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期::孔學一隅-論語簡說

論語簡說(四)—君子不可小知章賞析

托孤寄命仁己任
大愛之才何處覓
爭名奪利覺伐異
斗筲政客何足算

   
        論語章節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衛靈公第十五,第三十四章)
       
君子不可以小事了知其能力,可以培養他接受重大任務,因為君子有領導者的能耐與心量。反之一般人不能擔當辦政治、辦教育等重責大任。或可以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或成為某一行的專門,甚至是社會大眾所熟知佩服的人。
所謂的君子,在《論語》中可能是指在位者,或者是指以仁心(修己安人)做為修學法,果地上成就外王之人。例如《論語》〈衛靈公篇〉,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以義為本質,凡事都以正知見為導。在辦事時,能以禮行持。出言謙遜。不但如此,又以信實成其功,真是君子呀!即是本章君子之義。
至於《論語》中所謂的小人,可能是指只為自己的私利著想,並且沒有辦法被教化,如:陽虎、曹操之流,但非本章小人的定義。本章的小人,是在野的一般人,人生只圖過著溫飽的生活,滿足欲望,並沒有更遠大的抱負。
因此君子不可小知,以小事被知。小事此處或指世間技藝,或指個人本分之事。不可小知並非指大眾不知,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有時這些技藝甚至是被大眾所愛,被眾人所欽佩,但畢竟與福國利民,增進人類全體生活無關,以這類小事評斷君子之能,必定產生差錯。君子之道深遠,願意親近善知識充實自己,培養自己成為可堪當大任的菁英人才。如曾子所說: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是為大受之才。
或問,該以什麼方法來判定君子與小人?《論語》〈為政篇〉提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長時間的「視」、「觀」、「察」,以及發生重大事情時,此人辦事的眼光與格局,是否替天下蒼生找出路,即可知此人是君子還是小人。
然而,並非學習琴、棋、書、畫等技藝都是小人,此章是告訴我們人生的經營需有中心思想,若能著重於心力上的堪任以及心量的擴展,此人雖然只是在某一技能上專精,但其技藝將可成為提升大眾的善巧方便,其作品能以藝載道,則已非此處所指的小人。大小之別在於氣度、能耐與心量。所以君子並非不做小事,孔子曾說:君子不器。君子不像器具那樣限於一種功用,不但博學多聞,不以器自許,還志於形而上的道。夫子也曾說自己年少時卑賤必須謀生,所以多能鄙事。本章只是說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並不妨礙君子做小知的事情,而且君子是以大受的內涵做小知之事,看似與小人一樣做小知的事情,但是內涵的展現卻完全不同!
准此而言,如何將自己培養成為本章所說的君子?首先要以君子為學習的目標,加上教授善知識引導,同行善友互相切磋琢磨,自己好學用功,並在事相上歷練,最終可有君子的成就。
《淮南子》〈主術訓〉上說:「譬猶狸之不可使搏牛,虎之不可使搏鼠也。」狸貓無法搏倒牛,老虎不能使其抓老鼠。心量與才器不夠者,是沒辦法承擔替天下蒼生找出路的重責大任,君子能越過艱難的挑戰,無法光用小事得知君子的內涵。(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