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期::活動報導-二0一六年雪廬老人往生三十週年紀念報導

時哉時哉紀念專題─俠骨詩情李雪廬(上)

烽火連天歲月苦    艱難煉出俠骨情

寶刀未老光照遠    典範長存後代心
 
時哉時哉紀念專題,將介紹一位深具俠士風範,又有詩人真情的偉大人物。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興辦的事業遍地開花,最特別的是,他還是孔家第七十七代奉祀官德成先生的老師。事實上,他不僅僅是孔門的老師,也是我們大家的老師,講學生涯數十餘年,現在已是桃李滿天下。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已故的李炳南老教授,人稱雪公或者雪廬老人。同時,我們也邀請到本會指導老師與我們分享關於雪廬老人的點點滴滴。
 
主:先請老師說說我們這次專題的緣起?
師:今年是老人家往生三十年,三十年前老人過世的時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震撼。我們要如何延續老人的志業?我想,在這三十年的歲月中,如果能夠承接著老人的見地、品格、道德、學問,好好的發揚出去,藉著今天的專題來敘述其人格風範以及一生法行事業,相信對於今世、後世有心學習者,將會有莫大的啟發。
 
主:為什麼要擬定這樣的主題,以「俠骨詩情李雪廬」來彰顯雪公太老師呢?
師:這是老人內典班的一位弟子─吳碧霞老師,寫過一篇論文叫「俠骨詩情醇儒本色」,這題目實在太好!雪廬老人就是一位具有俠士精神的人,他生平最佩服的人之一就是魯仲連。魯仲連是戰國時期齊國人,到了趙國,解了趙國之危。魏國要趙國稱秦國為帝,魯仲連說服了魏國,不要稱臣於秦國,讓魏國跟趙國聯合,終於打敗了秦國。後來趙國的平原君非常感激魯仲連,送了千兩黃金,魯仲連不收。這種俠士的風範,能夠解各國之危,不以名利為個人的考量,是為雪廬老人所佩服的。雪廬老人講「常禮舉要」時說過:人要有七分的理智,三分的俠氣。所以「俠骨」最能代表雪廬老人,尤其在推展道的時候,必須要有見義勇為的俠氣。
雪廬老人的詩也寫得非常好,對唐詩也非常專精,他有詩人的真情,也能在他的詩中吐露他的心聲,表達對國家民族的情懷,而且對世道人心也多有觀察與關懷。總而言之,「詩情」表徵雪廬老人是一個真情之人,俠氣代表他對人群的關懷,這是雪廬老人很隱密的人格特質。
 
主:《論語》有一章提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子說《詩經》三百多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思無邪』,每篇都是作者真性情的流露,沒有半點虛假,是人世間的真情!如果說從《論語》中選一段話來形容您眼裡的雪廬老人,會是什麼?
師:有一章子夏讚歎孔子:「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望之儼然」是指遠望的時候很莊嚴,「即之也溫」親近他的時候很溫和,「溫而厲」是又溫和又正直,「聽其言也厲」 是他講話很平實。就如同雪廬老人,親近老人時如此溫和,氣象非常的好,可是獨處的時候又非常莊嚴,說話非常的平實、實在,這是我們後輩弟子所看到的雪廬老人。拿子夏這一段話,來描摹我內心對雪廬老人的崇仰,雖然我不是子夏,我們差得很遠,可是雪廬老人真是有孔子的風采,晚年不但不顯老態,還能看起來溫和而莊嚴,相信這背後是雪廬老人依著經學見地所經營出來的氣象。
 
