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期::專題研學

孔子聖蹟圖淺說(六)

著眼公室墮三都    三家作梗從中罷

女樂去魯十四年    受困匡地見天命
 
 
十四、禮墮三都
 
本圖歷史背景是魯定公十三年,孔子年當五十五歲,當時季氏家臣公山弗狃在費邑造反,叔孫氏家臣侯犯也據郈邑作亂,亂事平定後,季孫大夫也同意孔子主張,為貫徹禮制,拆除封地上過高過大的城池,表面上是阻止家臣的叛亂,實則削弱三家的權勢,以強化公室。
於是先後墮叔孫的郈、季孫的費,而孟孫的成,因遭家臣公斂處父的反抗未能墮除,理由是成邑不僅是魯國北抗齊國的重要據點,更是孟氏之保障,無成,將無孟氏也。致使墮三都之議功敗垂成。
總之三家大夫還是著眼於各家的利益,致使孔子強公室的主張在魯國終究未能實現。
圖上坐於几席上者即是魯定公,兩旁有侍者及議政大夫,畫家並襯以屏風做虛景,定公向孔子下墮三都的命令。之後來往馬車及軍士,即孔子陪同魯君帶著軍隊執行墮三都的政策。這些戰馬雄赳赳氣昂昂,顯示軍隊在孔子與子路的領導下士氣如虹。
 
十五、受樂去魯
 
此圖是受樂去魯,是孔子五十六歲時已在魯國為政數年,政治改革大有成就。齊與魯為鄰,深恐魯國的強大,對齊不利。景公惡仲尼為政。黎鉏獻計以美女八十名組成樂隊,馬三十四駟,馬即是披著錦衣的馬,一共三十四輛,每車四匹馬贈魯定公。季孫大夫引導魯君接受,日日享樂,怠忽朝政。
圖中孔子勸諫季孫大夫與魯君不要中齊國美人計,旁邊有官員驅逐這些迷惑魯定公及季桓子的女樂,衛士服裝乃畫家江老師參考秦始皇陪葬品兵馬俑所繪。何以要參考兵馬俑而繪出戰士的服飾?乃因春秋時期的服飾已無可考,戰國時的秦朝比較接近春秋,所以乃從秦軍兵馬俑想當時軍人的服裝,這是以年代接近的考量而繪。雖然孔子的勸諫一時有效,可是魯君還是情不自禁的迷戀女色與歌舞,加之後來孔子隨定公參與郊祭之禮,那是祭天的典禮,漢書郊祀志云:帝王之事,莫大於承天,承天之序,莫大於郊祀。然定公並沒有把祭肉分給與祭的孔子,孔子以此為藉口,諱君受女樂之惡,遂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的十四年生涯。
 
十六、匡人解圍
 
此圖是匡人解圍,是孔子五十七歲時先後去魯往衛國,由於未受到衛靈公重用,此人只想務求賢的虛名,而不講究求賢的實質,所以又去衛往陳,在經過匡地的時候,匡人發現孔子的長相很像魯國季孫大夫家臣陽虎,由於陽虎曾經在匡執政,橫徵賦稅虐待百姓,匡人意圖報復。正巧昔日為陽虎駕車的人就是孔子弟子顏剋,現在顏剋又為孔子駕車到匡,以致匡人將孔子誤為陽虎,予以圍禁五天。子路雖主張對抗,而孔子不願意。
在拘匡五日裡,情況險惡,孔子彈琴表現從容,並以天不喪斯文的道理安慰弟子們,天意讓孔子承擔傳遞文化的責任,匡人能奈何呢?匡人聽了孔子所彈奏的樂,彼之素養及器度絕非陽虎能辦到,因此紛紛退去。
圖中孔子在山林間彈琴,表明心志,弟子們從容聆聽,匡人由拔劍張弓,到放下武器,觀望聆聽,這些匡人由表情服飾即知是鄉野之人,雖仇恨於陽虎的暴政,但在孔子這般從容的面對,也知認錯人,而慢慢地放下武器,表情也由憤怒變得觀望,到承認誤會而離去。
這幅圖可學習到孔子對文化傳承的自信與從容地面對逆境,是最好消除障難的方便。(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