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期::活動報導-天涯若比鄰 —二0一三年三月馬來西亞丹江 「認識中華文化‧論語與儒學講座」 暨「論語國際交流會」系列報導

認識中華文化 論語與儒學講座心得分享

聞懂是初步學習     課後討論乃其次

經過多番之推敲    體悟化成妙心得 

 

中國雲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 秦桂珍

尊敬的、年輕的張偉慈會長:

您對中華文化的膽識、有為、執著、奉獻,促成「認識中華文化‧論語與儒學講座」暨「論語國際交流會」在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舉辦。衷心感謝您!向您學習!

衷心感謝您請來了唐瑜凌老師的團隊,特別是唐老師授課,他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生動形象,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掌聲、笑聲從教室中溢出,整個課堂生機活潑;上午、下午、晚上授課,不僅不枯乏味,而且輕鬆不累。在唐老師的帶領下,聽課的學員彷彿走進孔子那個時代,身歷其境,妙不言語,不得不衷心感謝您、柯先生為我提供學《論語》機會。

通過系統的聽課,我進一步認識到《論語》的出路:要堅持以人為本,把人培養成人才,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本會的宗旨在「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國際交流」;今後,在弘揚中華文化方面需要我們做點什麼,儘管告知,我們將全力赴之。讓我們攜起手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片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世界大同一定能實現!

 

 

泰國淨宗學會 楊雅喬

學習《論語》的心得與感受

我是一位大學生,在泰國的春武里府的一所大學中學習泰文。偶然間聽到有這個機會,便虔誠地跟隨泰國淨宗學會來到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學習。

感受之一,認識有了新的轉變。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語錄,是孔子思想的典型代表,它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雖然看似一問一答,零零碎碎的片語,似乎無邏輯性,可內容豐富,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交友;我們有哪些是君子行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舉,我們對待學習的態度怎樣,我覺得我真的得到了心靈的淨化。

感受之二,《論語》以學而篇,揭來了學習的重要性。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以學習為樂,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且要溫故而知新,才能得到學問。要脫離人生困頓的狀況,必須學習。學而常習,習而常學,便可如海闊天空般,事事無礙。

感受之三,學習還要注重修煉品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從這可看出,在不斷修煉品行的過程中,求學、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斷提升、不難看出孔子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由此我想到慎獨,就是一個人獨處時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這也使我的心靈得到淨化。

感受之四,《論語》告訴了做人的原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是說:「同學們在父母面前要孝順父母,與兄弟相處要尊敬兄長,說話要謹慎而講信用;博愛大眾而特別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之後,才談得上學習文化知識。」這何嘗不是做人的標準呢?

又,孔子提出「恕」字,作為人一生的行為準則,也有另一句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處則講到「仁」,「仁」有「愛人」之意,了解別人是「智」,要作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則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

感受之五,人生的全部可以從《論語》中找到答案。

在感受《論語》的過程中,要從心開始,去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並通過這種努力去改變自己的不足;其次要會處世,即多思、多想、多看、多聞、慎言、慎行;再來是「君子之道」,即告訴我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別人厚道一點。

在這短短八天的學習中,雖然很辛苦,因為要集中全部注意力去聽、去理解和感受,我想對自己說,在以後的日子裡,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學中幹,在幹中學,作一個好人和有仁愛的人。

真誠感謝馬來西亞主辦單位以及臺灣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的老師們,也感謝泰北清萊華校教師聯誼會會長顏協清會長,讓我有這次的機會來到丹江參加「論語與儒學講座」,雖是在短短幾天的學習當中,但在老師們用心的教導下,使我受惠良多,不僅是學到教材中聖人的經典,也讓我學到各界人士們的言行舉止、禮貌及更多的為人處世之道等,自感榮幸,增見廣聞,真是不枉我此行啊!

