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期::藝術賞析-華夏精魂千秋

華夏精魂千秋(十二) —明倫史畫漢文侍親─劉恆

歷經宮廷內鬥

親侍湯藥佳話
仁厚以孝大治
開創西漢盛世
 
 
【史話】
 
西漢文帝劉恆,豫州沛郡豐邑(今江蘇省豐縣)人,生於西元前二0三年,崩於西元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七歲。為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漢惠帝之庶弟,母親薄姬,乃西漢第五位皇帝,在位廿三年。高祖七年(西元前二百年),劉邦親征匈奴,雖先取太原郡,但被冒頓單于圍於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白登山,後採陳平遊說之計,始得脫困回朝,封陳豨為陽夏侯。高祖十一年,陳豨於代郡起兵造反,自封代王,劉邦御駕親征,陳豨遭樊噲所殺。代地(今山西省忻州市)乃邊陲重鎮,需派可靠的人鎮守,眾臣舉薦賢孝穩重的四皇子,劉邦即封八歲的劉恆為代王。劉恆聽從母親的教誨,恪遵力行祖訓,將代地治理得井然有序,恢復邊地的安定。西元前一九五年劉邦病逝,太子劉盈即位為惠帝,呂后殺戚夫人及其子趙王劉如意,提議由代王出任趙王,為劉恆巧妙地婉拒,得以在呂后專權時期保命。呂后死後,外戚一族欲作亂,陳平、周勃與城陽王劉章等人,巧奪兵權消滅呂氏外族,並黜殺後少帝劉弘,共推寬厚又孝順的劉恆即位,是為漢文帝。文帝即位後,倡導「孝悌是天下的大順,力田是生活的根本,三老(掌教化的鄉官)是百姓的老師,廉吏是民眾的表率」,並獎勵這些世人模範,以帶動良善的社會風氣。此外,還廣納諫言、廢除肉刑,遇荒年減免租稅,嘉惠天下孤寡。當時百姓富裕社會安康,文帝與子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劉恆雖貴為帝王,但生活恭簡仁慈,侍奉生母薄太后尤其孝謹。某回,薄太后重病臥床三年,他服侍母后殷勤周到,夜裡睡覺未能安穩閤眼,甚至連衣帶也不敢解下。母親所服用的湯藥,他都要親自先嚐過,確定湯藥無虞冷熱合宜後,才捧到太后面前進用。他的仁孝名聲傳遍天下,百姓無不讚頌。後人編撰的《弟子規》中,所云:「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所傳教的就是漢文帝侍親之孝。西元前一五七年六月,文帝崩於長安未央宮,葬於霸陵(今西安市灞橋區),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
 
   【圖解】
 
本圖所繪為「文帝侍親」之況,乃薄太后病中,皇帝劉恆日夜不間斷親侍湯藥的情景,且持續了三年之久。帝王的隨從甚多,難道無人可以專職此事嗎?須知母子連心,唯有孩子的孝行,才能真正慰撫父母。觀於今日家庭親長病老,雖孩子延醫請傭照顧,然有多少子女能用心親奉隨侍呢?概是將責任假手於他人而已!《孝經.天子章》云:「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顯見天子的行孝,最初雖是從己踐履,但最終的目地在於推廣成風效,使得社會穩定、國家安治。武帝時,西漢國力達於極盛,此雖劉徹雄才大略所能,但若無父祖文景盛世之治,哪有日後開疆闢土之成。漢初政局不穩,先有劉邦逐殺異姓王,繼有呂后亂政,劉恆登基後採黃老之術,施德以服人,安撫各處蠢動的諸侯,其時天下懷安。景帝劉啟採晁錯削藩之策,引發七國亂事;觀於司馬遷在《史記》中評論:「七國亂因在於,晁錯未採取逐步削藩之法。」可見劉啟若能延續父親仁厚懷德的穩重作法,諸侯王的問題是可以和平解決的。圖中,文帝衣著簡樸至後宮探母,又趨近親侍湯藥;端跪恭禮者示敬,持藥餵食者示愛,正是《孝經》中所言的「愛敬盡於事親」,此盡全在於「簡行仁孝」。天下有如此的帝王,君子德風,小人德草,草上風行,上行下效,何患天下不治呢?(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