主:一個人在晚年還能呈現出這樣的氣象,這個背後一定要有見地的經營,想必是他一生經歷積累所成。是不是可以請老師從雪廬老人在山東時期的故事開始說起,他是如何有這種傳承的?
師:我們先從他的家教說起,一個人的成功一定是來自於他的家庭教育,雪廬老人的祖先,在明朝的時候是做官的,明末清初時,高祖不願意投降清朝,所以隱居求志,他的曾祖李銑是一個武功高強的人,他的祖父李景純老先生,知書達禮,而且樂於培養雪廬老人,知道這個小孩子,將來會有一番大成就。所以,出去拜訪朋友的時候,把雪廬老人帶在身邊,觀看進退應對的禮儀;家裡有客人的時候,叫孫子在旁邊看,如何與賓客間來往;帶著孫子出去吃飯,要他了解上菜的次序,每一道菜的內涵,回來要問他,老人答不上來的時候,祖父會很生氣地喝斥,祖父給孫子最大的教育就是處處留心。
雪廬老人的父親李壽村先生,因為上有祖父做主,所以不太管事。雪廬老人的媽媽翟師遠學歷不高,可是熟讀歷史,懂得持家,也懂得運用歷史的典故,人非常的鎮定。雪廬老人說:「他的家庭教育裡面,得力於祖父跟媽媽。」
雪廬老人講過一個故事,說他祖母的親戚來他們家,帶著當時年僅四、五歲的雪廬老人去趵突泉看花燈,結果走丟了,老人衣服穿得非常華麗,引來很多人的注目,但是他非常的鎮定,沒有哭叫,遇到惡人他鎮定沉默不答,遇到善人就略略答腔,可是他都沒有表態說要回家,後來遇到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雪廬老人立刻請這位長者帶他回家。老人問你家住哪裏?他就報一個他叔父讀書的學堂,後來走到西券門的時候,雪廬老人說我家是在南券門,結果,沒想到這位老人就是他叔父學堂的老師。
雪廬老人走丟的時候,一家人非常慌亂,他的父親拿著燈籠,叫著雪廬老人的小名,到處大街小巷的找,他的祖父很鎮靜地說:這個孩子聰慧,一定會回來。雪廬老人回到家裏,趁著祖父跟著老師在喝茶敘舊的時候,跑去後面跟他的母親懺悔,如此可知雪廬老人從小就懂得孝順他的媽媽。晚年跟侍者鄭勝陽老師在回憶這段的時候,就當場哭出來,說他對不起他媽媽。由此可見,雪廬老人的至情是保留到老的。
 
主:其實光靠家教可能是不夠的,不曉得雪廬老人在學校方面,學校教育又給他什麼啟發?
師:雪廬老人還沒進學校的時候,就有俠骨的氣質,因為他的曾祖李銑,是一個武人,教出很多武官,所以家裡面有弓、古琴,從小耳濡目染,也很有俠氣的骨子。
後來到學校去讀書,那個時候的私塾是在正覺寺裏面,這也是雪廬老人跟佛教結緣的開始,私塾學校裡面天天讀經、背詩詞,古時候的私塾是沒有下課的,而且老師非常有威嚴,甚麼時候可以下課呢?要拿桌上的出恭籤輪流出去上廁所,出恭籤不能隨便用,輪流出去透透氣,回來繼續讀。雪廬老人是一個天資聰明的孩子,書讀一讀他就會背了,老師說再讀!練耐性!所以雪廬老人晚年在《常禮舉要》裡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這都靠讀經去練出來的。
後來老人到尚志書院去讀書,在現今趵突泉的李清照紀念館附近,是清朝培育人才的場所。
 
主:剛才聽老師說到雪公太老師的求學歷程,有個地方令我蠻好奇的,一個從小讀四書五經的人,後來卻選擇讀法律,這樣的選擇是否有其時代背景的因素存在呢?
師:是的。中國歷朝都是重道德、品行的,但是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之後,清朝發現到他們缺乏法政的人才。工業革命之後,西洋船堅炮利打垮了中華民族自信心,中國學生便開始汲汲於學習科技、財經、法政,想要趕上西洋。
法政學堂是培養法律的專才,雪廬老人十九歲開始就到法政學堂去讀書,這對雪廬老人後來的公職生涯有很大的幫助,就是因為讀了法政學堂,從他二十三、四歲學校畢業後,一路到他九十幾歲,都從事公職生涯。
老人首先是在縣政府當承審員,後來當司法科長,他說在這段時間審理很多無頭案,老人特別日夜不休,整理出頭緒,破了很多的冤案,因為有這種能耐,所以才有後來到莒縣去當典獄長的因緣。
 
