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期::活動報導-佛說阿彌陀經-大專佛學講座初機課程

學習心得分享

末法多聞穩心力    汙泥栽出青蓮花

滿園色香勝壇城    三寶同在佛增輝

 

緣起不滅-《阿彌陀經》講座心得    許熒純

  「彌陀經講座」在眾人忙碌的身影之中結束,為期五天的活動,結束後一切都將歸於尋常。上班的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放假的,重拾假期的悠閒,而我,也要回到實習的學校,繼續未完成的事項。在回程的路上,看著熟悉的臺北街景,突然有種陌生之感。人們因一時的因緣而相聚,聚會結束後,再度地,投入茫茫的世間海之中……。這才知道,人的相遇、相知原來是那樣的不容易;同樣地,一場講座的開啟,也都與因緣脫離不了關係。

  來到蓮榮參與了許許多多的佛學課程,其中最盛大,也最密集的,就是每年寒暑假開課的「大專佛學初機講座」。在唐老師所開設的系列課程當中,一共有六門課程,分別是《佛學概要十四講》、《佛說八大人覺經》、《唯識簡介》、《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普賢行願品》,《阿彌陀經》是六門課程當中的最後一門。六門課程中,與《唯識簡介》失之交臂,是什麼因緣?已經忘了。但在所有能參與的課程中,可以說每一次的體會皆不同。

  《佛學概要十四講》為所接觸到第一門對佛學體系有完整介紹的著作,當時學習的心態未定,主要領略在於佛學名相的理解。到了《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座,才正式開啟對佛法的知見,也有意識地學習。《普賢行願品》在佛學名相之外,別開生面地,對於菩薩所發的願,以及菩薩的大悲心做介紹,頭一次於內心產生憾動。隨著每一階段有不同的人生經驗與體悟,這些歷練,或多或少助於佛法知見的理解。為期數日的講座,密集地聽聞佛法與研討,讓人的知見逐漸澄澈明朗。只是斷斷續續地學習,再回到原有的生活後,彷彿再度進入到黑暗的森林,對於法的信心與體悟,就像在森林中提燈尋路,隨著燈火的明滅,路徑時而影現,時而蹤滅。

  說起與這次講座課程《佛說阿彌陀經》的因緣,在民國九十五年,有了第一次的接觸。近日因為搬家,翻箱倒篋之際,在諸多的資料當中,發現了《阿彌陀經要解講義》以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科文》兩本書,原來在來到學會之初,已經有這樣的因緣了。翻開內文閱覽,還可以看見當初筆記的痕跡。只是幾年下來,筆記依舊,而人事卻已皆非。而我,竟然把這樣的典籍,擱置在一旁的書架之上,多年未曾翻閱,直到這次講座,才有機會開啟收藏多年的寶庫。然而再去尋思當年的記憶,好的壞的,卻是半點也未曾憶起,人,果真是善忘的生物。

  相隔時間約七年,再度接觸《佛說阿彌陀經》,又開啟了另一次的因緣。相較於前幾部經典,《佛說阿彌陀經》連結了平常共修的課程,針對常聽聞到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形象,有了更為清晰的概念。在前幾次課程中,因為專注於佛學名相的認識,在咀嚼過文義過後,因為沒有與世間法相呼應,總是只有概略和模糊的印象;又或者,雖遭遇境界的考驗,然而因為未曾去思考、串習,往往在世網塵勞之中,重蹈同樣的錯誤,於此之中,內心不斷地感受到痛苦煎熬,而未能真正獲得對治,信心也產生了動搖。

  然而在《佛說阿彌陀經》講座之中,除了基本名相的探討,此次嘗試著結合有法的部分,對自身作觀修。雖然理解依舊很侷限,但是內心為著這一點點的理解,而感動莫名。《佛說阿彌陀經》揭示了淨土往生與成佛的法門,在種種依報、說法與正報的說明之下,顯示了極樂世界環境的殊勝,以及成佛的關鍵點:在於執持阿彌陀佛名號,一心不亂,即得往生之方便,而且是當生成就。但其中最重要的關鍵點,在於「信心」。當你相信佛所言不虛,佛的智慧便能生起作用;當你相信佛的智慧,依教奉行,便能真正獲得利益。然而問題出在娑婆眾生,並不能真正生起信心,見解上的執著,障礙見到諸法的真實相,因此不斷地攀緣境界,卻始終得不到真正的解脫。

