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期::三代共修活動報導
週四共修止淨法語
心晴
九十一年五月九日
慈雲懺主淨土文: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薩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我們每次念佛之後,會念兩篇發願文:一篇是慈雲懺主西方發願文,另一篇是大慈菩薩發願偈。今天我們就來介紹慈雲懺主西方發願文的內涵。這是宋朝慈雲懺主遵式法師作的發願偈,淨土懺也是他作的,威德聲廣大,宋真宗賜他名號為「慈雲懺主」。
為什麼要念發願文作回向呢?願是心之所欲(願望)。當我們一心發願的時候,以發願文的內涵來幫助我們平常身口意的清淨,言行的指歸,選擇這篇發願文,是因為其內涵與念佛求往生的內涵完全相應,故以此為我們的願。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皈命」是整個發願文的主體,皈命阿彌陀佛之外,還要總皈命十方諸佛菩薩,皈就是皈投、依靠,心要歸向何處?依靠什麼?叫做皈命。用我們最寶貴的生命,一心一意的來皈命,叫一心皈命。皈命彌陀求加持,使行者能滿所願,求生西方。所以「一心皈命」是發願文的主體,一心就是把我們的六根完全收住,不去緣六塵,起煩惱、妄想。心把六根收攝在所皈命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把我們的生命、生活、心力全部皈投、依靠在這裡。我們平常是皈投狹隘的、自我滿足的行為、言語、心念?還是以佛法僧的內涵做為依靠處?這篇發願文就是告訴我們,我們皈投、依靠的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正報就是我們所要皈命的對象,而他所在的依報就是極樂世界。
「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皈命就是為了求加持、希望彌陀以他的淨光(智)來照我們,以他的慈誓(悲)來攝受我們。佛四十八願裡的第十三願,光明無量願:「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如果他的光明沒有辦法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他就不成佛。如今他已經成佛了。也就是說他的光明是無量的。
第三十三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他發願成佛之後,他的光明可以照射一切眾生,眾生蒙佛照射,得身心柔軟,沒有任何妄想、煩惱。都能被佛的淨光(智光)所照,彌陀經裡也說:「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有障礙。」
「慈誓」就是彌陀的大誓願,他在往昔生中,曾經發過四十八願,其總綱就是攝受一切念佛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祈求彌陀,以智光(淨光)來照我們,以他的四十八願來攝受念佛的我們。使我們不再輪迴六道,往生淨土。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薩道,求生淨土。」正「念」就是今心(現在的心)。現在的心就在佛號上。正念不是失念、妄念。是沒有雜念、妄想、昏沈、掉舉,以此心來念一句佛號,叫做我今正念稱如來名。求加持的理由,就是為了要成就上求下化的菩薩道。為了要圓滿佛果(上求),來廣度一切眾生(下化),最殊勝的方法,就是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只要有眾生願意生到極樂國土,很誠心、歡喜念我的名號,那怕臨命終只念十句,如果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但是條件要至心信樂,至心即心之所至,一心一意求往生,而且信受好樂求往生來念這句佛號,必得往生。這是阿彌陀佛最真實的願,為廣度眾生最善巧、最真實之處。無力斷惑的眾生,以臨終至誠懇切的十念,透過阿彌陀佛的加被,令其最強的業不起現行,往生淨土之時以最卑劣的凡夫身,受用佛果的安樂。故第十八願乃四十八願的總核心,彰顯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所以要好好念佛,來入彌陀願海(四十八願)。只要往生就能得三時的成就:一、平常的成就。二、臨命終的成就。三、往生以後的成就。
第一、平常的成就:「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求生淨土,不是馬上就能往生,而是平常就要用功,臨命終才能用上力,才得往生,方能成就。因此平常的成就非常重要。念佛的因是為求菩薩道,求生淨土,廣度眾生。平時以正念稱如來名,圓滿佛果。念佛的緣是仗著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尤其第十八願。當我們具足因,又有阿彌陀佛的緣,因緣和合時,果叫「入如來的大誓海中」,得以進入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所發誓願的海中。「海」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誓願海遍法界,因此以海來比喻其廣大無邊。只要念佛就可以入阿彌陀佛的大誓海中,與阿彌陀佛的誓願相結合。並且承阿彌陀佛慈悲力的加持,得以重罪消滅。罪不可以自己滅,不可以獨立滅,觀待於至誠念一句佛號使煩惱不起,罪障就沒有因緣生,在念佛的當下,可以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而增長與佛相應的善根。以阿彌陀佛的果地覺,為我們的因地心。
第二、臨命終的成就:「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求往生最重要的一刻就在臨命終,如果平常就在佛號上下工夫,入如來的大誓海中,承佛慈力。在臨命終就可以自知時至,而且蒙佛加持,使身無病苦,內心清淨,沒有貪戀,沒有難捨、放不下的。以正念為引導,意不顛倒。意就是思心所,臨命終進入亂心位時,像搖彩一樣。如果平常就用工夫,會以正知、正念為引導,心就不顛倒,就不會產生種種的貪戀、不捨、放不下、不起妄想,叫如入禪定。在正念的攝持下,心心念念以阿彌陀佛為我們的所緣境,把亂心位變成定心位,如入禪定一樣,這樣臨終方能成就。
「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因為眾生一心,才能蒙阿彌陀佛以及聖眾,包括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其他許多的菩薩,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們,到極樂世界去。平常當我們念佛的時候,極樂世界就開了一朵蓮花,隨著個人用功的深淺,就會有不同顏色的蓮花,代表不同的階位,臨命終阿彌陀佛以及聖眾,就手持著蓮花來接我們,金臺為最上乘的蓮花座。上品上生就是金剛座、上品中生是金臺,還有銀臺、七寶蓮臺等等。「於一念頃,生極樂國。」接引的速度只要一彈指的時間,就到極樂世界,是生前往生,非死後往生。到極樂世界所受用之法為一乘佛性,能令吾人當生成就佛果。
第三、往生以後的成就:「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到極樂世界,就可以生在七寶池蓮花中,以我們品位的高下來決定開華的時間,一旦華開就能夠見到阿彌陀佛,就能親聞阿彌陀佛為我們說法,而頓開佛慧,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是不立階位,一佛乘的圓教,是直超如來地,當生就能夠成就。
「廣度眾生,滿菩提願。」上言求生西方有三時的成就,然最重要乃平常的成就。平常求成就,臨終才能成功,臨命終成就,才能滿求生西方的願。而往生西方的成就,才能圓滿上求佛道,唯有上求成就,才能下化無礙。而唯有廣度眾生,才能真正圓滿我們菩提心願。
若以慈雲懺主的西方發願文,作為我們的皈命處,發願處,以其內涵來念佛,平常就要志心、要信樂、要正念,如此念這句阿彌陀佛,絕對能夠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