主:雪廬老人在當典獄長的時候,他辦的獄政,跟一般人有甚麼不一樣?
師:老人有經學的見地,又因為古道熱腸,在莒縣當典獄長的時候,他徵得仕紳的同意,籌集了一些款項,在內亂還未波及莒縣的時候,老人專心整頓獄政。他做了幾項事情:第一、他讓環境改變;第二、照顧犯人的疾病,甚至安葬犯人;第三、教育犯人,每天都講善書,還舉辦雅樂團,調和犯人的氣質。這些跟他以前的家庭教育、私塾教育、學校教育都有關係,他雖然懂得法律專長,但是他更懂得文化教育的重要。
透過這幾年的獄政下來,有一年,雪廬老人讓犯人回去過春節,其中有幾個是死刑犯,給他們三天回去過年,後來全部都回來了。請問他跟唐太宗的〈縱囚論〉有何不同?歐陽修說唐太宗的〈縱囚論〉是沽名釣譽,雪廬老人這絕對不是!為什麼?因為雪廬老人沒有能力去赦免他們,會這樣做完全是在人情上的通達,每個人都有思鄉的心情,他們的質地因為受教育被改善了,讓壞人洗心革面改邪歸正,雪廬老人相信他們能夠信守承諾回來。而唐太宗的〈縱囚論〉,犯人們都知道皇帝其實要赦免他們,所以他們都乖乖的回來,接受皇帝的赦免。
雪廬老人辦獄政,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像堯、舜時候,堯舜時期的皋陶管司法,當時就是透過辦教育,最後是監獄長草,沒有犯人可以關。現在的監獄官如果懂得辦獄政,除了照顧犯人的生活起居,透過禮樂的薰陶,更重要是能說善書,讓他們改邪歸正,相信整個獄政工作會有起色,監獄不但不會人滿為患,而且犯人還會愈來愈減少。
老人在莒縣當典獄長的時候,除了能夠把獄政管理好,接著開始就是整個內戰。內戰的過程中,雪廬老人在莒縣當典獄長做了十七年(三十一歲到四十八歲)。在擔任典獄長的過程裡面,他不但把獄政工作管得好,他又曾經代理過縣長,處理過莒縣很多的內亂,「功在莒縣」。
 
主:為什麼辦獄政會辦到跑去代理縣長,典獄長跟縣長的職責好像距離有點遠,可以請老師再詳細說明嗎?
師:在民國初年的時候,因為軍閥內戰導致國家很不太平,內亂有四股勢力,就是地方團、張宗昌(山東督軍)的部隊、西北軍楊虎城的部隊,和中央軍蔣介石的部隊,這四個部隊在莒縣各有消長,人民就在夾縫中求生存。內亂時縣長逃跑了,雪廬老人被公推為代理縣長,那個時候情況很亂,警察、地方團都跑光了,雪廬老人要怎麼穩定秩序?老人整理十幾個人的兵力,亮刺刀,拿步槍,有作亂的份子就予以逮捕,把全城的秩序恢復。接著,當張宗昌的部隊打進來,張的副官索求無度,雪廬老人可以讓主官把副官調走。西北軍入進來的時候,一樣索求無度,雪廬老人就勸他們,讓老百姓免於塗炭。中央軍跟西北軍對打時,雪廬老人說服城市西北軍不要對抗中央軍,並登城對中央軍說:不要再砲轟城內,讓中央軍安然進城。
雪廬老人又沒有三頭六臂,為什麼這些有武力的軍隊會聽老人的話?老人憑著一個俠氣,一個真誠。昔日土匪圍攻莒縣的時候,雪廬老人槌城下來跟土匪談判,匪首劉桂堂酒量很好,雪廬老人跟他對喝,曾經聽老學長說他們比賽吃滷蛋,土匪吃了八顆就倒地,老人可以吃了十一顆沒有大礙!老人也曾經被匪酋軟禁七個月,可是他們很敬佩雪廬老人,就從敬佩雪廬老人當中解除危難。
雪廬老人也在這一段時期裡面寫了很多詩來反映歷史,表達對時局的無奈,雪廬老人對莒縣,不但將獄政工作辦得好,而且解了很多次莒縣之危。
 
