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期::活動報導-瀋陽國學講座暨臺北造就時代菁英講座

造就時代菁英講座心得分享

善根來自努力學習

多看多聽多學多思
腦力經過一番激盪
前所未有心得呈現
 
無盡燈  吳錫堂
八月初,隨師長們到瀋陽參與「海峽儒家思想民間交流暨國學經典高級研修班」的研習,並於研習課程結束後,另至遼寧、山東數個地方參訪。在讚歎近年來經濟發展所呈現的成就時,特別銘刻在內心的有兩個地方,一是瀋陽故宮,另一是研習會場。
繞完瀋陽故宮,內心很慶幸自己是生於現代,尋常百姓家所能得的生活享受真比帝王將相舒適太多了。然而,從這沒有什麼可資享受的皇宮,皇太極卻能以之建國,並開啟清朝的一段盛世。觀其建築,非以雕刻畫棟取顯,而以融合五族文化特色為主體,在小小的宮殿裡面顯示出不凡的格局氣度。
在研習會場裡,很訝異有那麼多人從遙遠的各處到此參與早被認為非主流顯學的論語講座。師長學長們的用心情形在他處是很罕見的。研習期間,屢次與師長學長們交談,皆謂以越聽聞越生歡喜之心,生怕有隻字片語之錯漏,就其而言,這是一次非常愉悅的體驗,竟是由學習聽聞而起。
十二月中旬在學會開辦的「造就時代菁英文化講座」,基本上是延續前次研習而來。囿於學會場地的狹隘,無法容納更多的同法者是美中不足之處。此次的講座主題,在造就時代菁英文化、在傳承道統,這是延續中華文化道統非常重要的課題。要成為人才必須好學,向善知識學,但何者方得稱善知識?善知識是具能傳承文化道統者,與之向學方能成就自己。有賴明明德基金會劉奇會長發心欲找好老師、尋覓正知見,奔走世界各地,終有機緣覓尋傳承中華文化道統之雪廬老人一脈,也促成了兩次的研習會。
師長中,瀋陽師範大學劉兆偉教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雖已自學校退休,但仍孜孜不倦的學習,不厭其煩提攜後進,時時為弘揚中華文化道統而努力著,殊堪效法。
今日我等不斷的研習孔門經典,非僅己身受益,更冀望能栽培出文化的大受之才、有見地之菁英。雪廬老人曾謂:「只要出一大儒,社會風氣必變」。研習會結束不是就此停息,而是要更努力地修學,來自瀋陽、吉林、浙江、順昌、福州及馬來西亞的師長、學長們,讓我們以之持續共勉。
 
