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期::大德法語-常禮舉要講座

(二十)旅行篇

    雪廬老人

苦口婆心話人情
遠行時久須辭祭
當地拜訪便辦事
歸謁親友送土物

 

以前科考沒這麼容易,有考到五、六十還叫做童生,是什麼呢?學童,老童生。考上秀才就不叫童生,謂之副生了。正榜沒有名字,名字上了副榜。副榜上雖考個第一,但正榜(舉人)卻沒有他的名字,然這個省好幾縣都知道他,此人就聞名了。那時的副榜比現在的文學博士是天地懸隔,不能講了。此時你要明白,像我(雪公)這樣的人物不敢跟人家比,我說實話!


今日之下在學校學了幾天,夠了學分,其實是什麼也沒有,也不知夠了什麼學分?弄得不成話,完全是上欺下騙,糊裏糊塗一套。你們諸位非得自己用功不行,最低限度,這些經典是人生必學,是哪些經典人生必學呢?我們是中國人,中國文化就在四書裡,須在四書上扎住根,五經也是以四書做根本。四書是樹根、六經是樹幹,二十四史是樹枝、樹葉。這麼說來樹根很要緊,樹枝、樹葉不要緊,你要是這麼想,那又壞了,沒樹根不長樹,然而上頭沒樹枝、葉,樹根還是爛了。這個在學校學植物都知道、長起葉子你就剪,這個樹根就爛,就完了。
然而二十四史咱們談不到了,今日之下怎麼樣也辦不到,你們諸位多少想進一點步,我也沒功夫講,我是快死的人了,你們諸位自己修學去,修不修在你,咱們諸位是朋友,只可勸你們諸位,最低限度得把一部通鑑輯覽讀完。這就好比在吃飯,通鑑輯覽好比菜湯,諸位吃飯要是什麼菜湯也不要,光吃白飯,有幾個能吃下去,總得好好地吃菜湯,沒菜湯不行、有菜湯、飯才能吃下去。咱們說實話,你們怎麼著提倡,貼標語,勸人忠孝節義,皆是一點用處也沒有,沒根有什麼用處?


你們諸位知道國家提倡三民主義,然第一民族主義就扎不住根。咱們民族發生在什麼上,誰能講得上來?有說在血統上,實則血統是條件之一,親兄弟一個父母生的,一個胎胞生的,這個血統一點都不錯了吧!今日之下還是有很多兄弟為了錢財分家打官司。除此,甚至還要打父母、殺父母,血統有什麼用處呢?那麼民族主義除血統以外,再找就講不出來。現在只要洋人想拿我們一塊地,我們之中真正愛國的人有十分之四就不錯了,你行嗎?你說我聽過文天祥《正氣歌》,我給大家說今日之下絕對不能講了。你怎麼知道?這《正氣歌》不是一個朝代的事情,沒有看過歷史怎麼能講《正氣歌》?


或說某人數典忘祖,那是罵人的話,向諸位說今日之下能數典忘祖就是好的。這話怎麼講呢?數典、忘祖是兩樁事情,將古典查了查,忘了是怎麼回事情,至少還有典,現在連典也沒有,忘祖是當然的事情。就說最普通話,你開商店不論幹什麼,你得有本帳,這本帳都算得亂七八糟,還能幹什麼?今日之下能數典忘祖就算不錯了。我今日之下講古典也是數典忘祖,怎麼呢?你不信你考考我,二十四史我不能讀熟,記不大清楚。你要說這部通鑑自開頭一直到底,裏頭一些奏褶,我雖背不下來,可是那些要緊之處我說得上來。為什麼,人老了就糊塗了。現在還糊塗一半,十分之中糊塗八分,還有二分明白,要是沒這二分明白我就不能在這講了,你不信,你不必活到九十多,你活到八十歲,再請你上台坐在這兒講書試試,你講著張三講著講著,講到李四的身上,你走了模樣。如何會走模樣,因為你己經糊塗了嘛!雖然是亂七八糟,然在夢裏不以為是亂七八糟,反而認為很對,不但在夢裏認為很對,醒了以後還在想這個夢,(師講至此自笑)醒了還是做夢,到了這個樣子。


向諸位說,真正多數人不會分別你是臺灣人,你是福建人等等,離了臺灣這塊地上你不能生活,這個懂也不懂?現在你在這住十天,臺灣就是你十天的再生父母,說這幹什麼?有人很窮,狗兩三下就可適應這個窮主人,可以看門,待了多少年都不離開。即使主人對牠不好,一進門打牠,也沒得吃。另一家願意對牠好,用好吃的餵牠,狗就是餓死,也不會上待牠好的那一家幫忙看門。貓行、狗不行,所以是狗朋友,今年是狗年,我也是狗尾。總而言之:博我以文、約之以禮,你不會這(禮),那個(文)也進不去。

說旅行,是兩方面,先說我要旅行,此是前三條。

◎一、將遠行,必辭親友,祭祖辭親。


將遠行是出遠門,你是臺灣人、你從臺中上彰化,這談不上。遠行,是離開臺灣,不是臺北下臺南。必辭親友還得以時間而論,要是臺北下臺南,是今天去明天回來,這個用不到,不說會生誤會。你從臺北到臺南,給公家辦事情身不由己,不能夠幾天就回來,總得要一年功夫,這就得辭親了。


