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期::活動報導-第三屆兩岸國學文化交流講座—談人師如何正己化他
孔學講座的迴響(下)
眾學員
順昌縣工商行政管理局 / 羅錦良
近觀海峽兩岸天時地利人也和,海峽與海基促膝長談,其情也真,其意也誠,相處和睦,與日俱增,可謂兄弟一家親,說實在既是兄弟又何必為個人私怨而爭,要爭就爭揖讓,爭離前嫌,爭誠心,爭誠意,既是兄弟別無所求,要求就求團結,求互助,求雙贏,求共進。這就是炎黃子孫血濃於水的風度,這就是共同的中國傳統文化,唯其能夠通龍的傳人所產生的凝聚力。
目前我和順昌的同學,以及來自於縣內外、省內外的同學,有一個天賜的良機,參加由台灣
察覺,我也以這次論語講座學習的全過程中,清楚地看到了和了
在團隊成員身上,看到千年的孔顏之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其中難以領會的樂趣和真理,
我從不了解儒學到對儒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架構,彌補了對傳統文化未學這一課,受到良好的再教育,我以為自己是有福氣有緣分的,雖然自覺學不好,認識初淺,由於這次良好的機遇,總算是學了點點滴滴,深深感到心靈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震撼,不亦心悅也已乎,不亦妙哉也已乎。
義烏市晨陽教育 / 徐卡俊
末學有幸在順昌接觸到中國傳統文化,一直以來只知道〈弟子規〉、《論語》什麼的,但都沒有真正的接觸,此次聽到
沒想到平時我們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在論語中只是用了十二個字就給概括,它把我們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等標準,都表達的淋漓盡致,對照自己的現在深感慚愧,論語中所說的做人基本標準是德,然而在我們的現在中往往缺少德,而更多的是重利,正因為利的驅使,使得我們現在的社會,大家都在為了私欲而不擇手段,弄得官不像官,老
今天作為父母的我,聽了老師的講解,讓我深有感觸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深感對孩子的教育做父母的責任重大,做父母的要不斷的修,才是根本,孩子對家庭和社會來說是希望和責任,而今天做父母的身上,責任是何其的大。
學了幾天的傳統文化,讓我深感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感到自己的無知與渺小,今天做為社會的一份子,我深感應盡自己的能力去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傳統文化,同時我深感讓傳統文化傳承是件刻不容緩的事,看到老師為了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不辭辛勞的到處授課,末學感到由衷的感激,中國的精髓不能丟,做人更不能忘本,我想只有我們大家都能盡自己的一份薄力,社會一定也會慢慢的改變,論語中大同與小康所說,才是人民所希望的生活。
福州 / 鄭秀麗
學生在此
以上次的孔顏之樂,到這七天的學習,心中一直有著這樣的念頭,學生渴望這一生都能有這樣的福分跟因緣,來跟著老師一起學習,因為兩次的學習讓學生深深的認識到孔子之道,就是老師,老師就是孔子之道,因為學生想要學為君子,學做聖賢,就一定要有您這樣的老師,只有老師的引導,學生依教奉行,才能入孔子之門,才能真正的傳承孔子的學問。
雖然老師在台灣,但學生堅信只要學習的心是熱誠懇切的,台灣與大陸的阻隔,不會成為學生向老師學習的阻礙,如果有一天學生有福分有機緣到台灣,學生一定要跟老師一直學下去。
實驗小學 / 吳 萍
當厚厚的編排繁體版本的論語講要被翻開,當大家以虔誠之心躬身行禮時,當遠道而來知儒雅國學講師們,將條條經要向我們娓娓道來的時候,我泱泱中華的文化之魂被喚起,我們真的發現這一切塵封已久。當期再次穿越時空向我們款款走來的時候,我清楚地感到我們缺少的不是正確的東西,而是如何將正確的東西堅持下去,為人師者,任重而道遠。
永嘉檢察院預備檢察官 / 張盈盈
這次已經是第二次參加論語的學習了,真的很感
但在自我學習中,很容易落入我執我見中,比如原來讀到「又
但就像老師說的,學要靠老師,思也要靠老師引導,「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雖是孔子謙虛讚歎子賤之賢,與
第二期活動結束後,我們辦了一個群,但平時很少人發言交流,不知老師們回台灣後,可否隔段時間就一章節問幾個問題,從而大家可以回答談論,引發我們思考?我們對回答作整理後再正一下知見?