瀋陽講座會後勸勉之言       瀋陽劉兆偉教授
 
此次二位教授,以及這次講座的成辦者,同樣有著高度的責任感以及承擔精神,承擔著文化復興的重要任務與義務。他們由衷地、溢於言表地來展示了那種復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業程和執著,這一點是值得我由衷地佩服和欽佩的。
二位教授以及台灣學者一行,他們在研究學問問題上,尤其是唐教授在講課過程中是字字確鑿、字字較真,這在做學問上個人認為是漢代遺風。然而唐教授的學問不只漢代遺風,對宋學有益部份的吸納與弘揚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就是說唐教授在講課過程中強調史實的準確,真是一絲不苟,堅決反對脫離實際,脫離社會,反對與時俱進這樣的一些學風,所以毫無偏頗,做到了中正、中庸之道,這本身就是在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當中的好的學風,字字較真,字字求真,字字問為什麼,再問為什麼,再問為什麼,三個為什麼,所以可以說《論語》講得透、講得深,這是我不及的,我沒到這個程度,我還限於第一個「為什麼」上,所以在今後的工作教學當中我也要爭取做到第二個「為什麼」,第三個「為什麼」,要很好地解答,這是第二點。
讓我尤為感動的,唐教授、林教授充分展示了師道尊嚴、師道的正風正氣,也為我們做了表率,做教師的就應該充滿浩然正氣。這個正氣是哪裡來的?不是自己裝出來的,充出來的,而是自己一遍遍、點點滴滴的修養積累幾十年所致。所以我們作為好教師,就應該點點滴滴、正風正氣地充實自己,才能夠學唐教授、林教授於「萬一」。
而唐教授在講課當中,使我最感動的是講李炳南老教授,他的楷模風懷,傳給大家,大家至今尚有師生之誼,師生深厚的情感。尤其是紀錄片展示的李炳南老教授去世前一年,眾弟子陪侍他去郊外旅遊,去看山水風光,九十幾歲的老人坐在船頭上,大家在兩岸踏歌,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師德、師生之誼、師道傳承,這一點是值得我學習的。我是研究教育史的,我還比較重視傳統文化,還比較重視師道,但做得遠遠不夠,對我的老師也能夠教師節、春節去看望,我的小學老師還在,我的初中老師還在,高中老師春節時候還在,現在不得而知,打電話沒有通,也就沒再過問,我最好的大學老師去世了,我幾次找他的孩子想去拜祭,但至今還不知道他的墳墓在哪裡,比較起來我是多麼的慚愧,所以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教育,我深深的體會到了這種真實的師生之誼,這種人的真性,人的善性的本真,通過唐教授的講課傳授給我們,尤其感染了我這一個年齡比較大的老學員,我深受其益。
以上這幾個方面我認為是最為主要的,對我來說。除此之外,我沒有仔細地聽林老師講的唐詩,唱的唐詩,我只是在外面聽了一些,我覺得這個方面也會給我們帶來了文化藝術的珍存,也會帶來文學上的真正意義。我們只講文學藝術陶冶情操,如何才能陶冶,什麼樣的藝術才能陶冶,什麼樣的情感,什麼樣的韻味、韻律、情義、情感到什麼程度,才能陶冶人、影響人,才能做到我們古聖先賢所說的風之、化之、薰之、陶之,我覺得這兩天唐老師和林老師的課起到了風之、化之、薰之、陶之的作用,我自己是有深切的感受的。我雖然七十有餘,但孔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君子怕的是一個人的末期名不符實,我被學校評為教授,但夠不夠教授啊?現在看來有許多的不足。雖然評為我是一個比較好的教師,但我還是要繼續努力,把台灣學者有益的思想、觀點、學問好好學來充實自己,即使年紀再大,也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好教師,這是我的願望。但作為老教師,也不能迴避自己的缺點,不能迴避自己的矛盾,儘管自己覺得還有不足,但也要把自己的不足展示給大家以取得大家的批評指正。
 
讀書會有感
瀋陽教育廳長助理葛洪源
唐老師:您好!今去信向您彙報我們瀋陽學生的學習心得和體會。
跟隨高老師學習《論語》十幾天,心中的歡喜常常生起。過去自己讀《論語》時,不理解爲什麽孔夫子明知「道之不行」,卻「知其不可而爲之」,率衆弟子遊說列國十四年;不理解爲什麽孔夫子積極入世,屢不見用,卻能夠「不怨天、不尤人、下學上達」,心態極爲平和。高老師耐心的講解,讓我們知道了夫子周遊名爲行王道,實爲培養弟子,爲文化集大成鋪排。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諸多困惑如今雲開霧散。
堯帝「允執厥中」的聖訓,顔子「不遷怒」的修養,曾子「忠恕而已矣」的善巧,如此之類聖賢「執兩用中」的閑熟,原來都源于形而上的智慧攝持形而下的事理,我們心中多年的滯澀一朝豁然貫通。
在高老師引導下,我們漸學漸進,越來越領悟到您開示的「正知見」的重要意義,越來越領悟到形而上的智慧沒有老師在旁,果真是學不來的。世風雖然日下,但有老師在,「文武之道未墜于地」,我們滿懷信心聞足善道。
每堂課,慢慢咀嚼,在口齒留芳中感受《論語》的醇美;每一天,不斷串習,在格物致知中感受《論語》的至善。這樣醇美至善的意境他處已尋無可尋,我們期盼再有機緣聆聽您和高老師的教誨。
 