必辭親友,祭祖辭親:這兩方面,一年不在家,中國年有清明、有祭祖的日子、有祖宗的忌日,都得祭祖,家裏面的父母兄弟生日作壽,三天兩壽都是家庭的規矩,你這麼一出去,就一年啦,也無法對父母朝夕承歡,也不能祭墳墓,甚至親戚朋友有什麼事情,你也不能去幫忙。中國學問,有上有下,由近及遠,此時是權變辦法,什麼權變辦法呢?先辭親友,告知要到那裏去,一年、兩年才能回來,臨走前一天,比如明天要走了,今天晚上,這個我都親眼見過,現在都不行了。明天一早上車就走了,晚上就不睡覺,一家人團聚,向祖先牌位行禮,早上先上墳,晚上就是辭親。從前有云:暫久之別。亦即今天搭火車遠行,明天就回來了,不必用這一套祭祖辭親友,用之反而覺得奇怪。最低限度是離開臺灣到國外去二個月或三個月,就得行這個手續,常去又另當別論。有云:你講這些都不一定啊?萬事皆不一定,萬法無常,皆是看臨時情形動作,能達到目的便行。


◎二、遠到目的地,必先拜訪有關人士。

 

你是臺北人到臺南,與臺南沒關係,要到彼處做事情,與你有關係者你得先拜訪他,沒有關係者不用拜訪,有關係者則要。拜客很要緊,你到人家那兒辦事不拜客,比如,開了會,你這單位與那單位見了面還不認識,他們看你沒禮貌,沒來拜見,到時候就不幫忙。真正在這兒做事,拜客以外還有別的舉動。

◎三、歸來必謁親友,或略送土物。


辦完了事或者沒完臨時回來,此時隔了一年多,歸來必謁親友,回來何必看親友?這話並不全,也沒法說全,是分情形講。你要在外頭待得久,不但是回來拜親友,還得上墳祭拜,前面有祭祖辭親嘛!回來就算了嗎?你看歷史,民族到此一定不亡,就是這五倫主義。上至父母、這是血統關係,往外朋友乃至不認識的人,論語有云: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都是一家親,這樣聯絡、團結則了不起了。
我(雪公)看京戲,我也看小說,不光看以前中國小說,且看現在小說。現在連載於中央日報副刊上之「九扣連環」我就看,我幾幾乎乎站起來給他三鞠躬,何必這樣子呢?為什麼?這個人的文學太好了,一些人不懂得,以為文學有什麼好處?他不知道好壞,好的是簡要詳明、人情世故都透闢,此其一。其次學之,說話、動作一切修養都會非常到家。這還不算,說出那個話,行出那個事來,那真真是賢人,文章好,事情也做得好,要真的有這麼一個人出來在學校當訓導主任,那學生福氣大了,怎麼呢?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教經書的老師容易得,人師卻難得,光會講沒用處,你得自己身體表現作榜樣。更有教授與同學打方城(打麻將),太不成話了,如何教學生?其次古文有些文章做得很好,有云:不以人廢言。然有時得另當別論,例如曹操、秦檜作的文章我不看,曹操、秦檜早就死了,現在還有比曹操、秦檜更壞的人,他們的文章作得也不好,就算作得再好也不看。曹操的文章很不錯,兒子也作得很好,天下之才一石,他與兒子占了八斗,咱們連一粒也夠不上,文章作得這麼好,我就是不看。文天祥的文章比這些人不行,唐宋八大家裏頭也沒有文天祥,可是他的文章,念之另有味道。或問「九扣連環」這本武俠小說怎麼比得上唐宋八大家?有些比唐宋八大家超過,是事相超過,有什麼好處?能以正人心、正社會。你真看這本小說,絕不會在社會上攪亂大家。


回來必謁親友:卻沒講到父母?大家想想是父母要緊,還是朋友要緊?你比如一邊是父母,一邊是朋友,都是五倫皆恭敬,要是兩邊起衝突,我是袒護父母呢?還是袒護朋友?我找根本、我先恭敬父母,這還用說嗎?拋了根,那不是人,是畜生不如!國家對學校學生有這種講法,同學怎麼會學壞路了。
或略送土物:剛從遠地歸來,或可送土物予以親友。有云:千里送鵝毛。鵝毛這個東西半塊也不值,可是你沒鵝,人家遠處有鵝,是在乎人情,在乎心意,你得表現、表現。


◎四、遠行之親友辭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贈物,或宴餞。


遠行之親友辭行,不是自己,譬如朋友、親戚要出門,也得分距離之遠近、時間之長久。將遠行的親戚上我這兒來辭行,人家也懂禮上我們這兒來辭行,辭行不是說:你走了,好!回頭再見哦!他走前先到你家來,上門是客,你得問他那一天走?他不會說我還沒定個日子。你不必慌,今天他來辭行不會當天就走,沒這個道理。他怕你送,但我們必得送行去,講究的是禮尚往來!禮貌不必一定需物品,做種種善事,有錢也能做,沒多錢也能做,一個錢沒有,也能做很大的善事,大家的心不在這上頭做那就沒辦法了,以上是送行。


事前或贈物,或宴餞:他來辭行,這個禮貌你要明白,人家要出遠門來辭行,此時,你要看交情來餞行。這臺灣也有,老朋友走了,我給你餞行,請你吃頓飯聚聚,並請幾個朋友來陪陪你。要是交情很厚呢?不請陪客,請到我們家來,更厚道,或者是來不及送點東西。人家臨走不能送你東西,不能請你的客,這另當別論,我們在家裏送他或在外聚餐,吃飯宴餞,這兩條一同辦了更好,不能,辦一個也可以,甚至兩條都辦不到,送行這一趟是少不了的。(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