 

 

上海 劉海倫

學習心得體會

非常榮幸地參加這個由「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舉辦的為期八天的《論語》學習課程,非常感謝張老師和唐老師團隊的所有老師,深深體會到一位好老師對於我們的學習有多麼地重要,這幾天的學習,現簡要整理匯報如下,請各位前輩老師斧正賜教。

一、通過唐老師對「知是眾妙之門」的知識點的整理及講解,讓我完善清晰的感受到孔老夫子上能通達天道妙義,下可契機契理地周遊列國,入世以推行內聖外王之道,歷練成就眾弟子和教化世俗,其中尤以孔老夫子通達人情世故的待人處世的智慧和方式,讓我們體會到老夫子的七情六欲,還有對小人獨到的看法和應對方式,讓我耳目一新,進而認識到儒學文化之權變圓融,難怪這部影響中國社會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至今仍能為我們現代人處理好五倫關係,構建和諧社會起到學習和借鏡的作用。

二、唐老師的課程讓我感受到正知見、明達致理的善知識的導引,以及師承的重要性。唐老師和大家一起沿用雪公老人的《論語講要》,這使我們在學習經典的時候有根基、有章法可循,幾十年的學習並無獨辟蹊徑,深感傳承的魅力,同時唐老師在學問上的高度及深度在他這幾天的教學中深深體悟到,老師嚴謹句讀前後對比印證,又能以詼諧幽默的詞藻傳授給我們,讓我們對枯燥無味的古文學習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這也給末學帶來了重要的啟迪,所以我們選擇老師,選擇是善知識的老師,有正知見的善老師是多麼得重要啊!

三、唐老師的學生們進行消文這一環節讓我獲益匪淺,首先對於這些學生們強烈地對知識的求知欲以及強大的學習能力深感佩服,在老師的授課中會丟出許多問題,這些舉一反三的思維方式,每每讓我啞口無言,聽著師生的問答,我才了解到過去學的多麼得淺薄,也對於自己不常去深入思考,多是一味地接受,感到非常地汗顏。

四、《論語》的內涵真的是要用一輩子去學的,我將立志推行以《論語》為主軸的讀書會,回到上海後,我們原來童蒙養正的課程繼續開,同時《論語》的讀書會要召開起來,和大家一起學習,因為只有學才能得智。

在來馬來西亞前,心中還有很多想請教的,如國學文化課程其實在中國已經轟轟烈烈地一波又一波地推行,隨之一波又一波地悄然無聲,課程的內容千變萬化形形色色,最終學員只是換了一批又一批等……很多問題,通過這次的學習,這些問題的答案已越來越清晰了,正如唐老師一直問我們的一個問題:「學習傳統文化的出路到底是什麼?」我最後用一句話概括也是我們丹江辦學的主旨:「復興中華文化,培養道統人才」,鞏固傳承雪公老師法脈!

再次感謝「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全體同仁和所有大德、志工菩薩,因為你們才讓我有此因緣來此學習!

 

 

仁慈之家 方錦德

在這一次的認識中華文化‧論語與儒學的講座會中,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當中的樂趣,讓我體會到學論語的奧妙。

在這之前我從來都沒有如此的好學,當老師們把論語分析得如此詳細,讓我們更加容易去明白論語裡的內容,在這也讓我明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智)也。裡面還有很多的知識要多去溫習,多去消化才能表達出來。

在這裡我要感激丹江文化教育中心的張會長、義工老師及臺灣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的老師們,末學真的非常感恩所有的人,謝謝您們。

 

 

雲南昆明民族大學 郭飛平

丹江之學有三敬之得

來丹江學習十數日,跟隨唐老師等讀學《論語》,有三敬之得。

一敬唐老師等教學盡力,全神貫注,領學子研習辭章,得其大意、真意,孜孜以求,樹學問之風尚。而唐師之貫穿古今,又給學子多啟示。唐師得雪廬老人之點撥,對《論語》已有智知,講解風趣,令人難忘。

