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期::活動報導-夢想的世外桃源—二0一三年十月雲南行紀實

雲南文化講座活動報導

人文繁榮交參    古鎮追尋依在

時代巨輪前進    歷史彌新珍寶
 
說到雲南,金庸武俠小說世界中的各種傳奇秘境,很自然就浮現在腦海中,對末學而言,雲南是個陌生遙遠又充滿傳說的神秘之地。二0一三年十月中,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應雲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之邀,遠赴該校做專題演講,末學有幸藉此因緣得以一窺神秘國度的真面目。
由於昆明麗江等地海拔在一千八百公尺以上,日夜溫差極大,加以唐老師身體在調養中,因此我們一行五人,準備了各種衣物裝備,於戒慎期待中飛抵昆明,前來迎接的是人文學院的楊潔與郭飛平兩位副院長及學生。原先住宿的安排是末學與心刻學長夫婦住民族大學賓館,唐老師伉儷住楊潔教授家,楊教授將房子整個讓出來,以方便唐老師作息,然而因賓館與老師住處相去太遠,照應不便,幾經抉擇,最後決定臨時添購兩套床與棉被,一行五人全部住進楊教授家,就這樣開啟了新的生活體驗。
素聞心刻學長做菜功夫一流,手藝獨到,宴客辦桌更是一絕,隨手拈來,就是一桌令人驚艷的拿手好菜。百聞不如一見,連續數天下來,果然名不虛傳,在楊教授家停留的四天裡,心刻學長是我們的大廚兼採買,每天清晨六點準時起床,七點半開飯,中午十二點半用餐,晚餐六點半開始,他都能準時達成任務;在他的匠心巧手之下,市集中的新鮮食材,無不立即化為清新可口、色香味俱全之佳餚,而且餐餐菜色不同,口感各異,給大家連串的驚喜與無窮的回味,這種共住的學習與生活體驗,是過去講學中所未曾有的,彌足珍貴,特別記下以供參考。
此行最重要的項目就是在雲南民族大學的演講,民族大學是一所培養各少數民族高級專業人才的綜合性大學,是雲南的重點大學之一。此次講題是「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出自論語子張篇,演講地點在民族大學圖書館的演講廳,演講海報豎立在圖書館的大門口,極為醒目,聽眾約三百人左右,都是在學的大學生、研究生等。此次演講肇因於二0一三年馬來西亞的講座因緣,楊潔與郭飛平兩位教授因緣際會參與了該講座,因而結下了不解之緣。楊教授說,她是研究比較文學的,多次分赴國外研究歐美哲學思想,多年來都未能找到滿意的答案,這次透過論語的研討得到了啟發,原來答案就在我們自己的文化傳承中,因此回校後即發起論語讀書會,從零開始,不到半年即成長到二十名成員。為了進一步幫助同學們認識論語,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因此特別安排促成此事。在三個小時的演講中,楊教授說,以她多年的教學經驗,現在的學生與以前不同,相當有主見、有個性,台上老師若講的不好,台下的學生會即時反應,或低頭玩手機,做自己的事,或無精打采,發呆睡覺;而今天她觀察到大家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地聽講,沒人玩手機或離開,這種情況很難得。結束前的半小時問答,更是發言不斷,欲罷不能,令人印象深刻。
 講座後連續兩天,在同一地點,為論語讀書會的同學舉辦論語研討,主題是「君子與小人之辨 —親賢遠佞改變命運」,教材是從論語中挑選出三十一章相關經文,加以分類做成科判而成。兩天來參加研討的同學有五十餘人,超過其原有的學員一倍以上,可見前一天的演講發揮了效果,帶來許多新同學的加入。離台前,事先曾告知他們要研討的主題,沒想到他們就主動分工,從論語中搜尋有關君子與小人之經文,加以條列出來研究預習,以待老師來時研討之用,雖說與老師所準備之科判教材有所出入,但此種認真、敬業、好學的精神與態度,著實令人感動。在連續兩天的研討會中,同學們犧牲美好的周末假期,求知若渴,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在會場中專心一意的聆聽著老師們精闢的解析,期能早日明辨善惡,親賢遠佞,趨吉避凶,改變命運。時間不覺倏忽已過,轉眼間來到了離別的時刻,相處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半,離別時卻有如相識多年的老友,依依不捨,同學們齊集於圖書館前,一一為我們送別,有人含淚揮手不肯離去,我們搖下車窗揮別,強忍淚水而去,心中百感交集,默默無語。