主:老人在莒縣任內另外完成的一件大事,就是參與重修莒縣的縣志,它背後的因緣是什麼?
師:當劉桂堂的勢力被消滅了以後,內亂稍微安定,縣長想要重修縣誌,重修縣誌的負責人就是莊太史,莊太史是孔家的老師,他比孔德成大五十五歲,比雪公大二十五歲,他的毛筆字寫得很好,國學才情非常豐富,孔德成先生也曾經說:雪廬老人有很多的國學素養,是得力於莊太史,而莊太史最欣賞的就是雪廬老人。莊太史是莒縣人,他親眼看到誰真正的在危難中保護莒縣,是一位濟南人,憑著他的才情,憑著他的俠氣,憑著他的折衝,憑著他不怕死,肯冒險犯難,幫助莒縣一次一次地度過了危難。所以他當縣誌總編纂的時後,就請雪廬老人當分纂,負責古蹟、軍事、司法跟金石,這是整部縣誌的核心處。
 
主:能否請老師再進一步說明,明明只是參與地方史的編撰,後來為什麼卻成為改變老人後半生的緣起。而且也是因為這個緣故,雪公老師才有可能來到臺灣,對不對?
師:莊太史對雪廬老人非常的欣賞,莊太史又是孔德成的老師。莊太史曾經說,他到孔家是有條件的,他說:我來,你們不准我走,我走不走是我決定,不是你們決定。孔德成先生在莊太史及幾位老師的教導,能自勉上進,不因家大業大而放縱慾望。
在編了三年的莒縣縣誌以後,莊太史就介紹雪廬老人到奉祀官府當秘書。從辦理獄政到解除危難,獲得莊太史對他人格特質的敬佩。後來修莒縣誌,最後推薦入孔府,除了雪廬老人的人格特質以外,想要擔任孔府的主任秘書,一定要有內涵,雪廬老人的詩作裡面有莊太史的眉批,可見他非常欣賞雪廬老人的才情,他的才情來自他的天資聰穎,更來自於家教,來自於他的私塾教育。
 
主:老人在一九三七年一月進入孔府任職,十二月就因為日軍入侵,隨著孔先生避居重慶。一月到任、十二月就從山東到遙遠的四川,可是家人卻還留在山東,烽火連天,老人不可能不掛心陷在戰區的老母、妻兒,他怎麼能安心離開呢?
莊太史把雪廬老人介紹到孔家,雪廬老人在莒縣服務了十七年,當老人要離開的時候,送他的大半都是莒縣人,而且很多都是傷殘之人,在戰火連天中得到老人的照顧。據雪廬老人的兒子形容,送他的人有好幾根電線桿這麼長,來送雪廬老人這ㄧ位大家長回濟南。
雖然去孔門是很難得的機會,當時他回到濟南法院上班,十幾年在外,好不容易可以回到家裡面,如果又到曲阜孔家上班,等於又離開家鄉,而且這十幾年不在家,有一種不能夠盡孝道的愧疚感,但是,雪廬老人如果沒有到奉祀官府去上班,雪廬老人是不可能到台灣的。
他的祖父李景純老先生說:我們李家好幾代沒有給國家幹活,好不容易有為聖人服務的地方(衍聖公府),你就去,家裡面的事情不用操心!有祖父這樣的勉勵,而且他祖父通曉大義,看到未來,鼓勵雪廬老人到奉祀官府去上班,雪廬老人這個時候,就沒有後顧之憂,到奉祀官府去上班了。
 
主:入孔府之後發生什麼事情。當時老人已經四十八歲了,孔德成先生才十七歲,這兩個人相遇的情境肯定很有意思吧?
師:孔家家大業大,孔子過世的時候歷代都有封賞,二千多年來這個家沒有搬過,而且尊貴到帝王女兒要下嫁時,首先考慮的是孔家。孔家有孔府、孔林、孔廟,當差的有六、七百人,這麼多的古物和經書,莊太史是孔家的老師,他要為孔家物色幹才,主持孔家大政,莊太史目睹了莒縣十幾年來,兵荒馬亂,烽火連天中,誰折衝救民於倒懸之中?他清楚得很!經過三年修莒縣的縣誌中,看到了雪廬老人的才情,這個時候順理成章的,便推薦雪廬老人到孔府擔任這個重要的職位。
經過了一番波折以後,雪廬老人進入了孔府。當時雪廬老人進入孔府應該是四十八歲,那時候孔德成孔先生才十七歲,孔德成先生在十六歲的時候被中央政府任命為奉祀官,十七歲的時候遇到雪廬老人,兩個人的年齡差了三十歲,可是孔先生竟然說「一見便知己,平生有幾人」,跟雪廬老人一見面,就成莫逆之交,老人就是這種情況下,在一九三七年到孔府上班,本來是當秘書,很快的就晉升為主任秘書,成為孔德成先生最信任的人。
 
