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期::蓮池海會-往生見聞記

張銓老居士往生見聞記

淨昌整理

逆來順受對坎坷
子女成群晚學佛
老病苦磨似難脫
峰迴一轉出乾坤

 

張銓老居士,字少衡,江蘇省淮安縣人士,生於民國十五年十一月廿日,居士乃官宦之後,求學期間雖適逢戰亂,時隨尊翁張冰公遷徙,致學業未成。後父病歿,家道轉衰,十七歲時奉母命,經人介紹與汪養吾先生締結連理。婚後已能奉上撫下,盡心持家。詎料世事無常,新婚未及年,養吾公即因參加抗日作戰成殘,雙目失明。時年未滿二十的老居士不棄結髮之義,從此一肩承擔照顧全家大小重責。


俟政府戡亂戰事不利,必須隨軍遷台,懷著身孕的居士帶著長子,侍奉先生離開家鄉,搭乘時行時停之火車,經二個月抵達廣州,輾轉香港窩居半年,最後終能抵達台灣,其間之辛苦非常,應非生於承平時代者,如吾人所能體會。


戰亂逃難之苦方離,而生活重擔之日方始,數十載辛勞,一家人先後遷居台東、新竹及台北,猶如整個國家社會成長縮影,歷經那物質艱困的年代,然後經濟起飛,之後不虞匱乏,老居士與夫共養育子女七人均能成材,各安其業,在台開枝散葉至今共繁衍家族四代三十四人。老居士為人忠誠厚重,遷居多方鄰里咸稱誠信不欺,大肚能容。而今重拾過往苦日子回憶,感念其無怨無悔的付出,成為維繫家族成員向心力的重要支柱。而子女學有所成,此亦對社會之貢獻。


然而無常老病死不與人期,晚年居士先後遭遇長子與丈夫過世的人生至痛,所幸養吾公臨終能得助念,家族並因此與佛法結緣,二女早參加蓮榮共修會,信力尤堅;小女後亦隨學;老居士晚年佛法上熏修因緣全賴於此。


此後寡居十一年期間,因子女散居台北縣市,老居士陸續隨諸子女同住,親族時相聚會,享受含飴弄孫之樂;近數年則由女兒護持,每週四早上參加共修會三代共修班,與老菩薩們一同念佛共修,研討淨土經典,與極樂世界結下殊勝因緣;亦時參加週六晚間共修,與諸蓮友共結學法因緣。期間於共修會年度重要齋僧、放生、懺法及母親節等活動常見老居士慈祥身影,並多次隨團體遠赴大陸參訪放生,共做善法。老居士或限於因緣,教法經典尚未深入,但放生等種種善法必有法喜,相信居士十餘年隨喜參加各種活動,已為臨終得到助念護持及來世在極樂的修學種下善因。


無常終必及身,老居士去年初檢驗出癌症末期,多次進出醫院,但限於天年而體力日衰,子女盡心醫藥照料,病榻前多能以佛號提醒老居士萬緣放下,求生西方;期間老師及諸蓮友不時前往探慰,嘆天不假年,歿於民國九十九年四月三十日,享壽八十五。老居士臨終於家眷、蓮友助念二十四小時後,身相莊嚴安祥,全身柔軟,容色更勝生前,相信此刻老居士必已託身蓮胎,脫離此眾苦充滿之世界。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老居士年少而義不棄目殘丈夫,終其身護持而不變,生平言而有信,此或恐先賢子夏所稱能盡五倫之義者,稱為符合學習大道者行相之具體而微。而賴老居士以身示範,故其後代在家能思孝親,在社會能盡忠職守,而家族興旺有日矣。亦感得學佛子弟,能善於外緣護持而不墜,遂能日養老居士善根,破除障礙,終能成就往生大業,後生小子能不學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