生命是父母給的,慧命是老師給的,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我們要努力化感動為感恩,化感恩為行動,真正的學以致用,在生活中敦倫盡份,維持好生活中的五倫關係,從而在實踐中把所學的真正內化,利益更多人。
浙江省永康市龍川學校 / 賈則林
論語早有所聞,今有幸在順昌這塊寶地又見論語,還見識了守護陪伴論語的一批貴人,也認識了順昌及各地的求學老師,深受這些貴人相助,我如見當年孔子和各弟子,如臨其境、栩栩如生,令我百感交集。
回憶
聆聽之中讓我再次感受孔子的宏偉目標,立志於世界大同,致力恢復周文王禮樂教化,他從小不畏家境貧寒,親歷百姓疾苦、國家戰亂而立大志,求學之切、立志之堅不下程門立雪,為救國救民,不顧一己之榮華富貴,提出教子無類的思想,廣開門路招收弟子,他不畏艱難,遠赴千里求教老子,為興國之門論道,他捨妻子奔赴各國,遠救
聆聽之中,再次領受孔子的處世風範、仁愛之心,孔子幾此捨棄榮華富貴,為求學之道上下求索、廣收弟子、傳道授業,並在求學之中處處以身示範、為弟子、為歷世留下仁愛處事的典範。
本次親聆了
想當年耳聞論語從一個概念、一個詞彙開始,至今
這一次的學習培訓,從此讓我與論語結緣,為此我要讓這份緣延續我的生命,延續我的後代。
浙江省義烏電視台責任編輯記者 / 陳 剛
好早之前,在中學的課本裡就學習了孔子論語的片斷,但課本中的解釋枯燥而呆板,後來在大學裡的古代文學作品課程裡,也更多一些接觸了論語以及孔子的思想,但都是告知批判地吸收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糠」。
今天再學論語,在
簡而言之,就是唐老師讓末學重新認識了論語,重新認識了孔子,重新認識了全新的國學,引發了末學對孔子為代表的古賢文化的興趣,也想把孔子的思想、教誨,能學到用到,但若於回去後就沒有唐老師這樣的引路明師,這是最苦惱的事啊。
浙江省義烏市晨陽教育學校校長 / 徐麗飛
接觸傳統文化是在二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跟隨一位禪修老師學習靜心打坐,在每一座香之餘,老師有講大學的經文,對於一個在現代功利社會追逐名利的人而言,茫茫然不知該往何處去的人而言,心靈的空虛與茫然不得而知,面對人生的困惑與無奈,心理的恐懼與無助隨時纏繞在心頭。
大學的講解,給我的人生開啟了另外一扇門,原來古人還可以如此安然恬淡地生活,原來對待生命還有如此非同一般地觀點,原來人生的境界還可以如此心安理得,多年來我卻不知道自己的心安何處?
