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期::專題研學-六趣輪迴經簡介

(十二)人趣報

 心亞整理

人道輪迴難獲得
可貴思業果轉變
若於正法尋出路
自他二利皆成辦

 

 

              人  趣   報

 

經文:常出真實言,現獲於安隱。


口要如何做功德呢?要常說真實話,何謂真實話?見聞覺(心裡覺察到的)知說見聞覺知,不見不聞不覺不知,說不見不聞不覺不知。若見聞覺知說不見不聞不覺不知,不見不聞不覺不知說見聞覺知皆為不真實話,可是此真實語只是表面的真實語,真正的真實語是要與因果相應,此才是真正的真實語,所以與因果相應,一定要對法有勝解,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佛法,否則連真實話都說不到。


若能常常說真實話,現前即獲得安隱,為什麼?因為此人開始樂天知命,懂得因果觀念,知道吉凶禍福來自於斷惡修善,所以處在逆境也心安,處在順境也心安,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經文:若見他相違,勸喻令和悅,感眷屬廣多,無別離苦惱。


若見他人有衝突,此時要用種種的比喻讓他們和好如初,所以中國人講究勸和不勸分,要常常說勸人和合的話語,會感應眷屬與你和合,而且不會分別,沒有別離的苦惱,所以口每天皆可做到功德。


有四種語業,為惡口、綺語、妄語、兩舌。正面而言不惡口應說柔軟語、不綺語應說義利語、不妄語應說真實語、不兩舌應說和合語。以上是有關口業的功德。

經文:於師長教敕,常歡喜聽受,損益更籌量,則具善巧智。


對於師長的教(正面的教)敕(反面的喝斥),教是攝法,敕是責法(責備),此時心態要常歡喜聽受,很高興的聽與內心接受。損是過,益是功,如布施時,想想布施的功德,慳貪的過患,下地獄的可怕,離開三惡道的重要,此才是所有思惟的主體。損益是過與功,過患與功德的思惟是非常重要的思惟,是所有思惟中最重要的一步,換言之,利害關係有無想通,若有這樣的想法,此是最殊勝的學習。


正面而言是身口意三業清淨的利益,反面誡止造惡受殃。

經文:貧窶執役者,好行於捶打,無過而惱他,己苦更加苦。


窶是困苦之極。貧窶是貧得很困苦,對很貧窮的當差,動不動就吆喝打罵,他沒有過失,卻處處損惱他,則自己的痛苦會比他還痛苦,欺侮別人的人會比受欺侮的人更痛苦。為什麼?對弱勢者我們會同情,其實,對強勢者我們也應同情,弱勢的苦易見,但強勢的苦不易察覺,因為強勢者過得不安隱,如交不到朋友,因為沒有人願意與強勢的人做朋友,所以交不到真心朋友,則會很落寞、很孤獨;再者,常常做惡夢;三者,此種人易遇強手對付他。

經文:若人具形色,恃之而起慢,戲弄於他人,當獲矬傴報

若人長得很好看,容光煥發,印堂發亮,趁著自己身體強健,精神好,而喜歡欺負弱小,將來會感應長得個子矮小,或駝背。


或云:有人長得個子小又駝背,是不是就是這個原因。其實未必,如雪公老師個子也長得小,我們不能說雪公老師過去就是具形色,恃之而起慢,戲弄於他人。若是如此,則完了,不然,該如何解釋呢?其實是因緣使然,雪公云:我是北人南相,所以因緣在南方。


我們要好好謹慎因,但不能以別人之果,說成是那個因。

經文:若人性慳鄙,善誘佯不聞,彼極重愚癡,當獲聾啞報。


慳為小器,鄙為粗俗,若人性情小器、粗俗,若善巧的誘導他,而他假裝沒聽見,如這樣極重的愚癡,將來就獲聾啞報。


耳朵不聽正法,聽不進正法,將來成為聾子,口不說好話,則易成為啞巴。為什麼?因為所有的正法都要入心,耳朵就是入心的工具,口好好說正法就是正法入心的增上緣,若不善用口耳,將來即成為聾子、啞巴。

經文:行善有餘慶,積惡招苦惱,各成辦彼因,隨業定當受。人趣報竟。


本慶是自己造善,自己受樂,餘慶是波及至子孫,子孫受用的這一分是餘慶。孔子七十七代至孔德成先生,都是一路受尊崇,此是孔子的餘慶,如此說來,孔子的本慶無從可想。餘慶有七十七代、七十八代,而本慶則難以想像。


苦惱來自於惡,行善則有本慶與餘慶,本慶更為殊勝。雖善惡都可感大果報,由於積累故,如每天做一點小惡,積久了,大苦果報就出來了。試問有錢人是怎麼來的,就是每天都能存到錢,久之則累積可觀的財富,相對的,每天積小惡,積久了即成為大惡,感應極重苦報。很多人買房子錢不夠,也是慢慢累積而得。不要以為下地獄的都是作奸犯科、殺人放火才有分,其受果報也是由小惡累積出來的。


總結人道應注意身口意三業,反面而言,不可殺生、偷盜、邪婬,特別講究的是布施、持戒等善法。以口而言,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正面來說,真實語、和合語、義利語、柔軟語。以意而言,不貪、不瞋、不癡,其特別處是心在聽聞正法的這一分,是心最棒的功德所在,把法入心是無可取代的價值。而且身口意三業,以意為主,而意又以將師長的教敕歡喜聽受,且好好思惟損益的這一分為最殊勝,此為馬鳴菩薩講善用人心最重要的切入點。
以上人趣報竟。(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