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六十三)
經義詮釋圓覺性
經名亦是不思議
一入耳根為道種
成等正覺由聽聞
甲三、流通分
乙三、依問宣說內護流通
丙二、正答所說所護之法
丁一、答名字
經文: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大方廣就是體、相、用,體最大,相最方,用最廣,讚歎圓覺是總持法門,翻譯是陀羅尼,中國話叫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總持一切法的義理都在圓覺裡,謂之總持(陀羅尼)法門。
修多羅,梵語翻成中國話叫做契經,就是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簡單翻譯就是「經」,佛經有了義與不了義,了是究竟圓滿,義理究竟圓滿就叫做了義經。或有人問,佛說法為什麼不直接說了義經就好,為何還有不了義的呢?是為了應眾生之機,沒有辦法直截地闡述了義經。《圓覺經》是一切經的了義經,所以稱作修多羅了義。
亦名秘密王三昧,三昧翻譯到中國叫做正定,圓覺三昧是三昧之王,叫做王三昧,九法界眾生乃至於等覺菩薩,都無法了知,叫做秘密三昧。
亦名如來決定境界,此經決定屬於如來的境界,不可動搖,如來的境界就是《圓覺經》上所說,不能隨便變動,所以叫做決定境界。
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頓教大乘也有漸次的道理,漸次的道理就是自性差別法,但這些都是依著如來藏自性流出來的,無差別叫如來藏、自性藏。
以上答覆賢首菩薩第一個問題,要以什麼名字,應該立這五個名字,依著前邊二個字,合起來希望汝當奉持,依著經的名字這樣奉行、受持。
丁二、答所至
經文: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
《圓覺經》唯顯就是佛的境界,由此經就能看出佛的境界,而且圓覺的道理,只有佛能宣說,佛在世的時候,有五種人可以說佛經(佛、佛弟子、天人、仙人以及化人),說法必須經過佛的應證許可,佛許可你講經才可以流通。佛涅槃之後,只可以稱作論,不可以稱為經,這個規矩諸位同學都把它記清楚!五種人都可以說經,你在佛涅槃之後寫的論文,只能叫做論,這佛教的大規矩要記住啊!此處這《圓覺經》,不是其他四種人可以說的,只有諸佛如來才可以盡宣說。
就是當時的大菩薩,以及末世大乘根性的眾生,依此修行,決定能成佛,了義的經典是為了讓我們成佛的,不了義經不能成佛,譬如佛說人天乘的經,你依著這經修行,來世成為人叫做人乘法,來世升天叫做天乘法,這不了義的經典,你依著這部經證到阿羅漢果或辟支佛果,這叫二乘法。唯有佛說的大乘法,才能至於佛地。
可是這個地方有一句還是「漸次」的根機,《圓覺經》是頓教大乘(頓超的根機),他還是有漸次的根機,依此圓覺成佛法門漸次增進,雖然不能頓超,但是漸次的增進,一定成佛。
丁三、答奉持
戊一、法說
經文: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眾,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
判《圓覺經》為頓教是依著佛所說,剛給他改個名字叫圓覺大乘,實際上頓圓之教不是頓教禪宗,《圓覺經》是講教法的,如何頓教大眾呢?頓就是頓超,像〈文殊章〉中「知是空華,即無輪轉」,那個「知」就達到成佛的目的地,就是頓教大眾,眾生的根機不一,普賢菩薩這一章請問漸次,說了四個漸次,歸結還在頓超上。「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也是頓教大眾,就是希望我們頓教的根機能從此開悟。
群是多的意思,品者類也,群品就是多眾,多類,多種類的根機,只要你願意成佛,發願成佛,佛都可以攝持你,不捨棄你,《圓覺經》不捨棄一個眾生,就怕你不發願成佛,只要你發願成佛,漸次增進,就直入佛地了。
戊二、喻說
經文: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蝱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大海是廣大甚深,但是它也不拒絕這小小的流水,讓就是不拒絕,不論你是大江的水,或是大河的水,甚至是小溝的水,就怕你不流到大海,如此才見到大海之大,能以容納一切小流,《圓覺經》之大,就是能攝持一切群品,這大海之大不讓小流。
還沒有說完呢?蚊蝱是種小蟲,他的肚子很小,他的胃只能飲一點點水,這阿修羅身量可大了,肚子也大,胃囊也大,怎麼大法?阿修羅跟帝釋天比,帝釋天住在須彌山頂,阿修羅抱著須彌山,把忉利天整個弄倒,他自己沒被壓到,如此就可以知道他的身量之大!但是大海的水,你儘量飲吧!它都能令你充滿,這就知大海之大,能攝持一切群品。你是個大根機,學《圓覺經》可以頓超直入,你是個漸次的根機,你慢慢的修,漸次再漸次地修,只要你肯修,都可以成佛,都可以滿你的願。
丁四、答功德
戊一、以寶施校量顯聞經勝
經文: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
以上是答覆他第五個問題,修持這個法門,得什麼樣的功德?假使有人是假設之詞,事實上是沒有這個事實,這是做一個譬喻,假使有個人,以七寶(金、銀、琉璃、玻瓈、硨磲、赤珠、瑪瑙)充滿三千大千世界,通通拿來供養三寶,這個人功德多不多呢?這個人不得了啊!發大心啊!
