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期::專題研學-佛學概要十四講表簡說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簡說(三)

福慧兩足謂之佛

福為眷屬資助慧
覓法自體不可得
二障能破成立覺
 
我們學佛,必須先瞭解學佛的真義是什麼?目標是什麼?學習的範圍是什麼?內涵是什麼?
學佛的真義就是破迷起悟。目標就是要成佛,唯有成佛才能夠真正的離苦得樂。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必須破煩惱障,幫助自己離苦得樂;建立正確的宇宙觀是幫助有情離苦得樂,此須破所知障。所以,先明佛義就是在正確的人生觀與宇宙觀下破除煩惱障、所知障,破除煩惱障靠覺察的功夫,破所知障則靠覺悟,依破二障安立佛的三種智慧。以上是第一講表的總體大概。
 
佛之釋義
佛是我們修學所要達成的目標,佛義就是佛果含藏的內涵,記載於三藏十二部當中,此種內涵的獲得能讓我們究竟離苦得樂。所以,解經的人必須要瞭解佛的意涵,而且內心要以這樣的內涵為達成的目標,三藏經典裡面所說的方法,都是成佛的方法。
佛之釋義是整個三藏十二部最精華、最重要的部分,《十四講表》所有的內涵都觀待此表去發揮,這是決戰點!否則三藏十二部只是沒有靈魂的軀殼。
破二障成就三智的佛被安立為智者、覺者。智者跟覺者兩者互相觀待,覺者是智者的因,智者所產生的作用就是覺。覺是智的因,覺也是依智而起的用!
 
智者
佛分成智者、覺者,智者所攝為三種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一切智是通達法的總相,萬法雖然有因緣所生的種種差別,然皆為自性空,能通達萬法自性空,就得到一切智,這是約著證得出世間的勝義諦來說。
因明學舉個例子,一片樹林都叫作樹,這叫作總相。例如,能夠裝水的就定義為瓶,這叫作總相。知法總相就比如以樹這個名言來通達所有的樹,只要符合樹這個定義,不管是柏樹、樟樹、相思樹,都叫作樹。例如能夠用言語表達思想的,不論亞洲人、歐洲人,都可以稱作人!
所以知法總相,就是符合一切法的定義,這個定義就是一切法是自體空,例如樹的名言稱為總,柏樹、樟樹、相思樹稱為別。自體空稱為總,別就是一切法。一切智既然是知法總相,所有法的總相就是空性,除了空性以外,沒有另外一個總相可以含攝一切法。以上是就知法總相的那一分,說明佛通達法性的智慧!
其次道種智,是知法別相,法雖有種種的差別相,如長短方圓,高低美醜,所有的差別相都符合總相的定義。差別相就是萬法有非常多的面相,通達世俗緣起的面相,稱為道種智。
道是屬於教法的這一分,種就是屬於眾生那一分。就觀機逗教來說,觀機就是觀察眾生的機,逗教就是以教法引導。所以道種智的道是逗教,種是觀機。
一切種智是通達總、別。在每一法上,都能夠知道它的總相,也可以知道它的別相。這是佛現證二諦的智慧,於一切增上同時通達法性與法相的智慧,叫一切種智。
佛的各種內涵,如神通、道力、德能,以及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皆以智慧為本質,所以安立佛為智者為最殊勝。
破煩惱障是以智慧破,修廣大的福沒有破煩惱的力量,也不能破所知障;但是福可以資助慧,主要是要生起慧才能破煩惱障、所知障。所以,「佛」字最精準的定義就是智者!雖然是福慧兩足尊,必須要有福有慧,然是以福資助慧,使慧格外的有力,能破除煩惱障與所知障。所以阿羅漢是以破煩惱障的那一分去安立阿羅漢;成佛是以破所知障的那一分去安立成佛!不是他來娑婆世界八千次所以成佛。大慈大悲是成佛的動機,成佛之後,還是來幫助有情,縱然是為了有情去成佛,但是成佛的那一分是以智慧去成!
所以,諸佛之師是表徵智慧的文殊菩薩!難道觀音菩薩、普賢菩薩不能稱為諸佛之師嗎?為什麼經上說諸佛之師,必得說文殊菩薩?就是表徵文殊菩薩智慧的那一分!
覺察、覺悟的本質都是般若智慧,所以道種智就是菩薩在證得空性之後,出定去利益有情,依眾生不同的根機,以及適當的教法,如敦倫盡份,人際關係處理得很好,其重要處在引導有情入佛道學習。
換句話說,菩薩在入世的時候,不妨礙他從事各行各業,不妨礙他與有情各種的交往,但是核心思想就是以法利益有情,否則在世俗中創造各種的歡樂,在無常的夜幕當中,一切的因緣就這樣過去了,對解脫生死以及成佛是沒有幫助的!
阿羅漢入定以現量證得空性,出定時能以比量通達空性,此乃破煩惱障的形象。眼前的花看得很清楚是現量。比量如通達海市蜃樓是虛假,但眼前仍然看到海市蜃樓,謂之比量。
阿羅漢出定看世間顯現世間為實有的那一分跟凡夫一樣,然在入定時已經通達萬法沒有自體性,所以出定的時候知法如海市蜃樓般,知道那裡沒有宮殿、陽光和水,所以不會被迷惑。
我們世間有很多有經驗的老人也有比量的智慧,比如他們會告誡年輕人說:你不要再做這個事了,會有不好的果報,這些都是他們經驗的比量,雖然這個果報還沒出生,對一個有經驗的老人,他或許不知道確切的果報,但是他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這叫作比量。佛就是可以直接現量看到果報的聖者。
所以大菩薩來到人世間,如果不是來結法緣,這頓飯他不會吃,這個福報他也不享。人活著是利益眾生的,光活著而沒有利益眾生,絕對不幹!所以雪廬老人晚年,絕對不會多一分的享受!這就是大菩薩!很多人的人生觀,是貪圖享受、浪費生命,只不過努力報廢自己而已。可是大菩薩所有的核心思想,就是觀機逗教。如果不是為了眾生,這個福報他不要享、這頓飯他也不吃。
道種智是破所知障的過程,亦即在入世的時候訓練自己出世的能耐。遇境逢緣串習般若的智慧,在一切法上通達自體空,此之慧力勝過阿羅漢。
一切種智特指佛的成就,能以不出定的方式來現證二諦,同時通達法的總相和別相。
佛入世是什麼都沒看到又什麼都看到!因為一切法的體性空,所以什麼都沒看到,什麼都看到指的是看到眾生的業如何顯現。就像影像在鏡子上顯現,可是鏡子沒有粘著這些影像,佛的智慧就是可以現量通達眾生的業力。以上就是佛(智者)長成的樣貌。想要學佛的人,就必須要通達佛的樣貌,確立這是我要達成的目標,了解對著得到佛果的因地修學,倘若不知道其中的因果關係,怎麼會認真修?確立這是真正可以離苦得樂的證量,知道這是我們唯一的出路!所以,知法總相是空性。知法別相,是在別相當中訓練總相的通達。通達總別,是在別相的通達當中,現量的通達總。以通達總的智慧(般若智慧通達空性)去破煩惱障、所知障,只有這樣的智慧才可以成佛,是世間任何智慧無可取代的。
 