二敬學子求學聚精會神,珍惜學機。入學者老少咸宜,讀《論語》眾口一聲,聽師講解,鴉雀無言,端坐靜聽,體味意境,各有收穫。

三敬丹江主人照顧之周。上至張會長,下至一般員工,對學員學習生活細緻安排,關心照顧有加,特別是廚房工作的幾位師傅,為學子提供了多種佳餚,學子在享受美味之時,更能體會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的溫暖。

以上之敬略表學習之感,更多感言不多贅述。有唐師一以貫之宣論語之真精神,吾信大教無類、大教無疆。

 

 

甲洞淨宗學會 梁溧容

尊敬的唐老師、張老師、各位同道,大家好

這次有幸參加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主辦的「認識中華文化‧論語與儒學講座」,收益良多,非常感恩。這豐富的文化盛宴,讓末學對《論語》有了較深一層的認識,耳目一新。

以前曾聽過「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對其可信度,頗有質疑,恐怕是誇大其辭,過份的推崇,上了唐老師的幾堂課,才體悟到這句話,絕對有其份量,也絕非誇誇其談,學習的期間,感受到唐老師教學的功力不同凡響,能把字句的意思,整個格局,正面反面,深入淺出的引導,內容分析得清楚透徹。也使末學對《論語》的學習,產生了無限的嚮往與興趣;對孔聖人的思想、見地與內涵深深折服,打破了一些對事物錯誤的知見與迷惑,明白正知見的重要—才能作出明確的抉擇,少走了許多冤枉路。

古人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末學以往對傳統文化的出路,並不明確。只相信它可作為個人修身養性的德行薰陶,通過這次學習,明白了《論語》是確能培養人才,最有效的方法。當今社會,就缺德,渴求人才,真能通過《論語》的精髓,就是德才兼備的人才,精英中的精英,哪怕沒有出路!(不怕貨比貨,只怕不識貨!)

既然明瞭《論語》如此的深不可測,就希望深入經典,用心學習;把以往錯誤的看法、想法釐清,才能掌握到優秀的內涵,不會搞不清楚狀況,成為「騎牆派」一族,期待《論語》的另一次開辦。希望「論語學會」的成立,會像蒲公英的種子,把學習《論語》的風氣,散發在大馬這文化沙漠,使傳統文化在這片土地,代代傳承。

唐老師有一句話,猶如棒喝。他提及文化如果流於形式,目前形勢大好,以後破壞力更大,可能會造成嚴重禍端。為此我們作為弟子規的教學老師,真要步步為營,謹慎為先。要讓學生把經典落實在生活上,而不是只注重背誦或講解。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學習《論語》無有窮盡,須有像唐老師這樣的明師指點,才能開眼力,長智慧,期盼唐老師及其團隊重臨大馬,指導大家學習聖人的典範。

再次感恩所有老師及默默付出的義工朋友,您們無私的付出提昇了我們的認知,無限感激!

願大家一起來學《論語》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黃鳳嬌

夢丹江

善人千里來,邀我至丹江

義工廚房合,飯菜撲鼻香

三樓古書讀,始知論理廣

方知自過大,無地而自容

聽師將歸去,何日重丹江

待到有朝日,還來就古音

敬祝師眾

 

 

上海寶山 曹鐘文

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論語學習體會

求學覓賢至丹江,萬里尋法願以償。

布施慈悲興教育,吐哺道德利家邦。

轉去申城無多日,桃李山水伴離傷。

易作鴻鵠青雲志,歸與同好化燭光。

千言萬語說難盡,打油一首,略表情感。

 

 

甲洞淨宗學會 何滿珍

尊敬的老師們:

首先感謝張會長及唐瑜凌台灣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教學團隊。這幾天給我們帶來生動的講解,唐老師爽朗的笑聲,悠然自在的神態,林老師的靈氣也是少有的,見識了。

難得能參與「論語與儒學講座」暨「論語國際交流會」。認識中華文化,學《論語》不亦樂乎!

