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期::大德法語

炎暑的清涼—洪範選讀

遊山玩水訪善士    識得治國大道理
五行相生助身心    調和天下真聖王
 
   前   言
 
般若精舍主持洪老師與林老師,諸位老師、諸位善知識,今天很難得在般若精舍,禮請臺中蓮社導師 醒公老師來開示,題目是:洪範選讀。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何以故?我們在臺北成立文化學會就是希望在儒家的學問上有所增進,並且能夠幫助佛法的學習,讓儒佛教育能夠推廣。老師不論是國學與佛學都是十分的專精,今天有幸在炎熱的暑假,藉著這麼清涼的地方(般若精舍),祈請老師開示,是我們學會莫大的福報。
帶著一顆恭敬的心、求學的心、想要弘揚正法的心、延續正法的心,來請殊勝的大德做開示,是我們最大的福報。
 
    醒公開示
 
各位臺北及臺中的蓮友大德,今天我學人很幸運應邀來跟各位講幾句話,我學人知道得很少,就從書經裡面一篇洪範,選出來跟大家一起研讀。
洪範這一篇是講治國平天下,也是修道,共有九種大法。洪是大,範,法也,九疇就是九類,在世間修道成就的九大類也。
經文是追溯到堯舜時,全國發生大水災,堯先請夏禹王的父親鯀來治水,結果鯀的治水方法違背了五行,所以失敗了。失敗了之後,鯀就受到處分,其次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禹治水用順乎五行運行的規律,所以治水成功了。
就在禹王治水時,上天將五行順序傳授他,表示天下交給禹王,所以就由夏朝一直傳到殷朝。殷朝開始時的帝王都好,傳到了後來的殷紂王,這是暴君,經過周武王出來革命,把殷紂王給推翻了。殷紂王被推翻的時候,宮中保存了洪範,被殷紂王家族的箕子保存著。周武王伐紂成功之後,就向箕子請教治國的道理,箕子就把洪範這一篇經文說出來,當時的史官記錄下來,就成了現在的〈洪範〉。天帝顯示五行運行的秩序,這個道理由周武王請教箕子而記錄的經文。
 
經文: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王乃言曰的「王」指的是周武王,嗚呼是嘆息的聲音,「箕子」是稱呼其名。
「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上天(天帝)此與外道所言的上帝不同,地位崇高,能陰騭下民。「陰騭」的「陰」是一般人不知道,「騭」是決定的意思,上天之意是要安定下面的民眾(民眾難知天意),然如何使下面的民眾相協厥居?相協是互相協助而能安居,然國泰民安,修道者修學無障礙,這一切都要講究次序才行。如何有次序?須多練習,互相協助;「厥」字當其字解,其居就是互助之下,每個人各安其居。我不知乃周武王說不懂,這是對箕子的請教。彝者常也,彝倫是永恆不變的道理(次序),武王說我不知道治理天下應循的次序,請教箕子。
 
經文: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
箕子聽了武王這樣謙虛的請教時,就說了下面的這幾句話,他不說自己知道,而是「我聞」,也就是說一切都是學來的。我曾經聽說的,鯀是夏禹王的父親,就是用堙(堵塞),用圍堵的方法治洪水,如此治水是汩陳其五行,汩,亂的意思,即亂陳五行,不依照五行運行次序。由是天帝震怒,怒誰呢?怒鯀,不畀(賜)給他洪範九疇。
彝倫攸斁:彝倫是恆常、有次序的道理;攸斁,斁是敗壞了,這不變的次序亂了。殛是流放的意思,鯀被放逐到羽山(東海),是東邊的海邊的山上。
禹乃嗣興:禹是鯀的兒子,後為夏禹王,嗣就是繼續,禹繼續他父親的治水。父親治水失敗了,由他來繼續但卻改變方法,是用疏導的方法不是用堵塞的方法。因此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天帝於是就賜給夏禹洪範九疇。
 
