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期::活動報導-九十九年度心靈成長班~孔顏之樂

唐詩賞析—夢遊天姥吟留別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兮魄動,況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欲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遊天姥吟留別〉乃一首氣勢磅礡、波瀾疊起之古體詩,以二十二聯,四十五句,長短參差的句型,凡換韻十二次,平仄開闔、變化神奇、琤琮成韻中展開詩人史詩般的夢遊行吟。


〈夢遊天姥吟留別〉亦名〈別東魯諸公〉,是李白於政治失意後,離開長安回到東魯之際,準備再次展開後期漫遊生活的作品。實際生活的挫敗,促使李白把更多理想寄託在求仙訪道上,他有更深、更廣的層次要去追求,而鋪寫成此篇求仙詩。


此詩詩文分成三大段,首先抒情描景,追述所聞,在意中造境,寫出入夢之由。
首聯「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乃先假設境界,引起所詠,言海上仙山立於波浪之間,依稀飄渺,可遇而不可求,然「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江、浙一帶的人,說起了天姥山此仙境,在雲霓乍明乍滅中,或許可以一睹其風采。起聯和次聯說明海上仙山實難尋求,而地上的天姥或可以見,故海上瀛洲、陸上天姥,一賓一主、一虛一實,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也富有神奇、引人入勝的色彩。


接著三、四聯直寫天姥山的氣勢,叫做「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姥山不但高與天齊,且與天相連在一起,面積遼闊,其形勢與氣勢更是超過了中國五大高峰,高大的赤城山與之相比,也不禁黯然失色矣。「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連位於天姥山西北的天台山,也像是匍匐拜倒在天姥山的腳下。以上為詩的首段,以對比手法引人發出嚮往之情。


緊接著進入夢遊的主體,第五聯開始,作者帶領我們入夢,「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上句欲夢,下句果成夢,在夢中,李白身輕如鴻,在月夜清澈月光的照射下,一瞬間飛渡過明鏡一樣的鏡湖,且「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湖中的月色,照著李白的影子,護送李白至天姥山附近的剡溪,乃所想之處,一下子飛到,速度如電光般快速。李白不但到了天姥山附近,他甚至還找到了南朝謝靈運曾經歇宿過的地方,叫做「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當年謝靈運曾投宿於此,有登臨海嶠一詩為證:「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而剡溪這條溪水非常清澈,水波蕩漾,附近還有猿啼清越的聲音,一掃「猿猴三聲淚沾襟」的感傷,一個「清」字,反而增添了心曠神怡之氣。「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李白不但夢見謝公昔日遊賞之地,且穿上了謝公當年自製的遊山屐,登上謝公當年曾經攀登之天姥山,而所攀登的石級,高入雲霄,如緣青雲而登。謝公曾作登石門最高頂詩:「昔無同懷客,共登青雲梯。」  三百年後的李白,竟成了謝靈運的知音。隨即李白已上至最高山峰,所見是「半壁見海日」,在岩壁上見到了海上的日出,景觀壯闊異常,天際間瞬息千變萬化盡收眼底,李白便飄飄然立於山峰之上,所聞是「空中聞天雞。」此時此刻,天下所有情景皆成全了李白的心願,一一陳列於眼前,連天下間稀有的天雞也應聲出現在他的夢境中,在述異記中記載:「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之雞皆隨之鳴。」李白所聽聞的,便是這隻天下聞名、日初時率先啼叫的天雞了。以上乃描述夢想成境,且情景歷歷。

 

接著,從第十聯起,非常美妙的景致出現,「千岩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千岩表多山峰,萬壑是山澗水,山中的巖層千迴路轉、盤曲不定,沒有固定的路,好似走入迷宮當中,在這座迷宮山中到處都充滿著新奇有趣的事物,像是奇特的花、草、樹、木和石頭,李白在裡面遊走賞玩,有時因貪看山裡的花木而迷失方向,來回盤旋而走不出來,累了便倚靠在石頭上打個盹兒,一切事物都太美好,倏忽之間,已然傍晚了。這時「熊咆龍吟殷岩泉,慄深林兮驚層巔。」山中瀑布下流所發出的聲響如熊咆、龍吟的叫聲,震動了整個樹林,也好像震動了一層層的山巒,連整個山頂都害怕的顫慄起來,在此,詩人將自己的感受擬人化來表達這份震驚,也把整座山寫活了,山中的晦明變化在短短的四句詩間交代完全,已由曙光乍現過渡到幽暗之境。