文化就是孔子,弘揚中華文化就是《論語》,學了多天《論語講要》後,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還很多,要依據經典,從良師益友學,提升自己;弘揚靠傳承,古代經典的不朽,以《論語》為底蘊。心能端正,法就能正。從孔子傳、音樂欣賞、潑墨、花鳥山水畫、常禮舉要、唐詩、知命、知樂、知禮、知足等的用餐又能從深入淺出的講解,更能體會另一番絲絲入扣的用意。

老實說,這幾天的共同學習,給我的感覺像是回到古代,唐老師像孔子帶著弟子們的問答,學生各個非常優秀,謙恭有禮,各有所長,對答如流,其中張會長又像子貢那樣的人力及物力。唐老師及老師們的一番苦心付出,這就是「仁」的落實嗎?

摘錄:論語要有正知見。

論語主軸是最好的啟發文化氣象。

小人—壞人—好人—善人—君子。

死到盡頭,是生命的開始。

改變眾生的命運,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除了感恩還是感恩,感恩老師們的教誨,及一群默默耕耘的義工!

 

 

陳佳芮

我來自馬來西亞,今年二十歲。會來參加這次的論語教學是因為父親。父親在泰國清萊作了一些推廣華文教育的工作,自己也受了一些影響。我會參加這次教學的原因是自己在這座談的前幾十日被中華文化深深吸引。我自認自己一向都被西方文化影響,一直很喜歡他們很開放、不做作的文化,所以一直沒有機會認識屬於自己的中華文化。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深感慚愧。在這篇的心得分享中,想表示自己的感謝和內心的話。

首先,想感恩來自臺灣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的諸位老師和學長們。我知道這一次的教學並不容易,老師們和學長們的辛苦我都看在眼裡。唐老師,我真的要謝謝您讓我愛上《論語》和古文。我在高中的華文考試中,古文部分都是不及格的。對我而言,古文是很煩人的,因為不能理解它,又要面對它,真的很痛苦。如今,您改變了我,我愛上了古文及《論語》。我將要到臺灣去,真的想請問老師是否願意收我為學生?真的想向老師學更多知識,也希望自己能變成老師口中所說的人才。

另一位我想感謝的人是林老師。我也是學鋼琴的,可是我覺得自己彈得不怎樣,但是我一直自認對音樂的敏感度還是有的,可是當老師在音樂分享的時候,覺得老師真的是我要學習的對象。我可以說是老師的小粉絲,我覺得老師好有氣質,好漂亮。

接下來要感謝的這一位是雨橋學長。在您的帶領下我才能參加學長們的讀書會,更了解您們的學會,我才能認識到這麼多可愛、風趣的學長們,我在認識學長們前,我都覺得學長們好酷,很難讓人接近,真的很抱歉。謝謝學長們在讀書會上的指導與包容,希望接下來能快些到學會去,與學長們一起學習。這幾天,我真的很開心能與您們一起學習。

我也想感謝馬來西亞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和義工們。我更想感謝張老師,如果不是張老師把唐老師的教學團隊請到這,我想我們也不能上到這麼棒的論語課。素食嘉年華辦得真好,這些都是張老師的功勞。我還想感謝一個很偉大的團隊,就是廚房的阿姨們。每天可以吃到這麼多美食,真的很棒。在一個餐前觀修,一位老師提到您們每一天都在挑米,然後在我們睡覺的時候,您們已經起來為我們準備早餐,真的很感恩。不管是出錢或出力的有心人們,您們真的很棒。張老師我真的很期待您們所辦的讀書會,就像唐老師在課堂上或問答座談所說的:「最能讓人們進一步學習的就是讀書會。會參加讀書會的都是君子。」如果馬來西亞有十分之一的人參加讀書會,那馬來西亞就會和平了,人民都會變得有智慧了。

