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期::活動報導-群鴻戲海-文化藝術觀瀾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知足最樂

那來的一股傻勁    辛苦耕耘一甲子

趕不上時代潮流    還是教育素質差
 
臺灣傳統的歌仔戲,俗稱大戲,不只唱腔好聽,還有現場的鑼鼓聲助陣,台上台下或前台後台的互動交融,令人回味無窮。學會很難得祈請到王金櫻教授來演講,王教授以道地流利的閩南語,幽默的台風,分享她一路走來的精采戲劇人生,講說中還包括現場親自演唱、與觀眾互動交流,並教吟唱歌仔戲調唐詩兩首,讓見聞者一睹國寶級的明星風采,並對歌仔戲曲的樸實之美及文化傳承的重要,產生心有戚戚焉的覺受。王教授唱戲一甲子,憑著一股傻勁,為文化的薪傳默默地付出,不怨不悔的贊助,這一切只因為她看到文化的美好與價值,並深切體會到「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知足最樂」的真諦。
 
 
戲劇是一門藝術,藝術是一日千里,需不斷學習、吸收好的東西才能成長,俗話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通常學生比老師年輕,他可以再去學習,吸收不同老師的精華,幾年後他就比老師厲害了,所以說「五百年前師度徒,五百年後徒度師」,五百年前孫武子是老師,他將無字天書交給徒弟鬼谷子,五百年後鬼谷子成為老師,再傳授孫臏,所以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人生是學無止盡。
欣賞歌仔戲之美
 
很多人不知道歌仔戲的文化、歌仔戲的美學,要如何欣賞?其實不論是歌仔戲、京戲、南管、北管、布袋戲等,都是從唱腔入門,歌仔戲是先歌後戲,你得從唱腔欣賞起。所謂「文戲金、武戲土」,武戲只要恰到好處即可,如猴子翻跟斗,不可能整場舞弄,否則看戲者跟著眼花撩亂,若唱腔好聽的文戲,你就整晚聽不厭,所以內行人愛看文戲。歌仔戲的唱腔雖沒有交響樂那麼豐富,沒有西洋歌曲那麼高亢,它以肉聲(本嗓)發音,它的美就美在它的樸實,自然又好聽。歌仔戲像一片海綿,吸收來自京戲、南管、北管、客家戲等戲劇的菁華,當中包括許多祖先留下來的俚語及生活智慧,包容性很大。臺灣的歌仔戲是依調作詞,注重平仄押韻,用漢語來唱,保留河洛古語發音,適合雅俗共賞。
 
認識歌仔戲曲調
 
歌仔戲以「七字仔」為主調,以每首四句、每句七字的歌詞得名,有快七字仔、慢七字仔、半廣唱七字仔、連空奏七字仔等,由於它是戲中主調,所以在速度上和樂句的搭配上,產生多樣的組合,在樂曲的變化上,也隨個人的即興演出而有所不同,幾乎每個人唱的「七字仔調」都有所不同,所以說一百個老師唱七字仔都不一樣。如王昌齡的〈閨怨〉就是七字仔:「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其次是「雜碎仔」(都馬調),雜碎仔是不限句,老師沒訂規定要如何唱,依你的功力唱,可隨著語言聲調的高低而變化,在戲中適合長篇敘述的劇情演唱。唱七字仔調時,該拖音則拉長,該收音則應切音,否則意思會不對,譬如唱咱雙人走到,「到」字是切音,不能唱成拖音,拖則成「狗」音或「猴」音,又如嬰仔歌中,嬰仔嬰嬰惜,「惜」字也不要拖音,拖音則成「燒」音,所以一個好演員,除了唱腔念白要講究抑揚頓挫,發音也要字正腔圓,讓人不用看字幕就聽得清楚明白。
 