主:雪廬老人跟孔上公彼此之間的交情非常好,不曉得老師可不可以就這個方面來跟我們聊一聊?
師:雪廬老人跟孔先生知音相投,維持了四倫的關係,雪廬老人對孔先生的引導像師生關係;孔先生是奉祀官,雪廬老人是主任秘書,這是君臣關係;雪廬老人在這一段流離失所的歲月中,跟孔先生又像是父子關係;兩個人情投意合又像兄弟;在相互和詩的時候又像是好朋友(知音)。
在中國的歷史上,很少有長官跟部屬是維持這樣的關係,雪廬老人自從入了孔府以後,一直陪著孔先生,中間經歷了戰亂,輾轉來到臺灣。這中間發生了非常非常多的事情。
 
主:這真令人難以想像。從一見面就有如伯牙子期,又經歷戰亂,老人一路護送孔上公退到四川,後來又乘桴浮于海來到臺灣,想必他們之間的交情是旁人難以想像的,能請老師談談這段歷史嗎?
師:在一九三七年,雪廬老人到孔家去上班的時候,正值中日戰爭,蔣介石先生派孫同宣將軍,以一個師的兵力護持孔家到重慶。雪廬老人擔負孔家的搬運工作,人員的調配等等諸多事情,入四川之後,日本人以飛機狂炸四川,奉祀官府曾經被炸平兩次,雪廬老人主持救護隊,出去救護老百姓,他不只當孔奉祀官府的主任秘書,還兼著做種種救濟工作。這些戰亂的歷練,也和他來臺灣之後懂得如何興辦慈善工作有關係。
後來遷移到歌樂山的猗蘭別墅,猗蘭二字是孔子從衛國回到魯國的時候,在山中岩堐邊聞到幽蘭的清香,說到君子在亂世時也不改君子之志,就像蘭花生在深谷裡不會改變它的芬芳。
抗日結束回到南京,老人陪奉祀官回曲阜三次,自己回濟南一次,也就是雪廬老人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九年,十幾年的時間內只有回家一次。三返曲阜時,陪著孔上公德成先生去祭拜孔子,當時雪廬老人跟孔德成先生是形影不離,不但是外相上陪著他,內心上也多有交流,比如他們在四川,抗戰這八年當中,烽火連天之外,他們還有和詩,來講講心裡的話。
雪廬老人的詩為什麼非常的可貴?因為他真實的記載史實,抒發他的情感,讓我們能了解那一段事情的經過。雪廬老人後來陪著孔奉祀官,押運孔奉祀官府的文物到了臺灣,從南京一直到基隆,後來到臺中,雪廬老人一直在奉祀官府做到了九十歲,他有一封九旬辭職信,其中的重點就是表達他追隨孔奉祀官這麼多年,但是他必須要告退了,希望能找一個人來頂替他的職務,他會把所有的工作交給他,這封信寫完了,恭恭敬敬的把事實分析給孔上公聽,孔上公沒有准他,一直到雪廬老人九十五歲的時候,他跟孔上公見面,他跪下來請孔上公能夠讓他辭職,以利後面的交接,孔上公也跪下來,兩個人抱頭哭。為什麼會抱頭哭?那是幾十年的交情!孔上公事後跟奉祀官府裡面的人說,不准他退休不是不通人情,孔上公說,一旦雪廬老人辭了以後,他可能不久就會離開人間,他珍惜的是這樣的友誼。繼任者(代理主任秘書)云,孔先生交代每天都要去看老人家狀況,並且打電話到台北回報。後來官府聘請雪廬老人當顧問,也禮請雪廬老人辦論語講習班。
孔先生後來在雪廬老人過世時,孔先生趕來瞻仰遺體,用跪拜的大禮,帶著太太、小孩,來表達他對雪廬老人最高的尊崇。你可曾看過部屬過世時,長官用跪拜的大禮?不可能!雪廬老人在他的心目中,是老師、是父子、是朋友、是兄弟。尤其,他們相依為命,患難到臺灣。
雪廬老人告別式之際,孔先生代表家族的長者,主持封釘以及發引火化,統籌雪廬老人過世的種種事宜。寫了一副輓聯,道盡兩個人一生的相處,上聯是「數萬里流離備嚐甘苦與君共」,從曲阜到四川,從四川到南京,從南京到臺灣,這裡面的甘苦就是躲避轟炸,就算後來到臺灣,生活也很困苦。下聯是「五十年交誼多歷艱難為我謀」,從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八六年,五十年的交誼,這艱難裡面包括帶著孔先生逃亡,押送孔府的文物,押送孔府的文物中間還發生什麼過程呢?憲兵想要搶劫,警察想要搶劫,都賴雪廬老人鎮靜化解,主任秘書為奉祀官謀,謀這五十年,主持孔府的大政,而且辦明倫月刊,包括辦國學講座,都是用奉祀官府的名義,處處替孔先生著想。你看這五十年的交情,患難交情,知音交情,乃至於才情交情。現在只能在這裡很皮毛的敘述,實在是一言難盡,我們都不是當事人,沒辦法去體會!
 