馬沐僮
二0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臺灣之行,是我從事旅遊行業以來最有意義、最有價值、最為珍貴的旅行。這是一次增長智慧之旅、增長學識之旅、重新點燃生命之旅。
回首那一日日一幕幕,真的有很多的感言:下飛機時所看到親人們的笑臉;下榻酒店房間裡的溫馨提示;上課下課老師們的噓寒問暖;口口入食的美味暖人心田;臺灣學長們榜樣的展現;設計餐前觀修的用心良苦;科技前瞻的超前視角;乾隆大展的大開眼界;老師的教導與知識授予;遊學時的學行並用;離別之時佳品饋贈與貼心甜點等等……,處處都是那樣的盡善盡美,觸動我的心靈。無處不在的熱情讓這次的學習充滿了歡喜和感動。末學所學到的不僅僅是論語範疇的知識,還有智慧的種子在我的腦海裡播種,讓我清楚地建立了在有限的生命裡如何去生活的見諦。顏淵的淡泊精進,博而不傲。子路的忠義魯莽。孔子對弟子的諄諄教誨生動的呈現後人,孔門先賢的品德,如此的文化瑰寶都深刻的教育了我引領著我。讓我學會放下的胸懷、釋然的豁達、勤儉的珍貴、精進的意義、仁心的德善、傳承的責任。只有這樣的人不爭利獲取,處事以善讓為先、以仁心德厚做人、學無止境的謙卑並有利他傳承的責任,這才是最為幸福的、活出生命意義的人生,這才是積福積德之人!「我要成為這樣的人」,這是我的決心,是此次學習最大的收穫。
傳統文化需要傳承,而傳承不僅僅是拉幫結夥的學習和只為了武裝自己與淨化心靈,不僅僅是口口相傳和勸解求同。傳承需要生根發芽,從小培養從兒時學起,從園丁傳教開始來改善這個社會。末學這樣的所感所思都來自於弘明學校和幼稚園的所見所聞,讓末學知道培養人才的重要,培養仁心的可貴。感恩這份因緣很幸運的加入明明德的大家庭,有機會這樣的學習成長,末學倍感珍惜。末學將把自己視作未來的人才,精進的學習融於行動。這才是對唐老師及明明德最好的回報。使之對傳承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綿薄之力。
在這十天的生活裡,末學用心的觀察著學會的各項接待工作。組織架構清晰,訓練有素,這一切的背後體現了每位老師待人的真心誠摯。以這樣的仁心善愛對人,一定呈現的是溫暖與優秀品德的交融。如若是為了工作而做那是自私為己的,那樣即便展現「禮」,也一定呈現不了「敬」,那樣的「禮」便是浮華。一邊學習寶典一邊學習榜樣,這樣才是最好的學習。學會氣象讓末學感到肅然起敬。每一位老師都以學會為家,視自己是大家庭的主人。事事關聯自己,處處以學會的利益出發,如此忘我的精神深深刻印在我的心裡。末學認為使我們感動的行為便是最好的感召,自身的修為是對社會最好的展示。
探索科技前瞻,觀覽乾隆大展,古代與當代的對比衝擊著我的內心。當今科技所帶給人類的生活模式與思想邏輯發生了很大很快的變化。如何面對這樣的衝擊與挑戰?無論科技怎樣的迅速發展,德心仁厚一定是發展的基礎和根本。這樣的發展才是向善的有價值的。老祖宗所留下的瑰寶是保護人類的文化武器,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發揚,方能創建美麗的和諧家園。
一切的美好創造從自己的改變開始,見地決定命運。內心的喜悅來自於此次的學習收穫,好像看見了眼前的星光大道,這條學習與弘揚傳統文化的路就是我一生的路。
 