經文: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補充:周易繫辭上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注疏:天一生水于北,地六成之。地二生火於南,天七成之。天三生木于東,地八成之。地四生金于西,天九成之。天五生土于中,地十成之。
五行的排列是有次序的,五行又是怎麼出現的呢?周易繫辭傳(上傳)說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一生水在北方,地六成之,一是奇數叫做陽,六是偶數叫做陰,這就是陰陽兩儀。陰陽兩儀露出天的時候就是太極,太極就是講人人皆有的本性。本性在佛家中講,名詞不只一種,在儒家也講性,孔子主張性相近也(非性善、性惡)。孔子的孫子子思在〈中庸〉開頭就講:天命之謂性。儒家講的性與佛家講的性沒兩樣(歸元無二路)。
太極就是指人人本有的本性,本性起作用,就叫做動了,太極動了就生出兩儀,兩儀就是陰陽契合,天一是陽氣,生水在北方,地六是陰氣,在北方的水就生長了。開頭注經裡面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先把十個數字列出來,十個數字總括來說就是陰陽兩數。
〈禮記正義月令疏〉就講:天一生水于北方,地六成之。只有生沒有成是不行的,所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再者地二生火於南,地二是偶數,生火在南方,由天七完成。天三生木於東,地八成之,是在東。地四生金於西在西方,天九成之。天五生土於中,地十成之。
五行所有的次序按照五方排列,東方是木、西方是金、南方是火、北方是水、中央的是土,這樣的排列完全是按照太極陰陽二氣的順序排列出來,人事上面只要合乎這個次序,無論辦什麼事情都是可以成功的。但是最有影響的就是天子,帝王在行使他辦事權力時,如果按照這個次序來辦的話,就一定會國泰民安。
政治如此,天子如果按照五行次序來教化,這個次序都是禮,用禮去行,那麼天子在教化天下人的時候,本性用出來這些次序(禮、樂),那就是根本的教育,所以我們要勸導世間的教育家,應該要按照我們固有的文化,教育的根本就是啟發學生的禮、本性,這是根本的教育。
禹王以天帝賜給他的洪範九疇治國,洪範九疇就是彝倫攸敘,一切都有道理、都有次序,次序就是按照五行的次序;彝是五行所含有的本性,我們現在研究洪範這一篇,雖然此次只選錄前面一段,以及最後一段,中間沒辦法講,但是各位記住這個原理、原則,再看中間文是可以理會的。
 
經文: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五行都有它的特性,特性來自太極,文說水曰潤下:水自然的依著它的特性是溫潤而且是往下流動;火曰炎上:火的特性就是往上燃燒;木曰曲直:木的特性是可曲可直;金曰從革:從革是金屬鍛煉時可以改更(延展性),或經過鍛煉,要將金做成什麼樣有用的器具都可以;土爰稼穡:爰當曰字講,在經文裡換了一個字,稼是在家裡的農田種植五穀,收成叫做穡。潤下作鹹:就是水在地下,地下水把土地浸得很久,地下就出了鹹鹵之味;曲直作酸:木料曲直,使用的時候它就會產生出一種酸澀之味;稼穡作甘:土地種出五穀有甘的味道。
 