  在聽聞的當下,檢視自己每一次遭遇困境時,對於佛菩薩的信心,是否有所動搖?發現很少沒有動搖的。往往會在境界之中,批評別人的不是,或者悲嘆自己的命運乖舛。或許人與人相處,有過宿世以來因緣,以凡夫的智慧,難可了知。而在境界上,雖然不能夠逆轉狀況,可是卻能夠改變自身的觀念。這項觀念的改變,即是一個人命運改變的起始,而改變的關鍵,就在於「正知見」。這是課程中,老師所給予第二個寶貴的關鍵。如果沒有正知見作為所緣,只是不斷地執持錯誤的見解,在境界之中載浮載沉,迎接你的,只會是接連不斷的、相同的歷程。直到你能找尋到正確的鑰匙,才能打開境界之門,往下一關修行前進。而佛的智慧與知見,就是能快速開門的萬用鑰匙。

  除此之外,有了「信心」與「正知見」還不夠,還必須要有「環境」。「環境」包括人,也包括學習環境。這也是《佛說阿彌陀經》當中敘述最多,也最殊勝莊嚴之處。極樂淨土在學習環境的殊勝上,予人快樂;也因其環境皆佛的教化區,當中的寶樹、池水、衣食、音樂、行樹,皆有教化的感染力,能使人自然而然地產生念三寶之心,故成為殊勝的成佛環境。這是在娑婆世界的我們,所無法受用的。對比於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的種種,不能恆常相續,也非真善實美,當我們受用其中一種,變化即在之中產生,或變壞、變苦,或剎那即逝。而極樂世界學習環境的種種受用,卻不會使人墮落。在同法者方面,極樂世界為諸上善人俱會處,可與之互相切磋,隨機而證果。而更重要在於,這些諸上善人,彼此都能和合相處,更加襯托出極樂國土的莊嚴與殊勝。

  記得講座的過程中,每天早晨的餐前觀修時,師長談到「和合的用餐」時,說到如何與人和合相處?就像菜色的調配一樣,當你發覺某樣菜的口味、顏色,或者擺盤和其他不能相容時,是否能思考,如何調和這樣菜色?這就好比與人相處若有摩擦時,你要怎麼調和自己,改變自己的觀念?透過「正知見」的學習,使我們能具備這樣的能力,也因為與周圍善知識的和合,而使得正知見更有力度,在學習上則更能增上。

  對於團隊的和合,自己是相當有感觸的。在求學的過程中,處理事情時,時常會遇到一些人,不論在態度上,還是危機處理上,見解與自己相當地不同,當意見不能調和時,就容易產生摩擦。曾經因為不能認同同事者的態度,言語衝突下而產生齟齬;也因為對方不能體會想法,於矛盾爭執中感到痛苦,種種經歷,使我對於極樂世界和合的團隊,有種莫名的希求。能在想法上互相通達、在懈怠時提振的善友、能一起在學習上增進的善知識,實在是太重要了!有團隊的護持,一個人努力,等同於十個人出力。因此,讀到這一段,內心真的很嚮往。

  《佛說阿彌陀經》還有另一項重點,就是「往生法」的揭示。在談到「一心不亂」的念佛時,研討到「九住心」。「九住心」是欲界止觀的修學法。在「九住心」的介紹時,有一張圖片,中有修行人之外,還有大象,表徵沉沒;猴子,表徵掉舉;兔子,表徵微細的沉沒。另有各項工具,像是鉤子,象徵正知;繩子,象徵正念;寶劍,代表智慧。透過這層層的修行,到達一心不亂的境界。然而這個境界與其他天界相比,僅只是初禪的境地。光要降伏內心那些蠢蠢欲動的念頭,已經很不容易了,沒想到經過長久的修行,竟然還不及天界的一小分!而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透過一心不亂地持念阿彌陀佛名號,竟然能直接成就。驚訝之餘,最讓我感動的在經文最後,釋迦牟尼佛向六方諸佛宣說此難信之法時,特舉五濁惡世成佛之難,而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示現成佛,除了表現佛廣大的悲心,更揭示阿彌陀佛之願力宏大。

  以往在讀到這些名相時,總是在文字堆裡打轉,像是「三十七助道品」,那麼微細的修學法,若要按照次第觀修,不曉得要修到何時才能真正證道,然而一聲「阿彌陀」,卻能往生西方;更有甚者,以環境殊勝之一分,快速成就成佛之法,實在是太令人敬畏了。這次的研學,讓我對於諸佛有更深的認識,並且對於諸佛的行持,真真切切地受到感動,到底要多大的福報,還有多少的善根因緣,才能夠和諸佛結識呢?這樣的因緣,實在是太難得了,百千萬劫難遭遇。