主:老人在大陸的故事,我們已經從儒學傳承談到了擔任孔府主秘。在大陸還有另外一部份重要是事情就是佛學的傳承,是否也請老師說一說?
師:雪廬老人的佛學傳承,首先雪廬老人他們家庭跟佛教有關係,家裡面家族大,有人過世都會請出家人來做法會,雪廬老人說他對於法會當中的板眼都能聽懂。其次就是他的私塾教育是在正覺寺裏面,在耳濡目染對佛教有極深的好感。
之後在法政學堂的學習,有一位老師,是山東檢察廳最高的檢察長梅光羲大士,他是佛學的大家,這是雪廬老人唯識學的老師。當時梅大士在大明湖畔的歷下亭上唯識課,老人曾說他在法政學堂最快樂的時間,就是課餘坐船到大明湖島中的歷下亭,聽梅大士講唯識,開了他的眼界。
第二位老師是印光大師,當時老人家在莒縣做獄政工作,印光大師在蘇州弘化社主持書籍流通工作,老人透過種種因緣,收到弘化社寄來的書以後,非常的感動,看了這些佛書,才了解他之前對淨土法門的誤解,重新打基礎,並且對印光大師非常景仰,後來透過友人,寫信求皈依,印光大師寫信來賜法名叫德明,雪廬老人接到印光大師的皈依信,他是先把信供在佛前,拜一百拜之後再看信。
後來在莒縣,劉桂堂的勢力被消滅了以後,莒縣亂事平定後,編莒縣縣誌的時候工作比較輕鬆,獄政工作也辦得很好,所以他藉著出差到南京的機會順便去蘇州拜訪印光大師,印光大師當時在蘇州的弘化寺閉關,一般就是只打開窗戶,講幾句話就把窗戶關起來,不輕易跟人家談話,可是他碰到雪廬老人,竟然打開關門叫雪廬老人進去,兩個人在裡面對談,一直談到晚上,這裡面可能是對雪廬老人多有期許!可是老人家非常的客氣,他只說印光大師交待他要敦倫盡份好好做人等等,但是當中很多事情我們是無從得知的。
印光大師不但在人格上對雪廬老人影響,文鈔上對雪廬老人影響,甚至在見面的時候對老人多有提攜,所以雪廬老人把印光大師,當成他心目中份量最重的老師。
第三位老師就是太虛大師,太虛大師當時在四川,跟雪廬老人見過面,而且他請雪廬老人到監獄去講經,而且請雪廬老人到長安寺講十二因緣。所以雪廬老人真正的講經事業是太虛大師啟請的。
 