李白再抬頭看看天上,天空中「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青雲簇簇,將要下雨,整座山都籠罩於青色的霧氣之中,像是山雨欲來。再往泉水處看,水氣已互相交錯、蒸騰而上,此晦明瞬間變化,道出天姥山之高奇深遠。這奇異幻境雖令人驚駭,但作者並未到此止步,而更為壯闊的仙境由此即將揭開序幕,全詩也將進入最高潮,此乃因天姥之幻境復生幻境之幻境。


遊天姥山是夢,天姥山上的一切亦是夢,而即將開拓的仙境更是夢中之夢,撲朔迷離中層次分明。在這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中,霎那間「列缺霹靂,邱巒崩摧。」一陣閃電,隨及雷聲轟然而起,電光閃閃、雷聲隆隆,霹靂一聲,山中的丘巒摧毀迸裂,就在山崩地裂、危險至極之刻,竟由險轉奇,神仙所居之地呼之欲出,「洞天石扉,訇然中開。」仙府的石門,轟隆一聲從中打開了,裡面是「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洞天福地,於此出現。探頭往洞內看,只見洞中蔚藍的天空浩浩蕩蕩、青蒼隱約,深不見底。隨即太陽出來了,發出了萬丈光芒,照耀在神仙台上,呈現一片光明的境界,既然有金銀臺的出現,神仙也一一到來。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神仙們以虹霓為衣,驅長風而為馬,一個一個乘風駕雲而來,紛紛降至金銀台上,而伴隨著眾仙的是「虎鼓瑟兮鸞回車」,有老虎彈奏著天樂,還有青鸞鳥駕著車,漸漸的「仙之人兮列如麻」,仙人們前後排列著,越來越多,眾靈咸集,形成了一個盛大熱鬧且異彩繽紛的場面,此群仙列隊好似迎接李白的到來,「忽魂悸兮魄動,況驚起而長嗟。」而此中驚人炫目的場景將詩人嚇得魂魄飛散,在驚悸恍惚中醒了過來,猶疑中回想夢中情境,恍若失去了甚麼?不由得興發許多感慨,長長的嘆了一口氣。看看周遭,「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眼前只有枕頭和蓆子而已,而剛才天姥山中一路的煙霞幻境早已消逝殆盡,所謂有為諸法,猶如夢幻泡影,萬相無非一場空矣。以上十五聯為詩文夢遊主體,寄託詩人溫厚之情。


而大夢初醒後,李白領悟一道理,那就是「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世間的所有事,即便是歡樂、享樂之事也都如同夢境般虛幻,而人間的萬事萬物終究如流水般一去不復返,正所謂「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轉眼皆成空。此促使李白想告別這浮雲般的塵世,世俗短暫的得失又如何能擊倒人生原有的理想呢?不如瀟灑的忘卻塵勞遯世入山,「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欲行即騎訪名山。」跟東魯諸公告別,去遊山玩水,何時回來也不一定,姑且先把白鹿放到青崖上,假如要遠行,便可騎牠到處去尋訪名山,對作者來講,徜徉於山水、忘懷得失,才是人生最快意之事。詩言即此,也理該劃下句點了,然「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方是詩言志所在,洋洋灑灑的奇麗夢境全為道出心事,而別去之意,更為宣示不肯折腰之志,至此一吐長安三年的鬱悶之氣,鮮明的呈現出詩人不妥協於現實的性格,讓人為之一振,也顯現出堅持走自己的路、不屈服於富貴功名的大氣魄,此二句乃天外飛來之筆,也點亮了全詩的主題。


這首詩以夢境展現給我們的是真實世界的呈現,是繁華事散的徹悟人生。在詩中,李白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借由夢遊真實且壯麗的神仙世界後,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定位,並將滿腹牢騷排遣,在達觀昇華之後,擺脫世俗的牽絆,通達了人生幻變,放下心中的執著,返本歸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