  隨著講座的結束,這樣飽滿而充實的學習,也告一個段落。而此次講座對我來說,似乎也正是下一個人生歷練的開啟。很想把這樣美好的概念,傳遞給家人、朋友,可惜因緣不具足,有很多障礙,還要靠自己去消除。然而將近七年的學習,並沒有白白地空過,至少此刻的我,很明確地知道未來想要走的是什麼樣的路。

  對我而言,學佛,絕對不是兩年、三年的事;而佛法,也從來沒有要人以狼狽的姿態,抓住什麼,而是給予正知見,積極地、正向地要人找到出路,出路就在自己身上。這些年,慶幸有佛法的相伴,讓我走出一段段陰霾;讓我對於事理,有抉擇與判斷力;更讓我在學會,認識眾多善友。每次研學後,不辭辛勞地接送我回學校;需要棲身之處時,給予溫暖的房間;更棒的是,不斷提供正知正見,使我茅塞頓開。對於大家,只有無盡地感謝。

  有的時候,我會害怕這次的學習,將是最後一次。那盞「信心」的明燈,在黑夜裡忽明忽暗,能用所學的智慧安定它嗎?我想:「信心」將是一切的關鍵。與其擔憂那些,不如從實質上作奮鬥。每一次的考驗,都有佛菩薩的安排。「緣起不滅」,「正知見」和「善知識」,將是最棒的助伴,在實現夢想的路途上,給予我力量。

 

應雨橋

此次講座老師以 雪公太老師的表解為主軸,深入淺出的將《彌陀經》的義理做了全方位的詮釋,讓學生法喜充滿的同時也深深地佩服太老師的做表方法及老師的講解方式。

不禁想到若是此種研習經教的方法一旦斷了傳承,就沒可能再找回來了。世間的百工技藝,斷了傳承沒有關係,只是如樹少了些許枝葉花果。但經教如同樹根,一旦斷了傳承,等同斷了眾生的根本,斷了讓眾生了脫生死、究竟離苦得樂的方法。儘管眾生大抵上都不知此利害關係,可實質上以後娑婆的日子便是萬古如長夜。

吾等後生小子如今有幸在傳承的法脈下聆聽經教,且年紀尚輕,體力尚足,腦力尚可,時間尚多,同時有老師、同儕和法本,具足種種有利之條件,是故此生最應做的事業,莫過於將此法脈做一個完整的傳承,以「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來作為一生的志業。

 

蕭惟元

此次講座學生在交友上、行政事務處理上,以及教法的研學上,有許多的收穫,很感謝老師及所有蓮友大德、學長們的參與付出,讓學生有這麼多的學習處。原來成就一次的講座,是要這麼多的條件才有可能,得來不易,若不是參與辦事,很難有比較深的感觸。因為這次經驗,未來講座必定更能在心中生起難得、感激以及發奮學習的動力!

 

丁以恩

時間總是過得那麼得快,六天的講座一下就過了,有一種才剛到學會,馬上又要回家的感覺,老師上課的時間明明是好幾個小時,卻彷彿只上十分鐘的課就又要下課了。或許是老師說把打電動的覺受用在修學的那種感覺吧?

我將在一個多月後前往德國,沒有老師,環境對正法上的學習能有幾分增上呢?這是我好多個月一直在想的問題。而《彌陀經》,真的給了我很大的信心。現在更堅信,學佛、儒才是真正的出路,出世、入世都講那麼明白了,如果還不想學,難不成真想當一輩子草包?無限在三惡道輪迴嗎?

年輕是沒有自體性的,只不過觀待長輩們說年輕,不知不覺中,這已經是第四次參與大專講座了。隨著歲月過去,我自認為自己也是有所成長的。一次比一次聽得懂,越來越有正法上增上的感覺,感動也越來越深。然而我有多少時間可以讓我這樣慢慢來?還有多少大專講座可以參加?這些沒人說得準的。

期許自己能在正法上加倍努力,趕快追上其他學長們,畢竟我目前還只是一個草包。

 

王暄惠

這次很感謝有這樣的善根福德能聽聞老師講述《阿彌陀經》這一部結合成佛法與往生法於一身的經典。就如老師所說佛的慈悲大願力要救度眾生,只要聞其佛名並持名念佛就能往生,這每每聽到都讓我感觸很深,腦海裡總會想起爺爺臨命終的那段日子,回想起來還歷歷在目,因為爺爺的例子讓我生起更大的信念,也發願一定要將父母送至極樂,我真心感謝每逢寒暑假就能開這樣一個講座,讓平時在外地讀書的我能了解修學的重要,也很感謝師長教理的傳授,與師姑、師伯對講座付出的任何力量,使我們有好的環境增長智慧。

