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期::共修研學-菩薩清淨的行持

菩薩清淨的行持 —華嚴經淨行品(六)

依願滿足菩薩行     依願成就十力智

行者欲知修學力     隨順菩薩發淨願

甲一、智首問舉德徵因

乙二、陳所疑之問

丙二、別問行所成德

丁六、滿菩薩行

經文:云何得圓滿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及以圓滿慈悲喜捨。

波羅蜜譯為到彼岸,或指為菩薩的成就,或說是佛的成就。然每一法行都能成就破所知障到彼岸的證量,此乃成佛的行相。菩薩只能說是六度的修學者,而佛才是真正的六度。

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分別代表著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禪定度、般若度的菩薩六度法。

就檀波羅蜜(布施度)而論,布施的目的在令眾生離苦得樂,由菩提心攝持布施,並觀察所施的對象、觀察能捨心意、中間所捨之物,並結合團體共造此殊勝善業,觀察施後成效,印上三輪體空的觀察,做六度及普賢十大願的總綱,此布施方可稱做圓滿布施波羅蜜,也就是布施這一法能令施者得到成佛的的證量,究竟到彼岸(破所知障)。

菩薩布施心意圓滿時,當有情求施捨時,菩薩會比阿羅漢現證空性還要快樂,即使是捨頭目腦髓卻如同捨棄發黃的菜葉一樣容易。

其次如何圓滿慈悲喜捨的修學法?慈悲喜捨各有四分的修學法,以慈而言,慈是予樂,乃至究竟予眾生成佛的安樂,內心只有高興,一點吝惜的心都沒有。下述圓滿慈心之四種修學法:

一者隨喜的修學法:假使眾生能得到安樂該有多好,眾生得到安樂愈多,菩薩愈高興,甚至比眾生還高興。

二者發願的修學法:我願眾生得到安樂,即使是冤親債主,恩將仇報,刻薄寡恩的眾生,都發願令他們得到成佛的安樂。

三者增上的修學法:由我讓有情得到安樂,即使十方諸佛皆入涅槃,我仍然不退轉地來利益有情。

四者求加被的修學法:祈求三寶加被,讓我心志強盛,能夠成辦利益眾生的事業。

 

丁七、得十力智

經文:云何得處非處智力,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

處非處智力是總說。處指的是道理、法,非處就是非法;處是對的,非處是錯的。善因得快樂是處,惡因得苦果是處。反之,善因得苦果,惡因得快樂則是非處。由此可知,佛乃是非分得很清楚,處非處智力就是明辨是非,具足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幫助自己趨吉避凶、斷惡修善、離苦得樂,斷惡是停止損惱他人,修善是利益有情。有這種格局、氣度與知見,就是第一個處非處智力。

第二、過未現在業報智力,由此開始是別說,此智力結合在過去、現在、未來,也就是業有感果的功能,由善得樂、由惡得苦,此處特別是在三時上顯現。因果有很多是無法現見的,必須要有三世的眼光,所以有很多人不相信因果,那是因為看不到甚深緣起的那一分,修行人因為在無常的觀修、空性的觀修上得到非常大的受用,故對佛說的甚深緣起生起勝解,經上有阿難尊者說:「日可令冷,月可令熱,佛語不可易也。」

佛的果報是以智慧這一分最為殊勝,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佛學概要十四講》第一表的「先明佛義」,就是以佛智代表佛果的功德。

第三、根勝劣智力,菩薩欲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最殊勝的方式就是教化眾生。

根勝劣智力就是教化有情時,要先了解他的根器,有人是修學人天乘根器,有人是修學二乘的根器,有的則是修學大乘的根器,修學大乘的根器是根勝,其他則根劣。大抵一般眾生求的是人天果報,對於解脫與成佛沒有希求,目的是幫助眾生成佛,然眼前只能說人天乘,因為他的根器就是如此。應知佛說斷惡修善得人天安樂時,非究竟目的。

第四、種種界智力,種種界指各地不同的風俗,到該地要隨俗,否則度不到眾生,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想法,韋馱菩薩到北俱羅洲時,因不瞭解彼地人情,所以無法度化他們,只能成就三洲感應。

舉婚禮之例,雪公曾經為人證婚,穿的是皮鞋與中山裝,儀容整肅,且云洋結婚穿白紗,中國則以紅色為正色,說穿白色(喪禮服裝)他不證婚。可知各地風俗不同,若不講究則成了度該地眾生的障礙。

又如佛教托缽制度在中國不流行,雖托缽是非常重要的法行,何以到中國行不通?因為中國會把托缽的人當乞丐,出家人每天托缽,眾生卻當成是要飯的,試問怎麼度眾生?

以上謂之種種界智力。總之菩薩度化眾生要了解該地的風俗習慣,雪公於常禮舉要中說,人情世故不通達者不能辦事,此人不是幹才。

第五、種種解智力,就是對事情有殊勝靈敏度,比如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天下事非不經世故者所能看明白,彼以為簡單,實際執行則障礙重重。

在孔子身邊學習的顏回、子貢等弟子,與孔子顛沛流離、朝夕相處,相信他們對人情的練達非吾等表面能知。老師一手調教的解悟,非局外人所能知。

第六、一切至處道智力,當下的造作會到達何種果報,佛一目了然,或由此而投生人間,或生天,或成為涅槃的資糧。《賢愚因緣經》有人見佛收下禮物,欣然狂奔五里路,釋尊說此人所跑的五里路的每一粒沙,都表徵此人將來每一世轉輪聖王的福報,此即佛一切至處道智力。

第七、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依止觀修學各種法義可以得到各種解脫,成就世間的解脫說染,成就出世間的解脫說淨,只得四禪八定是約染的那一分,證得涅槃這一分為淨。何以都謂之解脫?得到初禪就是由欲界解脫,得到二禪,就是解脫於初禪,同理得到三禪就是由初禪、二禪解脫進入三禪,證得涅槃即是由世間解脫。

第八、宿住念智力,結合第二條的業報智力,通達眾生往昔種種,謂之宿住念智力,佛有此智力可通達有情過去,當時的形象、行業、受用、家眷等。

第九、無障礙天眼智力,結合業報智力,通達有情未來趣向何處,受何果報等等謂之無障礙天眼智力。《法華經》佛授記迦葉、阿難成佛時,是以現量呈現他們的未來。

第十、斷諸習智力,就是講破煩惱習,也就是破除所知障成就佛果。以上就是十力智。(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