這一次的教學中,我真的受益匪淺。除了更明白古文,也更了解孔子。我自認一向都是老子派的。我覺得這世界太複雜,所以一直希望自己能躲到深山去過寧靜的生活,與世隔絕的生活。如今,我覺得我身負重任,要把中華文化傳承下去,要向唐老師多多學習。其實,這幾天的學習真的很受用。我看事情,看人物都有一點改觀,自己做事情也會有所改變。唐老師,請容許我大膽地要求,請您收我為學生,我會到您的學會去學習的。

 

 

汶萊弟子規學會 杜秀珠

生為大馬華裔公民,從小接受三語教育。多元文化,學而不專,華文造詣不及臺灣及大陸同胞。

此次有機緣參加了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舉辦的《論語與儒學》講座會,才深知學習中華文化須由其文化的經典精粹《論語》入門,從而明瞭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的思想內涵;才知唯有培養正知見的人材,文化才得以承傳。真是人不學不知道。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唐老師回國後,學習《論語》,我們將何去何從?心中難免有點惆悵與徬徨。然學無止境,不能因此而畫上句號,否則辜負張老師與唐老師的苦心與自身的志向。唯有回國後,組織志同道合的《論語講要》讀書會;把《論語講要》先讀熟;書中的每個字、義(參考中文形音義大辭典)及每一條經典的歷史人物背景(參考四書人物)都先要明瞭;同時以《孔子傳》影片與《論語講要》對照學習,並與各國各地同仁保持聯繫交流。希望以此提升自己的內涵,負起生為華人的使命。最後,特此向唐老師及其團隊,張會長及其幕前幕後的所有工作人員致敬,感恩你們!謝謝大家!後會有期。

 

 

葉天平

此次能有幸參與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主辦的認識中華文化《論語與儒學》講座會,覺得非常受益,末學之前沒學過《論語》,只是聽說臺灣來了一位學識淵博的唐老師,且是已故李炳南老教授的學生,便報名參加。

上了幾堂課後,認識到學《論語》必須要清楚了解認識夫子所說的每句話的含意—即在何時、何地、何事,與何人講此話,才不會產生模稜兩可,錯會意思。

唐老師講學非常生動,每每從多方面反覆的分析反問,把真正的義理帶出來,讓人容易明白字句裡的真實義。末學真誠感恩張老師及臺灣無盡燈文化學會的唐老師和其團隊的用心指導,讓末學有所學習及領悟,無限感激,望後會有期。

 

 

泰國清萊華文學校老師

很榮幸這次能參加論語國際交流會,也非常感謝丹江的張會長以及義工們的照顧,更感謝來自臺灣的講師和團隊們,讓我們快樂的學習。我的學問不好,領悟了一點點,如下:

1.中華傳統文化,少不了孔子的內涵。

2.作到了弟子規的根,上而進入恢復本性,也就是說內聖外王。

3.要作到內聖外王,必須有正知、正行,也要有明師的指點,方能成就。

再次感謝此次的主辦單位、講師、義工等相關人們,希望中華傳統文化傳遍世界各地,淨化人心,能使人們有正確的觀念,有快樂的人生,成就聖賢之道。

 

 

泰國淨宗學會 李彥曈

從泰國來到丹江,這次的「遊學」給我的震撼非常之大。首先感慨的一點是做為一位炎黃子孫的後代,竟然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從前也未能有機會過多的接觸,實屬可惜!其次,做為一個剛剛入門亦或尚且在門口徘徊的佛家弟子,曾經對於出世與入世的「抉擇」困惑不已,誤以為儒家的「入世」與佛法的「出世」是相互衝突和牴觸的。通過這幾天的學習和老師們對《論語》的講解,油然升起覺悟之感,如同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是否可以理解為原來儒家與佛家其實是一不是二,本質的追求是一樣的圓滿,本是殊途同歸,只是道路和途徑不同而已。由此釋然,發覺可以先從儒家教導的如何處理人情世故做起,以出世的心態積極入世,努力吸收正知見與善知識,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一件事,既不消極避世,也不執著得失分別,做一個對他人和社會有益的人。

