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期::活動報導-出路由名言中通達—由論語及百法說起

考題與解答

簡單測試知效果
重在聽聞與研討
日積月累能厚積
未來薄發有大用

一、何謂心不相應行法?請解釋之。
心不相應行法,略有二十四種,一得,二命根,三眾同分,四異生性,五無想定,六滅盡定,七無想報,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無常,十五流轉,十六定異,十七相應,十八勢速,十九次第,二十時,二十一方,二十二數,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一)心:指「得」及「命根」等二十四種法,皆不離心故。何謂也?即此二十四種法,雖藉前三位「心、心所、色」才能建立,但是其中之「色法」是心、心所所現的影子,而「心所」又是與心相應,所以二十四種法,亦總不離心也,皆隨心左右,皆依心轉變,故特別點出「心」字。
(二)不相應:先說「相應」義,「相應」是和諧順從,互相呼應,不相違背之義。如函(杯)與蓋(覆於杯上者)之相稱,函大蓋亦大,函小蓋亦小,謂之「相應」。又如心與心所之相應,可知。
今此二十四種法,何以叫「不相應」?具三義故。
1.非能緣故,不與心、心所相應;即心心所能緣慮,此二十四種法,不能緣慮,故不相應。
2.非質礙故,不與色法相應;即色法有質礙,此二十四種法無有質礙,故不相應。
3.有生滅故,不與無為法相應;即無為法不生不滅,此二十四種法,有生有滅,故不相應。
(三)行是遷流變化、生滅不已之義。屬五蘊法中的「行蘊」所攝。然「行蘊」又分二種:
1.相應行,謂與心王相應之行蘊,即指五十一心所中,皆名「相應行」,與心相應故。
2.不相應行,即指「得」等二十四種法,其不相應義,如上述可知。
不論相應行或不相應行,以上七十五法,都是行蘊所攝,都是遷流變化、生滅無常之有為法,故特別點出「行」字。
不相應行,小乘家立十四種(即得、非得、同分、無想果、無想定、滅盡定、命根、生、住、異、滅、名身、句身、文身。)且皆執為實有;大乘家則假立二十四種,且皆非識外實有之法。故成唯識論卷一云:「不相應行,亦非實有;所以者何?得、非得等,非如色心及諸心所,體相可得;非異色心及諸心所,作用可得。由此故知,定非實有,但依色等,分位假立。」
總之:此二十四種法與前三位,非一非異:
非一—前三位有體相,此二十四法無體相,故曰「非一」。
非異—此二十四法雖是無體相之假法,卻有作用顯現出來,但是此作用並未離開前三位之作用,故曰「非異」。
此二十四種法,既依前三位建立,自己並無體相可得,故曰:「分位假法」。譬如波依水建立,波並未離開水,波是假法,水是實法,波之與水,亦非一非異。(按五位百法,就前四位言,前三位是實法,第四位是假法。)

二、「得」定義?以及說明結合有法比喻?

百法直解云:「依一切法造作成就假立。」亦即「得」就是「成就不失」之義以債券來比喻得為例:在債券上看不到錢的體性,但是債券在未來可以換成錢,所以在眼前名言安立為「得」。

三、「命根」定義?為什麼名言種子是命根呢?還有沒有其他詮釋?

命根定義是:以第八識的名言種子作為命根,而業種子只有感果的功能。名言種子有納受果報的能力,可以生起名言的力量去納受苦樂境界,依此名言取境的力量稱之為活著,故假立名言種子為命根。
以中觀立論:前一世已滅的引業造作,引到來世,令將來有勢力緣住境界生起下一期生命現象,稱為命根。

四、我們是如何以眾同分認識萬法呢?

我們是以符合定義的名言,以總相認識該法;最後以逼近別相方式認識該法。

五、什麼是異生性?什麼是同生性?試解釋兩個「性」的不同。
異生性─見所斷煩惱未斷的特性。見所斷煩惱未斷以前,妄生分別起惑造業的習性,宛然就是凡夫的本性。
同生性─見所斷煩惱已斷的特性。性是以空性來說。

六、佛經以什麼為體性?四部宗義說法不一,試述之。何者為了義、何者為不了義,理由為何?
佛經是以「聲塵」為體性。
有部認為─色塵為佛經體性。─不了義的理由是如果佛經體性是色塵,只要流通佛經就能永住正法了;不會有正法、像法、末法、滅法時期。
經部、中觀─聲塵為佛經體性。─了義的理由是引楞嚴經: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唯識認為─證悟者的心識是佛經體性。─不了義的理由是心識不與他人共,傳承者亦是以聲塵來教授之。

七、如何從流轉、定異、相應、勢速中知道因果的體性?
從流轉中,了解因果是相續不斷,沒有究竟,非實有一果可得。如種稻生稻米,稻米又成為下一個稻的種,再生稻米。
從定異明白因果的種種差別,造善得樂,造惡得苦。分三:(一)相定異:因果的體性決定不同。(二)因定異:善惡因決定不同。(三)果定異:苦樂果決定不同。
從相應看到因果的相稱性,在因地上越講究,得到的果報也越大。例如造善法時的心態、共業或別業、有無傳承、前行及迴向等。舉殺生業為例,由是教唆他人還是親自殺,所起的殺心,所殺害的對象、殺害的方式與是否真的殺害之(究竟),來論所得的果報是短命、多病還是小感冒。
從勢速得知未熟的因果變化非常迅速,如唐太宗當年問袁天罡李家王朝將持續多久?袁天罡說會被武姓取代,太宗問殺盡武姓如何?袁天罡說天下大亂,太宗改說大赦天下如何?袁天罡言,武姓王朝僅有五十年。

八、請試述孔子教學種類?收學生的條件?孔子的教學方法?
教學種類:文、行、忠、信。
收學生條件:1.子曰:有教無類。2.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育。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九、孔子三十五歲入周所學習內容是?
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十、孔子因何事入齊?景公要給孔子的待遇是?孔子離開齊國的原因是?
在昭公二十五年郈昭伯在鬥雞上輸了季平子,郈昭伯聯合昭公攻打季氏、兵敗郈昭伯被殺,昭公出奔齊國。孔子從周在回魯路上聽到魯君出奔(孔子不願意待在沒有國君的國家)遂入齊國。
齊景公要給孔子宰相的待遇(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
表面上─景公曰:吾老矣,不能用也。
事實上─晏子為保護孔子不受齊國內亂之害(陳大夫、高昭子),以方便兩舌挑撥景公與孔子,使景公打消封地於孔子念頭;孔子在齊國無法施展大道遂回魯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