最感謝老師抱病為大家傳授佛法,這麼多的善知識與善緣集結,我們不只要珍惜,更要努力將所思所聞體現於生活中才是。

 

吳承軒

此次講座乃是寒假講座的延續,在經文上已有一定的熟悉度了,所以這次聽課已不若上次一般感覺晦澀難解,而這次的內容也更偏重於教理方面的認識及《阿彌陀經》的更多延伸知識,雖然有些部分我仍然一知半解,不過在老師逐字逐句的講解下卻也是聽懂大半了,前面問題的答案是在經過自己的消化之後所生,可能有許多不確定與謬誤還要請老師多加包涵了。

暑假也放了近一個月,在種種聲色犬馬之後,此講座也給了我一個沉澱心靈的機會,不但有良好的環境、可口的食物,更有諸多同儕一齊用功,如此機會實在難得,在講座後除了少好多筆芯,多了好多佛法知識,也把我那顆躁動不安的心,給安撫了下來。(這次的課程安排很不錯呢!有足夠的時間研討便少了許許多多的疑惑了。)

 

晏家文

學生本次的講座只能參加最後兩天,已感到非常的開心,聽到學長們可以複講的很完整,就又感到非常的羨慕。同時也感到學生和學長們的差距越來越大,晚上在研討的時候,很難加入討論,學長們都非常樂意指導,但是他們要認真準備今日的考試,學生也不好意思一直問。能回來參加真的很開心,希望學生可以在稀有的兩天假中把課補完,回臺中後再加緊用功。

 

魏甄儀

就如許多學長分享的,這次上彌陀經是感覺最快的一次,根本不覺得累、也都還記得第一天剛報到的光景,人卻馬上被拉到結業的會場,看著老師強忍著身體不適、面帶微笑地坐在台上。

這感覺真的好奇怪。

就連這次上講座的心得,大概也是所有聽課心得中最奇怪的一次,因為腦中浮現的都不是什麼很具體的感觸,反倒都是人生過去幾幕很重要的片刻,像幻燈片一樣不斷閃過。

第一幕是在中壢剛上完《十四講表》後的心得座談,當時海辰坐在學生前面,然後學生被老師點起來分享那次上課體會到什麼叫法喜充滿的感覺。下一幕跳到學生跟海辰與老師坐在中壢廚房的大圓桌,依稀記得老師跟我們提到幼稚園老師的事;之後又跳到大學指考成績出來,學生打電話到老師家問老師想填清大經濟,雖然有想過會離臺北很遠,但跟其他師長討論後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堅持常回來上課,然後老師很委婉地跟學生說覺得最好不要;下下一幕是學生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到西安交通大學交換兩個月寫專題論文,當時提前出發一周到上海看世博,在外灘接到王老師的電話問學生怎麼沒報名大專佛學講座,學生說因為當初知道課程與來大陸的時間相衝,就沒報名參加了。

其實,這次的心得很普通,就只是想好好地跟老師說聲對不起,老師對不起,學生一定讓您失望了……。對不起,學生以前不懂事,回想起老師以前說過的很多話,學生以為都聽懂了,現在才明白當時都沒有聽懂每句話背後的弦外之音跟苦心,現在終於都恍然大悟,也都知道為什麼了。

自從又開始回學會上課後,就時常思考要怎麼看待這六年在新竹的學習,學生知道這六年說浪費是浪費,但說不浪費也是不浪費。從小,就一直希望未來能從事有意義的工作,或許也是受老師們以前在啟蒙班的薰陶,對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儒家情懷覺得是很理所當然,每個讀書人皆該有的心志。這六年離學會越來越遠的途中,學生漸漸走向老師稱為「學院派」的道路,但在回學會上課後的這段期間,回頭檢視這條路可能的問題,學生知道哪裡錯了。如果說是因為看到現今臺灣社會的紛亂不平,希望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而西方思想的不可能是因為:一、他們沒有因果的知見,沒有辦法抓到世界背後運作的真正規則,最多只能流於事理表象的變化;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想體系是從社會或國家整體層面下手,而不是如中華文化講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工天下精神。這種差異最明顯反映在盛行於現今各國的民主制度,因為不是從個人層次著手,所以從整體面著手的制度設計一定永遠都會碰到無法解決的特例或個案,因此民主不會是最壞,但也永遠不可能是最好。

所以這六年說浪費是浪費了,因為如果能拿來學習正法一定更值得,但說不浪費是不浪費,因為在外面走了一圈,即使看得依然不夠多,但如果沒有這番找尋,只是很單純的在學會學習,學生也可能無法完全服氣,或心裡總會有點幻想這世界上是否還有其他途徑的可能,或許這就是學生註定該吃的苦頭吧!在這樣知道其他途徑的不可行與不可能後,才能更珍惜與看重學會的內涵。

