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期::蓮池海會
楊謝德居士往生見聞記
見過父親的喪禮
決心臨終之去向
得弟成全蓮友助
不枉病魔及辛勞
楊謝德居士生於民國四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父親是北區六縣市的孝悌楷模,更是榮登全國杏壇芬芳錄接受國家表揚的優良教師,母親則是鄉里間令人津津樂道的模範母親,在嚴父慈母的教導之下,居士也傳承了雙親的優點:做事盡心盡力、做人誠懇敦厚。
勞碌幾乎可以說是他的特質!從國中到大專,常常在清晨五、六點起來協助家人務農耕種,做完這些「份內的工作」後,才開始踏上學校的路程。放學後的第一件事不是補習,也不是寫功課、讀書,而是帶領著弟弟妹妹整理家務。假日也鮮少有休息玩耍的時候,鋤草、施肥、翻土是家常便飯,家族中最常開耕耘機的也是他!烈日下有他!風雨裡有他!那怕是天寒地凍,腳ㄚ子都凍成了青紫色,而仍伴著西北風在田裡搏鬥的也有他!就是因為有了這段艱苦的歷程,居士才有了異於常人的毅力與耐力。
踏入職場的前幾年,應父親的要求將百分之七十的薪水交給家庭,成為家庭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更由於工作負責用心且清廉自持、一絲不苟,贏得主管的信賴與認同,而委任他擔任模具設計的主管。在轉任採購工作時,動輒數億的採購案,他總能以最合理的價格,購得最精良的材料,讓公司上下無不豎起大拇指對他讚歎有加。
民國七十七年與劉美玲女士結為連理後,兩人胼手胝足建立了美滿的家園,並育有一子一女。他管教子女十分嚴厲卻也賞罰分明,雖然不苟言笑,卻也莊重端肅,讓子女又畏又敬。他常常教導孩子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以「不要用明天當藉口」作為警惕。做事要求按部就班,不允許拖泥帶水,也不可以投機取巧。也因為這種性格,讓他彷彿隨時都處於備戰狀態而少有放鬆的時候。但是子女也在這種教養下,做人處事都能獨當一面。長女楊慧君大學畢業後,依著自己的專長與意願,從事家具設計的工作,因工作認真負責蒙主管青睞擔任副店長;次子楊謝敏在大學畢業後,目前服役國防部,也因敦厚穩重而獲得長官的疼愛。這些都是得自於居士的身教與言教,才能讓家庭教育得以成功圓滿。
二十年前陸續得知自己肝硬化、惡性腫瘤後,就以養生、有機的方式調養身體,帶著回歸自然的心願,建立起「自在農園」,一方面以健康純淨的蔬果自給自足,也希望和親友大眾分享養身之道。他經常參加佛教及二手資源再利用的活動,除了讓自己的心靈獲得平靜以外,也祈求大地減少汙染,讓每一個生命的種子都在這一片耕耘中得到圓滿。他常說這二十年的性命是多出來的,他已經很滿足,也希望能利用這「多出來的時間」為大地貢獻心力。
居士具有典型的客家人特性:勤奮節儉。對於物質的慾望從來不過分追求,「衣服能穿就好,東西能用就好,這還很新為什麼要丟掉?」這是他嘴裡最常叨唸的。儘管生活純樸簡單,卻不虞匱乏,因為他要的很少,付出的卻很多;所以失去的很少,得到的卻很多!
由於親眼見到父親楊謝天送居士往生時,唐老師率同蓮友大眾一路護持:從助念、作七、告別式、火化、入塔、安座,到百日、對年、三年,致使居士不但感念在心,也了解佛力的殊勝。在長庚醫院期間,居士便將後事交待給弟弟,並要求妻兒子女一切都要依照唐老師的指示安排。
十一月一日,居士叨唸第二天的藥師懺,他要求兒子陪他共同參與,但目的並非求延年益壽,而是希望孩子能利用這個機會種下善根福德因緣,這大概是作為父親為孩子所做最後、也是最好的安排。但是當晚病情急轉直下,幾度陷入昏迷狀態,弟弟楊謝能及子女勸他念佛,他竟逐漸恢復意識並跟著家人「哼」出佛號。
十一月二日早上,他連雙眼都無法睜開,卻暗示兒子一定要參加藥師懺法會。下午二時許,唐老師親自到家中關懷並開示臨終須知,告訴他要放下身心世界不要有任何牽掛、念佛求生西方、要正念分明跟著阿彌陀佛去,居士都一一應允,並略略抬起頭來表示感謝。四時二十分,子女發現他呼吸及表情有異,便提醒他一定要跟著家人念佛,就在最終的幾秒鐘,他自己轉正身體,雙手合抱胸前,在家人的念佛聲中,吐出人生最後一口氣。
經過二十四小時的助念,兄弟子女幫他淨身著衣時,居士全身柔軟,頸口四肢皆可動作,身體乾淨無有垢穢,面色安詳嘴角含笑。若不是正念分明、往生切願、放下自在,怎麼能如此安祥不迫?居士可以說是家親眷屬及念佛之人最好的典範,於臨命終時接受善知識的引導並勇敢面對生死關頭,一心念佛,祈求佛菩薩接引護持與庇佑!
有句話說「放寬內在的狹隘,才能擁抱更廣闊的天空!」而今居士在西方極樂世界,仰望彌陀的慈顏,回首最後一生!那是何等幸運!何等愉快!希望他的示現,能加深我們對彌陀大願的信心,更希望大家同登聖域、圓成佛果、滿菩提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