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期::專題研學-聖者的祕密~大佛頂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探源

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簡介(十九)烏芻火大

時哉

空王佛前同發心
護持佛轉正法輪
欲火觀空清涼月
示現神力降魔怨

 

          烏芻火大

 

丑四、七大圓通


前言:


每一個圓通都可以幫助我們降伏煩惱,只要運用這些修行法,修行的功力就往前進,降伏煩惱的能力就轉強。有人說我學佛很久了,但煩惱依舊起來,此不能怪佛法,多年來不思長進,當然無法對治煩惱,不該質疑學佛法有什麼用?要問問自己可曾在遇境逢緣時認真觀修過?

寅一、烏芻火大
卯一、作禮陳白


經文: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


烏芻瑟摩此云火頭,即火頭金剛。金剛或是大菩薩或是佛,倒駕慈航示現為護法神護持正法,對佛法的貢獻極大。火頭金剛於如來前,說彼如何依火大來成就。


卯二、陳白之言
辰一、因欲得觀


由於婬欲之火而觀此欲火,何以會墮入地獄的火海,乃以內之欲火招感外地獄之火海,火頭金剛即是以欲火為所觀境,由火大證入自相空。

巳一、宿生多欲


經文: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欲。


性多貪欲是有情眾生最為麻煩的習氣,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愛為欲界欲愛、色界色愛、無色界有愛,然以欲界婬欲之愛最利害,觀待男女色所生起的貪色慾望,由欲愛成家立業等等,儒家會淨化成傳宗接代,佛法更要淨化成菩提眷屬,即使行相上示現在家相,心態上要有出離的心,因為貪欲能生諸多過患。


巳二、遇佛授觀


經文: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說多婬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觀,百骸四肢,諸冷煖氣。


王者自在義,此佛於空自在,名為空王佛。實則每一尊佛皆於空自在。此空王佛乃久遠劫前之古佛,在《法華經》上,佛說自己與阿難,在久遠劫前,同於空王佛所發心,當時師兄弟包括烏芻瑟摩,今日團聚都是宿緣所追。


佛與阿難同在空王佛所發心,結果一位成佛(釋迦牟尼佛),一位來傳承(阿難),一位來護持(烏芻),當時之願,方有此時之聚。


任何的造作(業)未來都會以果報的方式呈現,除非中間生起對治的力量,此即業力不可思議,業以心思為體性,心思乃內心隱微處的想法,若口在念佛,內心隱微處羨慕富貴的果報,在常伴青燈古佛的修學中,未來大富大貴的果報已漸露曙光。


印光祖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提到,清朝有三位富貴之人由於前世出家為僧,在修行中隱微的世俗心思,感應來世有功名與娶嬌妻美妾之福報,圓滿他們的修苦行之願,所以修學者心思當中世俗的遺憾要越少越好!


烏芻瑟摩在空王佛時由於性多貪欲,成為修行障礙,佛說多婬人,成猛火聚。由於內在的欲火、婬火,燒得他不自在、燥動,所以人坐不住,靜不下來,想往外跑,乃追逐五欲的燥動相。追逐五欲的欲火,一方面令身體燥動,無法靜下來;另一方面也易燒壞五根之身,所以欲望多的人,容易髮蒼蒼、視茫茫、齒牙動搖,現在的人為了追求物欲,比古人還要辛苦,未老先衰,體力不濟,面對競爭壓力大,生活作息無法正常,所以根力容易衰敗。


何謂猛火聚?五欲火發起時,用三千大千世界的大海水去澆也澆不熄!佛菩薩也沒辦法令彼清涼。八十九年到九華山朝聖時,見到一首地藏菩薩送童子下山(還俗)的詩,其中有:「空門寂寞汝思家,禮別雲房下九華。愛向竹蘭騎竹馬,懶於金地聚金沙,瓶添澗底休拈月,烹茗甌中罷弄花,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當世俗的心思生起時,連地藏菩薩都要送他下山,佛菩薩並非萬能。
此時空王佛教火頭金剛遍觀周身骨節及兩手兩足,靜觀當未對欲塵境時全身本自清涼,當攀緣欲塵時,心思帶動火氣遍體,手足全身都不安分,心神不寧無法安定,心生怖畏。