最後,謝謝老師一直以來無怨無悔、燃燒生命的付出,這也是當初結業式時除了對不起外最想跟老師當面親口表達的……人生到了緊要關頭,或是平時生活會不經意不斷回想起的觀念,其實都是老師從自己在啟蒙班時就教授的,與平時學生在校所學毫無相干;除此之外也讓學生在學習上少走很多冤枉路,例如以前在啟蒙班聽過老師說人生本善、本惡、本不善不惡、本善本惡的推論都是錯的,因此在讀政治哲學時就不會迷失於各家論述之中(政治哲學的研究要從對人性的觀察出發,對人性認識判斷的差異會嚴重影響他們往後關於政府治理理念的發展,但因為西方學界對這不了解,所以從十七世紀霍布斯、盧梭、洛克這三人分別提出不同看法後他們就研究至今整整四百年);另外畢業後到現在看似無所事事的惶惶人生,如果是一般朋友早就氣急敗壞地擔心失業或迷惘度日,卻因為學會有許多進修課程,也因為心裡有老師上課傳授的那些正知正見,才能平心靜氣地思考前述那些未來規劃(雖然仍有待商榷),不疾不徐地面對將來。

所以,想再最後一次鄭重地謝謝老師,並跟老師說對不起,學生會謹記之前的教訓,之後好好努力,迎頭趕上其他學長們的腳步,弘揚正法。

 

古家華

學佛,有八萬四千種法門可以去修習,但只有一種最為殊勝淨土法門。此次參加了《彌陀經》講座,雖然以前曾聽過《彌陀經》,但卻不了解其中的義涵,只知道佛陀在述說阿彌陀佛的功德,今才明白,阿彌陀佛的願力是如此之大,要有雄厚的善根福德因緣,要懷有一顆恭敬的心,深明法義,念佛求生與阿彌陀佛結下深厚緣分。

上課期間,學生非常感動,心中好想點亮了一盞燈,在那狼嚎虎嘯,充滿著種種慾望煩惱的夜裡指引著我們。那山多延綿,那水清澈有甘甜。普照的地方,那雲多純淨,那花多彩又鮮豔,佛所賜予的家鄉,為何還要去追尋那不真實的世俗界呢?我們是要消失在光中,還是黑夜裡?不管如何艱辛、困難,一定要老老實實聽聞,將經教弄明白。

 

王姿云

這次的講座是延續寒假的《彌陀經》而來,因為有上次講座教法的薰習,這次聽起來更能理解與體會,六天的時間很快過去了,深深地感覺到聞法的機緣是如此稀有難得。每每上課,聽到老師講述極樂淨土的環境,享受諸樂還能不斷增上,全仗佛的大願力,阿彌陀佛為我們五濁惡世娑婆世界眾生開啟了淨土法門,又在法門中開啟了持名念佛方法實為捷徑中的捷徑,只看我們有沒有誠意想去,有了信願念佛,臨終時就能現在其前接引我們,想到這不免心中充滿大大的感動。

六天課程全在閉關修學《彌陀經》,能夠和眾同儕一起學習更有說不出的快樂,當真正了解一生的目標方向在哪,就不會渾渾噩噩度日,而得親近善知識,而得修學正知見,我並不害怕,也不迷惘,因為我知道他是我唯一的出路。

感謝成就我們六天課程的所有師長義工們,阿彌陀佛!

 

劉千瑜

在開訓典禮時,師長們也提到了能辦講座,實是一件不容易之事,要所有的因緣具足,缺一不可,能夠受用這些是需要福報的,以後有了工作,未必能參加全程,也是現在應好好珍惜的,這次老師抱病上課,身體欠安,也更加的有感觸,能夠坐在下面舒舒服服的聽老師講課其實是很幸福的事情。經過了寒假上過一次,或許還是無法完全了解《阿彌陀經》的內涵,但再上一次,又加上雪公太老師的筆記,覺得《阿彌陀經》其中的義理,念起來似乎又更親切了,念經時,腦中自然浮現了科判隨文入觀感覺分外精神,希望這樣的法喜能一直持續。

 

沈孟儒

這學期甚少接觸佛法,平日被諸多苦惱繫纏而不能自拔,幸得參加此次講座又能接觸佛法,對於聖人之境又有了欣羨與想像,希望能於日常中多多串習課堂上所習,對治煩惱,不任己在其中載浮載沉。

 

 

汪鎮宇

送親人往生,跟學會長輩去幫人助念,還有平時早晚課念佛等,經常是在念誦跟聽聞,卻從來不曾這麼深入去了解,原來阿彌陀有這麼殊勝,是秘密咒,有這麼大的力量,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及發自內心讚歎!對於佛法的學習,有種奇怪的感覺,好像學了越多,懂得比較多了點後,卻又更不懂的感覺,實在是需要更努力的去學習!

