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期::共修研學-菩薩清淨的行持

菩薩清淨的行持—華嚴經淨行品(十一)

經營甜蜜家庭    貪愛不捨成縛
知無常捨粗貪    明性空離愛繫

以下這一百四十一個大願,即是於境界中如何善用其心,它分為十類。第一類是「在家時願」,總共有十一個願。華嚴經講究十十,因地上的修學是十類,果報的成就也是十類,亦即在因上不但是要正確,而且要圓滿,果報不但要顯現,而且還要顯現得圓滿,以十來彰顯,因地上以十為滿數,果報上也以十為滿數,表彰佛果的圓滿。

丙二、指事顯因答其徵因
丁一、總徵
丁二、別顯
戊一、明在家時願
己一、總舉在家
第一類明在家時所發的願,分為四個科,第一是總舉在家;第二是在家行孝;第三是結婚生子受家室;第四是在家作事。眼前是總舉在家。
經文:佛子,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佛子總貫全文,後面全部的一百四十一大願,用佛子二字貫串,但因為避免重覆一百四十一次,所以只說一次佛子。佛子是想要承擔家業的佛子,佛子不是庶子,是能夠接受王位的兒子叫做佛子,這樣的人因地當中應該要講究什麼呢?須知當此人被指定為太子時,什麼都得要學,不但要讀書累積學問,還要在人情上歷練。如果不堪被要求磨練,此人將來是無法承擔大任的。
菩薩在家,發願依的是菩薩及在家二者,如果今天不是菩薩就不會發願,而且本願是對著在家來發願。
當願眾生也分為能願、所願,能願的是菩薩,所願的是眾生。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菩薩依願成就何者呢?成就自己三業離過成德、修道之器、成就眾慧、具道因緣、於法善巧、修涅槃因、滿菩薩行、得十力智、十王敬護、能為饒益、超勝尊貴。
此外每一願還要做四種的觀察,第一是眾生這樣作(知家性空,免其逼迫)該有多好,此為隨喜。第二是我希望眾生都能如此作,此為發願。第三是我相信我能達成此項目標,此為決定。第四是懇請三寶加被我能如是,此為求加被。
知家性空:家的體性是空,淺處說是無常所攝,由婚禮到幾代同堂,散會時人去樓空,偌大建築物或成為鬼屋,或者易主,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任何可能的事情都會發生在我們身上,釋迦佛尚且發生本族被琉璃王所滅,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聯手造反,金槍馬麥之報。所以隨業生起的各種難以想像的報應都有可能發生,所謂「假始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業在起現形時,連佛力都抵擋不住。
然知家性空並非指無常敗壞,是不見家的自性。家庭若有自相,則不必觀待男女雙方的兩情相悅,父母同意,公證人證婚,大眾的祝賀即可生起家的行相。淨行品菩薩大願,下手處先明般若,此乃利根的修學法,由般若智慧攝持世俗。
對世俗的觀察有在家、出家、說話、辦事等等,但是都需要有般若智慧。天台大師所著之小止觀,有坐上修與歷緣對境修,都是觀察體性空寂,即在世間而成就出世。
喜、怒、哀、樂的情緒通通被家庭綁住了,牢不可破,所以眾生成家,即被家庭所繫縛,生起極大的貪愛,觀察其體性空寂,方能遠離家庭的繫縛,且轉變為修行的道場,否則成為輪迴的緣起。
此願在西晉聶道真所翻譯的菩薩居家法,文曰:「念十方天下人,皆莫為愛慾所拘繫,悉入虛空法中。」東晉佛陀跋陀羅所翻譯的六十華嚴為:「菩薩在家,當願眾生,捨離家難,入空法中。」家難就是對家裡面牽腸掛肚,捨它不掉、理它還亂,最後臨命終眼淚一直流,捨不得離開。以上就是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己一、在家行孝
經文: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
孝養侍奉父母,為什麼孝要加個事?就是有孝心還必須在行動上表現,諸如倒茶水?拿拖鞋!噓寒問暖……孝順父母,菩薩觀察的願能依是菩薩,所依是孝順父母,菩薩就在孝順父母上發願。第二個當願眾生,能願的是菩薩,所願的是眾生。而「善事於佛,護養一切」,指眾生要得到這樣的成就,菩薩是已成就。
善事於佛,護養一切,孝順父母要把孝心拿出來,對佛、對眾生都必須如此,這是第一種講法。對師長、對有情、對佛都要有這樣的孝心,所以在侍奉善知識九心當中,第一個就是孝子心,也就是孝順父母的人,更要像子路、顏回那樣,在陳蔡餓七天,仍跟著夫子周遊列國。所以要把孝心拿出來對佛、對有情,才會拿出誠意對佛如實的供養、對有情如實的救護,孝順父母終身,並且把孝心擴大,增上為菩提心。
第二個注解是孝順父母要像對佛一樣,包括穿衣、吃飯、睡覺通通要講究,對父母親一切都要打理好,家中的父母親就是佛,家中有父母親就等於家中有佛,所以對父母親的供養必須像對佛一樣的供養。
第三種注解,孝事父母的有情眾生,當願這些眾生好好的學習,充實自己的能力,充實的目的就是護養一切,充實自己的目的不只是孝順父母,不只是小孝,還得要盡到大孝,不只在家裡孝事父母,並且出外求學,培養能力,這種善事於佛的能力就是為了利益有情,護養一切。佛家當中,一切男子為我父,一切女子為我母,就是把孝擴大,對有情做這樣的報恩。將孝心拿來上求於佛,下化一切眾生,而護養一切就是恆順眾生。
吳支謙所翻譯的「孝事父母,當願眾生,一切護視,使得佛道。」講法偏向第三家,對於孝事父母的人,一切護事就是對有情,希望眾生得成佛道,面對眾生就像孝子孝事父母的誠意。對於能夠利益有情的人,必須要從孝順出發,並且培養能力,而且要把孝順的能力拿來對善知識,像顏回、子路對孔子那樣的行相,最後護養一切才是這一條的主體所在,但是必須從善事於佛出發,而眾生也必須要是發願的這個人去引導,不能只管發願,卻什麼都不做!
東晉佛陀跋陀羅的六十華嚴:「孝事父母,當願眾生,一切護養,永得大安。」我從孝順父母出發,我要給有情安樂,就像我給父母親安樂一樣。
西晉聶道真:「菩薩孝順供養父母時,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早得佛道,以當度脫十方天下人。」
由以上三家翻譯,可以知道這一條的主體是護養一切,但護養一切的能力要從善事父母而來。
會性法師認為,可以讀安世高翻譯的《父母恩難報經》,或者《地藏菩薩本願經》與《盂蘭盆經》,以及儒家的《孝經》,作為這一願的補充。(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