臺灣文化之旅感悟   齊威
 
回瀋陽已數天,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臺灣的一幕一幕,總是不經意間在腦海浮現。雖然沒有遊歷聞名遐邇的那些自然景觀,但是,所收穫的文化內涵,已經將我的內心充滿。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做為從遠方來的友人,深刻的體會到了臺灣同仁的熱情,從接機的那一刻起,直到送機過關,我們時刻都被這種熱情所包圍。從酒店的導引桌牌,落雨的清晨及時送到賓館的雨傘,遊覽行程的安排以及陪同,處處都做到了細緻入微。在此向臺灣的各位老師表示誠摯的謝意並深深的鞠躬。
此次臺灣之行,首先收穫的是文化內涵,唐老師的《論語》講習,依然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您那種在談笑間就能把儒家的內涵娓娓道來的功夫,令我十分欽佩,更是我心嚮往之的一種儒者的生命狀態!我個人研習《論語》已經有幾年時間了,這次收穫最大的地方,就是對顏回生命狀態的瞭解更深入了:他一直活在超越的生命境界裡,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好學的榜樣。孔子讚歎顏回的好學,先前一直不能體悟只是好學而不出仕,他的生命價值對現實社會的利益在哪裡體現?如何向現代人宣傳顏回,如何能讓他們接受顏回,是一直以來困擾我的問題。現在似乎有了答案:好學直接可以入道!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顏回的價值本來就不是現實世界價值的價值!不知道這樣的理解是否可取?請老師們指正。
聽唐老師關於《乾隆展》的講解,對內涵二字有了更深的認識—唯有有內涵者方能發現內涵、開啟內涵!唐老師不但通達經典,而且對於歷史文物內涵的瞭解,更是讓我歎為觀止!參觀《乾隆展》若沒有唐老師的講解,對我來說,就又是一場走馬觀花,看看熱鬧而已。但是,看過之後,個人也產生了疑惑,乾隆號稱「十全皇帝」,那他真正把握到儒家治世的內涵了嗎?明朝中葉以後中華大地上已經有了文藝和科技大發展的基礎,可是,從滿清入關統治中原就大興「文字獄」,康、雍、乾三朝是愈演愈烈,冤死之人不計其數,其中不乏才華橫溢之士。在此種情況下,對內許多自由的思想,高明的創建都被壓制,對外又實行閉關鎖國。清朝所統治二百多年,正是西方的文藝復興大發展的二百多年,造就了西方的工業文明,如果從整個人類歷史來看,乾隆皇帝和整個清朝的歷史是拖了中華民族發展的後腿的。不知道這樣的見解是否可取?請老師們指正。
這次來臺灣還有的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發現老師們都過著一種儒者的生活,包括為我們提供各種服務的人,你們都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每天看到你們的第一眼就是滿臉的笑意,毫無造作,那就是你們心靈的外放,我感受得到的;你們可以把樓上、樓下、走廊、包括洗手間在內,都安排的很雅致:精美的插花無處不在;怡人的熏香遍佈虛空;課間的小食美味可口;香濃的咖啡甚是提神;素食的正餐,無論是顏色、造型、香氣、口感都讓我想起來就流口水……
想說的還有很多,但最想表達的就是感恩,感恩中華民族的祖宗有德,在臺灣保留下了一支中華文化的正脈;感恩劉會長融匯兩岸文化的宏願,使我們有這次臺灣訪學之行;感恩唐老師、林老師,以及無盡燈學會全體同仁的真誠相待、無私教誨!
末學雖然不敏,但已立志,立志將夫子之學作為自己終身之學,若有餘力,也希望自己能做一些弘揚和宣導工作,以不愧天地、祖先、父母。所以,懇請無盡燈學會的諸位老師能常常不吝賜教。感恩!
 