一場大專講座要辦起來,除了老師殊勝的經教傳承,還要仰仗強大的後勤支援,實在是非常難得殊勝的因緣,需有大福報才能躬逢其盛,學生非常感謝老師抱病上課,也感謝在後面支持的師姑師伯,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正法、正知見。

 

王文徽

這次聽講座覺得自己在佛學上的接受度和領悟力都有大大的提升,可能是第二次,感覺上比較熟悉,加上在講座前有特別把佛學上似懂非懂且常常出現的詞、名相,做了些準備,所以聽課時納受老師解釋而得法喜。

特別在講座前就自體性義涵和學長們研究一番,在課堂上有很大的體悟。因為諸法體性皆不可得,所以一切不可能都變成可能。最感動我的體悟是,因為我的自體性空,所以我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的推理、推論都合乎邏輯,感覺前方的路都亮了起來,而且慈悲的阿彌陀佛把往生極樂世界的方法設計的如此簡單,未來學生將以往生極樂世界設為我的中程目標。近程目標為修學佛法,體悟佛的智慧,並且多做利益眾生的事,努力斷除煩惱惡業,修一切善,為成佛的路上累積資糧,以完成成佛的終極目標。

很感謝老師們的教導和學長們的指點,能在人生中找到方向,一步一步地修正我的知見。現在真的體悟到,為什麼老師常說決戰點在正知見。而且正知見不是道聽塗說來的,或是自己看書體悟來的,而是有好老師教的、有傳承的。

 

白文輝

之前就希望有機會學習《彌陀經》,此次真是心想事成,就如同本經之特殊處,眾生只要信願行,阿彌陀佛便來接引眾生成佛,此乃十方諸佛國土未曾有,實在是不可思議。

過去由於稍有接觸本經,得知此生要離苦得樂,唯有依淨土念佛法門才能有所成就,而且是捷徑中的捷徑,有別於其他法門,修學方法很難、很複雜,而且還要經過許多的時間,還不一定能有成就(因為可能會退轉),所以真是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在此生得遇淨土法門,有了脫生死的機會。

然而,要往生成佛還是要建立在想要令一切眾生皆能離苦得樂、同成佛道的基礎上,所以要充實自己成為人才,才能將此法門推展開來,令更多有情能得到真實利益。但如果沒有對教理上有所明白,就無法達成上述目的,因此在聆聽教法後,深入地了解「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沒有老師幾十年的修學、整理、教學,自己如何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得聞正法,有正知見呢?沒有善知識的教導,正知見的確立,如何能在此世利益眾生、利益自己呢?在經過此次講座後,更確立了自己修學的目標,更了解阿彌陀佛的智慧與慈悲,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榜樣,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感恩老師、師長、蓮友、同學及所有護持的大德們!

 

蔡易儒

這次講座使我心中充滿許多法喜,每次的講座都是甚難稀有的因緣,能夠學習有傳承的正知見,能有一同修學的同儕,能夠學習有法本、資糧,能夠了解淨土殊勝法門的內涵,能在末法時期遇到好老師,這些都是難以想像的福報,我們應該懂得珍惜每一次的緣起,不可空過。

淨土法門是末法時期唯一的出路,我們有幸聞法,更應該致力於教法的傳承,不可斷人出離的梯航,若無人弘揚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的殊勝也不能顯現,如此便辜負了佛的心意。老師說:修學是唯一的出路,利益他人是唯一的出路。雖然學習的過程是很不容易的,往往易使人懈怠、退縮,但這是每個人必須克服的障礙,因為如果沒有聽聞正知見,很多好的觀念是不會生起的,這有賴於遇到好的善知識。希望自己也能利益別人,成為別人的善知識,並懂得眾人和合一同努力,才能報答三寶和善知識的恩德。

 

唐維典

本次講座,接續上次內容,對於抄筆記的速度雖有變快,但是還是有待改進,畢竟要了解的東西真的太多,思維力記憶力都有限,希望之後能有阿難尊者十之一、二的能力,相信很多科判我能熟記,對於般若的智慧也能日益增上,將來最重要的就是去極樂世界跟諸上善人學習,早日圓滿佛果。

 