五天的禪修課程結束後,我回到我的生活,開始尋訪能教傳統文化的老師,並有幸接觸了弟子規的學習,我如飢似渴地學習,並花費課餘休息的時間開始複講蔡禮旭老師的細講弟子規,希望用自己的付出與努力服務大眾。在二年多來,我講學一百多場,雖然聽眾也越來越多,但內心的恐懼又與日俱增,在講學過程中,看到許多人的困惑沒有解除,孩子學習弟子規後出現的一些狀況,讓我不但要觀察與反省這些問題,學習之樂在哪裡,如果學習不能給人帶去內心真正的喜悅,那種學習又能維持多久,如果學習不能解決人們內心的困惑與煩惱,那這種學習真能助人嗎?在這種關鍵的時候,我來到了唐老師以及他團隊帶給我們的論語選講課堂,唐老師用他的整個身心、生命來講課,他把論語經典在他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裡演繹,他就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訴我們,孔子思想是如此鮮活的生命存在,是智慧的結晶,中國人文化思想的根本,政治、教育、商業、農業,生活中的每一個行業都需要這種智慧的指導,否則人生就會出現許多的障礙,孔子思想完完全全是開啟人類心靈光輝的力量,他讓人類因為理想的大同世界而變得高尚而有人格,以禮樂安邦治國的觀點,正是人類美好 的理想的體現。
自以為修學傳統文化有二年時間,可到頭來卻不知道傳統文化是什麼,中國儒家文化的根本在哪裡,這些核心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清楚明白,在一些枝末上去講落實講方法,卻很有捨本逐末的感覺,經過這幾天的修學,我彷彿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我的不安與恐懼,來自於我內心的空虛,我的生命還沒有力量去充實,他只是這樣一個軀殼而已,而這種充實的力量就是來自於祖宗文化的傳承,回歸到所有事物根本上,根本落實了,花果枝葉自然就成長了,而這個根本就是孔子的思想,既是每一個炎黃子孫應有的靈魂。
這次的孔子思想交流會,老師們所講的課,我聽懂的不足一半,真正心領神會的不足百分之二十,自愧文化底子不足,只希求雖愚鈍,但只要認真求學,總有一天會慢慢領悟的,期許自己能堅持修學下去。
感恩成就這次交流會的所有因緣,感恩老師們的辛勤付出,感恩義工們的無私奉獻,感恩我的生命成長。
浙江永康龍川學校校長 / 王炳超
請允許我代表一行從浙江來的老師,向陳局長表達謝意,給予我們一個非常美好的學習機會,也非常感謝唐老師,用他傳承的正宗傳統文化來教導我們,也非常感謝胡老師,讓我們跟唐老師結上這麼一個緣分,感謝金橋中學和所有的義工,為這次講座的舉辦,營造一個美好的學習環境。以下就三個方面,幾點心得報告。
我在學習傳統文化上面,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做無頭蒼蠅,我是在0七年接觸國學,那時候看到了王財貴教授的光碟,覺得國學經典非常好,但是沒有老師,找不到路頭,像無頭蒼蠅,收穫非常有限。
再則,聽說弟子規非常好,那我們就規劃用弟子規來規範老師和學生的行為,所以就開始學習弟子規,請到從湯池學習歸來的羅平老師,來我們學校開設弟子規課程,每個星期一個晚上,風雨無阻,那時候得到一個結論:自己簡直不是人,一條孝、一條禮都作不到,所以這幾天學到不學禮無以立,我感觸非常深。
而這次到順昌,聽了唐老師講論語,那麼博大精深,那麼富有生命力,發現我自己對傳統文化,事實上是一個盲人,不知道真實的孔子是什麼樣子,不知道真實的論語是怎麼樣。
七天的講座,就是要解決三個問題,將無頭蒼蠅變成有頭蒼蠅,這個頭就是去找孔子。
這次的教育講座,我認為非常精要,如孔子傳的觀賞和講解,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孔子,我感覺孔子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或者是象徵,他也不是一個既可敬又可憐的歷史人物,現在在我心目中,感覺孔子是個可敬又可親的,超越時空、充滿智慧,溫柔敦厚的歷史人物。
面對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位老人,那樣謙卑,我們今天的社會變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不聽老人言。而今認識了一個活生生的孔子,對於他所追求的、所未完成的事業,我們應該繼續踏著他的腳步往前邁進。