麗江的東巴文化研究中心是我們拜訪的第二站,從昆明到麗江車程相距六百公里,我們一行八人,分乘兩輛車一同前往,早上八點多出發,晚上十點才抵達。雲南多山,山勢起伏很大,尤其是大里到麗江間,更是層峰疊起,險峻異常,道路彎曲,車多路狹,往返其間,險象環生,去時正逢夜晚,山路漆黑一片,對向車燈迎面而來,往往令人眼花撩亂,更增行車之困難。所幸一路上,車內有楊教授的交響樂相伴,鼓舞著我們的精神士氣;車外有一輪明月為伍,忽前忽右,不時從樹梢後注視著我們,更增添幾分情趣,稍解「夜奔」之苦。途中,我們選在山頂高處的一加油站休息,此時店門已關,四周一片黑暗,抬頭仰望,只見夜空,一片清朗,一輪明月,高掛天邊,繁星點點,明亮無比,盡無邊際,有如站在高處向下遠眺華燈初上的夜景,璀璨無邊,令人神往;恍惚間,忽覺與天地合一,萬物一體,星星月亮,伸手可及,興奮之餘,倦意頓時全消。
麗江是納西族的主要分布區,佔人口總數百分之六十以上,東巴文化是一種宗教文化,是納西族的傳統文化,因東巴教而得名,其主要的傳承者—東巴,是納西族最高級的知識分子。東巴文是圖畫象形文字,形態十分原始,比甲骨文還要原始,源自東巴經,被完整的紀錄保存下來,是依然存活著的象形文字,有「活化石」之美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東巴文化研究中心位於麗江名勝黑龍潭風景區內,是研究與保存東巴文化之重地,我們有幸在雲南民族大學中文系主任和教授的帶領下來此參訪,接受納西文化的洗禮,復蒙院長及專家們的熱情招待,深感榮幸。我們由衷地敬佩納西先人之睿智、遠見與慈悲,創造此優美多元的東巴文,使納西文化源遠流長,流傳至今,成為世界重要遺產。同行的淨印學長十年前曾因研究東巴文化到過此地,此次舊地重遊,觸景生情,想必感觸良多。
納西古樂團創辦人宣科先生,是納西人,音樂奇才,世界名人,曾率領納西古樂團巡迴世界演出,也到過臺灣。和教授也是納西族,與其相交甚久,這次蒙其推薦得以親至宣科先生府上拜見,榮幸之至。宣科先生為人豪爽,熱情風趣,健談好客,令人一見如故,倍感溫馨。莊園內蓋有一座音樂廳,可容納三百餘人,作為表演及培訓音樂人才之場所。宣科先生熱愛音樂,推廣文化,贊助教育、文化事業不遺餘力,令人敬佩。當晚宣科先生並招待我們一行八人到其位在麗江古城的劇院中,欣賞名聞中外的納西古樂團演奏。我們被安排在第一排的貴賓席上,仔細聆聽著由二十餘位七十餘歲至九十一歲高齡的老樂師們組成的古樂團,彈奏著源自唐宋朝的古樂曲。樂師們高坐台上,手裡拿著古琴樂器,半閉雙眼,似睡非睡,神色恬然自若,一副若無其事般,身體隨著音樂旋律自然擺動,陶醉在優美的樂聲中,怡然自得,令人耳目一新,別有一番情趣。
聽完納西古樂後,時間還早,大夥就沿著四方街,開始安步當車,悠遊古城。夜色中,麗江古城被點粧成彩色繽紛的夜都,街道上、河堤邊,到處都佈滿了五光十色的花燈,極為絢爛奪目;古街上夾雜著許多夜店,熱門音樂震耳欲聾,像脫韁的野馬,競相從店裡飛奔而出,極為喧鬧;走在古城中,如處大都會裡,這景象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比起麗江古城,鄰近的白沙古鎮就令人嚮往了。它沒有現代的濃妝豔抹,也不見都市的喧囂雜亂,有的只是古鎮的原始純樸風貌。街道兩旁柳樹成蔭,垂柳迎風飄逸,自然瀟灑;山水清澈冰涼,順著水溝,流過街道兩旁人家門前,水草綠滿溝中,小魚悠游其上,自在快活;街道上,只見小狗兩隻,一早橫臥門前,完全無視於人,悠閒的享受著溫暖的陽光。當地的少數民族都還穿著傳統服飾,保持著傳統生活,只見他們三三兩兩,不慌不忙,靜靜的走在街道上,此情此景,彷彿光陰倒流,置身於時光隧道中,不知身在何處。
束河古鎮是另一個值得懷念的地方,它位在麗江附近的玉龍雪山腳下。玉龍雪山是納西人的聖山,高五千五百餘公尺,山頂終年積雪,形如一條雪白晶瑩之玉龍橫臥山頂而得名。城中有河流經,溝渠縱橫,戶戶流水,處處垂柳,好一副江南景象;街道蜿蜒曲折,部分房舍依山而築,建材以木石為主,建築形式與大自然相融,生態與文化並存;房屋格局,融合納西族的文化特色與中國傳統庭園之美,自然溫馨,典雅舒適,隱密性高,極具文化特色,令人流連忘返,是共住環境的最佳選擇。