胡芳瑋

在成長的過程中,好勝、不服輸的心一直伴隨著,時常逼迫、驅使自己需不斷努力向上,總是認為延遲的快樂會更美好,然而在一個個的階段目標或所謂的夢想達到後,卻沒有滿足、喜悅之感,只能歸咎於自己不懂知足,又或認為是不夠努力所導致,而不知在這種心思的上上下下卻也引起許多的煩惱與執著,身心俱疲,且常看見世間不斷追逐名利,但追逐名利也引發許多惡果,因此自己對這些名詞一直抱持著模糊的定義,只知道要自我精進且與人為善。

此次講座的前幾日,在心中對自己說要安定心思,很顯著地在講座開始後聽課的效果特別好,且同坐於身旁的微智學長因為聽課能力非常好,若我有不理解或筆記不足,一下課就能補足,也讓我越生信心越了解法的道理,也發覺先前那些所謂的精進或快樂等等的定義都是有偏錯的,有種「原來如此」之感受,這種一念之轉讓心中著實生起,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之體悟,法喜充滿心中。

 

李明哲

本次參加講座獲益良多,在佛經科判上的研讀,令我更懂得如何從大體上去觀察,這有利於明哲未來在學業上學習吸收的效益與能力,此其一。在《阿彌陀經》中,老師常會提出問題讓大家思考,邏輯推理,體會到老師說能把佛經學好,讀書、成績,你的同學根本比不上你,這邏輯思考訓練好了,能得到的受益根本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此其二。在這次講座中,認識了諸多學長,彼此間更加熟悉,一起研討、辯論,在夜晚共同精進、共同動腦思考,與諸多善知識結下了善緣,也在好多學長身上、言行舉止上、思想上找到了好多我所欠缺的,我未來能進步的空間實在太大太廣了!此其三。

最後,常看到很多學長都在默默地為大家付出,不求別人知,也看到老師那令人敬重、令我雞皮疙瘩的精神,同時也有些不捨,老師為了我們大家為了社會糜爛,付出了多少?而我卻在做甚麼?老師又希望甚麼?此次講座後該深深反省了!

 

謝佳璇

這次講座可說是我第一次接觸真正研討佛學,以往只是念經回向,曾聽人大約解釋過極樂世界,經過這六天,更加了解,並產生更大、更確立的往生目標,並且更想與家人分享,希望能幫助他們與佛結緣,能明往生法。此次上課的機會我爭取得值得,雖然真正吸收的不多,但是卻對我有很大幫助,這次的講座讓我心中充滿了心得,天天不同,有法喜、煩惱、感動、疑惑、領悟和一半的充實感,我喜歡晚課時間,大家都齊聚一堂大聲念佛的時間,其實有點想拿出手機錄音,回家想念時就放出來,念佛時心想極樂世界樣貌與刻上名字的蓮花。

而師姑們的飯菜真的很美味,有時中午沒吃完的菜到了晚上又變成了另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餚,要是學校有這樣好的素食,我絕對天天報到。因緣是很奇妙的東西,一個小故事說,修學佛法如一位口渴的人找到一條河水,擔憂的問,水如此多叫我如何喝盡,其實沒人叫他喝盡,他可盡量取用,拿多少用多少,而非認為佛法甚深廣而退縮,取用的開心不要太有壓力。另外我也覺得這裡的同儕非常優秀,看著一些人認真精進、相互恭敬的模樣,覺得很棒,甚至佩服,而關於佛法,稍不注意就會出現偏差,產生誤會,修學的重要、平衡的重要。最後感謝有這個機會度過特別難得的六天,也很希望老師身體健康。

 

張鑑光

此次參加講座。雖然不懂的東西還很多,但是也解決了心中幾個疑問,同時也更明白爸爸、媽媽從小到大在護持、推動的淨土宗,如此深刻、如此不可思議,也更能理解爸媽從以前到現在的所作所為,參加本次阿彌陀經講座,儘管有點累,但還是有很大的震撼!

 

莊惟盛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集合人才團隊,培養人才的地方。阿羅漢在現今的娑婆世界少如鳳毛麟角,在極樂世界則是多到難以計數。人在學習上,外緣是很重要的。到了一個學習的環境,花少許的力氣就能隨順外緣的力量往上走。在極樂世界是太子的學習法,阿彌陀佛聘請最好的師資來教學,並且環境是眾鳥化迹、行樹演法,學習可謂易如反掌折枝。如此殊勝的環境,令人嚮往。

