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期::專題報導-時哉時哉網路教育學院
漸行漸悟—淺談學佛的內省之路
先祖典範照前程
質善心厚有法緣
願學雪廬儒佛見
漸行漸悟好未來
年輕的時候並不瞭解什麼是佛法,雖然藉了先祖父的因緣,從小跟在長輩身後燒香拜佛,但在那個生活比較貧瘠的年代,心中隱隱覺得燒香拜佛只是求個吉祥平安,或者說積攢一點福報而已,並不瞭解佛教的真實內涵。很多時候,牽絆在形形色色的瑣事和情緒裡,心不是靜的,帶著一份執迷於世俗瞋癡的心去念佛,或者是心有外求,終究無法品嘗到法露的三昧。
「何為佛,學佛為何?」成為我經常思考的問題。雖然閱讀佛學經典不難找到答案,但能否成為自己的人生航標,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限於經驗和悟性的不足,我對佛法學習時常停留在義理的一知半解,做不到解行並進。看書的時候,似乎是當下瞭解一點,臨境歷事時卻又心隨境轉,無法化解現實裡生出的無明煩惱,始終不得佛法的利益。兜兜轉轉迷失困惑中,我逐漸意識到,沒有善知識的引領,只是望文解義,閉門造車的修學,佛法研習難免失之偏頗。
感謝臺灣來的蓮友們經常熱心賜教,而其中尤其受益的,是與唐瑜凌老師的因緣。唐老師在大陸廣結善緣,接引大眾研習傳統文化,接引有緣人由儒及佛。我也在亦步亦趨的學習中得到引領提攜。在他的開示下,我得以領略佛法的要義,感受到法喜的光輝。讓自己沉澱下來,時刻省察自己,及時提起正念,伏惑斷障,許多困惑也豁然開朗。終於在不惑之年,明白了「佛為心法,莫向外求」的道理,管窺到佛法的淵博浩瀚,佛說「萬法唯識」,佛法修的就是一顆如如不動的心。一切幻相都是心的變現。心淨國土淨,當帶著一顆覺察的心慈悲的念,在生活中歷事練心,能平和寬容,處事不忘菩提。我想,這也許就是佛法的精髓和法喜的光輝吧。
「何日能移千萬樹,舟車回到歷山栽。」這是先祖父的遺願,希望儒佛精神能在故土發揚光大。近幾年,借助蓮友們的各種因緣,我組織了以《論語》研習為主題的讀書會,學習國學的同時,隨緣引導對佛教有興趣的人,讓更多人有機緣走上菩提大道,當生成就。去年底,協助山東廣播電視臺開辦以《常禮舉要》為藍本的《寶貝學禮儀》節目,引導國學進校園,通過一系列活動讓數以千計的學生參與其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今年因緣巧合,我到祖父仕任十六年之久的莒縣、莒南等地,參與了祖父往生三十周年記錄片攝製的采風活動,走訪過程中,我驚奇地發現,有不少城中故老還記得祖父的風采,敬仰之情溢於言表。當地政府也讚歎祖父的行誼,提出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追思雪廬精神,弘揚國學教化。
學佛二十年,年輕時也曾懊悔時光虛度。現在想來,心性的歷練不就是在這些坎坷崎嶇中昇華覺悟嗎?由對佛法的霧裡看花到現在的初窺門徑,在漸行漸悟中感受到智慧花開。我深刻體會到佛法猶如深夜裡熠熠生輝的燈塔,為黑暗中摸索行進的眾生引領西歸的行程。「百千萬劫難遭遇」,此生能夠得聞佛法,也算具足福德善根因緣了。我也愈感任重道遠,唯有以更加勤勉的心態和行動來弘法護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