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期::活動報導-兩岸國學文化交流講座〜政和、永康、濟南

山東濟南活動報導

編輯部整理

政和參學勝緣起

方有濟南文化緣

雪廬家鄉倍親切

再造風氣乘願來

二0一二年十月一日至十日

緣    起

二0一二年十月一日,學會一行十餘人受邀前往山東省濟南市,舉辦了「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山東濟南)國學文化交流會暨《論語》學術交流會」。此次講座的當機眾為山東省各地的私塾、學社、讀經班等各教育團體的負責人及師資。當然,亦如同往屆,有不少學員趁著長假從山東省各地乃至全中國諸如福建、浙江、武漢、瀋陽、內蒙等地千里迢迢不辭辛勞的遠來參學。

此次講座緣起於二年來在福建、浙江各處所舉辦的文化講座皆有來自山東的學員,並且多次力邀前往濟南辦學,特別是二0一二年八月,學會受福建省政和縣政府之邀,舉辦了為期六天的「第十屆兩岸文化人才師資培訓」,在那次講座中,來自濟南的劉廣林會長及其共學同儕等,坐了三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前來參加講座,並懇請學會前往濟南講學。由於其誠意實在不能推辭,幾番慎重考慮後答應前往。

又因為濟南是雪廬老人的故鄉,將其傳承教法回饋濟南,或非弟子們能力所及,所以始終不敢造次,此次因緣成熟但以誠惶誠恐的心情準備課程,期能不負老人教導,並以老人平日教學重點中之《論語》、詩、禮、樂等儒學內涵為教學主體,期能對老人作一個報恩。故此次的文化講座不為人知的一點,就是,儘可能的將雪廬老人的氣象、風采,及著書立說傳承聖道的內涵,呈現給老人的鄉親父老們。

回顧雪廬老人

在臺灣過去幾十年安定的歲月中,一大批從大陸來的有德有學的老先生們,將自己的所學教導臺灣人,尤其感激山東這個地方能培養出雪廬老人這樣的大儒來到臺灣,使得臺灣深受其利。當時經濟起飛,臺灣人都想到國外學習,或者乾脆定居國外作外國人,但因有像雪廬老人這樣的大儒在,所以大家能安住向學。而大家何其有幸能夠追隨如此泱泱氣象的君子來學,當時各種外省腔大家都聽不懂,唯有山東腔聽得懂,那是老人人格特質的感召,原來真正讀書人的風範如此。

老人家在臺灣講學安定的三十八年歲月中,將他對古書的眼力,對經學的深入,以及一生的經驗閱歷和人情世故和盤托出。老人對於世出世間的通達讓有幸躬逢其盛的人大開眼界、大飽耳福,讓人體會到一輩子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在大儒座下聆聽最正統的文化,讓人重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國家、民族、祖先,讓人明白所有的根本在於文化,而且必須要傳承自大儒。過去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老師走到哪裡,學生就跟到哪裡;老師在哪裡留幾年,學生就留幾年。雪廬老人的風采也是如此,學生們在老人的身邊學習如沐春風,時間過得飛快,就如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老人過世後,又已匆匆過了二十八年。

二00九年十月福建閩北建甌市的孔廟舉行大展,老人的學生江逸子先生所塑的十二尊孔門聖賢銅像,其中包括孔子、孔門十哲以及唯一的當代人物雪廬老人進入建甌的孔廟。為什麼雪廬老人可以進入孔廟永遠陳設其中呢?因為老人完整的傳承中華文化,讓人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實用性。雖然人們常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大抵上都是口號居多,實質上並不了解。透過雪廬老人的抉擇,讓人們了解原來文化是如此的深入,如此的高格局、有涵養、有氣象,帶給人生是無比光明。

老人所留下的《論語講要》,是臺灣《論語》註解中公推為權威的註解。可惜的是對岸的中國大陸知道這本書的人很少。此次有幸能夠回到老人故鄉來舉辦以《論語》為主軸的講座,並且結合詩禮來推廣這本《論語講要》,將其作為傳統中華文化弘揚的核心,相信是老人內心裡面的盼望,也是弟子們的志業。

課程介紹

中華文化最美好的部份在十三經,而十三經的精華在《論語》。在《論語》的四百九十八章中,孔子自我描述的有七十八章,透過弟子來描述老師的也有四十六章之多。在講座的四天課程中,老師與六位消文的老師學長們配合,透過十四堂課對「孔子德學介紹(一)弟子對孔子的描述」這一份科判作深入的探討,讓與會的學習者瞭解《論語講要》的精彩與珍貴之處,更藉此瞭解聖人內聖外王的概貌。談孔門弟子對孔子的描述,何嘗不是在談學生們對雪廬老人的描述。