臺灣之行學習彙報   賈廣海
 
非常感恩明明德傳統文化基金會會長劉奇先生發心,組織臺灣學習團隊,能夠再次當面聆聽唐老師、林老師及無盡燈學會諸位老師講授《論語》、《常禮舉要》等傳統文化經典。此次學習,收穫頗豐,謹彙報如下:
一.強化了一個「人才」觀念
在開班典禮、《論語講要》授課過程中以及結業式上,老師多次強調「有千古的見地,才有千古的品格;有千古的品格,才有千古的學問;有千古的學問,才有蓋世的文章」,以此來宣示研學《論語》的一個重要內涵,兼以激勵我們這些後學。授課之中,老師更累次提到孔子的使命與其說在傳承文化,其實更著意於培養人才。老師甚至直截了當地開示:「學習,是為了成為聖賢。」所有這些,再聯繫到這次學習班的主題詞「造就時代菁英」,就不難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以及對我們這些來自大陸不同省份的後學寄予的期望。
末學雖資質愚鈍,根基甚淺,但在聽課學習的幾天裡,老師的教誨反復歷耳,則不免有所悟,提起一種信念:一定要潛心鑽研,與各位同道同修共參,尤其是充分利用老師當面傳授的福報機緣,不斷精進,成為足以在文化傳承上影響一隅甚至一方的「人才」。尤其是末學有幸從事教育工作,更有責任,也更有便宜,以善巧方便,襄助救化荒蠻的人心。
從何處著力?就從培養見地著力。
老師說:「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如水之有源。」末學當以為自勉,把根源培養起來,蘊蓄起來,必求成長流布。
二.仿效「無盡燈學會」各位老師、學長,致力於「明明德讀書會」的發展。
在臺灣十日裡,從高老師、張先生等諸位老師、學長在桃園機場接機開始,一直到又把我們送回桃園機場踏上返程,以及十日中在學會上課學習,舉辦茶會,觀聽誠品的講座,考察臺北弘明幼稚園,遊慈航寺,考察台中弘明幼稚園、實驗高中,觀覽故宮博物院乾隆畫展,遊覽陽明山蔣先生故居等,學會各位老師、學長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給予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末學除了深深感激,更體會到各位俱以「無盡燈」為家,歡喜做事,發心為人,遂暗想自己,當仿效「無盡燈」各位老師、學長,在「明明德」今後的發展中,以主人心態積極加入其中,也歡喜做事,發心為人。
三.一些細節的內心體會
1.「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章,老師闡明課堂發問法有四種:不懂問,疑惑問,求證問,代發問。末學即受啟發,應在自己所供職的學校傳輸這些方法,並在今後「明明德讀書會」的學習中,不失時機地作各種問,自己精進,也助人精進。
2.「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章,老師開示:「一個人成功的必須條件有:老師、同學、人才團隊。」再次激勵我盡己力於「明明德讀書會」的團隊建設。
3.「子謂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章,經老師講解,覺得今後同儕學習,也要有正向的彼此較量,良性的競爭,「孰愈」是孔門的進步法,完全可以拿來為我等所用。當然,要深諳老師所說的「較量」之道:「人往往在枝末上較量,而不在根本上較量。只有在本上較量,才會在內涵上迅速提高。」
4.「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章,老師強調,「從師求學,不可以學後退轉,讓老師失去教學興趣。」這也是對我等的諄諄告誡之語,臺灣一行學習,雖然時間短暫,所學有限,但是所得豐厚,回瀋陽後,我等自當繼續按照老師所教之學習經典方法,繼續深造,精進不已。
5.「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章,老師言及「怒也是一種需要,如文王一怒而安天下。於私不可以怒,於公則可以怒。」末學思忖:好惡亦當如此,於私不該有好惡,於公則必須好惡分明。
6.「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章,老師說,人生要善於「把貧賤當富貴來經營,把富貴當貧賤來經營」,「學習的目的是找出路」,原來對經典的學習解決了怎樣安處人生窮達貧富的問題。
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章,老師講:「人生,若非道不離,便是業不離。知見不改,命運就改不了。德行科就是論見地,見地才使人改變命運,如袁了凡。」末學對照自己,不僅警惕,此番從師學習,法喜充滿,然而一定要能使這種法喜保持長久,方真有作用于己於人。佩服顏子,亦當如法而行。
8.「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章,老師評顏子的虛心,是心中沒有任何東西的虛心,末學頓有所悟,心中多憂多思多所籌謀,這是何等的不虛心,如此自然難得聽見善言,再殊勝的教學,學者也所得甚少,而其所行所遇必然匆促迫促。於自身,一定要以此為戒啊。
另外此章中,老師還提及,受命在「見地」,不在資歷、出身、人脈等,對我等又是一種殷殷的勉勵。
「學問皆由時間累積,沒有捷徑,孔子學易尚且韋編三絕,沒有天縱的英才。」杜詩「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略改「富貴」為「學問」,便可相映老師的教誨指導我等從今而後的治學。
9.「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章,老師提問,在「禮」上約束,為什麼就是行仁?結合老師的解答,末學理解為:行仁就是通達吉凶禍福。而行仁通達吉凶禍福,要有通權達變,有善巧方便,而不是蠻幹,所以要「約之以禮」。
行仁有四種情況:一是別人要求,二是別人勉勵,三是自己想要,四是慎獨才是真的。那麼就向慎獨的境界精進。
老師讚歎「克己復禮」是「人生的寶典,人生的圭臬,行仁的方便」,至此,徹底顛覆了末學自小在所謂「批林批孔」運動中結識並從此深植於記憶中的「克己復禮」的概念,心神不覺為之一爽。
10.「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章,老師講:「『文』後、『禮』後『卓爾』,不是世人立于名聞利養的『卓爾』。」,末學心中不免激動,此番老師表法,不也正是「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嗎?我等不揣駑鈍,在老師循循善誘之下,學而時習之,不斷生起法喜,也自「欲罷不能,既竭吾才」,遲早也一定會「如有所立,卓爾」!
11.「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章,老師從一個全新的視角,闡釋「因材施教」:「怎麼樣培養人才?要以教師的循循善誘,啟蒙拓開學生的見地,因其才氣特長發展。」末學聞此言似有所悟,做了二十多年教師,一直被要求,自己也想做到「因材施教」,卻始終不得其法,不知從何做起,如今落到「見地」上思考,確是一個可以好好試試的著手處。
12.「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章,老師分析出閔子騫所言,一為保全魯君,二為國家安定,三為自我安全,點破:言語非常重要,說不好就有殺傷力,不但傷人,也傷己,兩邊傷。
……以上聊舉數例,更多體會,還待慢慢整理筆記,深入思考。再次深深感恩老師的慈悲開示!
 