孔子跟老子有過這麼一段歷史性的、劃時代的爭論,我感覺他們是入世與出世之爭,是群居與獨居之爭,是擔當與放棄之爭。作為人需要懂人性,仁者二人,那就意味著人是群居動物,群居就必須講究仁,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這些關係的縮影,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在論語當中講得非常清楚,我們傳統文化裡面講的是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五倫當中,夫婦有別,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如果我們能按照孔子所推行的、所倡導的來運作,那麼何止中國、何止地球、何止世界皆能夠實現大同之治,所以我說孔子他是活生生的典範,一直活到今天,只要人類存在的一天,他會一直活下去,所以我現在是有頭蒼蠅。
第二個是要成為君子儒,唐老師一直強調,如果要把學生教成人才,自己首先要成為人才,論語的所有內涵,就是教我們如何成為一個中國人,成為一個人才,如果按照論語所揭示的士,我們好好在心上掌握,那麼成為一個真正中國人,不是不可能的。
這個世界,有各種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但是我們孔子有句話叫做和而不同,所以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以論語的內涵為己之內涵,在世界動盪的情況下,我們儘可能的為世界的和諧作貢獻,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第三個是接受傳承文化,以聖哲為榜樣,吸收聖賢的知見。聽了唐老師的講課之後,才發現真正的傳統文化,其實是非常根本、非常人性化的,讓人在整個群居的社會當中過得更加自然,更加認份、實在,我們的教育規則亦可遵循論語的指導,如周禮的恢復其實也就是讓我們思想與行為當中有這麼一個交通規則,唯有像周公、孔子這樣的大賢人,才有能力通達,我們能夠有機會去學習,去尊崇,對我們的社會和諧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唐老師一行真實的言行舉止,在我們眼裡,可以看到真正的傳統文化,對一個人的塑造,言行舉止,老師到底講的內涵是什麼,對我而言已經是次要的了,感受到唐老師內心的境界、他的追求,讓我對唐老師以及他的團隊更加深幾倍的尊敬。
最後一點,就是以後我個人的期許,借用王維的詩,「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前賢」,就像唐老師所教導的去研讀論語,去研讀論語講要,將弟子規跟論語結合。
這裡插一件事,我們幾個金華來的老師在一起討論,說到論語是弟子規的娘家,說得非常貼切,弟子規是從論語章句當中衍生出來的,弟子規所言的東西,我們這些沒有文化底蘊的人研讀的時候會覺得非常枯燥,實行的時候會出現一些狀況。我們是一所私立學校,招生完全不需要打廣告,但是因為沒有論語這樣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弟子規成為一種武器,老師用弟子規控制學生,家長用弟子規控制孩子,所以孩子們非常委屈,孩子們非常壓抑,這一次來參加講座,我其實就是帶著這樣的困惑來尋找答案的,這個答案已經找到了。
這次非常非常感謝唐老師,回去之後感覺責任重大,任重道遠,但是既然選擇了教書作為我的職業,那傳承中華文化就是身為教師的我們的本分工作,應該像孔子一樣,永不放棄。
我想以論語開首第一章,做為心得的結尾: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迴 響
原本是應順昌教育局的邀請,辦理全縣師資講座,期望藉著講座弘揚中華文化,令老師們找回老師的尊嚴,確立教學的方向,並以熱誠及善巧方便來塑造孩子們的人格,成為棟樑之材,則個人幸甚,家庭幸甚,國家幸甚。
有幸開放八十名外地來的學者,其中浙江金華地區三所學校的校長,也在受邀聽課之列,幾天的講座下來,在心靈上得到很大的激盪,不但有高昂學習熱誠,也鼓動起順昌本地老師們向學的心,教育局局長也認為這是在順昌很好的開始,並願意將我們上課的資料,在順昌續辦研討,以影響更多向學之人,打造順昌成為近悅遠來的文化古城。
在講座圓滿之後,迴響不斷。十月初再蒙金華三所學校校長邀請,前往浙江永康龍川學校,興辦〈兩岸國學文化交流講座〉,相信無誤地傳播文化的內涵,帶來一生的快樂。十月講座的內容與迴響,將在下期會刊中刊出,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