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期::共修研學-小止觀導覽

小止觀導覽(七十三)

境非自體成

妄認有實法
不過立假名
真實非有名
 
證果是我們修學止觀的目標,它不只是我們的回向處,也是我們修學的動機,將此章好好研究,不但能知道我們修學的目標,也能了解修行應該有的動機,並且知道真正的教義所在。
修行要有一個檢驗的標準,必須講究不快不慢,檢點身心在日用平常該有怎樣的造作,並且瞭解天臺宗的宗義,成為降伏煩惱殊勝的善巧方便。
修行止觀門的次第,也可以先讀第十章,將佛果的目標確立,並且將其中的意趣弄懂之後,再回過頭來積聚二十五方便,按部就班的修學。
 
第十章  證果
 
論文:若行者如是修止觀時,能了知一切諸法皆由心生,因緣虛假不實故空,以知空故,即不得一切諸法名字相,則體真止也。
唯識宗的說法是,行者如果修止觀,應該了知一切諸法都是從心生起的,外境不成立。在止觀門的修學法裡好好的去做辯證,外境到底有沒有成立?透過如夢、一水四見、鄰虛塵不可得的正理,成立一切有為法外境不成立。
例如我們這一生投生到人道的世界,必須是觀待過去持五戒的業;換句話說,是由過去造作的業才有這一生果報的顯現,業由心造薰下習氣於第八識,遇緣顯現,第七識執我,前六識所受,此乃唯識宗之正義的因緣所生。虛假不實是外境不成立,看起來好像是外境成立,其實沒有,叫虛假不實,但心內法的顯現不可以說是虛假不實。唯識宗叫真空妙有,心外法是不實際的,可是心內法是有的,心外法那一分不成立叫作空。
執有外境成立叫作遍計執,認為山河大地都是外境成立,唯識宗認為,事過境遷時,每一法都只剩下回憶的功能。換句話說,法就像夢一樣,夢中感覺很實在,醒來的時候只剩下回憶。人的一生走到最後,所有的功名、榮華富貴、家產妻子、田園兒女,都只剩下回憶,只能在回憶當中顯現,所以境界都是心的顯現,這就是唯識宗,唯有心識稱作唯識宗。
唯識宗的遍計執有兩個,第一個遍計執是外境不成立,執有外境成立,謂之性向遍計。唯識宗的第二個遍計叫異門遍計,就是把麥克風賦予名字,如果麥克風的名言是存在不改變的,應該非洲人來看是麥克風,狗來看也是麥克風,鬼來看還是麥克風,然實際真相是各看各的。你稱它為麥克風而且以為真實成立在那裡,謂之異門遍計,除掉這兩種遍計執才能成立唯識宗的空性,安立在這個義理上,才是真正的體真止。
了解唯識宗的宗義可以除掉很多煩惱,認為外境不成立者,遇到好境界不易生貪,知道自己是做夢之人,是不會對夢境生貪、生瞋的,貪瞋癡的根本一下就斷了,不用去修對治法,煩惱從根本斬斷。
中觀宗的說法,皆由心生是唯心的名言安立才能顯現萬法。因緣所成立的該法,還要觀待名言才能顯現,那因緣實際在哪裡?經過因緣所成的麥克風,真的就成立麥克風嗎?如果可以成立麥克風,為什麼非洲人來看不是麥克風,狗來看也不是麥克風?必得名言安立麥克風,它才能顯現為麥克風的作用,麥克風自己不能成為麥克風,叫因緣不實故空。
一切諸法在自相空的時候,無法安立名字相,不是有一個麥克風在那邊,才說它是麥克風,是這個東西你知道它的功能,安立麥克風的名言顯現它的作用,但是別人不知道它的功能,不能安立為麥克風時,顯現不了該法的作用,該法或顯現為鐵棒、或顯現為麥克風、或顯現為黑漆漆的不知道是什麼,每個人各看各的,都是你名言下的顯現,該法不能自己成為該法,在名字當中也不能顯現該法的自相,該法只能在名言當中顯現它緣起的幻相,這是中觀宗的體真止。
天臺宗的宗義在第十章,真正要修止觀門的人,下手處要先讀第十章,知道目標再回過頭來積聚二十五方便。這是佛法的另外一種修行法,先以佛果為所緣,確立目標作為修行的第一步,再下手找通往目標的方法,書本是按部就班講,但是下手修行時卻各有不同。
高登海居士所著之《佛家靜坐方法論》云:以上所講二十五方便,是修習止觀坐禪的先決條件和準備功夫。正修行,說明修習止觀坐禪的方法;善根發和覺知魔事,是在修習止觀坐禪過程中應提高警覺,開發善根而卻除魔事;復說明治病方法,以保持身心健康,順利辦道。最後講證果。種止觀之因,必得修行之果,所謂「證」,即無漏之正智能契合於所緣之真理。所證之果,因修行人心量廣狹之不同,而有小乘與大乘之別。小乘證果乃聲聞之四果。大乘證得初地乃至等覺十一地菩薩之分果,佛之滿果。
聲聞四果(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獨覺則百劫修資糧道,在最後一生時,於無佛之世以加行道、見道、修道來現證空性,出離三界成無學道之緣覺果。此處提及小乘認為的佛果,是他們認為釋迦牟尼佛是破非染污的無知,不承許大乘發心。
緣覺果跟聲聞的四果有非染污的無知,其行相為何?(一)空間太廣,所以不知道遠方發生的事。(二)時間太久,所以不知道久遠劫前後會發生之事。(三)業太微細,所以不知眼上每根眉毛的由來。(四)非染污無明,是不會障礙行者出三界,雖是無明又是非染污。
而《大乘起信論》是講十地直接去成佛,等覺菩薩是如何安立的?此聖者已具成佛的證量然未有成佛的因緣。比如文殊菩薩,觀音菩薩等等。
《金剛經》上說:「須菩提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不也,世尊!我不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空性智證悟到真理時,是名言安立,不是有個阿羅漢果被他得到,阿羅漢也破人我,也破法我。所證的果是三乘共法,能證的人分為小乘以及大乘,這就必須觀待是否生起菩提心這一分來說。大乘者是以發菩提心跟空性的智慧相應去破所知障,二乘人是以空性的智慧跟出離心相應去破煩惱障。
止觀門是修行的精華,是學習一切佛法得到證悟最善巧的法門,不論學習般若,或者世俗菩提心、大悲心等等,都可以會歸到止觀門的修學,應該要好好去體會止觀門的內涵,來做為我們修學佛法重要的方便所在,使得我們這一生過得有意義,善友做如此的聚會是令人難忘的回憶,透過這一世的修學,成為往生極樂世界最好的資糧,能得到未來最殊勝的增上。(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