四句念白定場詩
 
歌仔戲是真正有文化,你若了解歌仔戲你會很喜愛它,當劇中人物一出場,四句念白就知道他是甚麼角色,或這個人是好人或壞人,如學生入校,先「一拜聖賢孔夫子,二拜先生來為師,三拜學堂眾師友,四拜後堂先生娘」,為何要拜學堂眾師友?因為要得人和,俗語說「你不要九間屋引不著一把火」,以前在農業社會時代,煮晚餐後要留個火種,待隔日好再放材燃燒,若不小心火種熄掉了,需向隔壁鄰家取火,但連續數家也借不到一把火,這就表示你不得人和。當人物一出場時念白:「深閨女子不出門,每日針線不離穿,煩惱姻緣未落對,怨嘆月老不做媒」,一聽就知道這位小姐尚未嫁人;當念到:「在山我為王,下山打劫展威風,有人對我跨腳過,殺他生命見閻王」,就知道他是一位山賊;若是念到:「貧道吃菜沒吃葷,欠吃狗肉蒸米糕,早上吃粥配土豆,晚時吃鹹粥就配鴨頭」,就知道是位野干僧。在三進士戲劇中的婆婆唱出:「女兒奴才要疼愛,她是歹命做奴才,不要對人來虐待,敬老尊賢是應該」,她囑咐媳婦要懂得體恤家僕,不要隨意責打。總之,只要四句念白一出場,就能將角色表達清楚,讓人看了很感動,既幽默又貼切,可見歌仔戲是真正有文化,蓋高尚。
 
戲如人生惠我良多
 
我演戲超過六十年,戲劇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讓我成長很多,知道如何做個好妻子、好媽媽,好朋友、好演員等本份,這些都需不斷地學習,你藝術再好,不會做人也等於零,俗語說「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所以你要學會八面玲瓏,你對人好,別人就對你好。又戲劇也教我們學會識人,俗語說:「你不認字請人看,你要不識人就了輸一半」,如皇帝寵奸臣殺忠臣,國家就完了,父母都疼廢人,家庭也沒希望,所以知人之明是人生成功的關鍵。
我們愛惜臺灣這塊土地,愛惜文化,俗語說「三代才學會吃穿,幾十代才學會文化」,第一代辛苦耕耘衣食不足,衣服穿破了再補,到了第三代衣食漸寬裕,小孩知道享受了,但是沒文化,所以不要留太多錢財給子女,否則「人在天堂,錢在銀行,兒子在荒唐」。古語教子一藝,勝過留家財萬貫,你要教子有一技之長,讓他懂得要奮鬥,讓他能走正路,而不是留錢給他反害死他。曾經有一小孩三個月便將父親的錢花掉,三代累積一代開空,所以教子是很重要。
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婦德最重要,若無婦德不得人和,一家子浪家散宅,錢再多也無用,你買不到親情。教育小孩要疼愛、不是寵愛,不可用金錢或物質作為賞罰標準,做長輩若一味寵愛而不能教育,長大只會誤其一生。大人怎麼做,小孩就怎麼學,居家禮儀及待客之道,也要從小教起,你要孝順父母,同樣要對父母的朋友有禮貌。很多家庭小孩真沒禮貌,客人來都不打招呼,門一關就進房裡,我的小孩若大聲關門,我就教他出來重新再關一次門,改掉沒禮貌的行為,所以要機會教育。
人生如戲要敦倫盡份
 
