯教授:我是念歷史的,第一次看到學習國學如此快樂的團體,而且年紀輕輕飽讀詩書,令人羨慕,在我們這邊都是年紀老的,年輕人絕少有人樂在學習傳統文化。

我本身四十幾歲才開始研究這些傳統文化。畢業之後,剛好遇上文化大革命,整個社會很不安定,不但打倒孔老二,而且還要踹他。在學校教書後,一次因緣看到了論語,覺得內容很好,故發起成立了福州孔子學會。改革開放以後,我們一直在努力學習孔子的思想,不僅在中國,甚至能得到全世界的尊重,美國有些大學也邀請我們過去,幫助他們瞭解中國。

中國文化的總代表就是孔子,中華文化的精粹、核心就是儒家文化。我們也談不上孔學研究,只是學著推動孔學,在體會孔子思想中,與孔先生一起,慢慢來學習,慢慢影響周圍的人,0三年福州孔子學會開始設立孩童經典讀經教育。臺灣有些教授也來大陸教授論語,去年在福建泉州開了一個孔學研究的研討會,兩岸有很多學者參加,算是很盛大的會議。

孔海欽先生:我們大陸的大學推展國學已有幾年時間,據我的瞭解,推廣國學的教授、學者都是在學論語,也都在寫論語,在國學內涵當中還存在有一些學習的誤差,推廣的方式也還在研究,在一些學校(小學到大學)裡面,都在推廣國學入校園。這些推廣國學的學校,會讓家長們很放心地讓孩子來學習,我本身也在一些小學指導他們。

最近新出版了《論語名言集注》,亦曾將儒家思想編成一首歌曲〈儒之韻〉,在學校裡面傳唱,歌詞榮獲福建十佳兒童作品,入選全國優秀校園歌曲,這方面我們作了一些努力,也在一些學校,推動長期儒學講座,也推動儒學進校園活動,希望每個學生進入學校要讀論語,這樣學生畢業之後,能對他有幫助。新華學校校長對這件事非常重視,她希望學生畢業之後,能學會三樣東西:一樣是嫻熟的技能,專業知識;第二是鍛鍊好的身體;第三是學過儒學經典,學會做人。這些是校長辦校努力的方向,今年九月一日開學之後,正式開設了儒學的講座,學校也在暑假期間,重新粉刷布置,在校園當中設置有許多論語中的章句作為標語,希望學生一進入學校就能感受儒學的氛圍。

新華技術學院劉校長:福建省新華技術學校是中國國際商會福建商會會屬學校,並得到美國教育部承認的一所省部屬全日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目前成為福建省第一個「儒學進校園」的高校,並在學校開設儒學課程。

在孔老師的影響下,對儒家文化有更深的認識,我們學校是培養中級、高級技工的學校,我們的學生是大學落榜者,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設計培養他們的課程,有幸在孔老師的指導下,似乎找到了培養人才的新模式與方向,所以在領導的支持,儒家文化進校園的計畫成為本學期的推廣重點項目,也得到領導的支持。

我雖然也學過中文,在研究所時也深受孔子思想的感染,特別對孔子的教育理念也做過一些探索,繼承孔子博大精深,有教無類思想,我校也一直在實行因材施教的理念。

我們對於你們快樂學習,團隊學習,深受啟發,今後的人才培養方面,也希望在孔老師與柯教授的指導下,將儒家文化成為我們學校的特色,讓孔子成為學生學習的典範,傳承儒家文化推行現代的文明,希望在推展中,得到各位專家的幫助。

   

作詞:孔海欽   作曲:武建生

兩千多年的儒學,博大精深,影響深遠。

彬彬有禮與您相處,謙謙君子是文明的使者。

不論詩書,不論禮樂,

大家都來一起學,修身齊家。

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四書五經,

我們齊齊來誦讀。

五千多年的歷史,綿延不斷,源遠流長。

仁愛無私和諧相處,中華文明是人類的財富。

不論膚色,不論民族,

大家都來一起學,天下大同。

忠恕孝,恭寬敏,禮智信,仁者愛人,

我們齊齊來踐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