但是功德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不如聽到「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這個經的名字,這個功德超過前邊七寶布施的功德,聽到《圓覺經》一句的義理,功德超過前邊七寶的功德,諸位在座的都得到,你不但聽那經名,也聽到全部《圓覺經》的義理,或有人問是不是佛故意這麼說呢?佛說的都是真實語,聽一句義就能成佛!有什麼功德還能超過成佛的功德呢?你聽不了義經,我要持三皈、受五戒,到頭來下輩子可以轉為人身,我還要加修十種善法,就能夠有天福可以升天,但是天福享完了還要墮落,你聽了不了義的小乘經,你成了阿羅漢、辟支佛出了三界,但還是只證得偏空涅槃,掉到涅槃坑裡。《圓覺經》是成佛的經,你能聽到經名就能種成佛的善根,聽到一句義理,決定叫你成佛,依著那一句義理修行就行了!
戊二、以度人校量顯說經勝
經文: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再說個譬喻,這人單信小乘的教化,他教化了多少人呢?一百個恆河沙眾生,都成了阿羅漢果,那你看這功德的法布施功德大不大呢?甚大!甚多!世尊這樣答覆他。可是呢?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你去宣說那些小乘經能得到好的成績,眾生都成了阿羅漢果,但是卻沒有一位成佛的,你若能宣說《圓覺經》,分別半偈就是二句,能了解並且宣說此經的義理,就令眾生種下成佛的善根,甚至頓超而成佛,就算不是頓超的根機,將來也決定成佛,那你的功德就大了。所以諸位同學,你聽了義經得了無量的功德,你要學講經,尤其學講《圓覺經》,那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議了!
戊二、以宿因反驗顯信經勝
經文: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恆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
親近的功德不可思議,講經的功德也不可思議,此處需要注意在「聞」字,學習講經也還得先聽經聞法,聞就是開慧,沒有聽聞怎麼能開智慧?由聞而思而修,現在就是聞經的人太少,講經的人也太少了,講經法會他也不去參加,那麼你怎麼能開智慧?怎麼能得功德?聞到這個《圓覺經》,不要說聽懂全部經文的義理,你就算是聞到了《圓覺經》的經名,發起了信心而不起疑惑,當知是人已經發起了善根。
咱們絕對不是在一尊佛、兩尊佛的面前種諸福慧,你親近了佛當然要供養佛!供養佛你就得到了福,聽佛說法就得到慧,福慧具足就得到了大乘的善根,能成就佛的福慧兩足尊。
此人的善根非常深厚,他不是在一尊佛、兩尊佛的面前種諸善根,乃至於盡恆河沙那麼多的佛所,在這麼多尊佛前種諸善根,這種福慧再加上聞此經教,他種福、種慧,種這善根!他聽佛說法親近了慧,在佛面前聽佛講經說法,每一尊佛都講《圓覺經》,他親近了百恆河沙那麼多的佛,都在佛的面前聽圓覺經。《金剛經》上也有這麼樣的經文:「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我們眾生的障礙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這是成佛的大障礙,我們的佛性與十方諸佛的佛性無二無別,十方諸佛都能,我怎麼不能成佛呢?因為你有自卑感。哎呀!我是個薄地凡夫,聽了佛經,卻把那不好的名詞套到自己頭上,我是個末法時代的眾生啊!我怎麼成佛?永遠不可能成佛的!佛是人,我也是個人,他能做大乘的事,我也可以做大乘的事,十方諸佛是大丈夫,我也是大丈夫啊!他成佛,我怎麼不能成佛呢?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當成佛嘛!你怎麼輕視自己,看不起自己呢?我們要是善根不深厚,這個魔法時代,五欲熾盛當中,我們怎麼能坐到佛學院講堂裡,天天學大乘佛法呢?善根淺薄嗎?你自己要相信你自己的善根深厚,你是親近過無量諸佛的人,親近過無量諸佛現在怎麼還在末法當個凡夫呢?你親近是親近了,聞此經是聞此經了,你沒有頓超啊!你是個漸次的根性,你要慢慢的修嘛!所以自己不要自暴自棄,聞到《圓覺經》,要慶幸自己有深厚的善根,你不斷努力增進,決定住於佛地。
丁五、答護持
經文: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在這裡答覆我們怎麼樣護持這持經人,你們這一班大菩薩,你們都應當護持末世的眾生,修行圓覺大法,因為末法時代魔強法弱,五欲熾盛,誘惑力太強,他剛剛發了一點道心,就是露水道心,經不得太陽曬,一曬就把露水曬乾了,這不是太可惜了嗎?末法時代他既然發了菩提心,難得呀!你要護持他不令他退屈,剛才是勉勵諸位,不要輕視自己,同時你還不要粗心大意,現在這個環境不是好的環境,也不是個好時代,要自己謹慎!
不要擾亂末世的修行者,不要叫外道來擾亂他,就是擾其身心,令他昏煩擾亂,退屈了他的大乘道心。(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