人生若沒有價值觀,無情無義地活在自我中心的人,生活就沒有甚麼意義。文化是我們生活的精神寄託,絕對不能缺乏,家庭教育很重要,現今的小孩教不來,不能打,打一下就要告你家打小孩,甚至自己綁票來恐嚇家人長輩,這是甚麼社會啊!我們小時候都是被打大的,如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也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從小你不教他走正路,長大就走歪路,如小螃蟹學著媽媽走路歪歪,最後就走不正,所以媽媽的角色很重要。
俗語說「賢婦令夫貴,惡婦是令夫敗」,所以娶一個好妻子是會影響整個大家庭,一般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內,所謂「種到歹田望後冬,娶到歹某一世人」,年輕人尚未娶妻者,葉媽媽教你,要「買田看田底,娶某看娘內」,第一要看廚房有沒有乾淨,若有乾淨表示她媽媽很伶俐,教出來的女兒不會差太多;第二看廁所,廁所若是髒兮兮,表示太懶惰。要經營好一個家庭,跟經營企業的道理一樣,須費盡心血,如何經營一個溫暖的家,讓家人一踏進家,就不想出門,關鍵就在媽媽。我有三個女兒及三個女婿,一家共十三人,彼此和樂相處,若家中掌舵的人不穩,船上的人都歪七扭八,若打理得正,則家庭健康和諧。要讓小孩受好的教育,引導他走正途,才能教出優秀的子女,家庭教育若有文化,小孩子就不會學壞,從小就帶他到劇場來看文化,他若愛上文化就不會到夜店上網咖。
手足情份也很重要,誰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就散了了?」胡說,我從小就是姊姊把我養大,還幫我照顧孩子、孫子,現在已經八十歲了,我們還不曾分開,手足情深,彌足珍貴。俗語說「不肖父母,敬神無益;兄弟無情,交友無益。」你家有活菩薩,你都不奉敬,談什麼敬神拜佛;同母所生的兄弟你都不要,交甚麼朋友。
我在家教六歲孫子都講臺語,他說:「阿嬤仔你快去洗澡,那水對你是度好,對我來說是太熱」,講得這麼徹底,聽了心肝真涼、真歡喜,我時常教他唸歌,如歲時歌:「正月、桃花紅,二月、梅花開,三月三、桃仔李仔伨頭擔,四月四、桃仔來李仔去,五月五、龍船滿街路,六月六、踏水車拍碌碡,七月七、龍眼烏石榴裂,八月八、牽豆藤採豆筴,九月九、風箏滿天哮,十月十、白米飯白目目,十一月、人焚火,十二月、人炊粿。」從流傳詩歌中,表現出祖先流傳下來的文化習俗,一般過年要拜甜粿,要拜發粿的意思,發粿表發財,甜粿要壓年,包子會包金,菜頭粿是要吃點心,可惜這麼美的臺灣文化都失傳了,希望祖先的文化不要斷送在我們這一代。
 
戲劇應結合社會文化
 
戲劇雖然是在教忠教孝,但不能跟社會脫節,傳統文化若與社會脫節,就不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年輕人便不能欣賞戲劇之美。我曾經到學校推廣歌仔戲,為了讓小學生有印象,特別寫一首詞並以都馬調來教唱:「月考若到我就心頭酸,不敢踏入學校門,三頓吃無一頓飯,最怕日出天漸光,數學我是最不會算,先生若生氣面子就結亨亨,想到要拿筆腳手軟,若想要作弊又怕被先生捉去打屁股」,小孩聽了有興趣,學會唱了就達到推廣作用。
歌仔戲教忠教孝,但不是愚忠愚孝,如「吳漢殺妻」故事中告訴我們,吳漢是愚孝,他的母親是愚忠的例子,因為媳婦王蘭英的父親是奸臣王莽,因此她要兒子吳漢將媳婦的頭砍下來,以免將來受牽累,於是吳漢為孝殺妻,但他心中充滿不滿,想著我的太太這麼孝順、這麼賢淑,你偏要我殺她,殺妻後便提著妻子的頭去見母親,並大聲對母親說,你看頭在這裡,母親看到血淋淋的頭便嚇昏過去,因為他對他母親大聲,並未列入二十四孝。而二十四孝「丁蘭的故事」,丁蘭年輕時並不孝順,對母親一天照三頓罵,直到有一天他看到小羊跪著吮乳,心想畜生都知感恩,為何自己如此不孝。這一天他看到母親送飯給他,因為覺悟自己過去的不孝,想上前去接便當,他媽媽以為超過中午,丁蘭又要鞭打她,後來不幸跳水而死,丁蘭入水只尋得一塊木頭,便為母刻木紀念,但丁蘭知道悔過,最後列入二十四孝。
 