除《論語》外,此次另一個重頭戲是雪廬老人的詩禮。禮的部分特別選講了《常禮舉要》中的「旅行篇」。我們知道雪廬老人從一九三七年進入孔府,而後即隨孔德成先生離開家鄉來到四川待了十年(即抗日戰爭時期的十年)。在那段期間老人只返家一趟。一九四九年,又隨著孔先生到了臺灣,直到九十七歲往生。足足五十個年頭中,老人一直在外奔波,只有一次返鄉,所以此次的《常禮舉要》,林老師特別藉着對「旅行篇」的介紹,來呈現雪廬老人一生跟隨孔家在外的艱辛。

衆所周知,孔德成先生是三禮(《周禮》、《儀禮》、《禮記》)的權威,但是如果沒有莊陔蘭太史、呂今山老師以及雪廬老人的培養,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才情,他的才情是孔家三代中公認最為出色的,所以此次談《常禮舉要》來介紹雪廬老人對禮的通達,如何讓禮活用於現代。總而言之,如果在禮中找到國民的風骨、國民的氣質、國民進退的禮儀,那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定會在世界上贏得重視。

詩的部分,此次開設了兩堂《詩階述唐》的課程。《詩階述唐》是雪廬老人選了一百首唐詩所集合而成的教材,這一百首詩即是唐詩的概貌,瞭解之後便可以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學習所有的唐詩,並上通於詩經,下達於宋元明清的詩。而此次從這麼可貴的教材中,林老師特別選了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為什麼選這首詩呢?一方面,此乃雪廬老人非常喜愛的一首杜甫詩;另一方面這首詩與老人的身世背景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這兩堂課藉着老人對詩的選擇及註解,來還原他在詩學上的獨到與精闢之處。

此外,所開設的課程中還有一堂雪廬詩吟誦。老人的吟法來自古調的吟誦,甚為稀有。在課程中,老師帶著學員們聽著老人的吟誦錄音一一的吟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老人的吟誦中帶著鄉音,這讓在場的山東學員們感到格外的親切與歡喜。

晚上的時間,安排了非常精彩的〈孔子傳〉影集。透過老師的講解,盡可能的還原孔子的風貌。〈孔子傳〉的講解也是要來呈現雪廬老人,誠如孔子感嘆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兩、三千年前孔子的感嘆,雪廬老人說「想不到兩千多年後印在我身上」。孔子未完成的遺願正由雪廬老人來完成。

此次講座中有兩位很特別的嘉賓,那就是雪廬老人的兩位孫女李珊老師與李彤老師,全程參與了此次講座課程,事後感歎地說,原來爺爺的道德是如此博大精深,並更深深決定日後致力於文化的學習與弘揚,將此作為她們人生的目標與事業。

曲阜之行

講座結束后的第二天,眾人一行便乘車前往位于濟南正北一百多公里處的孔子故鄉曲阜市。曲阜古稱魯縣,是周朝時期魯國國都,現今山東省的西南部。當天一行人依次遊覽了孔廟、孔府以及孔林,「三孔」的雄壯與奇麗實在讓人歎為觀止,更不禁讓人聯想到歷朝歷代對孔子及孔家極致的尊崇,但是孔子真正的宗廟之美與百官之富並不在「三孔」,在於他以通達世出世間的悲心智慧來整理六經、教化生徒,傳承聖道,成為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經典的正解必得靠大儒的傳承,不然真正的孔廟、孔府、孔林還是不得其門而入之,此乃雪廬老人耗盡人生最後的六年用一生的內涵與經驗閱歷將十三經之首《論語》作完整的剖析和培養承傳《論語》人才的原因。

在曲阜的第二天,學會一行受顏廷淦先生之邀,前往曲阜中醫藥學校參與文化交流座談,交流會上聚集了曲阜當地致力於文化事業的龍頭。顏廷淦先生乃復聖顏回第七十八代嫡孫,顏奉祀官之子,現任曲阜中醫藥學校副校長,經過一番熱絡的交流。本刊整理顏先生致詞內容,刊登於後。

整個山東之行的最後一站來到了位于曲阜城東北四公里處的洙泗書院。到達之後才得知,原來此處乃孔子周遊列國返魯后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並聚生徒講學之地,因為南臨洙水,北臨泗河,故名洙泗書院。書院中典雅的建築與參天的古柏共同營造出幽靜安詳的氛圍,讓人留連忘返。正當大家遊覽書院緬懷孔子之際,前曲阜市委書記、現中共中央人大代表以及一位當地文化團體的負責人聞訊前來會面,於是在書院有一番長談。談話中,眾人不時表示中華民族的根本在於中華文化,而且能讓中國振興、兩岸和諧發展的也唯有中華文化。

結  歎

眾所周知,山東在春秋時代是孔子最後傳承道統之地,而現今的山東又是對岸的文化大省,如果能從山東開始在正統的文化法脈上講究,對文化作正確深入的學習與弘揚,相信站在文化的基礎上,未來的兩岸將會是一個完整的、和諧的、統一的氣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