辰二、觀成得名


經文:神光內凝。化多婬心成智慧火。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


神光是智慧光,內凝乃單純以火氣為所緣,觀察火的自相,火氣是否自體存在?真實存在?世間人看是宛然有,明明就有燥動之氣,氣功師父或者有神通的人來看,此人身上都是火氣在竄,若沒有好好對治,會燒壞五色根。


神光內凝乃觀火氣自相空,如何觀?第一、火是觀待地、水、風才能生起的,觀待地水風才有火相,若不觀待地水風,能獨立成立一火相嗎?其次要觀待欲境與欲心才能生起欲火。


若不觀待欲塵境能在心識上生起欲心?欲心尚且不生,何來遍身欲火?再者、火氣若在塵境上?那不用欲心,試問聖人無欲心,即使對境亦不生欲火。


然顯現的火氣從哪裡來?火乃被影現出來,如陽焰、如乾達婆城,顯現似有而自相了不可得。世間事情皆然,富貴須觀待貧窮而後顯現,在大家共許的名言下生起,有一個富法自己在那裡成立,都如水中影現月。當化多婬心成智慧火時,此時心力無比強盛。例如作壞事力道的覺受抓住,做善事的力道也是這般, 雪公老師說壞人反頭做好事,好人也比不上!好人十個有九個沒有那種魄力。壞人變好人的時候,力道是很強的,如周處除三害。火頭金剛化猛利的欲火為智慧火,從此以後諸佛皆呼召其名為火頭。



辰三、證果發心


經文: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心發大願。諸佛成道,我為力士,親伏魔怨。


烏芻瑟摩生起燒掉煩惱的智慧火證得阿羅漢果位。並別發大願成為菩薩,諸佛成道時彼為力士,發願作諸佛的護法。須知法要流通除了要有說法者與聽法者,還要有護法,這些都是互相觀待缺一不可的。


魔怨如何生起呢?修學佛道時,觀待宿世的惡業生起眼前的障礙,火頭金剛成為護法,乃觀待魔怨而有,所以金剛可得嗎?是觀待於魔怨說金剛,魔怨沒有了,還安立什麼金剛?名言安立為金剛、菩薩、佛,沒有觀待眾生可度,成什麼菩薩、佛之名呢?菩薩的自相空、佛的自相空,觀待救度眾生方有菩薩、佛之名言。



卯三、結答圓通


經文: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燄,登無上覺。斯為第一。


身心煖觸之形象為何?比如胃痛是身識的境界,胃痛是觸塵,身體上的感覺都是觸塵的顯現,要靠身識去認識,眼識不能看到胃痛,鼻子不能聞到胃痛,耳朵不能聽到胃痛,胃痛是觸塵的面相,以身根、身識去緣胃而產生痛覺,如果身識不起現行,就沒有胃痛這件事,胃痛要靠身根、身識緣觸塵而現起。身體之火大是觸塵,燥動不安非眼識境界,非鼻識境界,是以身識去感覺的,所以火大屬於煖觸。此時以火大觸塵為所緣去觀察,了知體性空寂。火大自相空,不妨火大流通,身心不受阻礙。


諸漏既銷,生大寶燄:煩惱的現行與種子都在現證空性的智慧對治下消滅,生起智慧的火花。


登無上覺,斯為第一:此人是成佛的聖者,眼前示現為金剛,成為釋迦牟尼佛的護法。古人說: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千佛對一佛之護持是怎麼來的呢?乃因往昔於法上結緣,如火頭金剛對釋迦牟尼佛的護持。修學佛法的善緣聚會,比世俗親愛的聚會更值得珍惜的,彼此不但是道義之交、生死之交、正法之交,而且延續的因緣都會助成在正法事業上的成就,如阿難尊者和釋迦牟尼佛的師徒傳承,也是往昔在法上當師兄弟生起的甚深因緣,所以要好好珍惜團體中彼此互為同法者。(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