覺者
接著要問怎麼得到這樣的智慧?智慧的得到必須要透過覺察、覺悟。
煩惱障礙我們入涅槃,障礙我們解脫,障礙我們了生死的就是煩惱!而煩惱怎麼來?煩惱從無明、我執來。無明、我執所執的就是人我跟法我,認為人我跟法我有自體性,就會對好的生貪,壞的生瞋。貪跟瞋的分位煩惱跟等流煩惱就出現一大堆。既然煩惱是從執著而來,只要對治執著,煩惱就沒有了!
所以,煩惱有兩種對治法。第一種的對治法就是修對治觀。比方說多貪眾生不淨觀、多瞋重生慈悲觀,有什麼煩惱就修一個對治法來對治它,或者對眼前修厭離,但是如果有更好的東西出來?這種對治法,沒有辦法斬草除根。
第二種對治法是直接除根,就是觀察我有沒有自體性,因為煩惱的根源是無明我執,所以執我的心還在,還是會生起煩惱。直接觀察法的自體性不可得,沒有對治什麼貪、什麼瞋,所有貪、瞋的根本都不見了。這就如同切斷水脈,樹就會慢慢枯死,切掉水脈就是斷了無明、我執。
所知障跟煩惱障的差別呢?所知障是人我執跟法我執,還有身、口、意三業薰下去的習氣。但是這個習氣不會生起煩惱障,不會生起人我執跟法我執,以及身口意造作薰下的習氣,此習氣不會生起煩惱。就像緊那羅(玉皇大帝奏雅樂的神)來聽佛法,越想越高興,拿著樂器彈奏,迦葉尊者聽到這麼美好的音樂,就不由自主的站起來跳舞,現場的阿羅漢都大驚失色!可是佛沒有呵斥迦葉尊者,因為那是所知障,迦葉尊者心裡頭並沒有生起慾望以及煩惱。
煩惱障就相當於酒味是從酒而來;所知障像是酒倒光後瓶子殘留的酒味。酒倒光以後殘留的味道,就是法我執、人我執,是身口意薰下去的習氣。可是這個習氣不會生起人我執跟法我執。
如果我們不由自主的跳舞,不由自主的抽煙,不能說是所知障,迦葉尊者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他的空性智慧能夠破我。我們對很多事情的無知,或者習氣造作,都應該說是煩惱障起現形,不應該說所知障起現形。
沒有破到煩惱障,就破不到所知障,因為所知障是煩惱障薰下來的習氣,不會生起煩惱障,阿羅漢因為仍有所知障,所以在他心識面前,所顯現的跟世間人一樣,只是他通達那個是海市蜃樓,知道遠方並沒有樓。不像我們追逐名利,一生一生的就這樣被騙,騙到這一生還在被騙,沒完沒了。現在的科技假相最能說明,電視打開,當你進去那個世界的時候,是不是都誤以為真?可是你通達了,其實那都是影像的變化,沒有一樣是真實的!(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