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期::大德法語-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二十二)
道源老和尚
第十四章:「沙門問佛,何者為善,何者為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此善不是世間善,是出世間善。出世間善行相如何?行菩薩道要守持著真心,此真心就是菩提心,也就是前章的守志(志即菩提心),依菩提心修菩薩道,這是最好善法。你要是志願與道相合,你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菩薩道與菩提心相合,這個叫做最大。
第十五章:「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無有不見,無有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矣。」什麼法它的力量最多?什麼法它最光明?佛答覆他:「忍辱多力」,忍辱的力量最多,為什麼?不懷惡故,他能忍辱,不動瞋恨,心中不懷惡念,生出忍的力量,心中又安定又堅強。
前面教我們要忍辱,有人罵我們,我們絕對不要報復他,要安忍不動。他罵我,我不接受,他帶著罵人的惡業,他自己帶著到自己的身上去。前面要這樣解釋,此章有修行人再來問佛何者多力,佛說忍辱之人能發揮最大的力量。
然忍辱有三種:一、生忍,二、法忍,三、無生法忍。第一生忍:就是忍眾生,亦名叫耐怨害忍。忍就是忍耐,有怨家對頭來加害於我,我就忍耐,耐怨害忍,加害於我的冤家對頭就是眾生,生忍也叫眾生忍。第二、法忍:就是心外之法,也叫做安受苦忍,要是這個境界逼迫到你的身心,你受到苦了,你要安受而不動其心,就是你忍辱的功夫到了家,名安受苦忍,亦名法忍。第三、無生法忍:乃第一義忍(諦察法忍),這是最高的忍,於無生法(空性)安忍不動,亦名無生法忍,能諦察無生法名為諦察法忍,意境最高,名第一法忍。
舉一個例證,就是活到一百二十歲的虛雲老和尚,他發願要報他母親的恩,以朝五台山由南海普陀山開始去拜,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拜到五台山要拜多長的時間呢?拜了三年之久。他拜的三年之中,是過了三個夏天,三個冬天,中間還有刮風下雨的時候,他還是三步一拜,三步一拜的往前拜,這就是安受苦忍,颳風下雨他能忍,夏天再熱,他還是要拜,冬天再冷,尤其到了北方還下雪,他還是要拜,這都是要安受苦忍。後來遭遇到土匪找他要錢,他沒有錢,土匪把他打了一頓,還是想到他有錢,過幾天又來打,這一回打得厲害,把他打得昏過去了,打死了七天又反醒過來。但是他對打他的土匪,他不動瞋恨心,這就是耐怨害忍,就是眾生忍。他(虛雲老和尚)能安受苦忍與耐怨害忍,自然會證到無生法忍,但是他沒有講給我們聽(潛修默證),且活到一百二十歲,成就一個虛雲老和尚。還有金剛經上釋迦佛現身說法,前世當忍辱仙人,遇見歌利王,割解肢體,然不動瞋恨心,此時現出非常大的忍力,他對歌利王不動瞋恚,意念中惡念不起,還發了大願,我要得佛道,先度你(歌利王)。先前講述佛度五比丘,第一個先開悟的憍陳如〜就是那時候的歌利王,忍辱仙人成了佛先度他,這都是忍辱的功夫。舉虛雲老和尚忍辱的力量,再舉釋迦佛過去當忍辱仙人的忍辱力量,給我們做一個榜樣。我們自己遇不到如此大的辱境而無法成就忍力,比方你要來聽經,且知聽經機會很難得,可是天氣太熱你不能來了,下點雨也不能來,一點忍力都沒有。到這個地方來學法,或者是出家人、或者是在家信徒說一句話不如你的意,你就不來了,這都是忍辱的力量一點都沒有,所忍辱的境界太小了,然而你都不能忍嘛!你連天熱、下雨都無法忍,那不是只有一點點的忍力,一點點的安受苦忍。到這個地方或者出家人,或者在家信徒,一句話對不起你,你就不來了,這就是眾生忍的力量一點都沒有。
「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沙門提出這兩個問題問佛,佛云:忍辱多力,為什麼呢?他不懷惡念故,若不能忍辱,必動瞋恚的煩惱。瞋恚煩惱不是惡法嗎?若過辱境不動瞋恚,心中無懷惡念,無懷惡念力量生出來,且安健堅強的力量出來。「忍者無惡,必為人尊」為什麼不能忍呢?你怕你不如人,要跟人爭強勝,不曉得愈爭,人家愈看不起,你能忍辱不懷惡念,自然不做惡事,不說惡話,忍者無惡,必為人尊,人家會更加尊重你。
佛再答覆第二個問題,何者最光明呢?「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什麼最明?真心最為光明,真心現在為什麼現不出光明?被無明煩惱給染垢了,你要用功修行斷無明煩惱,就是把那個染垢滅盡,染垢滅盡而無瑕穢,此時真心清清淨淨無瑕無穢。瑕就是玉有痕疵,這個穢就是清淨的鏡子被塵垢所染,叫做穢。淨無瑕穢,心裡清清淨淨等於玉沒有瑕疵,明鏡無污穢一樣,這個最光明了。
若將心垢滅盡了,真心之體最光明,尤其這真心之體起用,依體起妙用,就是得了一切智。「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無有不見,無有不知。」沒有天地之前,一直到了今天,十方世界十方是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空間,是一切所有,世是指時間,在沒有天地之前,到了今天無有不見,通通是在心上見到,沒有不知道的。「無有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矣。」依經觀修證悟了性體得到了真心,即是證了一切種智,能以知道一切法。得了一切智,可謂最光明了。前章云如何,能得宿命通?有宿命通則能夠知道過去的法發生過的種種現象,佛云:無欲無求,可得宿命。有欲有求得不到神通,比如磨鏡子(與本章所喻同),磨去心垢得了一切種智,不但得了宿命通,一切神通都得到。(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