結束麗江之行後,我們便踏上歸途,奔向下一個目的地—洱海。我們下榻於大理北郊的一戶新民宿,主人是白族人,是楊教授的朋友,非常熱情好客勤奮,待我們如上賓,大理是白族自治縣,白族人喜歡白色,並將其應用在建築上,沿路上四處可見一棟棟白牆黑瓦建築,矗立在遠方,別具特色。我們住的正是著名的白族典型房屋,具有所謂「三房一朝壁,四合五天井」的特色,一棟三層樓白牆黑瓦的建築,屋頂兩邊有飛簷突起,廳前有天井大院,圍以高牆,相當隱密。我們是他們的第一批,同時也是當天唯一的客人。到達時天色已晚,就在附近街上隨意用餐,體驗道地的當地人生活。晚餐後,屋主以各式的當地水果與茶點招待我們,並在二樓客廳以當地傳統樂器與大眾共娛,直至盡興而散。隔日一早,主人刻意買了許多富有特色的當地早餐,讓我們逐一品嚐,體驗白族的飲食文化;另一方面,楊教授也悄悄的在廚房一角桿著水餃皮,與郭教授一起包著水餃,給大家帶來意外的驚喜。聽說我們對雲南的紮染布很感興趣,早餐後就帶領大家到當地一家熟識的紮染廠參觀,同時為我們爭取到很低的批發特價,大家一時興起,爭相採購,意猶未盡,幸好在麗江古城時沒有受到誘惑失血,否則就吃大虧了。由於這一耽誤,延誤了預定行程,使得我們當晚回到昆明時,時間已近深夜,不過,還是值得的。
在紮染廠附近街上,我們看到一個醒目的招牌上寫著「三道茶」,無意中得知這是白族的茶文化,指的是「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茶,指人生在世,不論讀書、經商、做事業,要先學吃苦;唯有吃得了苦,才會有甜美的收穫;人生中充滿了酸甜苦辣種種滋味,凡事要多回味;先苦後甘的人生哲理,盡在三道茶中。此回無緣品茗,留待下次再說。
洱海位在大理城邊上,海拔一千九百多公尺,面積二百四十八平方公里,是著名的高原湖泊,也是有名的景區。我們驅車直達雙廊,這是洱海邊上著名的景點,過去是偏僻小漁村,現在已是知名的渡假勝地,許多名人都在此置產。離岸不遠處,有一小島,就是著名的南紹風情島,面積不大,須搭小船過去,島上原住有一戶人家,現已遷離,房舍仍在,已改成度假屋出租。島上另建有一座七層高的現代觀光旅館,登樓遠望,景色絕佳。可遠眺蒼山雪,近觀洱海月,青山白雲,藍天碧海,遠近風光,盡收眼底,美不勝收。我們在島上繞行一周,隨即返回陸上進餐,午餐選了一間臨海餐廳,設桌於花前樹下,點了十道特色素食,都是當地新鮮食材所做,可口異常,出乎意料之外。餐後,飽覽了當地的風情古蹟之後,即刻上路回昆明,我們繞著洱海邊行,給洱海做最後的一瞥,洱海風光,明媚壯闊,果然不同凡響,令人陶醉。
雲南中華文化促進會講座之因緣,也是源自二0一三年三月馬來西亞的論語講座,當時秦副主席與幾位同仁參與了該活動,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趁著民族大學舉辦講座之便,也適時邀請唐老師蒞臨該會。本次講座,會場就設在促進會的演講廳,聽眾有百餘人,坐滿會場,以藝文界人士為主。在三小時的演講中,唐老師以孔門聖賢為榜樣,鼓勵大眾好好學習論語,深入文化的內涵,發揚中華傳統文化,自利利他。現場大眾,眼神專注,靜靜地聽著唐老師娓娓道來,並頻頻點頭,似乎非常認同老師的看法。結束後,秦副主席特別安排了該會的一位董事,專精剪紙藝術,給我們五人做即時半身剪影,在眾目睽睽之下,每人只花三分鐘就完成,剪得唯妙唯肖,令人歎為觀止,足見該會人才濟濟,從事中華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實至名歸,有目共睹。
當天下午,另外安排了一場參訪活動,是到雲南大學的東陸書院,院長施教授特地從北京趕回來接見,實愧不敢當。東陸書院是高級的國學研究、教育與推廣中心,就位在雲南大學的昆明校區內,雲南大學是雲南省的最高學府,有九十多年的歷史,由當時的雲南省總督唐繼堯先生設立,歷史悠久,環境清幽,人才輩出,東陸書院雖才成立一年,相信假以時日,必當成為中華文化在雲南的研究重鎮。
當晚是此行的最後一夜,晚餐後即早早回房打包行李,望著滿室的禮物及多日來搜購的戰利品,實不知該從何處收拾起,最後幾經努力,總算勉強將之化為滿滿的兩箱行囊。隔天清晨天剛亮,我們便已踏上歸途,奔馳在通往機場的高速路上,正式告別神秘之鄉,並期待來日再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