王娟
回到瀋陽,每日都會想起老師的諄諄教導,感歎不能天天留在老師身邊聆聽教誨。聽聞老師讓我們交心得,心生感動,老師沒有忘記我們!感恩老師。
此去臺灣能近距離走進學會,走近老師身邊,無論是言教、身教、境教、情教、意教都讓我備受教育,體悟出老師和學長們的用心及期望,惴惴不安中寫下幾點體會,懇請老師批評指正,並恕學生的無知與淺薄。
 
體會一:進一步深刻理解了教育的內涵
民族的發展靠傳承,老師不僅傳承了雪廬老人的道統,更發展了老人家的事業,是雪廬老人的好學生,更是我們的好老師,從老師授課的模式,課上啟發學生的問題,課下的與學長們的互動,到親自陪同我們考察弘明學校,都給我們呈現出鮮活的教育範例。從中讓我知道如何為師,懂得教育的責任與使命決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與技能,而是代代傳承的智慧文化,並通過培養人才再傳承發揚文化,以此潤化人心,移風易俗,發展民族之魂。
 
體會二:更加體悟為人師表的神聖與使命
此次學習,通過老師入情入理地講解孔子與德行科學生的對話,讓我知道萬世師表孔子帶弟子的那份情誼與期許,透過唐老師、林老師經營的團隊,讓我佩服老師的見地與眼力,從而更理解為什麼老師要把此次的學習定義為造就時代精英文化講座。我們每個人都是祖先留在世上的遺體,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書寫著傳承。面對飛速發展的時代,孩子們純真求知的眼神,吾輩只有以唐老師、林老師為榜樣,信受奉行,才不愧對恩師的教導。
 
體會三:個體成長要緊隨有著共同價值觀的團隊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如何甄別,怎樣安在當下不浮躁,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的課題,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在老師的引領下,就打造出這樣一個團隊,大家氣定神閑,和樂共處,不僅自己在成長,也帶動這個家庭在成長,從中我看到一種力量。作為家庭主婦,作為學校管理者,作為明明德傳統文化基金團隊中的一員,深知經營群體文化的重要,也願意追隨唐老師、林老師、劉奇會長等有德之士,不斷吸納中華文化的智慧,承傳起我的責任和使命。
 
體會四:弘明幼稚園及實驗高中帶給我的思考
在去臺灣前,就期待著能實際到弘明學校去看看,沒想到老師真的很慈悲,圓了我們的期望。所以,到弘明幼稚園和學校後,我重點瞭解了弘明學校的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學生背景、園長校長的辦學理念,實話實說,很多地方不如我們這邊規範,不過弘明教育所散發出的那份凝聚力、專注力及仁愛情懷卻深深打動了我,連院長能將自己的信仰落地為教育,轉化成文化,更讓我欽佩。我相信這就是活學活用經典文化的魅力。可以說,弘明教育補充了國立學校的不足,為社會做了兜底的功德。或許還是培養思想家的搖籃。如果能和知名國立學校定期建立聯誼,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相信,弘明教育會成長得更快更好。
 
體會五:活口氣看著辦讓不懂局的我學會思辨
以前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憑藉著自己的感覺走,很少思考周圍的人、事、物,更不知道變通地處理。特別是學習《論語》,僅僅從字面上瞭解一下,看看知名人士的解讀,就自認為學懂了,這回通過老師的講解,答惑,我常常猶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暗暗叫好,「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一點都沒錯!一部論語就是忠信好學,靠好學有大道,靠忠信來推展,更靠看著辦來通達人情世故。善哉!喜哉!妙哉!
言不達意地將自己蒙昧的感受呈上,祈望老師多擔待,多批評!再次感謝臺灣之行老師和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學長們的厚待,衷心祝福老師和學長們身體健康,生活光明,事事吉祥,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越辦越精彩!
 