經文:九、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五福第一是壽,人都要壽命,但有了壽命還不算真正有福,還要有富,家裡財富很充足,再者康寧是一個人身體健康安寧,沒有什麼病,這也是一種福。
攸好德,「攸」字當「所」講,所好的是德,所好的德就講五福吧!五福從哪來?就是從攸好德來的!考終命,「考」是年紀很老,終是善終,善終指一個人活的年紀很久,高壽在古時候來講七十歲就是高壽了,七十歲以上當然是壽了,然要在命終時得到善終,善終在黃帝內經上說是沒有什麼病,到命終的時候自然而然就終了、自然停擺了,謂之考終命。
這種福報是從攸好德而來的,德就是道德,我們能得到這幾種福報,一者是我們過去世做很多善事,有很好的品德修養,到了人間來,自己也要繼續攸好德,尤其各位現在修儒也修佛,不論是儒、是佛,最重要的都是教我們學道的人啟發自己的本性。一般學校也講啟發教育,然啟發教育真正是要啟發自己的本性,將自己本性開發出來才是教育的目標,亦即吾國固有的教育,教人人學做聖人。學做聖人有什麼好處?我們在人世間短短這幾十年,我們修道的人壽命會長一點。從出生到世間來,一直到壽命終了這一段期間,所受的苦惱太多了。不修道的人,沒辦法將苦惱解除掉,一般人都是帶過去的習氣而來,各有各的習氣、各有各的煩惱,活得很辛苦啊!然不知道道理的人是沒辦法改變現狀(既定的命運),能改變現狀就屬我們學道的人,就需把福增加,以改變現狀。
為什麼加一個攸好德呢?從字面上講,上述這幾種福是世間人都想得到的,洪範這一篇既然是聖人傳下來的,就在攸好德上面教我們把自己的本性開發出來。本性開發出來的福、壽、富貴還有考終命,那不是一般人可以了解的福報,我們學道的人都知道這個福報,那就繼續在人世間,這生是人,下一生還是人,在人世間繼續學道,繼續地開發本性,這是很要緊的,那麼這是普通法門。
如果在現在來講,我們大家都知道有特殊的法門,那就是教我們發願到極樂世界去,到那個世界所受的福是無量的,壽命也無量,所有的福完全是從本性裡面起的。所以我們現在學了洪範,能夠發願到那個世界去,得到最快的成就,以上五福。
 
經文: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六極是什麼呢?極是到極處了,凶是所遇到的都是不吉利的,我們普通人講究的是逢凶化吉。六極:一是凶短折:遇不到吉利的事情謂之凶,沒辦法轉變、化解不了;短是壽命短;折是壽命更短如夭折一般。
二是疾病:疾病不是我們普通人以為的病,是一種經常的、長長久久的疾病、甚至是不會好的病。三是憂:陷於憂愁,這個人沒有快樂的時候。四曰貧:貧窮沒有財富。五曰惡:他的身體很惡劣,在孔安國的註解裡面是醜陋叫作惡。六曰弱:弱是包括身體衰弱、精力也一樣弱,再則意志弱,沒有什麼意志。以上是六種不吉祥的事。
聖人講這六種的意思是要我們瞭解一般人到人世間來,或者其中一種或者其中兩種或者三種並不一定,無論是一種兩種以至於六種,都有可能遇到,那怎麼辦呢?轉就是要轉變,怎麼轉變法呢?洪範九疇這邊講依五行運行的道理、次序來辦事,就可以把六極改變過來。修道的更不用說,我們各位看看修道的人身體殘缺,但是他修道到一個程度,就算不能完全改變,在他心裡一樣很安樂、沒有苦,這就教我們了解任何一個人到人世間來,避免不了這六種的狀況,都會有。遇到這些六極的時候,修道人就有辦法來改變,改變得相當成功,你的道業就已經進步了。
今天就說到這裡,記住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記住這兩句話就你就等於把這洪範這一篇完全了解了,再加上後面最後的五福六極的道理。洪範九疇古人註解不只一種,剛才為各位介紹的乃孔穎達的解釋,還有其他的註解也可以參考。九疇中重要的是如向各位介紹的這篇文,結尾在能離苦得樂,能種福因(攸好德),能享福,並將有漏的福變成無漏的福,那就更高了。
在世間生滅法中,體會不生不滅的理,那就高啦!能夠這樣學的話,大家就在學道,也在學儒,也在學佛。今天就這樣,對不起各位,沒有其他好的言語貢獻各位,就拿洪範前後兩段文貢獻各位,謝謝各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