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期::活動報導

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略述兼述宗教情操

來華供職傳教士

繪畫文采暗護教
情操感人蹟難沒
特展酬彼佳作功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台北故宮)今年是九十歲生日(一九二五-二0一五)。又適逢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郎世寧來華三百年,台北故宮典藏豐富郎世寧畫作,舉世皆知,故於十月推出書畫、器物與圖書文獻三處聯合大展「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作為臺北故宮生日鉅獻,並呈現郎世寧在中西繪畫藝術融合所獲得的成就。
在介紹畫展前要先了解十五世紀開始(明末清初)的時代背景作為介紹:
明清之際,西洋傳教士來華及西學東傳,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大美談。
基督教各派在唐、元時代曾先後傳播於中國,但元亡後曾一度沉寂。到了明代中葉以後,由於地理大發現事業的進展,東西新航路暢通無阻,天主教的一派─耶穌會(SocietyofJesus)便派遣大量教士來華,因此造成明末西學東傳的一次高潮。
十五、十六世紀,羅馬天主教教廷為擴大影響力,極力向亞洲擴展輸出宗教。地理大發現後,葡萄牙、西班牙等國開始積極向亞洲拓殖,大批傳教士被派到東南亞、東亞從事傳教活動,其中影響較大的是耶穌會教士。以上是時代背景略述。
在清康熙中晚期,清聖祖希望召募有才藝的西洋人,包括醫學、科學、會製玻璃及琺瑯器者以及畫師進京服務。郎世寧就是在此背景下,從歐洲到中國度過了五十年的歲月。
郎世寧(GiuseppeCastiglione,一六八八年七月十九日-一七六六年七月十六日),義大利米蘭人,一七0七年,十九歲的郎世寧加入熱那亞耶穌會,並在當地完成為期兩年的耶穌會初學士修習後,便前往葡萄牙準備接受出國派遣,而郎世寧當時已是有名畫家,委託的人很多,故拖到一七一四年才出發,自此展開他未來在華長達半世紀的經歷。一七一四年四月十一日,郎世寧搭乘聖母希望號從葡萄牙里斯本出發,經歷了十六個月的海上歷程,在一七一五年到達澳門(因為是葡萄牙殖民地),同年底到北京,經歷康雍乾三朝,都在藝術繪畫上奉獻所學,於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病逝於北京;乾隆皇帝念其郎世寧功勞,親自為郎世寧撰寫木製並賞賜三品頂戴,恩賜三百兩白銀料理喪事以示優恤,葬於北京傳教士公墓。
簡單介紹完郎世寧生平事蹟後,以下三段分別介紹郎世寧在工作上的成就、與皇室上層社會的友誼、營救教友的宗教情操。
從郎世寧留下的豐富畫作及清宮《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詳細記載了在圓明園如意館承應的各式工藝製作,包括:奉命以各種主題製作(銅板記功圖稿為代表)、與其他宮廷畫師合作(中年以後郎世寧畫主角中國畫師畫背景,以孔雀開屏圖代表)、為帝后妃嬪王公大臣畫肖像畫(如畫果親王允禮像等)、為帝后政治活動及宮廷生活留下寫真(如本次展覽祭神農壇等)、為皇家寵物及各類眷養動物寫生(十馬圖等)、為宮廷各類作器設計畫樣、參與各處宮闕建築設計樣稿……等。
郎世寧透過與權貴菁英交往(如本次展品四季花卉棋盤就是乾隆皇帝登基前,請郎世寧繪畫),發揮政治與文化影響力,進而減少、弱化,或至消除在中國遭遇的傳教阻力。這些舉動,或許多少帶有功利色彩,但另一方面看,處於禁教氛圍濃厚的環境說,與權貴菁英往來;這種方式與十五世紀來華傳教士採取「文化適應政策」與「上層路線」基本相同,藉此維護耶穌會集體利益。無疑是護教行動的必要策略。
在介紹郎世寧營救教友之前,先引述當時神職人員在往來信中對中國皇帝的看法:自傳教士在此立足以來,沒有任何一位皇帝比當今在位皇帝更多地利用傳教士們的服務,沒有任何一位皇帝比當今在位的皇帝更為虐待他們,也沒有任何一位皇帝比當今的皇帝更多地壓制他們所信仰的聖教……,這就是當時傳教處境的真實寫照。而郎世寧因為擔任畫師工作,深受乾隆皇帝器重;每當發生教徒受到迫害的時候,傳教團便會請郎世寧伺機呈奏。據考證有文書記載郎世寧最少六次上奏請皇帝赦免教友,內務府鑑於多次經驗,宮廷禁止郎世寧等傳教士畫家向皇帝奏陳事務;但郎世寧毫不畏懼,依然伺機向皇帝請求寬容基督宗教,也藉神職神員喪禮婉轉向皇帝解釋基督教義。雖然郎世寧也受其他神職人員批評,認為他不敢庇護受迫害的傳教士;但也有傳教人員感嘆,真想不到基督宗教在中國淪落到這種地步,只靠耶穌會一名傳教士畫筆才能救他。綜觀資料,郎世寧雖然工作是畫家,而本質是傳教士;郎世寧沒有忘記他的本質,往往在關鍵時刻都發揮一定作用,其宗教情操令人敬佩!
總結郎世寧一生自十九歲開始以傳教士為職志,終身不遺,讓人感佩。其二郎世寧以高超的繪畫技巧作為接引清廷高層入教的前方便令人激賞;最重要的是郎世寧十分清楚清朝皇帝對於西洋宗教的態度與立場,唯有謹慎、恭敬地為皇帝服務,努力實踐獻身教會秉持貞潔、守貧與順從的誓願。郎世寧多次參與轉圜教難,充分顯現勇敢無畏,虔誠搶救教務與生命的勇氣與毅力,正如同郎世寧墓碑的拉丁文提贊「於傳教事業極著功績,其宗教修養,亦頗昭彰」可做為一生的蓋棺論定。
徵引資料:故宮文物月刊391、392、393期,國立故宮博物院文創行銷處發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