薪火相傳—赴臺灣
    「無盡燈學會」之行有感
王瑩瑩
癸巳之歲,季臨仲冬,求學訪賢,飛赴臺灣。初觀寶島,南國麗景,美致如畫,氣候怡情。又見師友,得他鄉故知之款待;炙情相迎,瞻儒門雅士之古風。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無盡燈學會以「造就時代菁英之文化講座」為主題,力求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心打造時代精英。感慨之情,當下念起,良師厚望,銘記胸懷,儒雅氛圍,愉悅身心。
孔子法脈,正宗傳承,儒家經典,《論語》緣隆,仰觀孔子萬世之聖,深讀顏回賢德之功,領悟閔子騫之孝道躬行,敬服仲弓長於政事之能。經典深奧,唐師開示,茅塞頓開,妙覺漸濃,知行合一,忠恕貫通。
《詩階述唐》,擇要舉出,曆重而升,階達極境。林師再述,致敬雪公,妙解詩語,直讀心境,體會文法,迅捕要旨,剖析歷史,還原背景,穿越唐朝,宛入時空。
《常禮舉要》,言行之基,處世之規,待人之矩。大專學長,幽默演繹聚餐之常理;文藝才子,風趣再現訪人之文明。觀賞之餘,感慨波瀾心底;讚歎之後,重任擔負肩頭。真誠感謝「無盡燈學會」對吾眾之厚望;立志提升「瀋陽明明德」為弘揚文化之先鋒。
團隊和諧,精英輩出,「無盡燈學會」以真情雅現儒風,以常禮演繹文明。接待吾眾,關懷備至;美味佳餚,親自烹成。吾自能將感激之情化為動力,以勤學精進之成回饋盛情。
十日參學,受益匪淺,體會唐老師賢伉儷經解通達,論道精妙,學問廣博,修行高深;見聞無盡燈學會群賢畢至,儒者林立,華夏一脈,傳承雅風。曆此遊學,經學漸悟,疑惑漸解,信心漸增,祈願兩岸儒學傳承融會貫通,中華傳統文化萬世傳燈!
 
大美之禮暖心,愛綿遠留長……
金貞玉
從來以為學習是課堂中的事情,可將學問貫穿於生活中的老師才會給予學生最深的敬佩和折服的力量。我想這樣的感受是同行者共同的體會。
老師的修為和學識就末學的水準不敢評價,只是點點滴滴中的行止無不是教育和示範。那種自然流露的真情和妥帖必是內涵的外顯,羡慕和嚮往可以有這樣的老師,有可以博古通今不泥古卻能堅持理想並實施理想,和樂勝似家人的「同法者」……人與人之間可以這樣美好而心靈自由的生活。這可能是老師講的「禮」吧。極美!
「金園長要加油哦」林老師握拳微笑著鼓勵的姿勢一直激勵著我,每每不自信退縮時便浮現眼前,找到航標何愁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何須再找什麼理由呢!做好自己,做好能做的事情。感歎「今生讀書已遲」也罷,遺憾自己如此鄙陋也罷,深責自己未曾用功也罷,如今在老師的鼓舞下要知曉「造就時代菁英」,是老師的殷切期盼,路雖遠,前行的方向從結識的諸位老師的引導中逐漸清晰起來。
短短的幾天的行程走下來,越來越深地體會老師所講的文化在於傳承,傳承在於傳承之人的深意,幼稚園到高中的參觀中看到的是,連老師的修為,諸位老師的修為,老師的弟子之修為,即便如我之末流也未有絲毫嫌棄,感恩!傳承責任的重大和艱難必要清醒的認知。
靜的優雅,安然中的悲心,舉手投足的雍容看起來輕輕淡淡,可知所達到的境界和背後所深具的功力,不僅是寒窗苦讀,不僅是時間的累加,是否還有悟道的心性,和悟道的喜悅而樂而忘憂呢?對照著形似而生澀的「說教」,只能讚歎於他們的初衷及熱忱和執著,當道理成為緊箍咒套住心靈的喜悅時,總會莫名地生出「不知者不罪」這樣理由來,若不曾聽聞這樣的道理是否就可安心地做個「小人」呢。
羡慕老師的家人們共同修學的氛圍,每個人臉上洋溢著喜悅。哪裡不是中華美的文化呢!
觀修的佛號聲中無緣無故地潸然淚下,無常並不可怖,可怕的是糊塗一生不明就裡的無常,歎也好,惋惜也罷,究竟在這有限生命之中有多少智慧會被開啟,在乎於自己到底有怎樣的格局,胸懷,德行可承載這份「任務」,無論什麼樣的境遇也能以正知見面對周遭。若以渾然天成的見地走好這段人生路,那定是找到明燈指引的前行路。
感恩老師對我的鼓勵之言:「幼稚園的成功必是指日可待」!
感恩老師對所有學員的精心呵護!
感恩所有老師的無私付出!
感恩成為明明德的一員!
職位上的稱呼是尊稱,而「老師」是最崇敬和親切的尊稱,請原諒末學的冒犯,遙祝老師身體安康,事事順意。
 
