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期::共修研學-小止觀導覽

小止觀導覽(四十九)

心爾、智高整理


有為無為說空寂
現象如幻水中月
世間真實不可得
解黏去縛在當下

 

  第六章  正修行

 

以上是歷緣對境修止觀的歷緣修止觀,即當歷六種緣(行、住、坐、臥等六緣)時如何修學止觀。其次對境(眼對色、耳聞聲等六對境)如何修學止觀。



論文:「次、六根門中修止觀者:一、眼見色時修止者:隨見色時,如水中月,無有定實,若見順情之色,不起貪愛;若見違情之色,不起瞋惱;若見非違非順之色,不起無明及諸亂想,是名修止。」


先從眼根對色塵說明如何修止?隨著眼根見到色塵的顯現,如水中月一樣,沒有真實的自相可得。「如水中月,無有定實」,是總說眼見色時修止的概念,下則別說修止之行者如何看待見順情之色、違情之色及非違非順之色。亦即眼見色時「如水中月,無有定實」是很重要的觀察法,如果沒有這樣觀察,一定會困於見順情之色、違情之色及非違非順之色的境界,亦即見順情之色就起貪、見違情之色時就起瞋、而見非違非順情之色時則起癡,我們在色法一起現行時就被困住了,所以只有在隨見萬法之時,瞭知此萬法的顯現皆是如水中月般的顯現,才能在見順情之色時不起貪愛、見違情之色時不起瞋恨、見中庸境時不起愚癡無明。所以當行者將心止於「如水中月,無有定實」之概念時,則能讓行者遇順、逆、中庸境時不動其心,是名為修止。



論文:「云何名眼見色時修觀?應作是念:隨有所見,即相空寂。」


什麼是眼見色時的修觀呢?我們應該如此思惟瞭知,看到所有色塵的體性都是空寂的,相是無自相的。「空寂」是指找不到自相所以說空。剛才提到修止的部分,色法的顯現,是因緣和合,相互觀待,名言安立如水中月一般而生的,所以我們的內心不應隨著這虛幻的外境而擾亂我們的內心,所以名為修止。而此處說明修觀,是更進一步來觀察、來成立色法是如何的無自性,為何其體性皆是空寂的?


論文:「所以者何?於彼根塵空明之中,各無所見,亦無分別,和合因緣,出生眼識,次生意識,即能分別種種諸色。因此則有一切煩惱善惡等法。即當反觀念色之心,不見相貌。當知見者及一切法,畢竟空寂,是名修觀。」


以下即是說明「隨有所見,即相空寂」的理由,也就是說明色法無自性、體性皆是空寂的理由。


「於彼根塵空明之中」,在這裡所提的眼識九緣中之根、塵、空、明只是眼識九緣的其中的四項而已,其實是意指九緣,這裡僅將根、塵、空、明等提出作個例子而已,眼識九緣者指的是:一、眼根,二、第六意識,三、第七識,四、第八識,五、作意,六、空,七、明,八、色境,九、眼識種子。



「各無所見,亦無分別,和合因緣,出生眼識,次生意識,即能分別種種諸色。因此則有一切煩惱善惡等法。」此處說明我們的眼識是觀待此九緣才能生起,少了任何一個緣都沒有辦法生起眼識。若無此九緣,或缺一緣,尋覓真實的眼識生起之處,連一粒微塵都不可得。眼識不生,則第六識也無從分別色之美醜等,當九緣和合生出眼識後,如水中浮現月影,次生意識對色塵之分別,有分別方生起順情之色或違情之色等種種諸色,也因此在這種種諸色中生起一切煩惱善惡等法。


「即當反觀念色之心,不見相貌。」此時我們應該反回來觀察此緣念色的心,觀待色所生的心,發現沒有其真實成立的心;再觀察其觀待心而生的色,亦不見其真實成立之色,故云「不見相貌」。


「當知見者及一切法,畢竟空寂,是名修觀。」由以上的推論得知,眼識依靠九緣而生所以自性是空寂的,而觀待眼識的見者(能見的人,如我)及一切法(所見)又何嘗有自性呢?又一切法是所見,見者是能見,而能見與所見是互相觀待而生故云畢竟空寂。而瞭知此道理,謂之比量,並在定中時常串習,最終以現量證得的修學過程名之為修觀。



論文:「二、耳聞聲時修止者:隨所聞聲,即知聲如響相。若聞順情之聲,不起愛心;違情之聲,不起瞋心,非違非順之聲,不起分別心;是名修止。」


其次耳根對聲塵如何來修止?隨著耳根所聞之聲塵,其實和眼根見色塵一樣如水中月,沒有自性,所以聲如響相,此以空谷傳聲(人聲向對面山谷喊,似有一聲傳過來,實則不是,乃聲音回傳之故)做比喻,形容聲音沒有自性,如色相一般。依著耳根方能生耳識、聲塵;依著耳識方能生耳根、聲塵;依著聲塵方能生耳根、耳識,三者相互觀待而生。若知聲如陽焰不實,則聞順情(悅耳的音樂歌詠讚頌等)之聲時,不起愛著之心;聞違情(惡罵詛咒等)之聲時,不起瞋恨之心;聞非違非順(鳥鳴、鼠唧等)之聲時,不起有自相之分別名為修止。亦即在緣起相上安住自相空義能不被迷惑、動搖或擾亂內心者是名為修止。



論文:「云何聞聲中修觀?應作是念:隨所聞聲,空無所有,但從根塵和合,生於耳識;次意識生,強起分別。因此即有一切煩惱善惡等法,故名聞聲。反觀聞聲之心,不見相貌。當知聞者及一切法,畢竟空寂,是名為觀。」


其次在「耳聞聲」這一法中,如何透過觀察成立自性空寂,是因為聞聲是由耳根對聲塵當下生起耳識時的顯現,單獨從這三者(根、塵、識)去尋找「聲」這一法的自性是找不到的,例如:若「聲」存在於耳根上,則不需觀待耳識及聲塵也能生起,但實際上不行,若存在於耳識上,則不需觀待耳根,聲塵亦能生起,若存在於聲塵上,則不需觀待耳根、耳識亦能生起,所以「聲」的生起亦如水中月一般如幻的生起,生起之時意識又強加分別好壞等,方有煩惱善惡等法。當我們知道「聲」的生起,是相互觀待,自體不成立的同時,說聲之生起不過是名言安立,是故反觀此聞聲之心,不見相貌,毫無自性可得。而聞者是能聞,一切法是所聞,能聞所聞亦是相互觀待而生,故云畢竟空寂,而當我們好好觀察思維「耳聞聲」這一法的自性空時,名為在「耳聞聲」這一法上修觀。(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