末學才疏學淺,不敢多表拙見,只抒發一點小小感悟。願以後漫長求學的道路中能更多接觸到正知見和善知識,更好地彌補末學的「生而不知」和「困而學之」。

 

 

陳美樺

首先,感恩「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給機會到貴中心學習《論語》,讓末學在三天之內了解學習《論語》不只能提升本身的智慧,同時也學會如何待人處世,今天老師在台上分享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末學就是位「困而學之」,在生活有困境時去學「弟子規」,之後慢慢接觸〈大學〉、〈中庸〉、《論語》,但都沒深入了解,感恩老師的引導,人生要脫困就要去「學」,而且要「學」得有出路。

除此之外,林老師讓我們欣賞的音樂,如交響樂真的太棒了,末學是首次聽得那麼「法喜」,同時也對唐詩產生興趣,那首「登鸛雀樓」聽林老師細心的講解,末學聽的彷彿自己已登上「鸛雀樓」,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此還要感恩師、學長們以及全體的義工們,「法喜充滿」。

 

張雅誥

聽了七天唐瑜凌老師的《論語》、道藝春秋、孔子傳、孔子聖蹟圖,我如醍醐灌頂,眼前一亮,脫胎換骨,對古文不再感到恐懼,反之,愛上了它,更因有了老師的正知正見,深覺此生有幸,還有些福報,才能得遇此緣,感恩不已。

由於國學基礎淺薄,尚不能完全百分百的吸收,有望通過深入《論語》的閱讀,討論,再思修,才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貫徹孔子的精神。

原本對畫作的欣賞如凡夫俗子般過眼雲煙,現在則知道了要深入畫家的背景,作畫的動機、心態,更要用心去看內涵,如江逸子畫家鄉的景色,把理想心儀的家園藉由美好的畫筆表達,也讓我擁有回鄉的心情及心中期望的家鄉,純樸美。

 

 

中國雲南 張良

潑墨大寫意,留白小題詩—聽唐師講《論語》

吾發心志於傳承道統五載有餘,然不得其法,雖勤學不輟,亦迷思甚多!就《論語》而言,諸家注解,各說各話,讀之學之,反而更加困惑。及至一年前逢機緣巧合,能至丹江求學《弟子規》而見雪廬老人《論語講要》一書,如獲至寶,逐字而覽,一心求解。然資質愚鈍,不明、不通之處,亦多矣!

幸而年初,得唐師講學信息,乃遠赴南洋,以求聞道,果不負心中所望!唐師講解,亦易亦難、亦簡亦繁、亦深亦淺。諸多疑惑,一一迎刃而解,所聞所獲頗多,列下幾處,以茲感恩。

其一、古之經典是靠「悟」而非「學」!既明此理,則每一條目,以心悟之,加上唐師巧喻,豁然開朗以聞、以學、以解,以明了諸法,實不叫「悟」之重性。一經點示,法喜充盈,智慧提升。

其二、孔子為「集大成」者,非儒之一派、一流。以承傳《論語》之學,其角度、高度完全不同於一般,超越於流俗,也不再牴觸百家之智,了解起來,竟然一下明白,互相印證!

孔子作《繫辭》,曰「形而上者謂道,形而下者謂器,化而載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此「道、器、變、通」的境界,於唐師授課中處處珠璣顯現,令末學受益匪淺!

幸哉!有此機緣見唐師風采,既領方法,可令末學深入《論語講要》,深入《論語》的精深境界!心甚欣然!

 

 

緬甸腊戌華文學校 多品鐘

很感謝馬來西亞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給我們海外僑校舉辦的「論語與儒學講座」,隨著年齡的增長,回憶踏入教育圈已有數十載,也參加過無數次的研習班,這一次是特殊的,因為上的是論語一門課,唐老師解釋得非常透澈,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卻獲得不少,回去我會將所得授以學生。再者,最難得的是張會長有一顆寬闊的心胸,有時聽課入了神,我會混淆,他是商業界的精英或者是儒家之子,總之,非常感謝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