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期::活動報導-我今為何等事欲遊東馬─二0一六年春東馬生態之旅
造訪清真寺觀修
別開生面訪清真
善財當年參外道
攝持善巧入廣行
助慧成就正遍知
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回教國家,光是在它的經濟首都伊斯坦堡就有一千多萬人口。曾經在不同時期造訪過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境內古蹟豐富,有數個歷史悠久且具份量的清真寺。人多自然不在話下,每當禮拜鐘聲響起時,人們便從四面八方走進寺中禮拜,不時聽見清真寺內傳來悠揚的誦經聲,迴盪在整個城市中。這是回教世界的初體驗。沒想到多年後,時空交替,竟來到另一個回教世界─東馬。
旅途中造訪的第一處景點,就是水上清真寺。東馬的氣候悶熱,這座清真寺蓋在水上,映入眼簾有清涼的感覺。外觀融合了現代建築藝術及回教風格,安靜的佇立在水上,在陽光的反射下,展現靈動的倒影。呈現出莊嚴的氣象。
進入寺前,所有參訪者皆需換上回服。男眾戴上圓頂帽,穿上回袍;女眾則包上頭巾,穿上回袍。蓮友們彼此互看,甚覺有趣。明明是佛教徒,卻穿上回服。換穿完畢,方能入寺參訪。進入寺內,龐大的穹窿圓頂,高聳寬廣的大殿,非常寧靜莊嚴。寺內並無偶像,沒有座椅,只有地毯供穆斯林禱告之用。伊斯蘭教對禱告(拜功)非常重視,並列入為五功之一。
穆斯林意為「順從真主者」,「實現和平者」。但為什麼傳教方式卻是「一手拿《古蘭經》,一手拿劍」呢?他們在傳教之初,於短短的一百年間便征服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廣大領土,對穆斯林而言,這是宗教的力量;然而,穆斯林好戰的形象,卻從此難以從非穆斯林的腦海中抹去。
所謂的五功(即伊斯蘭支柱)是伊斯蘭教遜尼派所用的詞彙,指信仰伊斯蘭的所需遵守的五項基本原則。伊斯蘭教的五功要求穆斯林「唸、禮、齋、課、朝」,即「證信、禮拜、齋戒、天課和朝覲」。
•證信(唸,即信仰作證):穆斯林要至少一次公開作信仰表白,念清真言。
•禮拜(禮,即謹守拜功):一日祈禱五次。
•齋戒(齋,即封齋節欲):齋戒月,從日出到日落禁食。
•天課(課,即法定施捨):捐獻作為義務稅項。
•朝覲(朝,即朝覲天房):至少一次到麥加朝聖。
通常在有生之年完成五功者,則可在其名前冠以「哈只」一詞以表明身份。
脫去回服,走出清真寺,從「回皮佛骨」,瞬間回到了「表裡如一」的佛教徒。心中不禁生出些許感想:
我們跟隨老師學習佛法,深知佛法的關鍵在人心。不在法上。引發出離心,菩提心,引發對空性的了解,這才是法住世的徵兆。惟有人去學習正法,體悟正法,弘揚正法,傳承正法,法才能住世。這叫「人能弘道」。
見到了伊斯蘭教戒律的嚴謹,對五功的要求。實在很慚愧。我們真該好好學學穆斯林對戒律嚴謹的態度以及在功課上的認真。把這樣的精神做為我們在世俗上利人的方便。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世間的科技、財經,乃至於種種的物質文明,都是我們可以利益眾生的善巧方便。如果以出離心、大悲心和空性正見去攝持,這些世間利益眾生的能力都會轉成菩薩的廣大行。以廣大行資助空性智慧,使空性的智慧格外有力,能破二障,而成等正覺。這是法身常在,也是佛住世的本懷。三寶歌中,理能彰顯,蔽無不解。理能彰顯是說得正知見。得正知見最大的好處是能破罪,破惑。這叫理無不彰。蔽無不解是說所有過失,都能對治。從無大過、無小過,到不二過、無過。這是一個人藉著正法修學的行相。
我們的皈依法是因為皈依佛,皈依僧。法是由佛說,僧是護持正法的團隊。為了學習正法,就必須聽聞正法。聽聞正法就是觀待佛說,佛的傳承,以及修學正法的團體,方有自己的成就。三皈依是我們能破迷啟悟、離苦得樂最殊勝的外緣。且佛菩薩度化眾生,只能夠消災免難。惟有三寶合集的那一分,才能助有情破迷啟悟離苦得樂。這也是皈依三寶的理由。
如果好好了解他宗的教義,並觀修外道行相,作為佛法的流通。就像善財童子去親近許多善知識,有些善知識就是顯現外道形象暗作佛法的流通。再者,雖然是外道,也許有著佛教的見地,有朝一日,某個時節因緣一到,就可能整個翻轉。如同佛度化大迦葉等。時節因緣一到,就整個翻轉。且外道轉成佛教徒,往往比佛教徒更佛教徒。正因為有見地的緣故。
有些人學習佛法時,會心生歡喜,這也表示在往昔生中曾經沐浴在佛海中,有著歡喜心,而這樣等流心態會相續到下一生,下下生…,所以倘若這一生學佛有莫名的法喜,就是這種等流所結的果。因此,就要好好用功,才不虛此生。
外道皈依的是真主,而我們是皈依三寶。佛教入門有入三重門:一、皈依的門。二、無常之門。三、無我之門。所以有無常、無我的見地,是不會信外道。倘若只有皈依三寶,而沒有無常無我見地,那麼就很容易去相信外道。
事實上,外道也有許多過人之處。尤其廣大行。修學者知道如何取人之長,變成自己的特色與能力。去利樂有情。若能夠吸引外道度眾的善巧方便。把外道的善巧方便攝入自己的行持,以自己的大悲心成為能攝,利益眾生善巧方便成為所攝。這些外道的善巧方便也是所學,彼亦是修學佛道的善知識。就如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的善為我所取,他成為我的老師。他的惡成為我的借鏡,他也成為我的老師。然真正的善知識還是能助我解脫、成佛的善知識,這也是佛教的善知識與之不同的地方。如善財童子親近善知識是把他人的能力攝受過來,本身有著成佛的中心思想,故雖參訪善知識中有些是外道,但不妨礙善財童子成佛。
我們跟隨老師學習教理,定要深入教理中的內涵與義趣,才能有所覺受,在遇境逢緣時,經常串習與觀修。當境界來時,唯有靠正知見,才能對事情做正確的觀照,這樣的人在內可以破除二種我執,在外可以發展大悲心。在內聖的修學上,達到明明德止於至善,在外王的修學上,能親民止於至善。透過內聖外王的修學,成就佛的福慧兩足尊(內聖的修學成就慧的圓滿,外王的修學成就福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