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四十六)
道源老和尚
幻現由業非皆無
作用宛然無實體
相以實體生愛憎
多劫輪迴如長夢
戊二、四問答別明觀行中根修證
己一、二問答三觀修行
庚一、示三觀行相(威德自在啟請)
辛六、正答所問
壬一、長行
癸二、正示觀門
子二、起幻銷塵觀
丑一、示立行之本
經文: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
悟了理以後再修,立行之本在悟。
丑二、示觀行之相
經文: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
此為顯示修學之相,由於悟了清淨圓覺之理,亦即明心見性,悟自己的心性是圓覺妙性,根塵指的是六根對六塵,顯現的根塵識的世界通通是幻化的,彼菩薩以幻化的法門除去幻化的執著,並以幻化的教法向如幻如化的眾生開示。
丑三、示漸次增進
經文: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
由於證得如幻化法門的輕安,此輕安的境界能內發大悲心,依大悲心行菩薩道利益眾生,特別是講經說法利益一切眾生。
此菩薩知道一切如幻如化,但眾生不知道,菩薩在幻化中廣設一切道場,建大叢林,開大道場,眾生安處一切徒眾,有出家、不能出家的,先皈依三寶、受五戒乃至受在家菩薩戒,乃至天天做這如幻如化的事。古人有二句話:廣開隨緣道場,大作夢中佛事。所開的道場都如水中月虛幻不實,雖知幻化不實,依然廣開!因緣足福報夠,則開第一個道場,開第二個道場,開第三個道場等等。
如民國出了些大善知識,特別是虛雲老和尚,二十歲出家,到了七十歲以後才出頭,他把道場建好就走,如重建鼓山湧泉寺,建好了就走了,到了曹溪重修六祖的道場(南華寺),修好了,又走了,再去雲門重建道場,這就是給我們做榜樣。另有倓虛老法師,此人四十三歲才出家,你看他的「影塵回憶錄」,出了家就到寧波觀宗寺去諦閑老法師的佛學院學習,天天吃臭冬瓜,那真是苦得要命,在那住了三年,畢業了才出來,回到東北家鄉要報恩,重修楞嚴寺,建好人就走了,之後去重建長春般若寺,依然如此,又到青島去修湛山寺,之後大陸內戰,不能如意,就到香港去弘法。
以上這都是給我們做的榜樣,廣開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天天講經說法,去度如幻的眾生,這樣度來度去,你自己也得了大利益。
這位修如幻三昧的菩薩,天天講經說法度如幻的眾生,天天行持度如幻眾生的行門,漸次增進菩薩的行持。彼觀幻者,是位悟圓覺的人,知道一切幻化不實,以幻化的法度幻化的眾生,他是一位觀幻的人,不同幻,意即不被幻相所迷,幻化無自體性,當體即空,生起如幻的觀察,那是無明眼翳的生起,幻相的自體性亦無,謂之幻相永離。此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如種菩提樹,先種種子,土裡漸漸生出菩提苗。
丑四、結觀行之名
經文:此方便者,名三摩鉢提。
三摩鉢提翻譯為等持,等持一切法,能持無上菩提。
正答威德菩薩三觀,名詞是圭峯大師取的,為圓瑛法師所依。所述三觀為:一、泯相澄神觀(根本位);一切相了不可得而泯滅,此時心神澄清,乃智慧開發,能發輕安相,此時與十方佛的心相通了。二、起幻消塵觀(後得位):觀世間如幻,不生執著,將塵勞(煩惱)消滅,謂之三摩鉢提,亦即如幻三昧。三、絕待靈心觀:謂之禪那。
子三、絕待靈心觀
丑一、標立行之本
經文: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
悟了圓覺之理,之後是悟後起修。
丑二、示觀行之相
經文: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
悟了清淨圓覺之理,不取幻化及諸靜相,是不取第二個觀門(幻化三昧觀門),也不取第一個觀門(寂靜輕安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
無知覺明,不依諸礙:真知是無能知所知,乃直緣空性之智,是不依諸礙,是永遠超過礙與無礙二者,礙與無礙是對待的,此時是絕待得以超過。
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外受用世界,內受用身心,知如幻如化,所以不被塵勞妄想所束縛,身心相雖在塵域之中,如同樂器,而樂器裡有一種發聲音之物謂之鍠(小銅片),樂器所發聲音超出器外,不被樂器障礙住,如彈的鋼琴,裡邊的鍠,所發出之聲音不被樂器所障礙,如同吾人靈知靈覺的心,在塵勞妄想之中,雖身心相在塵域,但靈明的觀智可以超越塵域之外。
煩惱涅槃,不相留礙:凡夫為煩惱所留礙,二乘為涅槃所留礙,都是有所著,凡夫若知道煩惱,即不名凡夫,二乘人不執著涅槃,即不屬二乘了,煩惱涅槃一有所執則留礙了。
丑三、示成就利益
經文: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
前之名相為寂靜輕安,此處謂之寂滅輕安,寂靜之相亦了不可得,證得諸法不生不滅之體性,謂之寂滅,修此方便謂之禪那。此時妙圓智慧隨順這寂滅(不生不滅)的境界(現證諸法實相),自他身心所不能及,自己的身心(世俗相)達不到這個境界,眾生的身心亦如此。一切眾生相之壽命謂之壽者相,都是浮想(不實在的妄想),含我相、人相、眾生相,皆虛浮不實。
丑四、結觀行之名
經文: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禪那謂之靜慮,是證得寂滅的方便。(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