學會的學習環境就像極樂世界,是以人才團隊來培養人才。且擁有諸多通達教理的師長,能將經文筆記精準解釋,讓我們輕易獲得法義,這樣的福報,真不知是如何才有的。未來還有這樣的福報嗎?應該是不容易的。別人沒有的學習機緣都被我們遇到了,應該要很努力的學習,而不是進進退退的學,也不要像沾醬油一樣,有學又好像沒學,似有若無,似懂非懂。學習應該要一鼓作氣,要有二十里行軍的精神,不管今天心情好壞,在教法的學習上都要往前推進。每次的學習,盡量當下就搞懂,課後作複習。把握機緣學習,提振學習士氣,這兩件事情,我們應時時銘記在心。

師長們所做的各種善法都是我們所隨喜的對象,其中的忙碌、辛苦是我們難以體會的。而其中又蘊含著多少的悲心、苦心,伴隨我們成長,只能如管中窺貌,可見一斑,略知略懂。在舒適、引人入勝的學習學境,背後有多少紛雜的行政事務、各種資源的籌備、人事上的協調、蓮友的照顧,在師長團隊的悲心策動之下,全部一肩扛起,就為了讓我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希望我們不要辜負師長們的一片苦心,應該要振作,腳踏實地的學習,結合團隊的學習,絜矩之道的學習,飲水思源。

有教法就有力量,有教法就有出路。遇境逢緣,或許別人來看是死胡同,但有教法觀修的人卻是一片天,差異之大有如天壤之別。教法必須來自於師長的開演,沒有師長的宣說,就沒有教法。沒有教法,就沒有出路。師長就像是險地的救生員,攸關我們的性命,祈請師長們能保重身體,長久住世,多多攝受學生,我們會用功的學習。聽聞教法,讓我們有正確的知見,就像轉萬花筒,依教法而轉,依正知見而轉,命運隨之而轉。願我們能夠有恆的在教法上聽聞,獲得正知見,自行化他,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王宥琢

雖然《彌陀經》已聽聞第二次,但對於求生西土之希冀之心,仍不甚強烈,還處傻子的地步,不過經過一次次講座薰習,感覺聽課從零散的點已連成線,許多名相已經從單字化為義理,對於一些佛法的味道有些粗淺品嘗,不過我們是要學佛而不是佛學,將線織聚的關鍵大概就是想成佛的心了,要站在佛的立場讀經、解經,或許才是最淪肌浹髓的體會精義,另外老師生病不能教,或許是觀待我們的心不能或不想學,由這一分來說,老師之病體亦由我們所致,這無常也顯出講座的可貴,切不可做平常視之,希望能提起正念,不論未來工作、瑣事,都能一直學下去。

 

李偉邦

第一次聽聞佛法,可惜是於第三天才加入講座,以至於上課老師所說大部分都不懂,連筆記都不知從何下手,所幸分組研討時間,承蒙各位學長及老師教導之下有跟上些許進度;於昨日詢問雨橋學長禮佛之動作如何施行,聽聞雨橋學長於心上及行動上之禮佛,突然反思前幾天皆因怕跟不上進度以及凡是動作一昧模仿學長們,沒有用心體會佛法的奧妙,於最後一堂課轉變心境,甚有豁然開朗之感,雖說一些基礎亦不懂,但能理解部分就已開心不已,希望可藉由往後的參與能對佛法進一步認識。

在生活上,也承蒙學長們的照顧,以利能迅速融入群體,學長們皆主動解惑,往往一皺眉就有學長及老師們的關心,並發現與會人士都不排斥出公差,甚至爭先恐後去做,這與外面世俗差異甚多,在路上遇到學長、師姑、老師皆慈眉善目,互相禮讓,一生中少許有如此沉靜心靈之地。

在來營隊之前,擔心粗茶淡飯,睡不安穩,實際上三餐皆豐盛,也是一生中吃過最好吃的素食,睡覺也是一覺到天亮;晚上與各學長討論時,也發現個學長身上除佛法外,有很多值得學習,如好學、幽默等等,學長們亦以上課所學互開玩笑,也讓我藉此了解彌陀經內容;早上晨練是第一次於清晨運動,雖然早上難以起床,但運動後卻能使早晨充滿活力,也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老師、學長們也不斷在休息時間傳授許多佛法外之做事道理;最令學生敬佩的是老師前幾日抱病上課,以往所遇老師皆為生病就找代課老師或是請學生自習,老師卻因為想傳授正法直到最後才被說服休息,而抱病上課的老師卻依然生動,時而誇飾的表情依舊記憶猶新;聽聞雨橋學長所說,開學後一、三、五、六有講座,希望能不因學校課業而未能參與。

此次於如此好的環境下聽聞佛法令學生受益良多,感謝老師及辛苦籌備之工作人員以及所有學長的照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