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期::孔學一隅-孔門七十二賢淺說

孔門七十二賢淺說(十四) ─高柴

人難貌相海難量

質厚好學識大體
變局脫困不受惑
愚直不妨成大賢
 
高柴,姓高名柴,字子羔,衛國人,或認為是齊國人,小孔子三十歲。
子羔身材較為矮小,〈史記〉上稱其不滿五尺,受學於孔子,孔子以為愚。子羔雖然愚直、呆板,但有很好的人品。《孔子家語》說,踩踏人影原本並不會傷害人,但子羔足不履影,那是一種對人的恭敬;蟄伏的昆蟲春天將起,他也不會去殺害牠們,那是一種愛物的情懷;花木剛剛成長發芽,他也不會去折採,那亦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此外,子羔在守親之喪時,常常悲泣到雙眼流血,並且從無歡喜的容貌。
孔子的弟子子路在當季氏宰的時候,想薦舉子羔去做費邑的長官,然而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子羔當時年輕學未有成,派他去做費邑宰,夫子認為這無異是害他。魯國當時有不少為官者,並沒有很好的學問,因此子路以為,使子羔為費邑宰,治民與從事本身就是學習,何必要讀書然後為政呢?孔子就此事責備子路的強辯,畢竟為政要有足夠的學術內涵才能利民,否則就像是拿人民當實驗品,必定有害於民,也將有害於己。
子羔後來在衛國任官,子路當時也是衛國孔悝的家臣,兩人同時遭遇了蒯聵之亂,子路以食人之祿為由,赴人之難;子羔則以為衛君父子爭國,自己不與衛國大政,無踐難之理,因此脫難。
子羔脫難之後,又在魯國為官,他在孟氏成邑宰任內施政良善,因而妻子去世時,士民送葬人數眾多,來往人車傷及了道路旁的田禾,有人認為應該提出補償,但子羔說:孟氏沒有因此怪罪我,朋友也沒有因此離棄我,因為我是縣城的長官能有善政,送葬人數眾多才造成這樣的傷害,如果我提出補償,形同出錢買路送葬,若形成風氣,必將造成人民有喪者,因缺錢而難以為繼的結果。從此可見,子羔不是只會一味施惠的愚直者,而是在不斷地學習與師友的薰陶下,成就出另一番不同的見識。
畫中的子羔身材矮小如古書所載,動作表情憨厚可愛,是一位具有良好質地的人才,只要再加以文采上的學習與修養,就是一位文質彬彬的君子了。(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