主:再回到老人的部分,想到老人家為了孔奉祀官而離鄉背井,甚至母親過世也因為戰亂無法奔喪,最後渡海來台,從此和妻兒從海峽相隔直至天人永隔,再也沒回到故鄉過,面對這樣時代的悲劇,老人家孤零零一人在臺灣,應該是滿腹的思鄉、思親之情才是,怎麼晚年的氣象還能是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呢?
師:好命壞命不能看表面,要看骨子裡,雪廬老人是好命的人,表面看是壞命,離鄉背井,烽火連天,顛沛流離,骨子裡是好命!他能夠遇到善知識(莊太史、印光大師、梅大士、太虛大師等),他能夠跟孔奉祀官府有如此深厚的因緣,他來臺灣的時候,能夠在安定的歲月裡面,辦教育、辦慈善、辦文化的事業,而且能登高一呼大家相應,辦出許多利益社會的事業,最後有一批批學生對雪廬老人衷心的景仰佩服,不離左右的學習,這些都是雪廬老人的好命。
雪廬老人九十六歲的高齡,辦完啟蒙班的活動,雪廬老人帶大家出遊,學生們高興得要命!有人幫老人划船,學生在旁邊吹奏樂器、吟詩,表達對老人的體貼、親愛、尊崇。甚至在吟詩當中,讓人感覺到師生之間相處的快樂,這裡面表達的是學生對老師的敬意跟孝心,這種老師在臺灣是找不到的!這不是他的福報嗎?老人生病的時候,學生比孝子還要更孝順自己的父母親,除了學生划船、吟詩以外,走山坡路的時候是學生來幫老師抬轎,在在說明雪廬老人是很有福報。
老人晚年上課,走路不方便,學生精心設想,幫老師抬椅子!處處表現對老師的關心,對老師的擁護,這些都代表雪廬老人是一位教學非常成功的老師。
在臺灣推廣慈善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人才培養的事業,都得到很大的迴響。這種福報讓我們感覺到,原來孔子當時在設教魯國的時候,看起來是顛沛流離,看起來是不為國君所用,其實他所得到的擁護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雖然雪廬老人來臺灣等於是孤苦伶仃,但其實學生們都像是老人的孩子一般,甚至可能比小孩還要更親密,在孝順上不輸孩子,學生們的耳朵沒離開老人言教的教誨,眼睛沒離開老人動作的表現,從眼睛看、耳朵聽、心裡想裡面,去從老人身上,得到自己很大的受用,這是老人身上留給學生最大的遺產。
 
主:總結老人在大陸的六十年光陰,從清光緒走到民國,看到帝國的衰亡、革命的興起、民國初年的軍閥割據、政治不安,後又歷經中日戰爭、國共內亂,一路歷經連天戰火從山東逃難經過大半個中國,國族家族不安、百姓顛沛流離、生離死別,所有人間的苦難攤現在前,請問老師您覺得這前六十年對老人的後三十年臺灣歲月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師:雪廬老人來臺灣大概三十八年的時間(六十歲到九十七歲),大陸六十年的這段經歷,他的詩有人評論說,他記載歷史事件像杜甫一樣悲天憫人,他的豪情像李白,他的悟性像王維,用他詩人的情懷來看時代,可是他又能夠超越時代的繫縛,他能夠投入這個時代,又能夠超越這個時代的繫縛,示現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聖人見地,聖人的情懷,聖人的處世!在這六十年當中,他歷練了各種事項,經學的素養達到了爐火純青,人情世故也經過了種種的考驗。
在臺灣的三十八年歲月當中,藉著充足的辦事經驗以及經學內涵,不但通達人情世故,以結善緣得到他人擁護,而且懂得以講學來培養人才,各方面都面面俱到的承辦這些事業,推展了種種事業,不但事業能蓬勃發展,而且也培養出許多傑出的人才,雪廬老人後面這三十八年在臺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這些都跟他在大陸六十年的經歷與學習有絕對的關係。
接下來將鎖定雪廬老人,後面三十八年渡海來臺之後,所興辦的種種事業,還有他對後人的影響,由此來體會和了解什麼叫做一代大儒的風範。(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