臺灣無盡燈學會學習心得
        二0一三臺灣之行收穫
崔玉鶴
帶著興奮與喜悅,十二月十二日,經過三個小時的行程,我們一行九人到達臺灣桃園機場。和大家的感受一樣,沒有陌生,沒有緊張—我們見到了熟悉的身影—高老師、王老師、張老師
帶著好奇與期盼,經過四十多分鐘的車程,我們來到了幻想了很久的無盡燈文化學會。這裡和家裡一樣,親切溫馨—我們見到了崇拜已久的身影—唐老師、林老師。
九天的生活、學習,給了我從未有過的震撼,原來學習可以是這樣的讓人喜悅;原來團隊可以是這樣的和諧、親如一家;原來我就是無知懵懂的孩童。
 
感恩篇
以前從來沒有說過「感恩」,說的都是「感謝」。而現在我說的最多的就是「感恩」。我知道「感恩」和「感謝」其實是不一樣的。
感恩—我們的會長,欽佩您的無私和奉獻,從您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您弘揚傳統文化的勇氣和決心。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希望和未來。您說的感恩我們的員工,深深地打動了我。您的「大國心態」,讓我想到了我的「大園心態」
感恩—我們的唐老師和林老師,以及學會的所有老師。從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仁心」—仁心大德、「真心」—真誠愛人、「道心」—傳承大任。
感恩—我們同行的夥伴,大家互相幫助,就像兄弟姐妹。
 
悟道篇
走進學會的第一天,我感受到最多的就是「禮」與「美」。
「禮」—走進學會的那一刻,「禮」無處不在,在各位老師的親切地笑容裡、溫柔地話語裡、儒雅地動作裡。
「美」—拿起拖鞋的那一刻,「美」深深地打動了我,原來我的名字寫成繁體字是這樣的「美」;原來插花可以這樣素雅大方;原來素食可以做得這樣有滋有味、味美無窮。
學習篇
拿起書本在唐老師的帶領下走進《論語》的世界,被老師的學識深深吸引。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手中捧著的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走近顏回、子路……,彷彿他們就在我們的眼前。從老師那我知道了:德行是基礎—有千古的見地才有千古的品格,有千古的品格才有千古的學問,有千古的學問才有千古的文章;人有志如樹之有根、水之有源。
我的偶像—林老師,從您的身上我看到了知書達理的女性形象。您展現了「禮」的優雅、高貴氣度。您的《詩階述唐》,讓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悠悠然,美哉」!您仿佛帶著我們在千年古道上馳騁,在長江三峽中順流直下。一首古詩怎麼可以被您講解的如此引人入勝、如癡如醉?
 
參觀篇
走進弘明幼稚園,謙和的園長、老師。可愛的寶貝們,你們是那樣的幸福,在這樣的幼稚園裡生活、學習。你們把《論語》、《千家詩》……,演繹的唯美動聽,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你們的獨立自理能力讓我折服,讓我陷入沉思:我們的孩子應該也是這樣的幸福、這樣的自力,我要把這種幸福和能力帶給我們的孩子。
走進弘明中學,氣勢恢宏的鼓隊、武術隊表演讓我感受到好久未曾有的振奮,咚咚的鼓聲傳達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鏗鏘有力。古琴、古箏、笛子等表演更是將中華傳統音樂展現的淋漓盡致。多才多藝的弘明學子!
故宮之行—我對唐老師的欽佩之情更深一步。一個人的知識真的是無限的。從來沒有過這樣認真的聽講解,乾隆的一生在老師的講解下栩栩如生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看著老師一幅畫、一幅畫的講解,老師的身體其實還是那樣的不舒服。我被老師的精神感動、被老師淵博的學識震撼。謝謝您!感恩您!
 
整理篇
前面的心得只是心中的一部分,更多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用我的行動去踐行老師的教導,讓我們的孩子受益,是我對老師和會長的回報!
再次感恩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