文化傳承賴薪火相傳
 
歌仔戲在臺灣土生土長,是祖先傳給我們的文化,文化不要斷層,首先語言絕對不能斷。文化是不分國界,好的東西要把它保留下來,推廣歌仔戲的困難,在於小孩子的臺語都字不正、腔不圓,無法延續語言,你一定要敢說不怕人笑,你才學會說。我們臺灣的文化值得大家相惜疼,不要放它孤獨行,歌仔戲文化已經快要失傳了,希望大家一起來支持,不要把父母教給我們的語言文化,藏進棺材裡。
過去因為政府未重視臺語文化,我們的母語漸漸地失傳,現今很多年輕人竟不會說臺語或說不輪轉(靈光)。有些小孩子連說話都懶得出力,只在嘴皮上動而已。如說「我」字,一定要出力,嘴巴要圓,說「今」字,要合唇要用力,要說得字正腔圓。字正腔圓太重要了,一個民族的後代,連話都說不清楚,國家的前途是堪憂。所以民族要強盛,第一、語言要字正腔圓;第二、五倫關係要講究;第三、戲曲的表現含藏著文化的推廣,裡面結合著五倫的親情,人格的建立,惟有文化的綿延流長,才能讓民族永續的發展。
值得憂心的是文化將失傳斷層,從事文化的這條路很艱苦,你要不為私、不為利,若想靠文化當飯碗,你會餓死。藝術是多麼迷人,一旦了解文化,便踏上藝術的不歸路,但是社會仍需靠這些傻子,不為私、不為利,純為文化來努力。像李國修那麼優秀的藝術家,有理念且對藝術如此執著的人,很值得人敬佩。
有人問如何能教出優秀的戲劇學生,戲劇要學得專精,實在不簡單,所謂「三年出一個秀才,十年出不了一個戲才」。問何時才學得會?很難說,學歌仔戲你本身要有天分,音感很重要,唱腔是關鍵,曾經我到學校看到學生,其中相貌長得美好者,偏偏五音不全,長得不好的,偏偏唱腔很好,真正天公作弄人,可惜不能配合起來。演員也要靠三分長相、七分打扮,才能成為要角,文化人才的栽培實在不易,實在令人憂心。
黃香蓮的先生中研院院士吳成文博士告訴我,他最近在研究甲骨文,請一位小學學歷的老師來教他們甲骨文,一些博士都要叫他教授,因為他從小就跟甲骨文老師學習,所以他們尊重專業。反觀我們藝人愈老愈不值錢,人家外國有文化素養,真正尊重藝術家,我們的藝術家不受重視,真正感慨。雖然戲劇是我的興趣,我的心在文化,不過生活是很現實,若三餐都吃不飽,我要如何為這個文化來發聲。
 
諺語典故是先人的智慧
 
「冬至在月頭,要寒在年兜;冬至在月中,無雪亦無霜;冬至在月尾,要寒正二月。」中國節氣的諺語是很準的,這是先人的智慧結晶。「錦上添花人人有,雪中送炭世間無,不信且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這是教我們社會的冷暖人情是真現實。長輩常教我們「飲水要思源頭,吃水果要拜樹頭,吃白米要拜鋤頭,掘蕃薯是籐要留」,這麼好的文化要用心保留。又「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這是教我們,做人不要搬弄是非。你若行得正,不怕人家背後說你閒話,如同「樹頭徛予在,毋驚樹尾作風颱」,所以結交善友很重要,若不識人則了一半。
試問一般民間嫁娶時,為何要丟那把扇子?因為古時候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未出嫁前一定都順從父親,出嫁為人婦要冠夫姓,丟扇子的意思代表我的姓已丟掉了,要改冠夫姓,那把扇子請家中的弟弟或侄子撿起來,因為男子漢坐不改姓、站不改名,所以扇子代表姓,不是丟掉壞脾氣。又吃四獸仔(細碎仔)典故為何?一般說廟仔是小間廟,廟是大間,細碎仔就是零嘴。民間拜拜時要備三牲豬羊牛,以答謝天地尊敬祖先。拜豬肉代表讓你知書達禮,雞代表使你起家,羊有跪乳之恩,代表生生世世都出孝子賢孫。但農業社會哪有錢殺豬宰牛,所以做粿,印個魚型、豬型等,做粿來拜拜,拜完以後小孩子就有四獸仔(粿)、有小零嘴可吃。許多典故流傳至今都不知道意思,今天聽到的人都是有福氣,回家可教育子女,讓文化不要斷。
小時候我爸爸會教我們道理及學漢文,說人絕對不要貪,貪字變貧字,長大後才知道貪與貧差那一點,貪不過就成貧了,我媽媽說,「看人憨面,想人不長志」,你看人家多富貴,一定是艱苦而成,人若無艱苦過難得世間財,你自己不長志,不想自己應如何努力,只羨慕別人財富,妄想自己何時能富有,人家也就看不起你,你要長志,提出你的勇氣,有一天才會有所成就。
 
知足最樂
 
人在做天在看,做人不要怨天怨地,所謂「天無雨,人無步」,天若不下雨,則草木不生,所以天要下雨、不下雨或出日頭等,我們都要感恩,好好扮演自己的本份,知足最樂。今天我們活在臺灣要知足,不要怨天怨地,萬事要由自己做起,做個好模範,教出優秀的子弟,讓人家看得起,家庭真正溫暖和好,令人羨慕。
我們一定要惜福、心中有愛,這個愛是親情買不到的,男女有愛結合為夫妻,父母對子女有愛是父子親情,現在人都怕艱苦,不耐操,講究浪漫,結婚不到三月就離婚。我演過許多戲劇,在臺灣我的母親劇中有「會做夫妻是相欠債,嫁雞就要隨雞飛,好壞我們都不怨懟,再艱苦也要逗持家」,這是夫婦同心、有情有義,現在年輕人我哪幫你持家,你不給我享受我就跟你再見了,怕生子、養子,怕艱苦。俗話說「有子之人貧不久,無子之人富不長」,你有孩子好好教養,「養兒防老,積穀防饑」,你有一個好的子弟,老了他就來照顧你,你不生小孩,不願為子女負擔,老了就孤苦零丁。俗語說:人來出世是帶兩碗湯來,一碗是甜湯、一碗是苦湯,看你要先甜後苦,還是先苦後甜,有人一生都喝苦的,沒有都專喝甜的,都看你怎麼經營,所以要珍惜這碗甜湯,留到老時來喝,否則先甘後苦,老時喝苦、苦更苦。
人生如戲,我學習到活在這個世間,要做好自己的本份;戲如人生,戲劇會教我做人,使我過得真正精采,知足常樂,我非常滿足、快樂,因為我有一個很好的家庭,子女真正孝順,女婿都很尊敬長輩,女婿是半子,當自己的孩子疼惜關懷,他自然對你會孝順,對你沒距離。文化是代代相傳,要在家庭生根,如何能教出好子弟,能生更要好好教養,不要貽害社會,別人才會感念你。
幾年前文建會倡辦戲曲文化大融合,我代表歌仔戲獻唱,今天以都馬調來唱這一首詞,並與大家分享知足最樂。歌詞是「你莫問我來自何方,臺灣是我生長的原鄉,南腔北調河洛山歌唱,我們大家來共享這塊寶島甜水和稻穗香,揚百川踏大海,咱作群樂洋洋山歌水長」。
最後實務演練,來教唱五言歌仔戲調的〈竹里館〉及〈鹿柴〉兩首唐詩,以河洛話來吟唱,先念白、後吟唱。王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及〈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後  記
 
「人生如戲」,就是要看得開,要隨著角色扮演,當身分是老師,就要把老師的角色演好,當身分是父母,就要把父母角色演好,當身分是兄弟,就要把兄弟的角色演好,這叫人生如戲;那「戲如人生」呢?因為戲裡會教我們人生的大道理,教我們怎麼把角色演好,最後才能在每個角色裡「知足常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